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北洋艦隊的起源與籌建歷程
第一節 清政府試辦海軍
一 李泰國買艦騙局
  清朝原先只有舊式水師,沒有近代化的新式海軍。清朝水師有內河與外海之分。外海水師僅用於「防守海口,緝捕海盜」。海軍的興建,是由中國社會矛盾的發展而引起的。
  清朝辦海軍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買船,一是造船。在清朝海軍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時以買船為主,有時以造船為主。但在整個活動中,這兩種辦法始終是交叉使用的。
  早在西元1830年代末期,清政府便開始了最早的買艦活動。當時買艦的目的,是抵抗西方的侵略。西元1839年,林則徐以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時,為了加強水師的戰鬥力,以防範英國侵略者的武裝挑釁,曾從美國商人手裡買進一艘1,080噸的英製商船,改為兵船。這是中國購買西方船隻的開端。
  與此同時,林則徐還開始仿製西式船隻。他曾參照歐洲船式,「捐資仿造西船」。當時有人親眼看見這種仿製的船下水,寫道:「一八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兩三隻雙桅船在廣州河面下水。這些船都是按歐洲船式建造的,可能加入帝國海軍了。」 這又開啟了中國建造西式船艦的先例。
  西元1842年,清政府「購呂宋國船一艘」,「隸水師旗營操演」 。據稱,這艘船「駕駛靈便,足以禦敵」。這是中國從國外購進的第二艘船隻。
  到1950年代,中國內部階級矛盾激化,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
西元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並把南京改為天京。清政府為了挽救分崩離析的局面,一方面調動馬步各軍對太平軍實行圍剿,一方面購買西方船隻配合軍事進攻。西元1856年,由上海江海關稅務司英國人李泰國經手,購買鐵皮輪船一艘。 西元1863年,由海關總稅務司李泰國 經手,又購買了天平炮船一艘。
  從西元1839年到1863年的24年間,清政府共購進和仿造輪船6艘。這些船隻,或用於防範西方侵略,或用於鎮壓國內人民,都是做兵船使用的。雖然如此,由於這些船隻係零星置備,分散而不集中,且未形成一個組織和指揮的體系,因此還不能稱為海軍。清政府要興辦海軍,是從李泰國到英國買船組織艦隊的活動開始的。
  清政府之所以要辦海軍,主要是為了鎮壓太平軍。從西元1856年以來,清政府曾多次僱傭西方輪船,對太平軍進行「水面攻剿」 。但是,這些僱傭的外國輪船,只聽命於其本國政府,甚至有時「大為掣肘」 。於是,清政府開始覺得有買艦自辦海軍的必要了。恭親王奕訢說,「借兵剿賊,流弊孔多,若只購買外洋船炮,尚屬事權在我」,而購買西方船隻建立船隊,「有中國官為之總統,尚無太阿倒持之弊」。 奕等的意思,是想擁有一支由清政府獨立指揮的艦隊,「不使受制於人」 。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