第四篇 風險擺第一
PART 1、具備風險意識,賺賠都能安心
█1-1、風險永遠擺第一,沒有絕對賺錢,有輸過才會痛
會長從民國85年進入市場迄今,股齡將近30年,一路走來經歷了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SARS,台股跌到3,411點,再來是2008年由雷曼兄弟引爆的金融海嘯,其實美股市場在2007年10∼12月已有預警,直到隔年7∼9月才全面爆發,所以當市場出現警訊,距離正式崩盤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
美國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開始針對貨幣實施「量化寬鬆」政策,造成全世界利率跟著下調(註: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種貨幣政策,簡稱QE)。回顧20年前,台灣的定存利率至少7∼8%,但現在連1%都不到。
而且,過去的年代很流行「除權」,大多數電子公司都只配股不配息,不像現在幾乎都是以配息為主。但是,大量配股的後果是造成股本膨脹,獲利若沒跟上會稀釋EPS,檯面上有些老牌電子股過去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為什麼會長永遠把風險擺第一?因為我交易20多年來,已經看過太多次市場崩盤。在股市大漲的過程中,你如果沒賺到錢或是沒賺夠,會很嘔沒錯,但你是因為還沒有輸過,所以不曉得輸錢有多痛。會長過去沒有什麼風險意識,印象最深在2011年左右,信貸加上房貸拿了8百多萬出來重押,最後買錯股慘賠收場。
奉勸所有初入股市的朋友:「有輸過的人才會痛」,新手不要急著學技巧,而是先建立正確觀念。對我來說,沒有賺到錢無妨,不要賠本才是關鍵,所以永遠把風險擺在第一位。除此之外,我個人教學也經常強調「防守」的重要性,而且停損抓得非常近,像是5日線。
做多標準模式必須符合兩項選股基本要素:
(1)股價站上5 日線
(2)5 日線維持上揚
進階:對應左邊K 棒的股價高點
為什麼強調防守?因為會長非常注重風險,而且不喜歡做沒把握的事情。當然,在股票市場沒有所謂的絕對答案,但「機率」是你必須考量的關鍵,就好比上牌桌玩21點,開大開小的機率都算得出來,要不要繼續開就看個人決定。
當日走勢判斷要點:開盤價、早上高(早盤高點)、均價線。很多人常問,為什麼我操作的點位總是抓這麼近?因為我經歷過慘賠,一度把本金輸光→貸款繼續凹→到最後負債累累。整輪走過之後,幾乎多數人都心灰意冷地離開股市,而少數像會長一樣能熬過去、重新站起來的人,會有根深柢固的觀念:「永遠把風險擺第一。」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不是賺得快、賺得多,而是比誰活得久。像市場上總是有不少撐了數十年,仍然毅然不搖的老屁股,他們是一次暴富嗎?我相信大多數都不是。如果你可以用100萬在短短1年內滾出1億,那叫做意外之財,除非賺到後完全退出股市,不然10個人裡面,至少9個守不住這些獲利,因為錢來得太快。
反倒是另外一類「慢慢賺」的人,每年獲利都不算多,但是越賺越穩定,這種人在股市通常活得比較久,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會過度自信。
很多做股票賺錢的人講話態度只能用「不可一世」來形容,尤其是常把「絕對賺錢」掛嘴邊,就跟騙子沒兩樣。或許他過去用這套方法賺到不少錢,但怎麼保證以後也可以賺?做投資應該隨時保持敬畏的心、尊重市場,不要自我膨脹,拿你可以承受的錢做投資(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操作起來才會比較踏實。
█1-3、基本面有用嗎?遞延獲利、提早收款,一堆公司都在用
財報難道不能灌水嗎?遞延獲利、提早收款這些會計帳的招數,一大堆公司在用。會長自己如果是上市公司老闆,今天看到自家公司股價偏低,在知道未來獲利會好的狀況下,一定讓公司營收遞延,反正財報開出來衰退也沒關係,股價越跌,我就買越多。
等到營收落底之後,股票其實也低接得差不多了。接下來,開始認列遞延營收,讓獲利進入逐季成長階段,一路堆疊到某個月營收出現爆發性成長,等法人和散戶通通進來買之後,我再把貨全部倒給大家。
所以,看基本面有用嗎?它只是給你參考而已。
再舉個例子,2020年防疫概念股漲翻天,尤其口罩類股更是如此,在疫情初期,那些生產口罩的公司才15∼16塊,那時候你不買,等它漲到200多塊,你才要衝進去套在裡面,就因為它每月營收數字美到不行、EPS高到嚇死人,但最後股價有再往上衝嗎?沒有!
