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套 勝戰計

「勝戰計」包括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及聲東擊西,共六計。

「勝戰」是在敵弱我強的條件下,如何謀算對手勢力的變化。並且,在分清敵我情況後,要順應時勢。即便是擁有勝利的條件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瞬間的疏忽都會導致失敗,所以應該學會在順境中實施謀略,達到成功目的。本套計策是分別從欺之、分之、假借、伺機、趁勢、利用等,六個方面來展開介紹。

第一計 瞞天過海

【計謀原典】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②。太陽、太陰③。

【注釋】
①備周則意怠:備,防備。周,周密、周到。意,意志、思想。怠,懈怠、鬆懈。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這裡指機密、隱蔽。陽,這裡指公開、暴露。對,對立、相反的方面。
③太陽、太陰:太,這裡指極大、非常之意。

【原典譯文】
防備周密,常容易導致思想麻痺、鬥志鬆懈,以至於對常見的事情就不會產生疑惑,進而致喪失警惕,削弱戰力。密謀就隱藏在公開的事物中,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最公開的事物當中常隱藏著最祕密的陰謀。

【按語】
陽謀作為,不能於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昔孔融被圍,太史慈將突圍求救。乃帶鞭彎弓,將兩騎自從,各作一的持之。開門出,圍內外觀者並駭,慈竟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射之。射畢,還。明日復然,圍下人,或起或臥;如是者再,乃無復起者。慈遂嚴行蓐食,鞭馬直突其圍;比敵覺,則馳去數里矣。

【按語譯文】
施行祕密的謀略,不一定要在無人的地方進行。在深更半夜行竊,鑽進僻靜的巷子裡殺人,都是愚蠢、鄙俗之人常做的勾當,真正的智謀之士對此絕不屑一顧。
昔時,孔融被黃巾軍管亥所圍,便叫太史慈前往幫助。太史慈便奉母命前往救援孔融,他殺入重圍與孔融會合後,先以「韜晦之計」使黃巾軍懈怠。太史慈連續兩天於清晨時引領從人,帶備弓箭及箭靶到北海城門之下,裝作練習射箭,然後回城。黃巾軍隊起初驚疑,後來習以為常,不復為備,太史慈便於第三天突擊,成功突破黃巾軍包圍,前往劉備處求助。【計謀典故】
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率領三十萬大軍直指高麗國。
一天,大軍來到海邊,但見白浪排空、茫茫無際,太宗不免擔憂。前部總管張士貴急召眾將問渡海之計。
眾將面面相覷、一片沉寂。只有薛仁貴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說道:「這有何難,此處有一仙人,可讓三岳讓路、江海開道。」接著,又湊近張士貴神祕兮兮地耳語一番。隨後,張士貴奏明太宗。太宗聽罷,不禁大喜,遂命張士貴導引,前往會見那位神奇的仙人。第二天,太宗在張士貴的引領下直向海邊走去,通過一個由帷幔遮蔽的通道,來到一處華麗的小殿堂。這殿堂內,繡幔錦彩、茵褥鋪地,群臣恭立迎候。太宗十分高興,召見那位神奇的仙人,並賜宴群臣,與仙人共飲。酒酣之時,忽然狂風四起、濤聲大作,杯盤傾倒、人不自持。太宗大驚,忙向左右詢問,近侍揭開帷幕,但見波濤洶湧,水光接天。太宗如墜霧中、一臉茫然。張士貴這才從實奏明,這是他用的「瞞天過海」之計,根本沒有什麼神奇的仙人。三十萬大軍借助風勢,已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並且即將要安全靠岸了。

【計謀解析】
此計的奧妙就在於所有的戰略、戰術是在敵方習以為常的行動中完成。一般來講,軍事防禦體系周密時,其警覺性反而容易懈怠,司空見慣的東西就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懷疑。詭祕的計謀常潛藏在公開的事物裡,而不是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越是公開的事物,裡面就越有可能潛藏著最為機密的計謀。「瞞天過海」是使用偽裝的手段,來迷惑對方,利用機會獲得勝利的策略。總而言之,「瞞天過海」之計即是採取各種措施,轉移事件的焦點,使對方麻痺大意,達到勝利的目標。

