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什麼?
法律是一套讓一個群體的人共同遵守的規則,這個「群體」通常涵蓋整個國家。法律就像家裡的家規、學校的校規,但是內容更加嚴謹,也更正式。
對家人大吼大叫或是在學校的走廊上奔跑,這些行為雖然違反規定,並不算違反法律。
制定法規的過程比開家庭會議正式,是由國家中擁有權勢地位的人來制定,這些人通常是政治人物。
為了讓所有人都能遵守規定和守法,如果有人違反規定就必須承擔後果。以下是迪普代爾學校採取的辦法。
★為什麼我們需要法律?
法律可以保障群體裡的人生活安全、和諧,避免產生爭執或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干擾。
法律保障我們的安全:遇到暴力、惡犬和道路事故,有法律可以保障我們的安全。法律可以公平的消弭爭端:遇到一些棘手的情況,可以透過法律來釐清爭執,不致於落得暴力相向。
法律在自由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大部分地區的法律都有保障大眾公開發表言論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法律賦予你的權利。(詳細的說明請見第5章。)
可是你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因為在許多地區,這可能會違反教唆他人傷害犯罪的法律。法律確保人們遵守承諾:合約是正式的協議,通常以書面文字記錄雙方允諾的特定事情。合約裡清楚的寫明對彼此的期待,以及如果違反契約規定會帶來的後果。
★法律是如何運作的?
法律的目的是儘可能用最公平的公式,來解決各種問題——從小糾紛到謀殺案。其中一些有效的處理方式是幾千年前的人們想出來,沿用到現在。
★上法院
當事人不必自己調解糾紛,可以選擇上法院來解決問題。法院裡有司法人員行使法律來調解爭議、糾紛。世界最早出現的法院在古埃及,距離現在大約5,000年以前。
★成文法典
把法律條文寫下來頒布實施,可以避免人們為了個人的利益來編造規定。人類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錄的法律條文(成文法典),距離現在大約4,000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發現出土,位於現在的伊拉克。
★找律師
上法院和了解法律並不容易,因此需要律師介入。律師受過專業的法律訓練,可以向當事人提供建議,在法院代表他們發言。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律師是在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
★提交證據
法院不能任意為人定罪,必須根據證據來佐證,而且證據必須由指控的原告提出。因此被告在沒有經過法院定罪以前,不能說他有罪。這稱為「無罪推定原則」,可以追溯到古羅馬的法律。
★公平的審判
在法院負責審理案件,確實依照法律行事的人稱為法官。法官的判決不該受到金錢和權勢的影響,才能公正的執法。
★公平正義
上法庭、有成文的法典、提交證據……以上這些程序都是為了實踐公平正義。
右邊畫的是「正義女神」,數百年來祂的形像被用來當做正義的象徵。
★正義女神形象代表的含義:
雙眼蒙著布條,代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和財富、權勢、地位無關。
手上的天平代表正反雙方的證據,都會得到平等的衡量。
手上的利劍代表法律能懲罰惡人,也能守護人民。
★是非對錯
許多人認為法律的基礎來自對「是非」的深刻認知,換句話說是以道德為判斷標準。然而有的事情並不是這麼單純,例如以下這些例子在過去或現在被當成違反法律。但是你認為這些事都是不道德的嗎?
★錯的可能變成對的
人們對是非對錯的觀念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法律也會隨著改變。
想要說服掌握權勢的人修改法律或是制定新的法律,有時需要很久的時間(詳細的說明請見第3章)。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某些行為要判定是否違法,例如偷竊,似乎並不困難。然而人們會拿走不屬於自己的財物,可能出自當下各種不同的情況,因此法律必須將背後的原因都納入考量,才能有明智的判斷。
★審慎的措辭
法律條文的用詞有點像是機器人的僵硬對白,這是因為法律用詞必須非常謹慎,才能清楚的界定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不容許的。因此一般人不容易正確理解法律條文。例如這條有關竊盜的英國法律條文:
某人不當占用他人財物,意圖永久剝奪他人財產者,是為竊盜罪。
★法律應以人為本
無論法律的條文多麼精準,還是有一些意思模糊的詮釋空間。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法律是由人來施行的,人應該考量當事人當下的情況來決定量刑的輕重。
例如:有人因為餓極了而偷竊食物,你認為他應該面臨怎樣的判決呢?
