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前天就回來了!」郭台銘拿著印有美國和中華民國的帽子,週一早上八點開始一面和幕僚一起討論美國兩千億美元產品增稅後的台灣應對策略。即使孤軍奮戰,他努力的讓川普了解,台灣可以肩負研發和硬體零件供應的使命,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
現在看起來郭台銘訪美,不是報告總統,而是個「拯救台商」大行動續集,代號是「中華民國」。當川普宣布打算加徵25%關稅,等於宣告「中國製造」時代已經結束,但中國大陸出口前50大,有一半為台商,更不用說成千上萬家台商深陷大陸,鴻海自己兩年前已在美國佈局,但出口龍頭郭台銘未來會帶領多少台商,走進「美國再次偉大」的計劃?
官員總說美中貿易戰將給台灣帶來很大的機會,郭台銘認為這話只對一半。政府只告訴人民看到回台投資的三千多億元,但是更應該協助更多既無法續留大陸,但轉移到東南亞又有困難的台商,拿出更多實質的幫助,包含簽訂雙邊投資協定、投保協定、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等!
川普給郭台銘最大的啟發,就是「政治為經濟服務」,為了要把製造業移回美國,在中西部打造5G科學園區,兩年內五度和郭台銘溝通聯繫,在中美貿易大戰之中,智能科技不但能為雙方帶來繁榮,還能帶來和平。
從2005年到2018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十一次訪問中國,帶領超過兩百位企業家隨行,從消費用品、工業製造到生技醫藥企業,讓雙方貿易更加接近通暢。
2018年九月,韓國總統文在寅到進行核爆試驗、造成東亞情勢動盪的北韓出席高峰會,帶了三星電子少東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LG集團會長具光謨、現代集團會長玄貞恩這南韓4大企業首腦,外加浦項製鐵會長崔正友、韓國產業銀行行長李東傑等,另外,還有總統府青瓦台直屬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委員長蔣柄圭,也在特別隨行人員名單裡。
韓國科技產業結構和台灣相似,這是韓國為了拼政治安定和平所擺出的陣容。不要說強國大國彼此交流,2019年4月,連遠在歐洲人口八百七十萬的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 (Alexander van der Bellen)和總理(Sebastian Kurz)破天荒首次同時出訪中國,隨行的商會主席及企業家高達170人,加上農林環境與水利部長、經濟及數位化部長等,整個外交團共約250人。
因為注意產業動態,當我檢視這些德國、韓國、日本元首帶領的國際企業家名單中,夾雜著「數位革命委員會」、「經濟及數位化部長」時,不禁讚嘆國外政府組織對經濟配合的敏感度,不知台灣從科技部到工研院,中華民國總統何時用更高的視野對外交流,更靈活的創造合作機會,做到起碼的「政治為經濟」服務?
以元首之尊帶著大批企業家隨行,不但實際了解第一線的經濟需求,不只是紙上談兵簽回來的條約,或是「行禮如儀」的場面話而已,科技和市場變化太快,各國元首都更加謙虛,使用納稅人的錢,至少做到關鍵人物的交流平台,否則很快會被時代淘汰。郭台銘強調「政治要幫經濟服務」。經濟會讓政治更有實力。
「有一次我和一位官員談到國際貿易的協定,雙方正深入交換意見時,他突然和我說對不起,我要先出門到機場去接立法委員!」郭台銘感慨的說,國家一流的外交菁英人才,都在應付政治和接送交通,完全沒有意識到全球市場變化,如何一起團結合作,這樣的政府相當危險。
科技造成的時代巨變,卻是台灣企業翻轉命運的機會。
第九章
事實上郭台銘五月二日見完川普之後,馬上就飛到舊金山矽谷,和這些基金領導人見面,讓他們知道台灣未來可以一起合作。
資金效率和方向,是產業最堅實的靠山,台灣產業前所未有的資金驅動大計,已經擺在世人面前。在郭台銘手上那張紙上,寫著四個基金的名字:
第一支,當然是郭台銘老友,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的「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這支基金規模約一千億美元,至2018年為止投資了870億美元在82家獨角獸企業,這個資金規模比全球創投(VC)加總還要大,但投資報酬率卻達到40%以上,比多數VC的平均(13%)高!
