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長之死
退休探長達沙之死,在警方檔案中一直是懸而未決的無頭公案。本地警界是否有發生過警方人員遭昔日被捕者尋仇的案例?
答案是沒有,因為新加坡畢竟是法治社會。
達沙死時腳綁鐵線,腰纏輪軸,似乎是黑幫尋仇的「酷刑」,因為,很多年之後,香港廉政公署一起走私案的關鍵證人定居新加坡被殺,出現了類似的黑幫「酷刑」!
一
1963年8月20日。
縷縷晨光,穿透雲層,像千萬尾銀魚在跳躍,然後翻身躍入直落亞逸盆地南部碼頭的海底。駁船如常忙碌的在海上穿梭,辛勤的勞工在船裡與岸上,開始了一天的營生。
四號碼頭的幾個工人,齊集岸邊,等待駁船的到來,他們都把目光投注在風平浪靜的海面。
海面忽然浮現了一個物體,幾個工人不約而同的「咦」了一聲。
那當然不是駁船,那是一具屍體!越漂越近岸邊,屍臭越來越濃烈。
工人不禁掩著鼻子,當中兩個感到噁心欲吐,三個目瞪口呆,另一個膽子較大的開口說:「趕快去報警!」
最先趕來的是港務局的警察,他們封鎖了現場,把好奇的圍觀者逐離20公尺之外。水警跟著到場,把屍體撈了上岸。
看來是起溺斃案。是意外失足?還是跳海自盡?
水警的尤索夫探員打量這具腫脹的屍體,早已高度腐爛。
死者是個男子,腐脹綻裂的皮膚,分辨不出是什麼種族。死者穿白色上衣,淺藍色長褲,襪子還在,鞋子卻沒了,左腕戴著名牌金錶。
令尤索夫探員面色突變的是,死者雙腳被鐵絲緊縛,腰部也遭鐵絲纏繞,鐵絲還綁著兩個沉甸甸的鐵圈!
這顯然不是一起普通的溺斃案。尤索夫探員連忙通知刑事偵查局裡專門負責凶殺案的特別罪案調查組。楊溫明探長與法醫相繼到場,搜查線索與勘察屍體。
死者面目全非,頭髮光禿,屍體被海水腐浸脹爛的程度顯示,墜海的時間超過了48個小時。屍體沒顯著外傷,也沒有遭利器刺傷的痕跡。
死者的金錶已經扭曲,長短針並沒損壞,停在8時42分的位置。死者腰間的鐵絲已經解開,兩塊鐵圈證實是汽車引擎的曲柄軸,重約80磅。
死者身上找不到身分證,金錶的背面刻著57年8月28日的日期,還有D.W.達沙的字樣。
「達沙?」楊溫明探長喃喃自語:名字好熟悉,但一時想不起在哪聽過?
他轉頭想問法醫的意見,法醫回答:屍身腐爛得太厲害,不容易找出致命原因,只有等待進一步的剖驗。
楊溫明探長無可奈何地望著海面。海面恢復了平靜,駁船已經遠離了。
楊溫明探長的心海並不平靜,各種推想在他心底翻湧。
目擊者的口供對案情沒什麼幫助,倒是一艘遊艇的管理員林甘的口供,引起楊溫明探長的留意。
林甘透露,兩天前的清晨5時,他在遊艇內起身燒開水時,聽見一聲巨響,好像有重物墜海。他曾經出外觀望,由於天色昏暗,什麼也沒瞧見。
那重物是死者?這樣的推斷似乎很難成立。因為,林甘看管的遊艇離屍體浮現處約兩公尺,要是屍體拋落海,就算是腰綁重鐵,也不可能發出巨響。
那該是什麼重物呢?
二
楊溫明探長一踏進辦公室,桌子上的早餐與咖啡已經冷了,當天的報紙擱在一旁的檔案架子上。
開完早上的彙報會,又錯失了享用早餐與閱報的時間。他正想把報紙收進抽屜,忽然記起,難怪達沙這名字那麼熟悉,三天前報上不是刊登了達沙失蹤的新聞嗎?
達沙其實不是外人,他曾經在警界服務了10年。楊溫明探長雖然跟他不同單位,沒一起共事,但對他的「辭職」,倒是聽到了一些傳聞。
在當時的警界,那可算是一件頗為「轟動」的事。
一個涉及綁票、傷人以及搶劫的私會黨頭目,三年前在刑偵局的拘留所內忽然「暴斃」;有人指他是被「嚴刑逼供」後出事的。
警方高層特別設立了調查委員會,傳召了以達沙為首的一批警探問話,其中以達沙的警階最高,必須為此事負責,做一個清楚交代。
幾個月後,13個警探被令停職,但過後都獲得復職,只有達沙離開了警隊,一說是被開除,一說是辭職。
辭職的真正原因外界無人知曉,即使內行人收到的傳聞,亦未必確實,因為那是警方高層的高度機密。
也因為如此,楊溫明探長不能隨便要求上司准許他翻查這件事的檔案。除非,他有證據顯示達沙的死跟當年的案件有關連。
楊溫明探長的推斷是:這很可能是一起黑幫人物進行的報復行動。可是,就算是報仇,此仇是否跟三年前的案件有關呢?
