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學家的審判
就是「撒謊」這個字眼讓我們偏離了理性的軌道。你要知道,將手指向無辜被告的目擊證人並不是在撒謊,因為他們的確相信他們指證為真;他們眼前的那張臉,就是犯罪者的臉。無辜之人的臉,已經變成犯罪者的臉了。這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但我們的記憶確實可能產生天衣無縫的變化,甚至被不可逆地扭曲,而我們深信不疑、堅定相信的真相,未必就是事實的全貌。
第二章 心靈的魔術
我在刑事案件中作證,並不能保證清白的人一定會無罪開釋,但絕對會增加他獲釋的機會。我們既不能,也不敢假設我們的刑事訴訟體系運作得完美無瑕,而且所有清白的男女都得到充分的保障。法官傑若米.法蘭克說:「審判是人的事情,既然是人的事情,就不免有殘缺。」未來仍將有誤判,清白的人也仍會被司法系統的複雜機制所虜獲,而且有些人可能從此不見天日。在美國,從二十世紀初以來,已有超過七千人被處決;近來有一項研究顯示,這裡面至少有二十五個人是清白的。有二十五條性命因錯誤而被處決。現在等著受刑的人還有近一萬六千人,這裡面有多少人是清白的?
第七章 「我怎麼對孩子下得了手」 :霍華德.郝普特
對於專家證人出庭作證質疑目擊證人證詞的可靠性,美國的法庭總是抱持戒慎且懷疑的態度。許多法官都感受不到非得讓專家證人作證不可的強烈動機,因為他們唯恐這個關卡把守不住,往後專家便如脫韁野馬,無法駕馭。有些法官下令禁止心理學家作證,所根據的理由是,陪審員的「常識」便足以判斷記憶與認知的問題;既然如此,何必花費時間與費用,讓專家來證明陪審員早已知道的事情?其他法官則堅信,專業的心理學家證詞會不當地侵犯陪審團的基本職權。有位法官評道:「陪審團以追求真相為唯一目標;我極不願見到,專家因為得以出庭,而取代了陪審團的地位。」
就是「撒謊」這個字眼讓我們偏離了理性的軌道。你要知道,將手指向無辜被告的目擊證人並不是在撒謊,因為他們的確相信他們指證為真;他們眼前的那張臉,就是犯罪者的臉。無辜之人的臉,已經變成犯罪者的臉了。這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但我們的記憶確實可能產生天衣無縫的變化,甚至被不可逆地扭曲,而我們深信不疑、堅定相信的真相,未必就是事實的全貌。
第二章 心靈的魔術
我在刑事案件中作證,並不能保證清白的人一定會無罪開釋,但絕對會增加他獲釋的機會。我們既不能,也不敢假設我們的刑事訴訟體系運作得完美無瑕,而且所有清白的男女都得到充分的保障。法官傑若米.法蘭克說:「審判是人的事情,既然是人的事情,就不免有殘缺。」未來仍將有誤判,清白的人也仍會被司法系統的複雜機制所虜獲,而且有些人可能從此不見天日。在美國,從二十世紀初以來,已有超過七千人被處決;近來有一項研究顯示,這裡面至少有二十五個人是清白的。有二十五條性命因錯誤而被處決。現在等著受刑的人還有近一萬六千人,這裡面有多少人是清白的?
第七章 「我怎麼對孩子下得了手」 :霍華德.郝普特
對於專家證人出庭作證質疑目擊證人證詞的可靠性,美國的法庭總是抱持戒慎且懷疑的態度。許多法官都感受不到非得讓專家證人作證不可的強烈動機,因為他們唯恐這個關卡把守不住,往後專家便如脫韁野馬,無法駕馭。有些法官下令禁止心理學家作證,所根據的理由是,陪審員的「常識」便足以判斷記憶與認知的問題;既然如此,何必花費時間與費用,讓專家來證明陪審員早已知道的事情?其他法官則堅信,專業的心理學家證詞會不當地侵犯陪審團的基本職權。有位法官評道:「陪審團以追求真相為唯一目標;我極不願見到,專家因為得以出庭,而取代了陪審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