孫正義十五年前,曾經讓年虧損達1千億日圓的軟銀轉虧為盈,過去3年來,軟銀年盈餘更超過1兆日圓,孫正義也在今年股東大會大膽提出預言,軟銀旗下投資組合價值將在20年內,成長33倍達到200兆日圓(約1.8兆美元)。
第二支則是大名鼎鼎的銀湖資本(Silver Lake Partners)。創始人葛籣·哈欽斯(Glenn Hutchins)來自黑石集團(Blackstone),也做過柯林頓政府經濟和醫療政策特別顧問;銀湖是過去二十年在半導體產業最成功的基金之一,從2006年以64億歐元收購了飛利浦半導體部門的股權,更名為恩智浦半導體;銀湖又和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局合作,先以19億美元收購Skype股權,2011年微軟以85億美元現金收購Skype,銀湖獲利以倍數、以億元美金計。
近年銀湖資本轟動的大案,則是美國個人電腦大廠戴爾(DELL)創始人兼執行長 Michael Dell 聯合銀湖資本斥資高達 244 億美元,將戴爾電腦完成私有化之後,再重新上市,邁可戴爾是郭台銘的好朋友,銀湖資本過去和淡馬錫基金、雲峰基金也都有過合作,未來同意郭台銘如果當選中華民國總統,銀湖資本做為台灣「主權基金」合作夥伴也不意外。
第三支,則是績效更加卓越的DTS,創辦人俄裔金融家尤里也是非常厲害的基金管理者,2005年DST成立,憑藉遠見,尤里在十四年間幾乎投資了全世界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臉書FaceBook與阿里巴巴,這兩家企業的市值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
像尤里當初拿了50萬美金給Facebook,後來拿回去了50億美金。尤里也在中國投資小米、京東、今日頭條、美團,換句話說中國網際網路版圖中的半壁江山都有DST的參與,事實上郭台銘見完川普之後,主要就是去舊金山看他,向他介紹未來中華民國的財務出擊計劃。
第四支雖然規模很小,卻是人工智慧的「大腦」,「AI FUND」是由前谷歌的人工智慧Google Brain總監吳恩達所領軍,雖然初期只有一.七億美元,合作投資方還有NEA、紅杉資本、Greylock Partners、軟銀。他的願景不但是使得AI 對網路商業和用戶帶來改變,更要打造 AI 驅動的 IT 產業,並且建立起 AI 驅動的社會。
吳恩達從2018年7月已經和鴻海合作,成為全球性AI技術服務提供者,鴻海在許多個國家擁有龐大的製造工廠,正是吳恩達 Landing.ai 很好的平台,一起開發和部署 AI 解決方案及培訓,從新技術引入,重塑管理架構,到員工培訓等等。
有了這四支世界級基金的規模、管理和人才做後盾,屬於台灣的「淡馬錫級」基金已然呼之欲出。
空談誤國,實幹興國。郭台銘從十萬元起家,深知存活下來,才有接下去的理想和發展,中華民國也是一樣,有了錢,才能發展長照,盈餘挹注年金,解決軍公教問題,進一步解決地方發展差異,郭台銘也希望開放鬆綁地方,去發展自己的產業,解決破產問題,成為良性循環。
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預算一年也才兩兆兩千億,鴻海集團一年的支出就是四兆以上,資金如何用最低成本,發揮最大效益,把環保、長照的問題都解決,資金的來源除了政府本來就有的勞退基金,還可以加乘台商在海外的資金轉換成投資,讓台灣開始具備像其他先進國家一樣的資本優勢。
六月十九日,才在日本召開完軟體銀行股東大會的日本第二大富豪孫正義(Masayoshi Son),六月二十一日就飛來台灣,和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也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見面,參加「G2 and Beyond:全球產業秩序的解構與創新」論壇,一起討論如何解決瀕臨「破產」的中華民國。
郭台銘在孫正義抵達前的十二個小時,才正式在一年一度股東會缷下「董事長」職務,就是為了專心面對七月六日開始的國民黨初選,推出能夠「富國利民」的牛肉,孫正義管理一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包括中東主權基金和新加坡主權基金都和他合作,也是郭台銘未來治理中華民國財政王牌之一。
根據2019年富比士雜誌排行,全球排名第四十三名的富豪孫正義,身價達到兩百一十六億美元,比二百五十七名的郭台銘身價還要高四倍,更重要的是,他在科技界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從「Uber」到「雅虎」,都是他投資的範圍。
