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戰計
瞞天過海
計名探源
事見《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太宗御駕親征,領三十萬大軍以寧東土。
一日,浩蕩大軍東進到大海邊上。太宗見眼前白浪滔天,茫茫無窮,急向眾將問過海之計。眾將面面相覷。
忽傳一個近居海上之人請求見駕,並聲稱三十萬過海軍糧,其家業已備齊。太宗大喜,率百官隨此人來到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此人東向倒步,引太宗入室。室內皆是繡幔錦彩,茵褥舖地。百官入座,宴飲樂甚。
不久,風聲四起,浪響如雷,杯盞傾側,人身動搖,良久不止。太宗驚警,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只見滿目皆一片蒼茫海水,橫無際涯,哪裡是在百姓家裡作客。大軍竟然已航行於大海之上!
原來此人正是新招來的壯士薛仁貴所扮成的,這「瞞天過海」的計策就是他所策劃的。
「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實屬一則「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意在通過戰略偽裝,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效果。
原文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②。太③陽,太陰。
注釋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志鬆懈,削弱戰鬥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是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其思想涉及到大千宇宙,細塵末埃,並影響到意識形態的一切領域。「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視為對立的統一體看待,表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過,但以陰氣、陽氣為基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導,並非《易經》提出。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詭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裡,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就是說,非常公開的東西,常常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
③太:極、極大。
譯文
當防備十分周密的時候,就容易麻痺、大意;平時看慣的,往往就不再懷疑了。把祕詭之計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中,而不是和公開的形式排斥。非常公開的東西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
講解
此計原是指薛仁貴瞞著唐太宗,使之在渾然未覺之際乘船渡海。引申之,「瞞天過海」,即運用假象迷惑對手,使之放鬆警惕或轉移注意力,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取得勝利。「瞞」是關鍵之所在,它不僅指不讓對手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也要求付出足夠的努力,使對方不懷疑自己有其它意圖。即誤導之,解除其戒備。
典故名篇
希特勒突襲波蘭
侵佔波蘭是希特勒侵略計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突襲波蘭,他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玩弄了一系列欺騙手段,大放和平煙幕、以掩蓋其緊張的戰備行動。
希特勒製造輿論說,位於德國和波蘭邊境的但澤歸屬問題可以擱置下來,以後解決。他向英國政府表示,德國同意英國政府的調停建議,即邀請波蘭的全權代表到柏林談判。在發起戰爭的前幾天,德國派遣了一艘偽裝成訓練艦的戰鬥艦訪問但澤,還派了一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波軍參謀部。直到臨戰前幾小時,德國外交部長還假裝非常親熱地接見波蘭駐柏林大使,並舉行雙邊會談。會談之後,柏林電台立即廣播了德國的和談提案。
波蘭當局被希特勒製造的假象所迷惑,錯認德軍主力已被英軍所牽制,不會東調進攻波蘭。
一九三九年9月1日拂曉,正當波蘭人睡著大覺時,希特勒出動了二千三百架飛機和上萬門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向波蘭全國發動猛烈的轟炸和炮擊。整個波蘭陷於一片混亂。此後不到一個月,波軍全軍覆沒,波蘭全境被德國法西斯佔領。
瞞天過海
計名探源
事見《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太宗御駕親征,領三十萬大軍以寧東土。
一日,浩蕩大軍東進到大海邊上。太宗見眼前白浪滔天,茫茫無窮,急向眾將問過海之計。眾將面面相覷。
忽傳一個近居海上之人請求見駕,並聲稱三十萬過海軍糧,其家業已備齊。太宗大喜,率百官隨此人來到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此人東向倒步,引太宗入室。室內皆是繡幔錦彩,茵褥舖地。百官入座,宴飲樂甚。
不久,風聲四起,浪響如雷,杯盞傾側,人身動搖,良久不止。太宗驚警,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只見滿目皆一片蒼茫海水,橫無際涯,哪裡是在百姓家裡作客。大軍竟然已航行於大海之上!
原來此人正是新招來的壯士薛仁貴所扮成的,這「瞞天過海」的計策就是他所策劃的。
「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實屬一則「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意在通過戰略偽裝,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效果。
原文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②。太③陽,太陰。
注釋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志鬆懈,削弱戰鬥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是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其思想涉及到大千宇宙,細塵末埃,並影響到意識形態的一切領域。「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視為對立的統一體看待,表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過,但以陰氣、陽氣為基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導,並非《易經》提出。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詭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裡,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就是說,非常公開的東西,常常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
③太:極、極大。
譯文
當防備十分周密的時候,就容易麻痺、大意;平時看慣的,往往就不再懷疑了。把祕詭之計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中,而不是和公開的形式排斥。非常公開的東西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
講解
此計原是指薛仁貴瞞著唐太宗,使之在渾然未覺之際乘船渡海。引申之,「瞞天過海」,即運用假象迷惑對手,使之放鬆警惕或轉移注意力,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取得勝利。「瞞」是關鍵之所在,它不僅指不讓對手知道自己的真實意圖,也要求付出足夠的努力,使對方不懷疑自己有其它意圖。即誤導之,解除其戒備。
典故名篇
希特勒突襲波蘭
侵佔波蘭是希特勒侵略計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突襲波蘭,他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玩弄了一系列欺騙手段,大放和平煙幕、以掩蓋其緊張的戰備行動。
希特勒製造輿論說,位於德國和波蘭邊境的但澤歸屬問題可以擱置下來,以後解決。他向英國政府表示,德國同意英國政府的調停建議,即邀請波蘭的全權代表到柏林談判。在發起戰爭的前幾天,德國派遣了一艘偽裝成訓練艦的戰鬥艦訪問但澤,還派了一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波軍參謀部。直到臨戰前幾小時,德國外交部長還假裝非常親熱地接見波蘭駐柏林大使,並舉行雙邊會談。會談之後,柏林電台立即廣播了德國的和談提案。
波蘭當局被希特勒製造的假象所迷惑,錯認德軍主力已被英軍所牽制,不會東調進攻波蘭。
一九三九年9月1日拂曉,正當波蘭人睡著大覺時,希特勒出動了二千三百架飛機和上萬門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向波蘭全國發動猛烈的轟炸和炮擊。整個波蘭陷於一片混亂。此後不到一個月,波軍全軍覆沒,波蘭全境被德國法西斯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