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戰略學

9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第一章 緒論

戰略

戰略(Strategy)或許是「戰」字的直覺印象,使人認為是屬於軍事的專業領域,甚至認為只與軍事作戰有關。其實,Strategy也可譯成「策略」,一般民用或商用就將這個字譯成策略。所以,軍事的戰略、民用或商用的策略,說的均是Strategy。

經過研究與比對,管理學或商業方面所謂的「策略規劃」完全符合軍事上戰略規劃的原理並能掌握其精髓,唯一的差別在於它們並不若軍事體系完整,欠缺具體的理論與實施方法。

這毫無貶抑一般學術較差而認為軍事學術較優的意涵。正如前所述,戰略也好,策略也好,均不是軍事的專業領域,而是人類智慧與經驗的累積,差別僅在於人類歷史的演變中,客觀嚴酷的環境迫使軍事上不得不對此領域投入更多的心力。

戰爭可說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核心,也是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如何在內憂外患中確保國家之生存與發展,已成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了,正如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經過戰爭經驗的累積與教訓,戰略在軍事發展中自然成為了軍事學術的核心,是國家為求生存發展的憑藉。一個沒有戰略規劃的國家就像盲人騎瞎馬一樣,沒有計劃、沒有方向、沒有未來,只有走一步算一步的窮於應付當前所遭遇的難題。戰略就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雖然,戰略的發展起源於軍事,但已發展成一有體系,有理論基礎的思想與方法。因此,戰略的思維與方法,上自國家大事,下至個人事務均可有效的運用。

前一陣子,社會醞釀了一股「生涯規劃」的風潮。其實,運用戰略的思維與方法,來規劃、處理個人事務就是最完整與有效的生涯規劃。只可惜這股風潮並沒有戰略的思維與方法為基礎,非但定不出具體可行的方法與步驟,更無法突顯其重要性與必要性,導致風潮過後就逐漸淡去,終至雲淡風清慢慢被遺忘,著實可惜。沒有戰略的國家與個人都一樣,只有得過且過的、被動的窮於應付,渾渾噩噩的面對一個狀況不斷又無法捉摸的未來,其窘境、無望與危險可想而知。危機管理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範例。如果深入的分析便可發現,危機管理同樣符合戰略的思維邏輯與程序。沒有戰略的思維邏輯與方法,便不可能做好危機管理。危機管理強調的危機預防與應變計畫,都需要藉助戰略的方法與技巧。危機是什麼?危機在哪裡?如何預防?如何應變?戰略的思維模式與方法,可以提供極為有效的理論基礎與模式,而軍事方面更可提供經驗教訓與實務經驗。

戰略在整個國家或個人的整體運作體系中,並不是全部,而只是具有指導特質的上層結構,戰略僅負責指導及佈局,負責規劃遠景(vision)及執行的構想,並藉佈局創造最有利的環境,使執行時有更大的成功勝算。而其構想與指導仍需靠中層的「術」與下層的「鬥」與「技」去執行而達成目標。就管理的理論而言,與上述整個戰略決策體系的邏輯是一致的,例如領導階層負責戰略性質的工作,提出遠景、目標、工作方向與指導,所謂的「作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而工作階層負責貫徹執行,達成領導者的要求,也就是把事情做好、做對,所謂的「把事情作對」(do the thing right)。就軍事而言,戰略、戰術、戰鬥與戰技彼此間的互動是上層指導下層與下層支持上層的關係。戰略的本質、體系、思維模式與戰爭、生活、商業、危機管理的關係,將於第二章中作詳細的分析與說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