我常常在想一件事:「為什麼大家要看營收?」
很多股票在起漲前根本找不到消息。有的公司EPS爛得要死,還是能從40∼50元一路漲到100∼200元,等到漲多被警示,公告單月EPS高達1.5∼1.7元,數字美得要命,隔天開高走低,接著股價就直接躺在那邊,開始盤整→緩跌→最後殺到追高的全部停損。會長以前就是因為太相信基本面,搞到最後連貸款都賠進去,操作20幾年來,已經看過太多次這種狀況,直到現在還是屢試不爽。所以,你何必要醉心於基本面呢?
再來,為什麼會長只做短線?因為資金有限,必須讓資金效率最大化。除非你的個性可以接受買完股票放著都不看,不然像我這種少看一天盤都不行的人,要讓資金有效運用,就是絕對不留下套牢持股,要放庫存就放賺錢的。
對於這種快進快出的作法,自然有人會問:「進場到現在只賠一點,可不可以抱著再等一下?」我認為這樣的問法有點虛幻,在你買進一檔股票之後,如果價值開始停滯,或是你已經小賠,就應該去比對一些我們教過的因子,例如:左邊K、均價線、大盤走勢等等,全部歸納之後,再決定要不要賣。
你可能想問會長:「會不會等這些因子都比對完,股價早就跌下去了?」這個我知道,所以你要透過反覆練習讓自己的速度更快。你如果覺得要比對的因子太多,怕自己操作來不及反應,就先找一種基本守則去做就好,例如:跌破5日線就走,或是均價線跌破就走。你如果都有按照紀律操作,就算運氣再怎麼背,每次進場都被洗,頂多只會小輸。
在短線交易的世界裡,你只要賠得少、懂得控制虧損,就已經贏過一般人,至於你怎麼做能賺得多,就得檢視每一天的交易狀況。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節奏,會長頂多提供準則給你們參考。
█1-4、遠離心態誤區,不在股票下跌時找基本面騙自己
遠離誤區1:不要每一次遇到股票下跌,就瘋狂找基本面來騙自己還有機會!
遠離誤區2:出入股市沒賺到錢無妨,不要賠到本就好!只要本金還在,哪怕沒有大行情,單靠平常累積,也能賺得比別人還多。行情不是決定股票輸贏的絕對因素,每個行情都有適合的操作方式。只要你心態穩定,行情又適合你,長期下來就有辦法賺到錢。
遠離誤區3:投資股票千萬不要急!不要看到別人買就躁進,聽到別人跑就動搖,遵守紀律該進場就買,該停損就走人,不要因為怕輸錢而凹單。不想輸的人絕對沒辦法做好短線交易,因為不想輸,所以學不會停損,後果就是越輸越多。
遠離誤區4:運用資金要有效率!現象告訴你該停損就停損,錢要靈活調配,哪有時間擺在跌破5日線、早該停損的股票上?我一再強調,一定要看得懂大盤,當大盤走勢不好的時候,就別再留單。
遠離誤區5:不要傻傻等反彈!股票跌下去後,會不會彈回來?我永遠沒把握,而且不想知道。我只要看到股票跌破停損價就走人,為什麼?省得煩嘛!買錯,跟預期方向相反就走,何必卡著一大堆錢去抱虧損的持股,然後每天看它繼續跌。你明明都看得懂,知道現在市況差、這檔沒救了,但你為什麼不停損?因為你沒有在第一時間賣,越跌越多的時候,你就賣不下手。
會長自己是過來人,為什麼在操作時將停損設得這麼近?停損設近一點,你頂多被洗,雖然被洗會覺得很嘔,但頂多小輸,總比整筆錢被咬住(套牢),搞得每天心情煩躁還要好。
█1-5、如何讓庫存股票不套牢?判斷會繼續跌就趕快賣掉
◎只買強勢股
不要浪費時間猜什麼主力洗盤、出貨、進貨。研究那些都太虛了,沒有一個論點可以解釋所有的股票走勢。現在盤勢變化太大,有些強勢股說不定過半小時就變成烙賽股。股價是人交易出來的,錢多的人(主力)說話就大聲,我們既然沒有價格決定權,乖乖「跟著」就好。起風了就追,風停了就跑。
◎當股價跌破5日線,而且5日線下彎,短線先離場會怎麼樣?(圖4-1)
第一時間砍在跌破5日線位置,若隔天反彈跳上來,頂多小賠或少賺,若再隔天跳空跌下來,由於第一時間全部出清,所以後面繼續跌的好幾根綠K都沒有你的事。
◎當大盤處於跌勢:買進策略都要延後
會長建議,買尾盤12點過後再創高的股票,而且均價線最好處於翻揚狀態。
◎股票在跌的時候
該想的第一件事:這支股票會不會繼續跌?如果會,就趕快賣。絕對不該想的事:它會不會反彈?不怕買貴買高,要的是買了之後不會跌。要凹單也得有理由,既然知道目前現象會再跌的機率很高(5日線跌破+下彎),那幹嘛凹單呢?