日本軟銀前年最大的手筆,就是以三百八十億美元買下安謀公司(ARM)。這家英國公司掌握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電子產品指令專利智財,所以當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華為使用美國產品時,大家都看安謀是否順利出貨,將決定下一代產品上市的時間。
孫正義這次在台北首度出面澄清,安謀是英國公司,會和華為繼續合作,但他不干渉個別企業營運,也因為是這樣的領導性人物,所以國際財經媒體在週六下午都雲集台北,爭睹日本首富風采,郭台銘也直接宣示,想借助孫正義的經驗,一起幫台灣拚經濟。
事實上也是因為孫正義,郭台銘才會開始「反向思考」,打造別人不敢想像的美國供應鏈。
時間回到2016年川普選上總統後,力推「美國製造」,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率先響應,與川普會面時承諾四年內將投資美國500億美元,投資簡報資料意外曝光,其中顯示有70億美元與鴻海有關,當時還以為空穴來風。
不到兩個月後,鴻海就先和軟銀大手筆合作,豪砸6億美元(約新台幣184億元),與軟體銀行合資設立新公司「Softbank Group Capital APAC」,鴻海取得54.5%過半股權,沒想到竟也為郭台銘抓住美國再工業化,埋下了伏筆。
第十章
郭台銘的好友佳能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CEO)御手洗富士夫2016年擊敗了富士底片集團及柯尼卡美能達與英國投資公司Permira組成的企業聯盟,以近七千億日圓,買下了東芝醫療系統。
東芝醫療系統在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都有通路,也是日本最有競爭力的行業之一,最近十年許多日本老牌企業都開始往醫療產業轉型,像也參與東芝醫療競標的富士底片,就是日本轉型醫療健康產業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我這次才參觀完佳能的工廠,未來我們在高階機器上會有很多合作!」郭台
銘說,東芝醫療系統最重要的部分,是數位斷層掃描裝置(CT)和核磁共振成像裝置(MRI)業務,和佳能原來的光學顯影系統強項形成互補,也是佳能順利買下東芝醫療的主要原因。
醫療系統器械的全球市場預計2018年將超過50兆日圓,是日本各家系統廠商競逐的大餅,而東芝醫療系統擁有強大穩固的客戶基礎,佳能接手之後,外界看好市場繼續擴大,特別是佳能從很好的影像設備切入,如果鴻海又能配合製造服務,會是雙贏的戰略。
從矽谷到台灣,到日本夏普,郭台銘的醫療佈局正慢慢成形,以鴻海的成本和速度,未來基因檢測系統像iPhone一樣普遍非遙不可及,不過以「8K」為中心的醫療生活圈,是否可以像iPhone生態圈一樣出現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一樣的人物,帶動真正的運用和流行,也是郭台銘布局醫療所期待的答案。
2018年的最後一週,歷經十年,郭台銘簽約捐贈的臺大癌醫終於落成,2019 年7月 4日正式開院服務,目前台大醫院癌症照護病床只有 138 床,未來正式營運時會提供 550 床,增加近4倍!
郭台銘同時成立永齡健康研究院,由前台大校長楊泮池擔任院長,未來永齡健康基金會及台大癌醫都將肩負「新百年醫療工程」的理想。
從郭台銘轉化悲傷為抗癌的大愛,像全球癌症新藥開發總花費為上千億美元,其中美國即佔了46%,如今歐美、日本癌症死亡率每一年下降約二%。其中「精準醫療」與「免疫治療」更加速了癌症(腫瘤)醫學的進展。
外界只看見鴻海佈局美國威斯康辛州(State of Wisconsin)的製造業,事實上威州的癌症研究,從芝加哥到麥迪遜(Madison )到密爾瓦基(Milwaukee)這一帶開車大約兩小時內車程,不管是治療方式、醫療設備,或是新創公司,已是全球的新重鎮,和加州聖地牙哥和波士頓分庭抗禮,也是郭台銘拼「新醫療」的底氣。
像2005年才從矽谷搬到威斯康辛州郊區、美國醫院最大的電子病歷軟體開發商Epic Systems,也是蘋果公司踏入醫療領域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包括克里夫蘭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都和Epic Systems合作,公司雖沒有上市,但卻是影響力俱增、備受尊敬的公司,也是台灣公司未來可以合作的對象。
「整家公司外部全是綠地,完全看不見有人在工作,」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鄭安理親自拜訪過「Epic Systems」,那次經驗讓他大開眼界,這家全球最先進的醫療軟體公司被森林花園所覆蓋包圍,裡面再蓋了一座城堡,大家從外觀都看不出來裡面在做什麼,但它卻是美國最賺錢的醫療公司之一,創辦人朱迪·福克納(Judy Faulkner)更是美國富比士白手起家女性排行榜的第二名!