【解讀】
李牧隱強示弱戰匈奴
戰國時期,趙王派李牧率兵駐守代州、雁門一帶,以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
李牧到達邊關後,每天率領士兵練習騎馬射箭,並且殺幾頭牛供士兵食用。同時,他還特別囑咐士兵,一旦發現匈奴入侵,必須立即退進關裡,關上城門。膽敢在關外和匈奴交戰的人就殺無赦。
這樣幾年下來,雖然匈奴打不進來,但卻讓趙王以為李牧膽小。於是,趙王便下令李牧出關迎戰匈奴。但李牧依然如故,堅守不出。趙王很生氣,便把李牧召回來,換人去領兵與匈奴作戰。但事與願違,與匈奴打了幾仗都失敗。趙王冷靜下來細細思考,認為李牧的方法很有道理,於是又重新派李牧回去主事。李牧剛開始推說有病不肯受命,但經不住趙王的反覆勸說。最後,在趙王同意按自己原來的計畫行事,李牧才同意重新駐守邊關。
李牧回到邊關後,如過往一般善待士兵、重視練武,禁止士兵在關外迎戰匈奴。同時,悄悄地招兵買馬、囤積糧草。
一次,匈奴來了一支小股部隊,李牧下令迎戰,但卻命令士兵打幾下就裝敗撤回。
匈奴獲小勝,認為李牧的部隊不堪一擊。於是,匈奴單于親率大軍來犯。這一次,李牧早已做好了準備,匈奴一入關,便陷入到他布下的奇妙兵陣。任憑匈奴騎兵怎樣左右突擊,還是遭到慘敗,十多萬騎兵被殺,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匈奴再也不敢入侵趙國。
李牧所用的計謀就是「瞞天過海」之計,先讓對方輕敵自傲、放鬆警惕,再引敵上鉤、誘敵深入,最後圍殲消滅之。
用兵之道,講的是「虛實」兩字,要讓敵人莫測高深或所見非實,即可蒙住對方的眼睛,待真正交戰時,再突出奇兵,即可大獲全勝。
盟軍的「霸王行動」
在戰爭中,「瞞天過海」是一個利用人們存在常見不疑的心理狀態,進行戰役偽裝,隱蔽軍隊集結和發起進攻企圖,以期達到出奇制勝的計謀。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一九四三年時,盟軍已經穩住陣腳,開始逐步反攻。並且,在這一年,盟軍制訂關於開闢第二戰場,即盟軍在歐洲大陸登陸的「霸王行動」計畫。盟軍決定在一九四四年春執行這個計畫,在法國西岸登陸。然而,擺在眼前的問題是,希特勒早就知道盟軍想從法國登陸,並做足準備,在法國海岸布下重兵把守。於是,盟軍制訂一個「霸王行動」的輔助計畫—「衛士計畫」,亦稱「傑伊計畫」。
「衛士計畫」將從五個方面為「霸王行動」提供掩護,即竊取情報、反間和保密、敵後特別行動、政治宣傳戰及心理戰。目的是透過這些掩護手段,使狡詐多疑的希特勒相信,盟軍的登陸地點不是法國的諾曼第,而是斯堪地納維亞、巴爾幹半島、法國的加萊海峽或是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在「衛士計畫」中,總共包括六個大的掩護計畫、三十六個附屬計畫以及一些相關的計謀。其中,專門圍繞諾曼第登陸的掩護計畫被命名為「堅韌計畫」,又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用來牽制德軍在斯堪的納維亞的二十七個師,稱為「北方堅韌計畫」;另一部分則用來把德國最精銳的裝甲部隊第十五軍拴在加萊地區,稱為「南方堅韌計畫」。
「衛士計畫」規模十分龐大,為了使掩護成功,該計畫將掩護行動覆蓋參戰雙方和每一個中立國。英美兩國特種行動部門,甚至盟軍的政府首腦和國家機構都為此項計畫服務。
在「北方堅韌計畫」中,為使希特勒相信盟軍將進攻斯堪的納維亞,虛構出一次代號為「斯凱島」的登陸行動方案,虛構的英國第四集團軍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出現,大量頻繁的軍中電文使德國人相信其存在,二十七個德國師靜靜地守在北歐,等待一次永遠不會出現的進攻。
在「南方堅韌計畫」中,為誘使希特勒相信加萊是盟軍的登陸地點,又虛構出一支擁有五十個師、一百萬人的美國第一集團軍,而該集團軍司令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頓將軍。無數足以以假亂真的兵營、醫院、油庫、飛機、大炮出現在英國東南部,同時,假的輸油管道正在日夜鋪設。
英國雙十委員會為使謊言更為真實,還動用大批雙重間諜透過各種管道向德國人洩露一些情報。同時,被俘獲的德軍將領也被利用作為掩護行動的工具。甚至由演員裝扮的蒙哥馬利將軍在直布羅陀和阿爾及利亞進行一番巡視。
由於「衛士計畫」的成功掩護,使希特勒堅信盟軍進攻的矛頭是法國的加萊地區,而不是諾曼第。因此,他把西線德軍最強大的四個裝甲師抽出來,作為親自控制的戰略預備隊,以便隨時增援加萊地區。如此一來,就使諾曼第地區德軍的抗登陸能力大幅減弱了。
就在盟軍登陸諾曼第之後,希特勒仍堅信那只不過是佯攻,真正的攻擊點是加萊地區,因此遲遲不動用戰略預備隊馳援諾曼第。等他醒悟時,已為時太晚。由此可見,「衛士計畫」編造的假資訊讓希特勒信以為真。
一個完美的掩護方案要從每一個細節上做周全的考慮,在整個掩護過程中也必須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使「瞞天過海」之計完美展現。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