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府的型態
從古時候到現在,到底哪一種政府最理想、對社會最好?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政府的型態會隨著各種因素而改變 ─ 有的是歷經比較長的時間逐漸發生變化,有的則是因為有人對當前的政府型態非常不滿意,決定來個大改變。
在這一章,我們要介紹幾種從過去到現在,曾出現過的政府類型。翻開下一頁,了解源自古希臘、最早期的民主制度,還有由英國移民促成的、美國第一任總統的選舉,以及過去一千多年來幾種重要的政府型態。
古代的民主制度
古希臘的雅典城剛剛創建時,是由居住在當地的有錢人統治的,其他雅典人
並沒有發言權。直到大約距今 2700 年前,一般民眾開始要求改革,主張他們
要自己治理雅典,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就這樣誕生了。
每位雅典公民都有機會成為政府的成員,可是,怎樣的人才算是公民呢?
「民主」的英文 democracy 源自於希臘文,意思是「由人民治理」。不過在當
時的希臘,成為公民的條件必須是:身分自由的男子,年滿 20 歲,而且父母
都在雅典出生。因此,當時只有 10%∼20% 的雅典居民具有公民資格。
雅典的政治體系主要由兩個重要的機構組成:五百人議會和公民大會。
羅馬共和國
就在雅典開始建立民主制度的同時,義大利的羅馬也發展成一座大城市,
並且由國王統治。到了西元前 509 年,當時非常富有的家族,也就是所謂的貴
族,推翻了羅馬的末代國王,並且建立了新型態的政府─這種沒有國王或女
王的政府,稱為共和國。
獨裁體制
羅馬共和國有一條特別的規定─在發生叛亂、敵人入侵或戰爭等非常時
期,羅馬人可以選出一位獨裁官,獨裁官可以暫時不受元老院和保民官的監
督,依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國家。
不過,獨裁體制也會出狀況。羅馬共和國的最後一位獨裁官尤利烏斯.凱撒
不但拒絕下台,還想辦法讓自己可以終生擔任獨裁官;後來凱撒遭到刺殺,結
束了他的獨裁時期。到了今天,大家普遍認為獨裁並不是件好事。
帝國與皇帝
後來,羅馬人的力量日漸強大,他們一步步征服羅馬以外的地區,建立一個
由羅馬統治的大帝國。可是在這同時,羅馬本身的共和體制開始崩潰;到了西
元前 27 年,經歷了長期內戰後的羅馬,終於被大權在握的屋大維所統治,進
入了帝國時代。
從帝政走向菁英政治
就在羅馬帝國統治著大部分歐洲的相同時期,亞洲的大部分土地同樣由一位
皇帝統治。皇帝通常靠軍事力量取得政權,但實際上,政府的工作是由一群訓
練有素的公務員執行的。從西元7世紀起,中國便透過考試制度來選用公務員
─也就是所謂的科舉;由於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通過考試,這樣的制度稱為
菁英政治。
19世紀以前的歐洲,在政府單位工作的人,大多是統治者的家族成員,這種
制度稱為族閥政治(也稱為裙帶政治)。後來歐洲各國政府受到中國的科舉制
度啟發,也開始依據才能選用政府成員。不過,菁英政治也有不少缺點。
封建制度
西元1066年,哈洛德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可是他在諾曼第(位於法國)的
對手威廉認為自己才應該是英格蘭國王,於是威廉率領艦隊航行到英格蘭,向
哈洛德宣戰,最後殺死哈洛德、奪取王位,因此獲得「征服者威廉」的封號。
但是威廉來自諾曼第,英格蘭人可能不願意效忠一位外來的統治者,所以他
需要一套好辦法來治理英格蘭。威廉後來採用的辦法是封建制度,這種制度是
源自於君主制(由國王或女王統治國家)的一種形式。從那時起,封建制度在
英格蘭沿用了好幾百年,
這種制度雖然對農民不公平,但聽起來還算可行。不過在當時有不少人反抗
威廉,因為他身為國王,權力大到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可以為所欲為,甚至經
常使用暴力來控制反抗他的人。最後威廉在一場對叛亂者的戰役中意外落馬,
受傷死亡。
從古時候到現在,到底哪一種政府最理想、對社會最好?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政府的型態會隨著各種因素而改變 ─ 有的是歷經比較長的時間逐漸發生變化,有的則是因為有人對當前的政府型態非常不滿意,決定來個大改變。
在這一章,我們要介紹幾種從過去到現在,曾出現過的政府類型。翻開下一頁,了解源自古希臘、最早期的民主制度,還有由英國移民促成的、美國第一任總統的選舉,以及過去一千多年來幾種重要的政府型態。
古代的民主制度
古希臘的雅典城剛剛創建時,是由居住在當地的有錢人統治的,其他雅典人
並沒有發言權。直到大約距今 2700 年前,一般民眾開始要求改革,主張他們
要自己治理雅典,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就這樣誕生了。
每位雅典公民都有機會成為政府的成員,可是,怎樣的人才算是公民呢?
