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臺海最危險的地方

79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歐巴馬自認為「美國首位太平洋總統」(America’s first Pacific president)不僅與他出生於夏威夷有關,他在2011年11月出訪澳洲、印尼時宣示,將美國在亞太的駐留與任務,當作美國國家安全團隊的首要工作,創造美國人民就業機會則是他的最優先目標,而刪減國防預算不會犧牲亞太國家的利益。1美國開始大量使用「轉向亞太」(Pivot to Asia and the Pacific)這個戰略名詞,之後調整名稱為「亞太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 and the Pacific)。歐巴馬總統旋即面對到2012年發生在南海黃岩島、東海釣魚臺的關鍵轉折,他的因應沒有讓亞太的海洋更為平靜,而是助長習近平更進一步在南海「填海造陸」、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改變了南海、東海數十年來的現狀。

美國的盟友日本、臺灣、菲律賓是東海或南海島礁主權聲索方,在中國尚未崛起、北京注意力不在爭議島礁時,零星偶發的緊張,美國政府不會介入。隨著中國崛起、走向海洋、島礁爭議成為美國與中國國力競爭的一環。對美國與中國而言,南海、東海同是海洋,卻有不同的戰略格局,中國在南海面對的主要美國的嚇阻力量,而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各國雖然是聲索國,但這些國家各自,乃至東協(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整體,都無法有效反制中國的作為。中國在東海釣魚臺遭遇的是有實際管轄權的日本及其海空實力,加上日本背後的美國政府。

一直到歐巴馬政府為止,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極少會考慮到南海議題。美中之間原先就已經有一些潛在的衝突,包含戰略安全(軍事現代化、核武不擴散、國防軍事交流)、政治外交(北韓、伊朗、人權、臺灣)、 經貿(人民幣升值、逆差、智慧財產權、中國產品安全、能源與氣候變遷等),而隨著歐巴馬政府宣示重返亞太、美國軍艦在南海航行受到干擾、中國公務船艦護航漁船在爭端海域捕撈等,南海安全一再出現挑戰,更形成兩國另一項潛在衝突的來源。

歐巴馬可能是最後一位樂見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可以強大、興盛、和平崛起的美國總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在2011年《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發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指出一個興盛的美國對中國有利,一個興盛的中國對美國有利,但不能僅靠願望,需要雙方持續將積極的言語,轉化為有效的合作,並誠實面對分歧,致力於增加兩軍的透明度,減少誤判和失誤的風險。這種樂觀的期待在川普總統上臺之後,到拜登總統,美國對中國的定位轉變為「戰略競爭者」(strategic competitor),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FONOPs)遠比歐巴馬來得積極。南海也成為美中戰略競爭的核心海域,甚至超過東海所帶來的挑戰。。

本書經由南海黃岩島、東海釣魚臺的緊張,探索在歐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習近平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如何在第三國(菲律賓、日本)所引起的危機中受到影響,美國與中國又如何管控衝突。尤其是,美國如何在中日釣魚臺爭端進行衝突避免,抗拒被捲入與日本共同對抗中國,而習近平又如何想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下,「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2012年是中國大陸領導人換屆交班的一年。胡錦濤、習近平被動因應日本民主黨的購島風波。習近平主政之後,中國和鄰國在東海與南海對島嶼主權爭端依然嚴重。中、日海上執法船隻在釣魚臺近距離接觸,無人機進入釣魚臺,加上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顯示在「非軍事」行動上升級,對兩國在危機管控上形成重大的壓力。對美國而言,中日雙方若因偶發事故引起衝突,造成第二大、第三大經濟體對抗,將升高全球經濟的風險,美國因此期待中日兩國以外交手段解決東海釣魚臺的爭端。一旦從中日兩國從「非軍事」升級,進入「準軍事」或「軍事行動」對抗,對美、中、日、臺及其他周邊國家,將造成更大的安全威脅。歐巴馬總統在中日釣魚臺危機緩和之後,2014年4月才表明美國對日本安全的承諾是絕對的,《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涵蓋所有日本管轄下的領土包括釣魚臺。

中美雙方都曾提出不希望互相對抗的說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Susan Rice)在2013年11月於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演說,以〈美國在亞洲的未來〉(America’s Future in Asia)為題,說明歐巴馬政府將「亞太再平衡」戰略當作外交政策的基石,無論其他地區有多少衝突熱點,美國將繼續強化對此一關鍵地區的承諾。萊斯表示,美國正尋求「新型大國關係如何運作」(to operationalize a new model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意味有合作,也需要管控競爭。5除了歐巴馬總統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之外,習近平提出「中國夢」,也尋求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期待兩國能「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然而,兩國之間卻嚴重缺乏戰略互信。北京宣示「人文交流、政治互信、經貿合作」是中美關係的三大支柱,但普遍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存有疑慮。中美之間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實際所面臨的難題卻不少,尤其是東海、南海的島礁主權爭端。美國雖非聲索國,卻成為重大利害關係者。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