Epic Systems公司佔地高達一千英畝,擁有超過8000名員工,儘管IBM、西門子都一直想搶進這個市場,卻已有54%的醫療人口的使用Epic Systems系統來儲存自己的醫療訊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我們去參觀,他們歡迎,但是投資,他們不需要,因為他們很會賺錢!」鄭安理笑說。
光是做全球一流醫院的病歷資料軟體及數位化,Epic Systems就發展不完,整個醫療程序用數位化完全串連,讓醫生精確的掌握資訊,才能開展醫療過程。每一位病患,或是為人子女,總擔心是否有好的治療方式,是問診過程中自己不知道的,因而延誤了病情。
「醫生看診第一件要事,就是要能夠解決病人的焦慮。」鄭安理強調。從問診到治療的數位化,到未來人工智慧AI的引入,傳統醫療程序有了更人性化的可能。
醫療影像是全球化的,鄭安理指出,各種病症所呈現的EKG(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從肺的X光篩檢開始,到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資訊,全世界醫生都可以用,像台大醫材所所長陳中明長期研究影像處理,從學術到應用,台大醫院影像科由主任張允中帶領, 努力整合成同一個團隊。
未來醫學影像會有多大的革命性突破?光看人工智慧AlphaGO可以打敗西洋棋冠軍的運算就可以了解,西洋棋盤上的格子,一排是十九格,所以直和橫最多共有「十九格乘以十九格」的變化,所謂「高畫質」(HD)等於是1080P乘以1080P,變化更高,鄭安理樂觀的分析,畫面分析會自我比對,只是模擬過去系統機器看讀過的光點組合,其實運算系統就是去學這種模擬經驗。
從1080P到2K(1 K代表1000),2K到4K,到8K,如果AI學習一千萬張X光片子,只要可以找到一張類似的案例,就馬上可以去模擬,如果這次模擬對了,就可以進一步複製成功經驗。
影像的記憶,每個人不同,但是畢竟看的愈多愈好,但AI的厲害在於可以看一千萬張、一億張都有可能!就看最高產能(capacity),現在雲端的最大產能,現在看來也可以不斷擴充下去,而且可以在零點幾秒就全部看完了,又是在零點幾秒的時間,模擬症狀也做出來了,直接比對到這一張病例,是和過去哪一張一樣,越來越接近問題的正確核心,像未來AI會是人類醫療的大助手。將來超級智慧機器,會幫醫生很多忙,甚至醫生可以先跟AI對話。
從郭台銘的眼中,未來全世界也不可能只有一家科技公司能夠獨佔醫療市場。
幾家全球科技巨頭都要向醫院賣AI系統,到時候,不管是微軟、亞馬遜、蘋果,還是Google,誰的效能最好,誰能判斷得更準、更快,那一家的系統和機器就會勝出。
更重要的是,台灣還有強大的半導體產業後盾。像全球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全球最大的晶片公司illumina(醫明科技),百分之九十的產品由台積電代工,生物檢測晶片除了半導體,還結合光學、化學及材料各方面技術,技術門檻高,一經採用未來很難被取代,應用層面上,快速擴大臨床領域的滲入,特別是生殖健康和腫瘤醫學,「台灣絕對可以再打造一兆美元級產業!」郭台銘自信的說。
Illumina在2018年營收已經破千億台幣,未來十年兩位數成長可期,加上更多的基因晶片公司加入,在台灣廠商協助下,從電路設計、生產製程到光學模擬,已成功開發出一次性使用基因定序晶片,為客戶量身訂製,可信賴度高,也更強化台灣「試驗島鏈」的遠景。
醫療更準確、更快、更便宜,誠如台大癌醫感恩晚會中,郭台銘在致詞時感性的對在天堂的元配林淑如女士的喊話,「你的離開,讓我重新思考金錢的意義,唯有健康、圓滿家庭及愉快工作環境才是真正的幸福。」這也是「新醫療」啟動後的目標。
「我前天就回來了!」郭台銘拿著印有美國和中華民國的帽子,週一早上八點開始一面和幕僚一起討論美國兩千億美元產品增稅後的台灣應對策略。即使孤軍奮戰,他努力的讓川普了解,台灣可以肩負研發和硬體零件供應的使命,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
現在看起來郭台銘訪美,不是報告總統,而是個「拯救台商」大行動續集,代號是「中華民國」。當川普宣布打算加徵25%關稅,等於宣告「中國製造」時代已經結束,但中國大陸出口前50大,有一半為台商,更不用說成千上萬家台商深陷大陸,鴻海自己兩年前已在美國佈局,但出口龍頭郭台銘未來會帶領多少台商,走進「美國再次偉大」的計劃?
