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行政學是一門年輕而複雜的學問。之所以年輕,是因為行政學自1887年才問世;之所以複雜,是因為至今不到一百三十年的時間中,行政學不斷向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等等相關學科借用他們的最新知識,導致行政學呈現眾說紛紜的複雜樣態,成為令人相當頭疼的學科。
事實上,要學好行政學,筆者以為必須要掌握時代的脈絡。因為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可以「無中生有」,創造全新的產品;一個社會科學理論的產生,通常都是面對當時難解的社會問題,而由思想家殫精竭慮所提出的學說理論。因此,要瞭解一個社會科學的學說,最好能瞭解它的時代脈絡,這樣就能更有效率的去體會這個學說的精要。
行政學是研究政府公共行政的學問,自然跟時代脈絡更加息息相關。我國行政學的知識體系幾乎全來自美國,因此觀察美國自19世紀末以來的政治發展就顯得相當重要。
美國在1880年到1920年之間興起一股社會改革運動,在政治上主張終結政黨分贓,以免政黨干預政府形成公共行政的腐敗,於是才有1883年的文官法,及1887年行政學獨立於政治學之外的觀點形成。而在行政學獨立於政治學之外以後,就不斷向管理學借用學說,當時盛行的「古典管理理論」,如科學管理、行政管理、官僚體制等,便成為行政學的基礎。1929年美國華爾街爆發的經濟大恐慌,重創市場經濟,於是才有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以及凱因斯學說的風行,而這也造成行政權力不斷擴張、行政規模不斷膨脹,出現「行政國」的理論。新政時期羅斯福總統成立「布朗婁委員會」,重用行政學者古立克,他力主公部門運作應以效率為先,奠定行政學朝向「公共管理」發展的基石,因而吸收了更多的管理學知識。
直到1970年代,行政規模擴大的結果,導致政府過度吸收民間資源,但政府依法辦事、繁文縟節的特質又無法適應社會需求,因此英美兩國在新古典經濟學與公共選擇論的主導下,開始縮小政府規模,也就是1980年代盛行的民營化政策,及其後來的政府再造運動,在行政學中稱為「新公共管理學派」。
但是,另有一批學者,認為1960年代末期美國經歷的社會混亂、種族衝突等等問題,正需要一個有為的政府來解決。所以政府的問題不是規模太大,而是過去一直以來重視組織效率的結果,導致行政機關與社會人民脫節。因此縮減政府規模不是最好的辦法,而是應該讓公務員扮演反映民意、追求公益的「公民受託者」角色,追求所謂「民主行政」;此即行政學中的「新公共行政學派」。
在20世紀末期,為了因應民主化、全球化的發展,公共行政又發展出了「治理」及「新公共服務」的觀念。所以,理論與時空脈絡就像是行政學的任督二脈,若能瞭解這一路的發展,那麼學習行政學的任督二脈就能暢通了。
行政學是一門年輕而複雜的學問。之所以年輕,是因為行政學自1887年才問世;之所以複雜,是因為至今不到一百三十年的時間中,行政學不斷向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等等相關學科借用他們的最新知識,導致行政學呈現眾說紛紜的複雜樣態,成為令人相當頭疼的學科。
事實上,要學好行政學,筆者以為必須要掌握時代的脈絡。因為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可以「無中生有」,創造全新的產品;一個社會科學理論的產生,通常都是面對當時難解的社會問題,而由思想家殫精竭慮所提出的學說理論。因此,要瞭解一個社會科學的學說,最好能瞭解它的時代脈絡,這樣就能更有效率的去體會這個學說的精要。
行政學是研究政府公共行政的學問,自然跟時代脈絡更加息息相關。我國行政學的知識體系幾乎全來自美國,因此觀察美國自19世紀末以來的政治發展就顯得相當重要。
美國在1880年到1920年之間興起一股社會改革運動,在政治上主張終結政黨分贓,以免政黨干預政府形成公共行政的腐敗,於是才有1883年的文官法,及1887年行政學獨立於政治學之外的觀點形成。而在行政學獨立於政治學之外以後,就不斷向管理學借用學說,當時盛行的「古典管理理論」,如科學管理、行政管理、官僚體制等,便成為行政學的基礎。1929年美國華爾街爆發的經濟大恐慌,重創市場經濟,於是才有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以及凱因斯學說的風行,而這也造成行政權力不斷擴張、行政規模不斷膨脹,出現「行政國」的理論。新政時期羅斯福總統成立「布朗婁委員會」,重用行政學者古立克,他力主公部門運作應以效率為先,奠定行政學朝向「公共管理」發展的基石,因而吸收了更多的管理學知識。
直到1970年代,行政規模擴大的結果,導致政府過度吸收民間資源,但政府依法辦事、繁文縟節的特質又無法適應社會需求,因此英美兩國在新古典經濟學與公共選擇論的主導下,開始縮小政府規模,也就是1980年代盛行的民營化政策,及其後來的政府再造運動,在行政學中稱為「新公共管理學派」。
但是,另有一批學者,認為1960年代末期美國經歷的社會混亂、種族衝突等等問題,正需要一個有為的政府來解決。所以政府的問題不是規模太大,而是過去一直以來重視組織效率的結果,導致行政機關與社會人民脫節。因此縮減政府規模不是最好的辦法,而是應該讓公務員扮演反映民意、追求公益的「公民受託者」角色,追求所謂「民主行政」;此即行政學中的「新公共行政學派」。
在20世紀末期,為了因應民主化、全球化的發展,公共行政又發展出了「治理」及「新公共服務」的觀念。所以,理論與時空脈絡就像是行政學的任督二脈,若能瞭解這一路的發展,那麼學習行政學的任督二脈就能暢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