◎當5日線為下彎趨勢
股價反彈通常會出現在早盤,例外是昨夜美股大跌,早盤可能先開低,再反彈走高。盤勢開高走低怎麼辦?賺價差技巧是:早盤高價賣掉庫存→尾盤低價買回賺價差。
◎美股真的有比台股好做嗎?
事實上,美股比台股好做。為什麼?因為市場參與者多。當大家看法一致,資金流又不會過度集中時,價格自然會跟著大趨勢走,不會因為某一家主力大買或大賣而被撼動。所以,美股趨勢只要出來就是漲一大段上去;趨勢跌破也會殺一大段下來。台灣的大型權值股也是如此。
◎型態為王、價量為真
尊重趨勢,價量永遠不會騙人。5日線站上再買、跌破就賣,又站上要買回、再買回。做短線當沖要保命,就得額外看開盤價和均價線,而操作小波段則要看5日線+左邊K。
										PART 1、具備風險意識,賺賠都能安心
█1-1、風險永遠擺第一,沒有絕對賺錢,有輸過才會痛
會長從民國85年進入市場迄今,股齡將近30年,一路走來經歷了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SARS,台股跌到3,411點,再來是2008年由雷曼兄弟引爆的金融海嘯,其實美股市場在2007年10∼12月已有預警,直到隔年7∼9月才全面爆發,所以當市場出現警訊,距離正式崩盤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
美國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開始針對貨幣實施「量化寬鬆」政策,造成全世界利率跟著下調(註: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種貨幣政策,簡稱QE)。回顧20年前,台灣的定存利率至少7∼8%,但現在連1%都不到。
而且,過去的年代很流行「除權」,大多數電子公司都只配股不配息,不像現在幾乎都是以配息為主。但是,大量配股的後果是造成股本膨脹,獲利若沒跟上會稀釋EPS,檯面上有些老牌電子股過去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為什麼會長永遠把風險擺第一?因為我交易20多年來,已經看過太多次市場崩盤。在股市大漲的過程中,你如果沒賺到錢或是沒賺夠,會很嘔沒錯,但你是因為還沒有輸過,所以不曉得輸錢有多痛。會長過去沒有什麼風險意識,印象最深在2011年左右,信貸加上房貸拿了8百多萬出來重押,最後買錯股慘賠收場。
奉勸所有初入股市的朋友:「有輸過的人才會痛」,新手不要急著學技巧,而是先建立正確觀念。對我來說,沒有賺到錢無妨,不要賠本才是關鍵,所以永遠把風險擺在第一位。除此之外,我個人教學也經常強調「防守」的重要性,而且停損抓得非常近,像是5日線。
做多標準模式必須符合兩項選股基本要素:
(1)股價站上5 日線
(2)5 日線維持上揚
進階:對應左邊K 棒的股價高點
為什麼強調防守?因為會長非常注重風險,而且不喜歡做沒把握的事情。當然,在股票市場沒有所謂的絕對答案,但「機率」是你必須考量的關鍵,就好比上牌桌玩21點,開大開小的機率都算得出來,要不要繼續開就看個人決定。
當日走勢判斷要點:開盤價、早上高(早盤高點)、均價線。很多人常問,為什麼我操作的點位總是抓這麼近?因為我經歷過慘賠,一度把本金輸光→貸款繼續凹→到最後負債累累。整輪走過之後,幾乎多數人都心灰意冷地離開股市,而少數像會長一樣能熬過去、重新站起來的人,會有根深柢固的觀念:「永遠把風險擺第一。」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不是賺得快、賺得多,而是比誰活得久。像市場上總是有不少撐了數十年,仍然毅然不搖的老屁股,他們是一次暴富嗎?我相信大多數都不是。如果你可以用100萬在短短1年內滾出1億,那叫做意外之財,除非賺到後完全退出股市,不然10個人裡面,至少9個守不住這些獲利,因為錢來得太快。
