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數據所依據的判別方式
「戰鬥力」是依照該國空軍所配置的戰鬥機、戰鬥直升機、可執行輕形攻擊任務的教練機等戰鬥用航空器之數量所計算出來的分數。「運輸力」是依照配置的運輸機、運輸直升機等戰術用航空器之數量所計算出來的分數。「支援力」是依照配置的空中加油機、偵察機、救難機等作戰支援用航空器的數量所計算出來的分數。「訓練、教育」是依照空軍是否負責教育外國軍隊、定期舉辦或參加內容艱深之多國訓練、設置專門的教育訓練部隊、運用高級、中級或初級教練機、將相關業務委任給國外或外部機構等各種狀況所計算出來的分數。「先進性」是依照是否導入本國的世界頂尖技術、是否運用獨自研發的國產戰鬥用航空器、配置仿製戰機或獨自改良戰機、配置各世代戰機、被動地參加研修等狀況所計算出來的分數。
*「空軍戰力數據」中的總數,與各機種的總數不同。
目前世界空軍戰力的最新狀況
跟海軍與陸軍比起來,歷史較短的「空軍」
在軍事戰力之中,「海軍」平時就被作為派遣艦艇前去周邊警戒,或是前進到對方國家附近的海域進行警戒監視的任務,如果戰爭爆發,就必須實行「Boots on the graud(兵力部署)」這個策略,讓「陸軍」的部隊能從地面前進。這就表示不論是為了保護國民,還是佔領對方的領土,且不管最後做出什麼樣的政治判斷,人(士兵)就是主要的戰力。
而使用航空器支援陸軍與海軍,讓陸軍與海軍的作戰能夠有效且有利進行的戰力,就是「空軍戰力」。以前日軍的陸軍與海軍之下,皆各別擁有使用航空器進行作戰的「航空隊」,而沒有「日本空軍」這種獨立組織,就是因為當時認為空軍是用來支援陸軍與海軍的戰力。包含美國在內歷史悠久的軍隊之中,「空軍」都是歷史較短的軍種。這裡就來看看空軍的本質,也就是「空軍戰力」到底是什麼?
擁有「轟炸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與中國
以航空器攻擊敵軍目標的任務,稱為「Strike(攻擊力)」。以戰鬥機、攻擊機、戰鬥轟炸機等機動性較佳的戰術戰機實施攻擊時,雖然因為機體大小的關係,能夠掛載的炸彈不多,但是在遭遇敵軍戰鬥機襲擊時,就能夠展開空戰。另一方面,擔任攻擊主力的轟炸機,因為機體較大,而能夠掛載較多的炸彈,具備能夠一次就毀滅敵軍據點或都市機能的能力。可是並沒有針對敵軍戰鬥機攻擊時的自衛方式。
目前擁有「轟炸機」的國家,就只有美國、俄羅斯與中國(北韓也擁有轟-5這種老式且小型的轟炸機,但以現代「轟炸機」的掛載炸彈量來看,實在是太少了)。在執行攻擊作戰時,基本上會先由負責破壞敵軍防空網的戰鬥機或電子作戰機(簡稱電戰機),有限度的攻擊敵軍雷達站或防空飛彈陣地來破壞防空網,接下來則是由擔任主力的轟炸機,在多數戰鬥機的護航之下進入作戰區域,對敵方軍事據點等目標投放炸彈。這時候如果遇到敵軍戰鬥機攔截,護航的戰鬥機就會跟敵機展開空戰。
上述這種攻擊作戰,因為一次會派出許多戰鬥機與轟炸機的編隊參加,所以就稱為「Strike Packge(美國空軍專用編制)」。Strike Packge停留在空中的時間較長,所以起飛之後,必須由空中加油機數度進行燃料補給。而因為有好幾十架戰機參加作戰的關係,負責補給燃料的加油機數量當然也會增加。當編隊接近目標時,就會接受空中預警管制機(簡稱預警管制機或預警機,Air Early Warning, AEW)的管制。
預警管制機裝備高性能的雷達,能夠預警監視敵軍戰鬥機,把敵機的情報提供給護航戰鬥機,並進行攔截管制。
預警管制機在作戰中擔任指揮官的角色,負責下達攻擊目標的順序、攻擊結束後脫離的方向與高度、誘導戰機前往空中加油機的位置、如果有戰機發生意外,則將其誘導到可降落且最近的機場等之命令。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空軍就只有美國空軍,但最近俄羅斯與中國也逐漸能夠做到類似的事情。
