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共兩黨「去中華民國化」的競合關係
從「同去」到「同保」
請容我先作一個開放的想像:隨著二0一六年的情勢變遷,國民黨、民進黨及中國共產黨,會不會發展出一個「藍綠紅三黨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競合關係?
回到主題。我覺得,中國共產黨與民進黨之間,各自在應對「中華民國」的問題上,過去長期存有一種特異的「競合關係」。
在「合」的部分,過去民共兩黨皆主張終結中華民國。只是,中共主張終結中華民國以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進黨主張終結中華民國則以建立台灣國為目標,此為「競」的部分。兩黨這種「去中華民國化」的競合關係,是一奇異的悖論與弔詭。
民進黨終結中華民國的政策,是以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為基準,明言「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台獨理論有幾點基本論述:一、台灣地位未定論。二、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三、台灣人是不同於中國人的新興民族。
中共終結中華民國的論述,則基於內戰史觀,認為「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年已經滅亡」,因而過去有「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所謂「三句話」,以中華民國為偽政府。
台獨的「外來政權說」與中共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及「偽政府論」,皆在「去中華民國化」,這就是民共兩黨「合」的部分。
國民黨的兩面因應
正統的國民黨兩岸論述,則在中共與民進黨之間兩面因應。此處所謂的正統,是指承繼兩蔣以來的國民黨兩岸政策,以與李登輝總統所代表的變體有所區隔。
先論國民黨在因應中共方面:從六0年代以前的「漢賊不兩立」,到七0年代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接著經過近二十年的李扁台獨風潮,至二00五連胡會及二00八馬英九主政迄今,則進入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時期。
「一中各表」有兩個層次:一、現階段馬政府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二、另在國民黨及民間亦有所謂「九二共識升級版」,認為「一個中國」應是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二者之上的「第三概念」或「上位概念」。施明德和蘇起等人的「大一中架構」,與「一中三憲」、「大屋頂中國」,以及最近洪秀柱所倡「整個中國」的主張等等,均接近此說。
再論國民黨在因應民進黨及台獨方面:早年以「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禁制反對勢力,至一九八八年蔣經國總統解除黨禁,國民黨即不再以「戒嚴體制」因應台獨,而轉以民主體制因應台獨,一九九一出現《台獨黨綱》及二000至二00八的民進黨主政,可謂皆是「以民主因應台獨」的表徵,將體制外的台獨納入民主體制,試圖在民主體制內節制台獨;而二00八年國民黨以馬英九總統贏回政權,亦顯露了台獨在國際、兩岸及台灣內部的局限性,也可視為「以民主因應台獨」的效果。不過,眼前所見,國民黨將面對二0一六的危機,而民進黨則有重返執政的可能性,也再次引發了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角力與交鋒,焦點在對於「中華民國」的定義問題。
藍綠紅共保中華民國
以上所述三黨的互動關係,是在今年以前,亦即二0一五年以前呈現的概況。但是,我覺得隨著二0一六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的危疑情勢發展,似有可能出現藍綠紅三黨「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競合關係,而此一情勢可能以「九二共識」為突破口。
先說中共。北京主張,九二共識為「反對台獨」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迄未闡明「一個中國」的定義。中共久未公開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知道這個說法在台灣沒有認同空間;且中共亦迄未公開反對馬政府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也是深知這是「九二共識」必須給台灣保留一個「一中各表」的空間。
其實,「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無論如何解釋,都不可能說成「九二共識/終結中華民國」。北京認定中華民國不是台獨,而認為台獨反對中華民國,就是違反「九二共識」。此處,已可看出中共與國民黨在「維持中華民國」上的競合關係。
眾所共見,二十餘年來,中共對台工作的核心,就是希望台灣維持中華民國,希望台灣維持中華民國憲法;如今隨著二0一六年情勢的變遷,中共若要反對台獨,就更須以中華民國為維持「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
再說民進黨。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是反對九二共識的「反對台獨」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因此,民進黨也就反對中華民國的「憲法一中」。但民進黨的此一態度應是出自選舉操作,及沒有能力處理黨內與綠營內部的歧見;倘若民進黨重返執政,此一立場恐就無可能維持。若民進黨屆時執意為之,北京不會同意,因而台灣人民也不會附和。因此,民進黨的唯一歸宿仍是回到中華民國,此一走勢將隨著民進黨可能重返執政而愈發凸顯。
民進黨內如今出現「凍結台獨黨綱」及《中華民國決議文》等主張;其中爭議,只是在「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或回到「一九一二年締造的中華民國」之間的抉擇而已。也就是說,在後二0一六,民進黨若執政而想維繫和平治理,則「維持中華民國」應是唯一的路徑,正如陳水扁執政時也說過「誓死捍衛中華民國」。