「民主」的英文 democracy 源自於希臘文,意思是「由人民治理」。不過在當
時的希臘,成為公民的條件必須是:身分自由的男子,年滿 20 歲,而且父母
都在雅典出生。因此,當時只有 10%∼20% 的雅典居民具有公民資格。
雅典的政治體系主要由兩個重要的機構組成:五百人議會和公民大會。
羅馬共和國
就在雅典開始建立民主制度的同時,義大利的羅馬也發展成一座大城市,
並且由國王統治。到了西元前 509 年,當時非常富有的家族,也就是所謂的貴
族,推翻了羅馬的末代國王,並且建立了新型態的政府─這種沒有國王或女
王的政府,稱為共和國。
獨裁體制
羅馬共和國有一條特別的規定─在發生叛亂、敵人入侵或戰爭等非常時
期,羅馬人可以選出一位獨裁官,獨裁官可以暫時不受元老院和保民官的監
督,依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國家。
不過,獨裁體制也會出狀況。羅馬共和國的最後一位獨裁官尤利烏斯.凱撒
不但拒絕下台,還想辦法讓自己可以終生擔任獨裁官;後來凱撒遭到刺殺,結
束了他的獨裁時期。到了今天,大家普遍認為獨裁並不是件好事。
帝國與皇帝
後來,羅馬人的力量日漸強大,他們一步步征服羅馬以外的地區,建立一個
由羅馬統治的大帝國。可是在這同時,羅馬本身的共和體制開始崩潰;到了西
元前 27 年,經歷了長期內戰後的羅馬,終於被大權在握的屋大維所統治,進
入了帝國時代。
從帝政走向菁英政治
就在羅馬帝國統治著大部分歐洲的相同時期,亞洲的大部分土地同樣由一位
皇帝統治。皇帝通常靠軍事力量取得政權,但實際上,政府的工作是由一群訓
練有素的公務員執行的。從西元7世紀起,中國便透過考試制度來選用公務員
─也就是所謂的科舉;由於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通過考試,這樣的制度稱為
菁英政治。
19世紀以前的歐洲,在政府單位工作的人,大多是統治者的家族成員,這種
制度稱為族閥政治(也稱為裙帶政治)。後來歐洲各國政府受到中國的科舉制
度啟發,也開始依據才能選用政府成員。不過,菁英政治也有不少缺點。
封建制度
西元1066年,哈洛德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可是他在諾曼第(位於法國)的
對手威廉認為自己才應該是英格蘭國王,於是威廉率領艦隊航行到英格蘭,向
哈洛德宣戰,最後殺死哈洛德、奪取王位,因此獲得「征服者威廉」的封號。
但是威廉來自諾曼第,英格蘭人可能不願意效忠一位外來的統治者,所以他
需要一套好辦法來治理英格蘭。威廉後來採用的辦法是封建制度,這種制度是
源自於君主制(由國王或女王統治國家)的一種形式。從那時起,封建制度在
英格蘭沿用了好幾百年,
這種制度雖然對農民不公平,但聽起來還算可行。不過在當時有不少人反抗
威廉,因為他身為國王,權力大到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可以為所欲為,甚至經
常使用暴力來控制反抗他的人。最後威廉在一場對叛亂者的戰役中意外落馬,
受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