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台灣的新貌
邁入二○一五年,台灣的地方政治因一批非中國國民黨院轄市長及一般縣、市長的新動向而可望展現新視野。這是二○○八年,民進黨失去總統位置,地方也權力旁落多時,再度掀起的希望之光。
二○一四年歲末的煙火,照耀著新的權力舵手們形影。交卸權力的政治人物有些選擇避離,讓光彩留給繼任者。其實,這也是責任承擔的開始。雖然,改變是在地方,但影響的卻是二○一六年大選。
地方政治較少牽涉到國家主權糾葛與認同混淆的課題,執政的優劣較易辨識。在民進黨只執掌六席地方政府時,各種評比經常顯示,比中國國民黨籍院轄市長及一般縣、市長更好的政績。掌理十三席權力位置後,民進黨更應該珍惜表現的機會。
台北市長柯文哲,以跨越藍綠的所謂白色力量崛起,化不可能為可能,在政治動向中,應該也被認為是民進黨延伸、擴大的政治力量,會與民進黨相輔相成,成為推倒中國國民黨高牆的動能。
北基宜、桃竹、中彰、雲嘉嘉南、高屏澎,十三加一,形成五個地域圈的新地緣政治。雖然將中國國民黨執政縣市孤島化,卻也可能相互形塑新的地緣性,在台灣的土地上,共同致力於地域發展,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讓人們感受到新政治的召喚、新政治的榮光。
「清廉、勤政、愛鄉土」曾是民進黨動人的政治宣示,並不會過時。在人們普遍對中國國民黨挾不公不義黨產,假清廉真貪腐感到厭惡的時際,十三加一的新政治,更應該積極實踐這種宣示,讓它們成為政治品牌。
從南到北、濁水溪已不是改變中國國民黨統治權力恣意妄為的障礙。台灣人民再度給了民進黨機會,期待民進黨和可期待的非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一起努力帶來新希望。首都台北的新政治力量,正呼應著改變的心聲,會從北向南帶動出台灣國家的新貌。
賄選之病,政治之恥
九合一地方選舉,台灣的政治似乎看到曙光,但地方議會議長選舉,卻讓人彷彿烏雲仍然罩日。這是為什麼?一百多位各級當選人被檢察機關提無效之訴,為什麼?
賄選症候群一直是選舉為人詬病的污點,中國國民黨「買就有」的傳聞由來已久;許多標榜無黨,實與中國國民黨一丘之貉的政客,惡習緊追在後;甚至也有極少數民進黨人、台聯黨員學壞了。
為什麼?
戰後,二二八事件,大量的台灣知識精英文化人被屠殺;白色恐怖的陰影,長期戒嚴統治的扭曲,政治成為統治權力之惡,以及依附統治權力的體系共犯與結構分贓。許多台灣人成為中國國民黨的侍從,以求功名利祿。在軍公教系統,太多人加入中國國民黨,在黨化的文武官體系、在教師崗位,違反中立化原則。而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拔擢許多在政務官陣營為其政權效力者,大多是所謂有學識、無知識良心的仕取之流。這些人分享統治權力的鐵飯碗或金飯碗。相形於異議份子的受害犧牲,榮華富貴加身而不自覺、無愧色。
各級議會,從選舉產生各級議員,有改革意識者,經此途徑出任;但更多的中國國民黨侍從、附庸一樣循此路線登位,以配合黨國統治權力。戰後初期,鄉賢仕紳,襄贊政事,但經二二八事件之屠殺,轉而諸多土豪惡霸,經由選舉成為民意代表。表面上,是所謂從政;實則,狗皮倒灶之圍事,所在多有。從地方鄉鎮代表、縣市議員到國會議員,充塞著這類政治黑心商人。
選舉買票,進入議會時賣票。每次議長選舉,醜聞傳遍各地,豬仔議員的批評聲浪四起。這一回,新北市和台南市,民進黨在議長選舉陰溝裡翻船,當然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利益形態作祟。政黨政治抵擋不了金錢誘惑,這就是自由選舉中,台灣政治改革之路仍然無法充分顯現民主坦途的原因。
朱馬毛;馬毛朱
馬下朱上,朱成為中國國民黨主席,黨內地位在馬之上。但馬仍為總統,在馬毛內閣,朱在馬毛之下,是地方首長:新北市長。
朱拆拒馬,但改以蛇籠護守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是改,還是未改?換湯不換藥或換藥不換湯?