君不聞,蔡英文六月三日在華盛頓說: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
再說國民黨。民進黨迄仍採「借殼上市」的立場,謂「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叫做中華民國」,又稱「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這是基於「台灣前途決議文」及「二二八史觀」的「中華民國」,而不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相對於此,當民進黨向中華民國靠攏時,國民黨必定持守「源自一九一二年/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以與民進黨作出區隔。於是,後二0一六的藍綠議題,就可能成為「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真假中華民國之辯」。
中華民國的淘空與補實
當國民黨與民進黨發生「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爭議之時,中共應當不會贊同民進黨「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而會傾向國民黨所主張「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情勢走到這個地步,也許就會出現我在上篇報告中所說,中共「補實」中華民國,台獨「淘空」中華民國的奇景,此處又可見藍綠紅三黨在「維持中華民國」可能發生的競合關係。
以上的討論,也許過於簡略,但也呈現了藍綠紅三黨在「中華民國競合關係」上的奇異悖論。一、過去,民共兩黨一致「去中華民國化」。二、台獨聲勢的升高,提高了「維持中華民國」的警覺,也加大了台獨所受到的國際與兩岸壓力。三、二00五年連胡會及二00八年馬英九執政以來,國共兩黨合力以「九二共識」來「保衛中華民國」。四、二0一六以後,民進黨若執政,理當回歸中華民國,藍綠紅三黨也許會進入「真假中華民國」之辯,將以各自主張的「中華民國」是否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的「憲法一中」為判準,且在大趨勢上三黨都會向「真中華民國」的方向移動。就情理而論,民進黨若想和平主政,也會從「淘空」中華民國,走向「補實」中華民國,不可能久持借殼上市。
杯在水在與杯破水覆
由於三黨對「一個中國」的定義各持意見,化解之道似可用「大屋頂理論」來確立「一個中國」的定義,再以「憲法一中」來確立「中華民國」的內涵。因為,藍綠紅三方俱知: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總之,民共兩黨過去一致「去中華民國化」,未來卻不無可能一致「保中華民國」。民共兩黨從「共去中華民國」,到「共保中華民國」,我覺得這是已經開始萌生或即將萌生的事實;如果不是事實,也希望讓我們一同保有這樣的想像空間,希望它能發生。
以上,敬請指教,謝謝各位。
●本文係為青島座談準備的書面補充意見,在本書首次發表。
從「同去」到「同保」
請容我先作一個開放的想像:隨著二0一六年的情勢變遷,國民黨、民進黨及中國共產黨,會不會發展出一個「藍綠紅三黨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競合關係?
回到主題。我覺得,中國共產黨與民進黨之間,各自在應對「中華民國」的問題上,過去長期存有一種特異的「競合關係」。
在「合」的部分,過去民共兩黨皆主張終結中華民國。只是,中共主張終結中華民國以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進黨主張終結中華民國則以建立台灣國為目標,此為「競」的部分。兩黨這種「去中華民國化」的競合關係,是一奇異的悖論與弔詭。
民進黨終結中華民國的政策,是以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為基準,明言「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台獨理論有幾點基本論述:一、台灣地位未定論。二、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三、台灣人是不同於中國人的新興民族。
中共終結中華民國的論述,則基於內戰史觀,認為「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年已經滅亡」,因而過去有「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所謂「三句話」,以中華民國為偽政府。
台獨的「外來政權說」與中共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及「偽政府論」,皆在「去中華民國化」,這就是民共兩黨「合」的部分。
國民黨的兩面因應
正統的國民黨兩岸論述,則在中共與民進黨之間兩面因應。此處所謂的正統,是指承繼兩蔣以來的國民黨兩岸政策,以與李登輝總統所代表的變體有所區隔。
先論國民黨在因應中共方面:從六0年代以前的「漢賊不兩立」,到七0年代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接著經過近二十年的李扁台獨風潮,至二00五連胡會及二00八馬英九主政迄今,則進入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時期。
「一中各表」有兩個層次:一、現階段馬政府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二、另在國民黨及民間亦有所謂「九二共識升級版」,認為「一個中國」應是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二者之上的「第三概念」或「上位概念」。施明德和蘇起等人的「大一中架構」,與「一中三憲」、「大屋頂中國」,以及最近洪秀柱所倡「整個中國」的主張等等,均接近此說。
