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色戒》之鄭蘋如間諜案
鄭蘋如是一位優秀的特務,憑藉母親的關係,與上海日軍高層扯上了關係,如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兒子近衛文隆、和談代表早水親重以及華中派遣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衛文隆還對她產生了感情。鄭蘋如曾想利用這一點綁架他,以此要脅日本首相作出停戰的讓步。但上級認為這樣的想法近乎幼稚,所以沒有同意她的這個行動方案,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近衛文隆也就逃過此劫。
不過,在與這些日本高層的交往、接觸中,鄭蘋如打探到了不少重要資訊,如汪精衛可能是叛徒的情報就是她首先獲得的。但當時她的情報並沒有引起重慶國民黨政府的重視,直到汪精衛真的叛逃後,重慶高層才想起鄭蘋如的密報。從此,高層開始重視她。
汪精衛從河內抵達後,馬不停蹄地建起了他的偽政權,到處搜羅大大小小的漢奸。為了壓制上海地下抵抗勢力,汪精衛政權還在上海極司菲爾路76號設立了特務總部。而出任76號特務部主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丁默邨。
丁默邨早年參加過中國共產黨,後來叛變,擔任軍統第三處處長,成為國民黨CC派重要人物。在李士群等人的拉攏下,1938年冬,他加入了汪偽政權。丁默邨熟悉國民黨特務運作規律,故對重慶方面威脅極大,中統決定利用他好色的弱點,施「美人計」除掉他。而制裁漢奸丁默邨的重要任務就交給了只有21歲的鄭蘋如。
毛姆在俄國的間諜生涯
其實,毛姆深深知道,德國人在營造輿論方面,遠遠超過了協約國。德國人願意花重金在新聞界掀起「波瀾」,而俄國就是它的「受害者」之一。另外在這個時候,遠在北歐的芬蘭和瑞典已經達成祕密協定:假如德國真正佔領了彼得格勒,芬蘭就投向德國。然而,協約國卻毫無察覺。
毛姆面對這種局面,立刻發電報給懷斯曼:「現在的克倫斯基已經失勢,其政權也岌岌可危;希望能建立斯拉夫新聞社分社,透過各種方法支持孟什維克。」毛姆非常瞭解現在俄國的動盪形勢,必須聯合所有力量,利用俄國所有的反德組織,展開積極的工作。因為目前對俄國政治生活產生最大威脅的就是德國。後懷斯曼同意了他的建議和計畫。
隨後,斯拉夫新聞社分社就這樣籌建起來——它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不是搜集新聞,而是搜集情報。
英國「40號工作室」
得到德軍的密碼本後,英國情報機構如獲珍寶,驚喜不已。為了快速將密碼破譯出來,英國情報機構立刻專門招募了一批無線電業餘愛好者。其中有兩名自願者,一個是拉塞爾•克拉克律師,一個是後來成為英國廣播公司著名的播音員和小說家的A.J.艾倫。
密碼破譯工作在緊鑼密鼓中展開,但起初工作進展很緩慢,無法找到突破性的線索。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向前推移,英國人最終找到了德國海軍整個密碼體系的基礎索引。這個基礎索引與我們詞典的索引極為相似——排成若干並列豎行的密碼。不過,英國人還沒有辦法找出這些密碼以這種次序排列的原因。當然英國人也可以斷定,德國人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方式排列,就是為了能不時地更換
密碼順序。
在這個基礎上,英國情報機構人員繼續按照這條思路進行分析和研究。他們發現雖然在不同的日期,同一組密碼代表不同的詞,但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按同一順序組成的密碼符號總是代表一組按字母順序排列的詞。這一點發現極為重要,因為只要搞清楚某個密碼符號代表什麼詞,就能破譯這一豎行中的密碼符號。最終,英國人成功破譯了德國人的密碼本。
此後,德國人多次變換他們的密碼,但英國人總能準確地將它破譯。
從1 9 1 4 年至1 9 1 9 年,「40號工作室」前後共截獲和破譯了德國一萬多份密電。這對英國甚至整個協約國的勝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