「戰鬥力」是依照該國空軍所配置的戰鬥機、戰鬥直升機、可執行輕形攻擊任務的教練機等戰鬥用航空器之數量所計算出來的分數。「運輸力」是依照配置的運輸機、運輸直升機等戰術用航空器之數量所計算出來的分數。「支援力」是依照配置的空中加油機、偵察機、救難機等作戰支援用航空器的數量所計算出來的分數。「訓練、教育」是依照空軍是否負責教育外國軍隊、定期舉辦或參加內容艱深之多國訓練、設置專門的教育訓練部隊、運用高級、中級或初級教練機、將相關業務委任給國外或外部機構等各種狀況所計算出來的分數。「先進性」是依照是否導入本國的世界頂尖技術、是否運用獨自研發的國產戰鬥用航空器、配置仿製戰機或獨自改良戰機、配置各世代戰機、被動地參加研修等狀況所計算出來的分數。
*「空軍戰力數據」中的總數,與各機種的總數不同。
目前世界空軍戰力的最新狀況
跟海軍與陸軍比起來,歷史較短的「空軍」
在軍事戰力之中,「海軍」平時就被作為派遣艦艇前去周邊警戒,或是前進到對方國家附近的海域進行警戒監視的任務,如果戰爭爆發,就必須實行「Boots on the graud(兵力部署)」這個策略,讓「陸軍」的部隊能從地面前進。這就表示不論是為了保護國民,還是佔領對方的領土,且不管最後做出什麼樣的政治判斷,人(士兵)就是主要的戰力。
而使用航空器支援陸軍與海軍,讓陸軍與海軍的作戰能夠有效且有利進行的戰力,就是「空軍戰力」。以前日軍的陸軍與海軍之下,皆各別擁有使用航空器進行作戰的「航空隊」,而沒有「日本空軍」這種獨立組織,就是因為當時認為空軍是用來支援陸軍與海軍的戰力。包含美國在內歷史悠久的軍隊之中,「空軍」都是歷史較短的軍種。這裡就來看看空軍的本質,也就是「空軍戰力」到底是什麼?
擁有「轟炸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與中國
以航空器攻擊敵軍目標的任務,稱為「Strike(攻擊力)」。以戰鬥機、攻擊機、戰鬥轟炸機等機動性較佳的戰術戰機實施攻擊時,雖然因為機體大小的關係,能夠掛載的炸彈不多,但是在遭遇敵軍戰鬥機襲擊時,就能夠展開空戰。另一方面,擔任攻擊主力的轟炸機,因為機體較大,而能夠掛載較多的炸彈,具備能夠一次就毀滅敵軍據點或都市機能的能力。可是並沒有針對敵軍戰鬥機攻擊時的自衛方式。
目前擁有「轟炸機」的國家,就只有美國、俄羅斯與中國(北韓也擁有轟-5這種老式且小型的轟炸機,但以現代「轟炸機」的掛載炸彈量來看,實在是太少了)。在執行攻擊作戰時,基本上會先由負責破壞敵軍防空網的戰鬥機或電子作戰機(簡稱電戰機),有限度的攻擊敵軍雷達站或防空飛彈陣地來破壞防空網,接下來則是由擔任主力的轟炸機,在多數戰鬥機的護航之下進入作戰區域,對敵方軍事據點等目標投放炸彈。這時候如果遇到敵軍戰鬥機攔截,護航的戰鬥機就會跟敵機展開空戰。
上述這種攻擊作戰,因為一次會派出許多戰鬥機與轟炸機的編隊參加,所以就稱為「Strike Packge(美國空軍專用編制)」。Strike Packge停留在空中的時間較長,所以起飛之後,必須由空中加油機數度進行燃料補給。而因為有好幾十架戰機參加作戰的關係,負責補給燃料的加油機數量當然也會增加。當編隊接近目標時,就會接受空中預警管制機(簡稱預警管制機或預警機,Air Early Warning, AEW)的管制。
預警管制機裝備高性能的雷達,能夠預警監視敵軍戰鬥機,把敵機的情報提供給護航戰鬥機,並進行攔截管制。
預警管制機在作戰中擔任指揮官的角色,負責下達攻擊目標的順序、攻擊結束後脫離的方向與高度、誘導戰機前往空中加油機的位置、如果有戰機發生意外,則將其誘導到可降落且最近的機場等之命令。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空軍就只有美國空軍,但最近俄羅斯與中國也逐漸能夠做到類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