官員總說美中貿易戰將給台灣帶來很大的機會,郭台銘認為這話只對一半。政府只告訴人民看到回台投資的三千多億元,但是更應該協助更多既無法續留大陸,但轉移到東南亞又有困難的台商,拿出更多實質的幫助,包含簽訂雙邊投資協定、投保協定、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等!
川普給郭台銘最大的啟發,就是「政治為經濟服務」,為了要把製造業移回美國,在中西部打造5G科學園區,兩年內五度和郭台銘溝通聯繫,在中美貿易大戰之中,智能科技不但能為雙方帶來繁榮,還能帶來和平。
從2005年到2018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十一次訪問中國,帶領超過兩百位企業家隨行,從消費用品、工業製造到生技醫藥企業,讓雙方貿易更加接近通暢。
2018年九月,韓國總統文在寅到進行核爆試驗、造成東亞情勢動盪的北韓出席高峰會,帶了三星電子少東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LG集團會長具光謨、現代集團會長玄貞恩這南韓4大企業首腦,外加浦項製鐵會長崔正友、韓國產業銀行行長李東傑等,另外,還有總統府青瓦台直屬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委員長蔣柄圭,也在特別隨行人員名單裡。
韓國科技產業結構和台灣相似,這是韓國為了拼政治安定和平所擺出的陣容。不要說強國大國彼此交流,2019年4月,連遠在歐洲人口八百七十萬的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 (Alexander van der Bellen)和總理(Sebastian Kurz)破天荒首次同時出訪中國,隨行的商會主席及企業家高達170人,加上農林環境與水利部長、經濟及數位化部長等,整個外交團共約250人。
因為注意產業動態,當我檢視這些德國、韓國、日本元首帶領的國際企業家名單中,夾雜著「數位革命委員會」、「經濟及數位化部長」時,不禁讚嘆國外政府組織對經濟配合的敏感度,不知台灣從科技部到工研院,中華民國總統何時用更高的視野對外交流,更靈活的創造合作機會,做到起碼的「政治為經濟」服務?
以元首之尊帶著大批企業家隨行,不但實際了解第一線的經濟需求,不只是紙上談兵簽回來的條約,或是「行禮如儀」的場面話而已,科技和市場變化太快,各國元首都更加謙虛,使用納稅人的錢,至少做到關鍵人物的交流平台,否則很快會被時代淘汰。郭台銘強調「政治要幫經濟服務」。經濟會讓政治更有實力。
「有一次我和一位官員談到國際貿易的協定,雙方正深入交換意見時,他突然和我說對不起,我要先出門到機場去接立法委員!」郭台銘感慨的說,國家一流的外交菁英人才,都在應付政治和接送交通,完全沒有意識到全球市場變化,如何一起團結合作,這樣的政府相當危險。
科技造成的時代巨變,卻是台灣企業翻轉命運的機會。
第九章
事實上郭台銘五月二日見完川普之後,馬上就飛到舊金山矽谷,和這些基金領導人見面,讓他們知道台灣未來可以一起合作。
資金效率和方向,是產業最堅實的靠山,台灣產業前所未有的資金驅動大計,已經擺在世人面前。在郭台銘手上那張紙上,寫著四個基金的名字:
第一支,當然是郭台銘老友,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的「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這支基金規模約一千億美元,至2018年為止投資了870億美元在82家獨角獸企業,這個資金規模比全球創投(VC)加總還要大,但投資報酬率卻達到40%以上,比多數VC的平均(13%)高!