昔日,馬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是挾其如日中天之勢。二○○○年,既驅李登輝;二○○八年,再逐連戰。馬以中興之姿,再造之影,所到之處馬迷狂叫之聲不斷。但時過境遷,雖仍有總統府及中興寓所可窩居,卻是噓聲不停。被丟鞋、被擲書冊,可悲喔!
何以至此?
馬以處理黨產旦旦作為信誓,以反貪腐刀刀逼人見骨。但見黨產不但未歸零,而是歸入其他口袋;而貪腐反而成為自己的照妖鏡。看反貪腐民主廣場成為貪腐反民主的錯亂光影直照阿呆塔,漏屎馬就是漏屎馬。
以為馬是中國國民黨救星,根本是一種錯誤。馬何德何能?姿色嗎?作什麼用!這些年來還有一些藝文界人士環伺左右,奉馬婆為文化大使。達達的馬蹄四界搖。到頭來,京華春夢一場?
朱又是誰?稍微遜色的馬?朱之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黨已無昔日之風光。不似馬,以李扁之後的復辟之星,光可鑑人。地方孤島執政,中央雖在黨的這一條鞭約束,但也在總統那一條鞭的控制之中。
若以黨領政:朱馬毛;若以政之系統:馬毛朱。亂譜脫序,是空前還是絕後?難怪朱連任新北市長之首次院會即缺席以副手代之。
稍微遜色的馬,朱能中興黨業?如果因為不義黨產不除,「中國」帽子不去,覺醒的台灣人民再也不會讓有不義黨產,中國的國民黨執政機會。說什麼創黨精神也沒路用!朱顏要改,但又不能只是朱顏改。
邁入二○一五年,台灣的地方政治因一批非中國國民黨院轄市長及一般縣、市長的新動向而可望展現新視野。這是二○○八年,民進黨失去總統位置,地方也權力旁落多時,再度掀起的希望之光。
二○一四年歲末的煙火,照耀著新的權力舵手們形影。交卸權力的政治人物有些選擇避離,讓光彩留給繼任者。其實,這也是責任承擔的開始。雖然,改變是在地方,但影響的卻是二○一六年大選。
地方政治較少牽涉到國家主權糾葛與認同混淆的課題,執政的優劣較易辨識。在民進黨只執掌六席地方政府時,各種評比經常顯示,比中國國民黨籍院轄市長及一般縣、市長更好的政績。掌理十三席權力位置後,民進黨更應該珍惜表現的機會。
台北市長柯文哲,以跨越藍綠的所謂白色力量崛起,化不可能為可能,在政治動向中,應該也被認為是民進黨延伸、擴大的政治力量,會與民進黨相輔相成,成為推倒中國國民黨高牆的動能。
北基宜、桃竹、中彰、雲嘉嘉南、高屏澎,十三加一,形成五個地域圈的新地緣政治。雖然將中國國民黨執政縣市孤島化,卻也可能相互形塑新的地緣性,在台灣的土地上,共同致力於地域發展,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讓人們感受到新政治的召喚、新政治的榮光。
「清廉、勤政、愛鄉土」曾是民進黨動人的政治宣示,並不會過時。在人們普遍對中國國民黨挾不公不義黨產,假清廉真貪腐感到厭惡的時際,十三加一的新政治,更應該積極實踐這種宣示,讓它們成為政治品牌。
從南到北、濁水溪已不是改變中國國民黨統治權力恣意妄為的障礙。台灣人民再度給了民進黨機會,期待民進黨和可期待的非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一起努力帶來新希望。首都台北的新政治力量,正呼應著改變的心聲,會從北向南帶動出台灣國家的新貌。
賄選之病,政治之恥
九合一地方選舉,台灣的政治似乎看到曙光,但地方議會議長選舉,卻讓人彷彿烏雲仍然罩日。這是為什麼?一百多位各級當選人被檢察機關提無效之訴,為什麼?