反倒是另外一類「慢慢賺」的人,每年獲利都不算多,但是越賺越穩定,這種人在股市通常活得比較久,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會過度自信。
很多做股票賺錢的人講話態度只能用「不可一世」來形容,尤其是常把「絕對賺錢」掛嘴邊,就跟騙子沒兩樣。或許他過去用這套方法賺到不少錢,但怎麼保證以後也可以賺?做投資應該隨時保持敬畏的心、尊重市場,不要自我膨脹,拿你可以承受的錢做投資(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操作起來才會比較踏實。
█1-3、基本面有用嗎?遞延獲利、提早收款,一堆公司都在用
財報難道不能灌水嗎?遞延獲利、提早收款這些會計帳的招數,一大堆公司在用。會長自己如果是上市公司老闆,今天看到自家公司股價偏低,在知道未來獲利會好的狀況下,一定讓公司營收遞延,反正財報開出來衰退也沒關係,股價越跌,我就買越多。
等到營收落底之後,股票其實也低接得差不多了。接下來,開始認列遞延營收,讓獲利進入逐季成長階段,一路堆疊到某個月營收出現爆發性成長,等法人和散戶通通進來買之後,我再把貨全部倒給大家。
所以,看基本面有用嗎?它只是給你參考而已。
再舉個例子,2020年防疫概念股漲翻天,尤其口罩類股更是如此,在疫情初期,那些生產口罩的公司才15∼16塊,那時候你不買,等它漲到200多塊,你才要衝進去套在裡面,就因為它每月營收數字美到不行、EPS高到嚇死人,但最後股價有再往上衝嗎?沒有!
我常常在想一件事:「為什麼大家要看營收?」
很多股票在起漲前根本找不到消息。有的公司EPS爛得要死,還是能從40∼50元一路漲到100∼200元,等到漲多被警示,公告單月EPS高達1.5∼1.7元,數字美得要命,隔天開高走低,接著股價就直接躺在那邊,開始盤整→緩跌→最後殺到追高的全部停損。會長以前就是因為太相信基本面,搞到最後連貸款都賠進去,操作20幾年來,已經看過太多次這種狀況,直到現在還是屢試不爽。所以,你何必要醉心於基本面呢?
再來,為什麼會長只做短線?因為資金有限,必須讓資金效率最大化。除非你的個性可以接受買完股票放著都不看,不然像我這種少看一天盤都不行的人,要讓資金有效運用,就是絕對不留下套牢持股,要放庫存就放賺錢的。
對於這種快進快出的作法,自然有人會問:「進場到現在只賠一點,可不可以抱著再等一下?」我認為這樣的問法有點虛幻,在你買進一檔股票之後,如果價值開始停滯,或是你已經小賠,就應該去比對一些我們教過的因子,例如:左邊K、均價線、大盤走勢等等,全部歸納之後,再決定要不要賣。
你可能想問會長:「會不會等這些因子都比對完,股價早就跌下去了?」這個我知道,所以你要透過反覆練習讓自己的速度更快。你如果覺得要比對的因子太多,怕自己操作來不及反應,就先找一種基本守則去做就好,例如:跌破5日線就走,或是均價線跌破就走。你如果都有按照紀律操作,就算運氣再怎麼背,每次進場都被洗,頂多只會小輸。
在短線交易的世界裡,你只要賠得少、懂得控制虧損,就已經贏過一般人,至於你怎麼做能賺得多,就得檢視每一天的交易狀況。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節奏,會長頂多提供準則給你們參考。
█1-4、遠離心態誤區,不在股票下跌時找基本面騙自己
遠離誤區1:不要每一次遇到股票下跌,就瘋狂找基本面來騙自己還有機會!