孫正義十五年前,曾經讓年虧損達1千億日圓的軟銀轉虧為盈,過去3年來,軟銀年盈餘更超過1兆日圓,孫正義也在今年股東大會大膽提出預言,軟銀旗下投資組合價值將在20年內,成長33倍達到200兆日圓(約1.8兆美元)。
第二支則是大名鼎鼎的銀湖資本(Silver Lake Partners)。創始人葛籣·哈欽斯(Glenn Hutchins)來自黑石集團(Blackstone),也做過柯林頓政府經濟和醫療政策特別顧問;銀湖是過去二十年在半導體產業最成功的基金之一,從2006年以64億歐元收購了飛利浦半導體部門的股權,更名為恩智浦半導體;銀湖又和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局合作,先以19億美元收購Skype股權,2011年微軟以85億美元現金收購Skype,銀湖獲利以倍數、以億元美金計。
近年銀湖資本轟動的大案,則是美國個人電腦大廠戴爾(DELL)創始人兼執行長 Michael Dell 聯合銀湖資本斥資高達 244 億美元,將戴爾電腦完成私有化之後,再重新上市,邁可戴爾是郭台銘的好朋友,銀湖資本過去和淡馬錫基金、雲峰基金也都有過合作,未來同意郭台銘如果當選中華民國總統,銀湖資本做為台灣「主權基金」合作夥伴也不意外。
第三支,則是績效更加卓越的DTS,創辦人俄裔金融家尤里也是非常厲害的基金管理者,2005年DST成立,憑藉遠見,尤里在十四年間幾乎投資了全世界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臉書FaceBook與阿里巴巴,這兩家企業的市值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
像尤里當初拿了50萬美金給Facebook,後來拿回去了50億美金。尤里也在中國投資小米、京東、今日頭條、美團,換句話說中國網際網路版圖中的半壁江山都有DST的參與,事實上郭台銘見完川普之後,主要就是去舊金山看他,向他介紹未來中華民國的財務出擊計劃。
第四支雖然規模很小,卻是人工智慧的「大腦」,「AI FUND」是由前谷歌的人工智慧Google Brain總監吳恩達所領軍,雖然初期只有一.七億美元,合作投資方還有NEA、紅杉資本、Greylock Partners、軟銀。他的願景不但是使得AI 對網路商業和用戶帶來改變,更要打造 AI 驅動的 IT 產業,並且建立起 AI 驅動的社會。
吳恩達從2018年7月已經和鴻海合作,成為全球性AI技術服務提供者,鴻海在許多個國家擁有龐大的製造工廠,正是吳恩達 Landing.ai 很好的平台,一起開發和部署 AI 解決方案及培訓,從新技術引入,重塑管理架構,到員工培訓等等。
有了這四支世界級基金的規模、管理和人才做後盾,屬於台灣的「淡馬錫級」基金已然呼之欲出。
空談誤國,實幹興國。郭台銘從十萬元起家,深知存活下來,才有接下去的理想和發展,中華民國也是一樣,有了錢,才能發展長照,盈餘挹注年金,解決軍公教問題,進一步解決地方發展差異,郭台銘也希望開放鬆綁地方,去發展自己的產業,解決破產問題,成為良性循環。
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預算一年也才兩兆兩千億,鴻海集團一年的支出就是四兆以上,資金如何用最低成本,發揮最大效益,把環保、長照的問題都解決,資金的來源除了政府本來就有的勞退基金,還可以加乘台商在海外的資金轉換成投資,讓台灣開始具備像其他先進國家一樣的資本優勢。
六月十九日,才在日本召開完軟體銀行股東大會的日本第二大富豪孫正義(Masayoshi Son),六月二十一日就飛來台灣,和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也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見面,參加「G2 and Beyond:全球產業秩序的解構與創新」論壇,一起討論如何解決瀕臨「破產」的中華民國。
郭台銘在孫正義抵達前的十二個小時,才正式在一年一度股東會缷下「董事長」職務,就是為了專心面對七月六日開始的國民黨初選,推出能夠「富國利民」的牛肉,孫正義管理一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包括中東主權基金和新加坡主權基金都和他合作,也是郭台銘未來治理中華民國財政王牌之一。
根據2019年富比士雜誌排行,全球排名第四十三名的富豪孫正義,身價達到兩百一十六億美元,比二百五十七名的郭台銘身價還要高四倍,更重要的是,他在科技界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從「Uber」到「雅虎」,都是他投資的範圍。