再論國民黨在因應民進黨及台獨方面:早年以「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禁制反對勢力,至一九八八年蔣經國總統解除黨禁,國民黨即不再以「戒嚴體制」因應台獨,而轉以民主體制因應台獨,一九九一出現《台獨黨綱》及二000至二00八的民進黨主政,可謂皆是「以民主因應台獨」的表徵,將體制外的台獨納入民主體制,試圖在民主體制內節制台獨;而二00八年國民黨以馬英九總統贏回政權,亦顯露了台獨在國際、兩岸及台灣內部的局限性,也可視為「以民主因應台獨」的效果。不過,眼前所見,國民黨將面對二0一六的危機,而民進黨則有重返執政的可能性,也再次引發了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角力與交鋒,焦點在對於「中華民國」的定義問題。
藍綠紅共保中華民國
以上所述三黨的互動關係,是在今年以前,亦即二0一五年以前呈現的概況。但是,我覺得隨著二0一六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的危疑情勢發展,似有可能出現藍綠紅三黨「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競合關係,而此一情勢可能以「九二共識」為突破口。
先說中共。北京主張,九二共識為「反對台獨」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迄未闡明「一個中國」的定義。中共久未公開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知道這個說法在台灣沒有認同空間;且中共亦迄未公開反對馬政府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也是深知這是「九二共識」必須給台灣保留一個「一中各表」的空間。
其實,「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無論如何解釋,都不可能說成「九二共識/終結中華民國」。北京認定中華民國不是台獨,而認為台獨反對中華民國,就是違反「九二共識」。此處,已可看出中共與國民黨在「維持中華民國」上的競合關係。
眾所共見,二十餘年來,中共對台工作的核心,就是希望台灣維持中華民國,希望台灣維持中華民國憲法;如今隨著二0一六年情勢的變遷,中共若要反對台獨,就更須以中華民國為維持「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
再說民進黨。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是反對九二共識的「反對台獨」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因此,民進黨也就反對中華民國的「憲法一中」。但民進黨的此一態度應是出自選舉操作,及沒有能力處理黨內與綠營內部的歧見;倘若民進黨重返執政,此一立場恐就無可能維持。若民進黨屆時執意為之,北京不會同意,因而台灣人民也不會附和。因此,民進黨的唯一歸宿仍是回到中華民國,此一走勢將隨著民進黨可能重返執政而愈發凸顯。
民進黨內如今出現「凍結台獨黨綱」及《中華民國決議文》等主張;其中爭議,只是在「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或回到「一九一二年締造的中華民國」之間的抉擇而已。也就是說,在後二0一六,民進黨若執政而想維繫和平治理,則「維持中華民國」應是唯一的路徑,正如陳水扁執政時也說過「誓死捍衛中華民國」。
君不聞,蔡英文六月三日在華盛頓說: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
再說國民黨。民進黨迄仍採「借殼上市」的立場,謂「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叫做中華民國」,又稱「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這是基於「台灣前途決議文」及「二二八史觀」的「中華民國」,而不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相對於此,當民進黨向中華民國靠攏時,國民黨必定持守「源自一九一二年/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以與民進黨作出區隔。於是,後二0一六的藍綠議題,就可能成為「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真假中華民國之辯」。
中華民國的淘空與補實
當國民黨與民進黨發生「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爭議之時,中共應當不會贊同民進黨「借殼上市」的中華民國,而會傾向國民黨所主張「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情勢走到這個地步,也許就會出現我在上篇報告中所說,中共「補實」中華民國,台獨「淘空」中華民國的奇景,此處又可見藍綠紅三黨在「維持中華民國」可能發生的競合關係。
以上的討論,也許過於簡略,但也呈現了藍綠紅三黨在「中華民國競合關係」上的奇異悖論。一、過去,民共兩黨一致「去中華民國化」。二、台獨聲勢的升高,提高了「維持中華民國」的警覺,也加大了台獨所受到的國際與兩岸壓力。三、二00五年連胡會及二00八年馬英九執政以來,國共兩黨合力以「九二共識」來「保衛中華民國」。四、二0一六以後,民進黨若執政,理當回歸中華民國,藍綠紅三黨也許會進入「真假中華民國」之辯,將以各自主張的「中華民國」是否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的「憲法一中」為判準,且在大趨勢上三黨都會向「真中華民國」的方向移動。就情理而論,民進黨若想和平主政,也會從「淘空」中華民國,走向「補實」中華民國,不可能久持借殼上市。
杯在水在與杯破水覆
由於三黨對「一個中國」的定義各持意見,化解之道似可用「大屋頂理論」來確立「一個中國」的定義,再以「憲法一中」來確立「中華民國」的內涵。因為,藍綠紅三方俱知: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總之,民共兩黨過去一致「去中華民國化」,未來卻不無可能一致「保中華民國」。民共兩黨從「共去中華民國」,到「共保中華民國」,我覺得這是已經開始萌生或即將萌生的事實;如果不是事實,也希望讓我們一同保有這樣的想像空間,希望它能發生。
以上,敬請指教,謝謝各位。
●本文係為青島座談準備的書面補充意見,在本書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