何況,達沙當探長時,經常都周旋在私會黨與黑幫人物之間,他得罪的三教九流,豈止一個?
翻開警察歷史,從來沒有黑幫人物找警務人員報仇的例子,要是達沙因此被暗殺,那便太令警方人員坐立不安,廢寢忘食了!
沙達辭職後的動向,警界的朋友所知不多。30歲的達沙有三兄三姐,他還是個王老五,與母親跟一兄同住在後港。
向警方報案說達沙失蹤的,便是這個哥哥達英。
達英告訴楊溫明探長,達沙在被解僱後,曾跟三個舊同僚,開了間私家偵探社。後來,偵探社生意欠佳,只好結束營業。
不久前,達沙又跟幾個朋友合股,經營了一家保險公司,專門辦理海陸損失估計精算業務,以及意外車禍、汽車保險及貸款等事務。
難道達沙在業務上跟人結怨?
達英沉思了片刻說:「沒聽達沙提過。」
其實,達沙在外的行蹤總是神祕兮兮的。他喜歡獨來獨往,家人完全不知道他在外頭的活動。
是保密慣了的警探工作,造成達沙神祕的性格?還是他心底隱藏了不少不能、也不願向人揭露的祕密?
達英也不清楚弟弟的心裡究竟在想什麼。他只記得8月17日上午8時30分,達沙如常上班,傍晚6時回家,過後又獨自出門,這一別竟成永訣。
達英紅著眼說:「達沙就算在外頭過夜,通常都會撥電話回家交代,那晚徹夜未歸,直到第二天下午,還是蹤影全無。我開始有點擔心,撥了通電話給當助理警監的妹夫,叫他協助尋找。」
達英補充說:「達沙出門時是開著他那輛『麥格』汽車離開的。」
「汽車?」
楊溫明探長此時才恍然大悟,遊艇管理員林甘聽到的龐大物件墜海的巨響,想必便是達沙的汽車。
退休探長達沙之死,在警方檔案中一直是懸而未決的無頭公案。本地警界是否有發生過警方人員遭昔日被捕者尋仇的案例?
答案是沒有,因為新加坡畢竟是法治社會。
達沙死時腳綁鐵線,腰纏輪軸,似乎是黑幫尋仇的「酷刑」,因為,很多年之後,香港廉政公署一起走私案的關鍵證人定居新加坡被殺,出現了類似的黑幫「酷刑」!
一
1963年8月20日。
縷縷晨光,穿透雲層,像千萬尾銀魚在跳躍,然後翻身躍入直落亞逸盆地南部碼頭的海底。駁船如常忙碌的在海上穿梭,辛勤的勞工在船裡與岸上,開始了一天的營生。
四號碼頭的幾個工人,齊集岸邊,等待駁船的到來,他們都把目光投注在風平浪靜的海面。
海面忽然浮現了一個物體,幾個工人不約而同的「咦」了一聲。
那當然不是駁船,那是一具屍體!越漂越近岸邊,屍臭越來越濃烈。
工人不禁掩著鼻子,當中兩個感到噁心欲吐,三個目瞪口呆,另一個膽子較大的開口說:「趕快去報警!」
最先趕來的是港務局的警察,他們封鎖了現場,把好奇的圍觀者逐離20公尺之外。水警跟著到場,把屍體撈了上岸。
看來是起溺斃案。是意外失足?還是跳海自盡?
水警的尤索夫探員打量這具腫脹的屍體,早已高度腐爛。
死者是個男子,腐脹綻裂的皮膚,分辨不出是什麼種族。死者穿白色上衣,淺藍色長褲,襪子還在,鞋子卻沒了,左腕戴著名牌金錶。
令尤索夫探員面色突變的是,死者雙腳被鐵絲緊縛,腰部也遭鐵絲纏繞,鐵絲還綁著兩個沉甸甸的鐵圈!
這顯然不是一起普通的溺斃案。尤索夫探員連忙通知刑事偵查局裡專門負責凶殺案的特別罪案調查組。楊溫明探長與法醫相繼到場,搜查線索與勘察屍體。
死者面目全非,頭髮光禿,屍體被海水腐浸脹爛的程度顯示,墜海的時間超過了48個小時。屍體沒顯著外傷,也沒有遭利器刺傷的痕跡。
死者的金錶已經扭曲,長短針並沒損壞,停在8時42分的位置。死者腰間的鐵絲已經解開,兩塊鐵圈證實是汽車引擎的曲柄軸,重約80磅。
死者身上找不到身分證,金錶的背面刻著57年8月28日的日期,還有D.W.達沙的字樣。
「達沙?」楊溫明探長喃喃自語:名字好熟悉,但一時想不起在哪聽過?