日本軟銀前年最大的手筆,就是以三百八十億美元買下安謀公司(ARM)。這家英國公司掌握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電子產品指令專利智財,所以當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華為使用美國產品時,大家都看安謀是否順利出貨,將決定下一代產品上市的時間。
孫正義這次在台北首度出面澄清,安謀是英國公司,會和華為繼續合作,但他不干渉個別企業營運,也因為是這樣的領導性人物,所以國際財經媒體在週六下午都雲集台北,爭睹日本首富風采,郭台銘也直接宣示,想借助孫正義的經驗,一起幫台灣拚經濟。
事實上也是因為孫正義,郭台銘才會開始「反向思考」,打造別人不敢想像的美國供應鏈。
時間回到2016年川普選上總統後,力推「美國製造」,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率先響應,與川普會面時承諾四年內將投資美國500億美元,投資簡報資料意外曝光,其中顯示有70億美元與鴻海有關,當時還以為空穴來風。
不到兩個月後,鴻海就先和軟銀大手筆合作,豪砸6億美元(約新台幣184億元),與軟體銀行合資設立新公司「Softbank Group Capital APAC」,鴻海取得54.5%過半股權,沒想到竟也為郭台銘抓住美國再工業化,埋下了伏筆。
第十章
郭台銘的好友佳能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CEO)御手洗富士夫2016年擊敗了富士底片集團及柯尼卡美能達與英國投資公司Permira組成的企業聯盟,以近七千億日圓,買下了東芝醫療系統。
東芝醫療系統在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都有通路,也是日本最有競爭力的行業之一,最近十年許多日本老牌企業都開始往醫療產業轉型,像也參與東芝醫療競標的富士底片,就是日本轉型醫療健康產業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我這次才參觀完佳能的工廠,未來我們在高階機器上會有很多合作!」郭台
銘說,東芝醫療系統最重要的部分,是數位斷層掃描裝置(CT)和核磁共振成像裝置(MRI)業務,和佳能原來的光學顯影系統強項形成互補,也是佳能順利買下東芝醫療的主要原因。
醫療系統器械的全球市場預計2018年將超過50兆日圓,是日本各家系統廠商競逐的大餅,而東芝醫療系統擁有強大穩固的客戶基礎,佳能接手之後,外界看好市場繼續擴大,特別是佳能從很好的影像設備切入,如果鴻海又能配合製造服務,會是雙贏的戰略。
從矽谷到台灣,到日本夏普,郭台銘的醫療佈局正慢慢成形,以鴻海的成本和速度,未來基因檢測系統像iPhone一樣普遍非遙不可及,不過以「8K」為中心的醫療生活圈,是否可以像iPhone生態圈一樣出現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一樣的人物,帶動真正的運用和流行,也是郭台銘布局醫療所期待的答案。
2018年的最後一週,歷經十年,郭台銘簽約捐贈的臺大癌醫終於落成,2019 年7月 4日正式開院服務,目前台大醫院癌症照護病床只有 138 床,未來正式營運時會提供 550 床,增加近4倍!
郭台銘同時成立永齡健康研究院,由前台大校長楊泮池擔任院長,未來永齡健康基金會及台大癌醫都將肩負「新百年醫療工程」的理想。
從郭台銘轉化悲傷為抗癌的大愛,像全球癌症新藥開發總花費為上千億美元,其中美國即佔了46%,如今歐美、日本癌症死亡率每一年下降約二%。其中「精準醫療」與「免疫治療」更加速了癌症(腫瘤)醫學的進展。
外界只看見鴻海佈局美國威斯康辛州(State of Wisconsin)的製造業,事實上威州的癌症研究,從芝加哥到麥迪遜(Madison )到密爾瓦基(Milwaukee)這一帶開車大約兩小時內車程,不管是治療方式、醫療設備,或是新創公司,已是全球的新重鎮,和加州聖地牙哥和波士頓分庭抗禮,也是郭台銘拼「新醫療」的底氣。
像2005年才從矽谷搬到威斯康辛州郊區、美國醫院最大的電子病歷軟體開發商Epic Systems,也是蘋果公司踏入醫療領域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包括克里夫蘭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都和Epic Systems合作,公司雖沒有上市,但卻是影響力俱增、備受尊敬的公司,也是台灣公司未來可以合作的對象。
「整家公司外部全是綠地,完全看不見有人在工作,」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鄭安理親自拜訪過「Epic Systems」,那次經驗讓他大開眼界,這家全球最先進的醫療軟體公司被森林花園所覆蓋包圍,裡面再蓋了一座城堡,大家從外觀都看不出來裡面在做什麼,但它卻是美國最賺錢的醫療公司之一,創辦人朱迪·福克納(Judy Faulkner)更是美國富比士白手起家女性排行榜的第二名!