遠離誤區2:出入股市沒賺到錢無妨,不要賠到本就好!只要本金還在,哪怕沒有大行情,單靠平常累積,也能賺得比別人還多。行情不是決定股票輸贏的絕對因素,每個行情都有適合的操作方式。只要你心態穩定,行情又適合你,長期下來就有辦法賺到錢。
遠離誤區3:投資股票千萬不要急!不要看到別人買就躁進,聽到別人跑就動搖,遵守紀律該進場就買,該停損就走人,不要因為怕輸錢而凹單。不想輸的人絕對沒辦法做好短線交易,因為不想輸,所以學不會停損,後果就是越輸越多。
遠離誤區4:運用資金要有效率!現象告訴你該停損就停損,錢要靈活調配,哪有時間擺在跌破5日線、早該停損的股票上?我一再強調,一定要看得懂大盤,當大盤走勢不好的時候,就別再留單。
遠離誤區5:不要傻傻等反彈!股票跌下去後,會不會彈回來?我永遠沒把握,而且不想知道。我只要看到股票跌破停損價就走人,為什麼?省得煩嘛!買錯,跟預期方向相反就走,何必卡著一大堆錢去抱虧損的持股,然後每天看它繼續跌。你明明都看得懂,知道現在市況差、這檔沒救了,但你為什麼不停損?因為你沒有在第一時間賣,越跌越多的時候,你就賣不下手。
會長自己是過來人,為什麼在操作時將停損設得這麼近?停損設近一點,你頂多被洗,雖然被洗會覺得很嘔,但頂多小輸,總比整筆錢被咬住(套牢),搞得每天心情煩躁還要好。
█1-5、如何讓庫存股票不套牢?判斷會繼續跌就趕快賣掉
◎只買強勢股
不要浪費時間猜什麼主力洗盤、出貨、進貨。研究那些都太虛了,沒有一個論點可以解釋所有的股票走勢。現在盤勢變化太大,有些強勢股說不定過半小時就變成烙賽股。股價是人交易出來的,錢多的人(主力)說話就大聲,我們既然沒有價格決定權,乖乖「跟著」就好。起風了就追,風停了就跑。
◎當股價跌破5日線,而且5日線下彎,短線先離場會怎麼樣?(圖4-1)
第一時間砍在跌破5日線位置,若隔天反彈跳上來,頂多小賠或少賺,若再隔天跳空跌下來,由於第一時間全部出清,所以後面繼續跌的好幾根綠K都沒有你的事。
◎當大盤處於跌勢:買進策略都要延後
會長建議,買尾盤12點過後再創高的股票,而且均價線最好處於翻揚狀態。
◎股票在跌的時候
該想的第一件事:這支股票會不會繼續跌?如果會,就趕快賣。絕對不該想的事:它會不會反彈?不怕買貴買高,要的是買了之後不會跌。要凹單也得有理由,既然知道目前現象會再跌的機率很高(5日線跌破+下彎),那幹嘛凹單呢?
◎當5日線為下彎趨勢
股價反彈通常會出現在早盤,例外是昨夜美股大跌,早盤可能先開低,再反彈走高。盤勢開高走低怎麼辦?賺價差技巧是:早盤高價賣掉庫存→尾盤低價買回賺價差。
◎美股真的有比台股好做嗎?
事實上,美股比台股好做。為什麼?因為市場參與者多。當大家看法一致,資金流又不會過度集中時,價格自然會跟著大趨勢走,不會因為某一家主力大買或大賣而被撼動。所以,美股趨勢只要出來就是漲一大段上去;趨勢跌破也會殺一大段下來。台灣的大型權值股也是如此。
◎型態為王、價量為真
尊重趨勢,價量永遠不會騙人。5日線站上再買、跌破就賣,又站上要買回、再買回。做短線當沖要保命,就得額外看開盤價和均價線,而操作小波段則要看5日線+左邊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