他轉頭想問法醫的意見,法醫回答:屍身腐爛得太厲害,不容易找出致命原因,只有等待進一步的剖驗。
楊溫明探長無可奈何地望著海面。海面恢復了平靜,駁船已經遠離了。
楊溫明探長的心海並不平靜,各種推想在他心底翻湧。
目擊者的口供對案情沒什麼幫助,倒是一艘遊艇的管理員林甘的口供,引起楊溫明探長的留意。
林甘透露,兩天前的清晨5時,他在遊艇內起身燒開水時,聽見一聲巨響,好像有重物墜海。他曾經出外觀望,由於天色昏暗,什麼也沒瞧見。
那重物是死者?這樣的推斷似乎很難成立。因為,林甘看管的遊艇離屍體浮現處約兩公尺,要是屍體拋落海,就算是腰綁重鐵,也不可能發出巨響。
那該是什麼重物呢?
二
楊溫明探長一踏進辦公室,桌子上的早餐與咖啡已經冷了,當天的報紙擱在一旁的檔案架子上。
開完早上的彙報會,又錯失了享用早餐與閱報的時間。他正想把報紙收進抽屜,忽然記起,難怪達沙這名字那麼熟悉,三天前報上不是刊登了達沙失蹤的新聞嗎?
達沙其實不是外人,他曾經在警界服務了10年。楊溫明探長雖然跟他不同單位,沒一起共事,但對他的「辭職」,倒是聽到了一些傳聞。
在當時的警界,那可算是一件頗為「轟動」的事。
一個涉及綁票、傷人以及搶劫的私會黨頭目,三年前在刑偵局的拘留所內忽然「暴斃」;有人指他是被「嚴刑逼供」後出事的。
警方高層特別設立了調查委員會,傳召了以達沙為首的一批警探問話,其中以達沙的警階最高,必須為此事負責,做一個清楚交代。
幾個月後,13個警探被令停職,但過後都獲得復職,只有達沙離開了警隊,一說是被開除,一說是辭職。
辭職的真正原因外界無人知曉,即使內行人收到的傳聞,亦未必確實,因為那是警方高層的高度機密。
也因為如此,楊溫明探長不能隨便要求上司准許他翻查這件事的檔案。除非,他有證據顯示達沙的死跟當年的案件有關連。
楊溫明探長的推斷是:這很可能是一起黑幫人物進行的報復行動。可是,就算是報仇,此仇是否跟三年前的案件有關呢?
何況,達沙當探長時,經常都周旋在私會黨與黑幫人物之間,他得罪的三教九流,豈止一個?
翻開警察歷史,從來沒有黑幫人物找警務人員報仇的例子,要是達沙因此被暗殺,那便太令警方人員坐立不安,廢寢忘食了!
沙達辭職後的動向,警界的朋友所知不多。30歲的達沙有三兄三姐,他還是個王老五,與母親跟一兄同住在後港。
向警方報案說達沙失蹤的,便是這個哥哥達英。
達英告訴楊溫明探長,達沙在被解僱後,曾跟三個舊同僚,開了間私家偵探社。後來,偵探社生意欠佳,只好結束營業。
不久前,達沙又跟幾個朋友合股,經營了一家保險公司,專門辦理海陸損失估計精算業務,以及意外車禍、汽車保險及貸款等事務。
難道達沙在業務上跟人結怨?
達英沉思了片刻說:「沒聽達沙提過。」
其實,達沙在外的行蹤總是神祕兮兮的。他喜歡獨來獨往,家人完全不知道他在外頭的活動。
是保密慣了的警探工作,造成達沙神祕的性格?還是他心底隱藏了不少不能、也不願向人揭露的祕密?
達英也不清楚弟弟的心裡究竟在想什麼。他只記得8月17日上午8時30分,達沙如常上班,傍晚6時回家,過後又獨自出門,這一別竟成永訣。
達英紅著眼說:「達沙就算在外頭過夜,通常都會撥電話回家交代,那晚徹夜未歸,直到第二天下午,還是蹤影全無。我開始有點擔心,撥了通電話給當助理警監的妹夫,叫他協助尋找。」
達英補充說:「達沙出門時是開著他那輛『麥格』汽車離開的。」
「汽車?」
楊溫明探長此時才恍然大悟,遊艇管理員林甘聽到的龐大物件墜海的巨響,想必便是達沙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