Epic Systems公司佔地高達一千英畝,擁有超過8000名員工,儘管IBM、西門子都一直想搶進這個市場,卻已有54%的醫療人口的使用Epic Systems系統來儲存自己的醫療訊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我們去參觀,他們歡迎,但是投資,他們不需要,因為他們很會賺錢!」鄭安理笑說。
光是做全球一流醫院的病歷資料軟體及數位化,Epic Systems就發展不完,整個醫療程序用數位化完全串連,讓醫生精確的掌握資訊,才能開展醫療過程。每一位病患,或是為人子女,總擔心是否有好的治療方式,是問診過程中自己不知道的,因而延誤了病情。
「醫生看診第一件要事,就是要能夠解決病人的焦慮。」鄭安理強調。從問診到治療的數位化,到未來人工智慧AI的引入,傳統醫療程序有了更人性化的可能。
醫療影像是全球化的,鄭安理指出,各種病症所呈現的EKG(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從肺的X光篩檢開始,到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資訊,全世界醫生都可以用,像台大醫材所所長陳中明長期研究影像處理,從學術到應用,台大醫院影像科由主任張允中帶領, 努力整合成同一個團隊。
未來醫學影像會有多大的革命性突破?光看人工智慧AlphaGO可以打敗西洋棋冠軍的運算就可以了解,西洋棋盤上的格子,一排是十九格,所以直和橫最多共有「十九格乘以十九格」的變化,所謂「高畫質」(HD)等於是1080P乘以1080P,變化更高,鄭安理樂觀的分析,畫面分析會自我比對,只是模擬過去系統機器看讀過的光點組合,其實運算系統就是去學這種模擬經驗。
從1080P到2K(1 K代表1000),2K到4K,到8K,如果AI學習一千萬張X光片子,只要可以找到一張類似的案例,就馬上可以去模擬,如果這次模擬對了,就可以進一步複製成功經驗。
影像的記憶,每個人不同,但是畢竟看的愈多愈好,但AI的厲害在於可以看一千萬張、一億張都有可能!就看最高產能(capacity),現在雲端的最大產能,現在看來也可以不斷擴充下去,而且可以在零點幾秒就全部看完了,又是在零點幾秒的時間,模擬症狀也做出來了,直接比對到這一張病例,是和過去哪一張一樣,越來越接近問題的正確核心,像未來AI會是人類醫療的大助手。將來超級智慧機器,會幫醫生很多忙,甚至醫生可以先跟AI對話。
從郭台銘的眼中,未來全世界也不可能只有一家科技公司能夠獨佔醫療市場。
幾家全球科技巨頭都要向醫院賣AI系統,到時候,不管是微軟、亞馬遜、蘋果,還是Google,誰的效能最好,誰能判斷得更準、更快,那一家的系統和機器就會勝出。
更重要的是,台灣還有強大的半導體產業後盾。像全球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全球最大的晶片公司illumina(醫明科技),百分之九十的產品由台積電代工,生物檢測晶片除了半導體,還結合光學、化學及材料各方面技術,技術門檻高,一經採用未來很難被取代,應用層面上,快速擴大臨床領域的滲入,特別是生殖健康和腫瘤醫學,「台灣絕對可以再打造一兆美元級產業!」郭台銘自信的說。
Illumina在2018年營收已經破千億台幣,未來十年兩位數成長可期,加上更多的基因晶片公司加入,在台灣廠商協助下,從電路設計、生產製程到光學模擬,已成功開發出一次性使用基因定序晶片,為客戶量身訂製,可信賴度高,也更強化台灣「試驗島鏈」的遠景。
醫療更準確、更快、更便宜,誠如台大癌醫感恩晚會中,郭台銘在致詞時感性的對在天堂的元配林淑如女士的喊話,「你的離開,讓我重新思考金錢的意義,唯有健康、圓滿家庭及愉快工作環境才是真正的幸福。」這也是「新醫療」啟動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