法律是一套讓一個群體的人共同遵守的規則,這個「群體」通常涵蓋整個國家。法律就像家裡的家規、學校的校規,但是內容更加嚴謹,也更正式。
對家人大吼大叫或是在學校的走廊上奔跑,這些行為雖然違反規定,並不算違反法律。
制定法規的過程比開家庭會議正式,是由國家中擁有權勢地位的人來制定,這些人通常是政治人物。
為了讓所有人都能遵守規定和守法,如果有人違反規定就必須承擔後果。以下是迪普代爾學校採取的辦法。
★為什麼我們需要法律?
法律可以保障群體裡的人生活安全、和諧,避免產生爭執或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干擾。
法律保障我們的安全:遇到暴力、惡犬和道路事故,有法律可以保障我們的安全。法律可以公平的消弭爭端:遇到一些棘手的情況,可以透過法律來釐清爭執,不致於落得暴力相向。
法律在自由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大部分地區的法律都有保障大眾公開發表言論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法律賦予你的權利。(詳細的說明請見第5章。)
可是你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因為在許多地區,這可能會違反教唆他人傷害犯罪的法律。法律確保人們遵守承諾:合約是正式的協議,通常以書面文字記錄雙方允諾的特定事情。合約裡清楚的寫明對彼此的期待,以及如果違反契約規定會帶來的後果。
★法律是如何運作的?
法律的目的是儘可能用最公平的公式,來解決各種問題——從小糾紛到謀殺案。其中一些有效的處理方式是幾千年前的人們想出來,沿用到現在。
★上法院
當事人不必自己調解糾紛,可以選擇上法院來解決問題。法院裡有司法人員行使法律來調解爭議、糾紛。世界最早出現的法院在古埃及,距離現在大約5,000年以前。
★成文法典
把法律條文寫下來頒布實施,可以避免人們為了個人的利益來編造規定。人類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錄的法律條文(成文法典),距離現在大約4,000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發現出土,位於現在的伊拉克。
★找律師
上法院和了解法律並不容易,因此需要律師介入。律師受過專業的法律訓練,可以向當事人提供建議,在法院代表他們發言。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律師是在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
★提交證據
法院不能任意為人定罪,必須根據證據來佐證,而且證據必須由指控的原告提出。因此被告在沒有經過法院定罪以前,不能說他有罪。這稱為「無罪推定原則」,可以追溯到古羅馬的法律。
★公平的審判
在法院負責審理案件,確實依照法律行事的人稱為法官。法官的判決不該受到金錢和權勢的影響,才能公正的執法。
★公平正義
上法庭、有成文的法典、提交證據……以上這些程序都是為了實踐公平正義。
右邊畫的是「正義女神」,數百年來祂的形像被用來當做正義的象徵。
★正義女神形象代表的含義:
雙眼蒙著布條,代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和財富、權勢、地位無關。
手上的天平代表正反雙方的證據,都會得到平等的衡量。
手上的利劍代表法律能懲罰惡人,也能守護人民。
★是非對錯
許多人認為法律的基礎來自對「是非」的深刻認知,換句話說是以道德為判斷標準。然而有的事情並不是這麼單純,例如以下這些例子在過去或現在被當成違反法律。但是你認為這些事都是不道德的嗎?
★錯的可能變成對的
人們對是非對錯的觀念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法律也會隨著改變。
想要說服掌握權勢的人修改法律或是制定新的法律,有時需要很久的時間(詳細的說明請見第3章)。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某些行為要判定是否違法,例如偷竊,似乎並不困難。然而人們會拿走不屬於自己的財物,可能出自當下各種不同的情況,因此法律必須將背後的原因都納入考量,才能有明智的判斷。
★審慎的措辭
法律條文的用詞有點像是機器人的僵硬對白,這是因為法律用詞必須非常謹慎,才能清楚的界定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不容許的。因此一般人不容易正確理解法律條文。例如這條有關竊盜的英國法律條文:
某人不當占用他人財物,意圖永久剝奪他人財產者,是為竊盜罪。
★法律應以人為本
無論法律的條文多麼精準,還是有一些意思模糊的詮釋空間。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法律是由人來施行的,人應該考量當事人當下的情況來決定量刑的輕重。
例如:有人因為餓極了而偷竊食物,你認為他應該面臨怎樣的判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