賄選症候群一直是選舉為人詬病的污點,中國國民黨「買就有」的傳聞由來已久;許多標榜無黨,實與中國國民黨一丘之貉的政客,惡習緊追在後;甚至也有極少數民進黨人、台聯黨員學壞了。
為什麼?
戰後,二二八事件,大量的台灣知識精英文化人被屠殺;白色恐怖的陰影,長期戒嚴統治的扭曲,政治成為統治權力之惡,以及依附統治權力的體系共犯與結構分贓。許多台灣人成為中國國民黨的侍從,以求功名利祿。在軍公教系統,太多人加入中國國民黨,在黨化的文武官體系、在教師崗位,違反中立化原則。而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拔擢許多在政務官陣營為其政權效力者,大多是所謂有學識、無知識良心的仕取之流。這些人分享統治權力的鐵飯碗或金飯碗。相形於異議份子的受害犧牲,榮華富貴加身而不自覺、無愧色。
各級議會,從選舉產生各級議員,有改革意識者,經此途徑出任;但更多的中國國民黨侍從、附庸一樣循此路線登位,以配合黨國統治權力。戰後初期,鄉賢仕紳,襄贊政事,但經二二八事件之屠殺,轉而諸多土豪惡霸,經由選舉成為民意代表。表面上,是所謂從政;實則,狗皮倒灶之圍事,所在多有。從地方鄉鎮代表、縣市議員到國會議員,充塞著這類政治黑心商人。
選舉買票,進入議會時賣票。每次議長選舉,醜聞傳遍各地,豬仔議員的批評聲浪四起。這一回,新北市和台南市,民進黨在議長選舉陰溝裡翻船,當然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利益形態作祟。政黨政治抵擋不了金錢誘惑,這就是自由選舉中,台灣政治改革之路仍然無法充分顯現民主坦途的原因。
朱馬毛;馬毛朱
馬下朱上,朱成為中國國民黨主席,黨內地位在馬之上。但馬仍為總統,在馬毛內閣,朱在馬毛之下,是地方首長:新北市長。
朱拆拒馬,但改以蛇籠護守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是改,還是未改?換湯不換藥或換藥不換湯?
昔日,馬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是挾其如日中天之勢。二○○○年,既驅李登輝;二○○八年,再逐連戰。馬以中興之姿,再造之影,所到之處馬迷狂叫之聲不斷。但時過境遷,雖仍有總統府及中興寓所可窩居,卻是噓聲不停。被丟鞋、被擲書冊,可悲喔!
何以至此?
馬以處理黨產旦旦作為信誓,以反貪腐刀刀逼人見骨。但見黨產不但未歸零,而是歸入其他口袋;而貪腐反而成為自己的照妖鏡。看反貪腐民主廣場成為貪腐反民主的錯亂光影直照阿呆塔,漏屎馬就是漏屎馬。
以為馬是中國國民黨救星,根本是一種錯誤。馬何德何能?姿色嗎?作什麼用!這些年來還有一些藝文界人士環伺左右,奉馬婆為文化大使。達達的馬蹄四界搖。到頭來,京華春夢一場?
朱又是誰?稍微遜色的馬?朱之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黨已無昔日之風光。不似馬,以李扁之後的復辟之星,光可鑑人。地方孤島執政,中央雖在黨的這一條鞭約束,但也在總統那一條鞭的控制之中。
若以黨領政:朱馬毛;若以政之系統:馬毛朱。亂譜脫序,是空前還是絕後?難怪朱連任新北市長之首次院會即缺席以副手代之。
稍微遜色的馬,朱能中興黨業?如果因為不義黨產不除,「中國」帽子不去,覺醒的台灣人民再也不會讓有不義黨產,中國的國民黨執政機會。說什麼創黨精神也沒路用!朱顏要改,但又不能只是朱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