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讀史有智慧(下)

9特價36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內文試讀】
最圓滑的縱橫家智慧
  縱橫家智謀是中國智謀型文化中最無恥的一頁。這種無恥表現在縱橫家沒有一定的政治主張和價值觀念,他們行動的原則是「不管『東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縱橫家的產生有其漫長的歷史過程。《漢書‧藝文志》稱:「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在這裡,孔子和史家對「行人」的作用是很重視的,但最初「行人」還不是今天意義上的外交官,而是主管禮儀的官員。如《周禮•秋官》有「大行人」,其職責是「掌大賓之禮,及大儀,以親諸侯」。又有「小行人」,其職責是「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但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所設置的「行人」的職責已經與《周禮》中所記的行人有很大不同,他們不再以接待為主要職責,而是以出使各個諸侯國、執行外交使命為主要職責。
  《左傳》中就記載了許多「行人」優秀的外交辭令,從中可以看出,這時已經有人在有意識地使用「動以利害、巧辭服人」的說服術。到了戰國時代,諸侯間的外交大勢已經十分明朗,那就是各諸侯國聯合起來(合縱)對付秦國,或是各諸侯國分別同秦國建立外交關係(連橫)以求自保。為了適應合縱和連橫的兩種策略,同時一些士人也是為了在其中謀求個人的利益,便「仰祿而失道」,學習外交官「行人」的說服術,順應這種歷史潮流,奔走於各國之間。於是,「謀詐用,而縱橫短長之說起」。(《史記‧六國年表》)這樣一來,縱橫家就應運而生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一語不是一個學派的名稱,而是指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獨特的謀士群體。儘管這樣,縱橫家的地位還是非常突出的,他們有自己的學說,甚至是各個學派中的顯學。但關鍵之處並不在縱橫家的學問上,而在於縱橫家直接的現實效用。「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是對縱橫家的巨大現實作用的準確描述。對於縱橫家積極的歷史作用,當時的人們就給予了肯定的評價,《戰國策》曾經這樣評價蘇秦發起的合縱運動:「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
  與其他學派相比,縱橫家現實實踐中有三個特徵:一、無從一而終的固定的君主;二、沒有固定的政治主張;三、沒有一定的價值標準,除了勢利營求之外,沒有道德束縛。蘇秦和張儀無疑是當時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位縱橫家。縱觀戰國後期的那段歷史,你會發現,其國際關係差不多完全是由兩個智謀之人、舌辯之士左右的。先是蘇秦的「合縱」,後是張儀的「連橫」,這兩個人把戰國七雄當作一盤任由他們撥弄的棋,玩弄七雄於股掌之上。這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在世界歷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人類古代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外交家恐怕非蘇秦、張儀莫屬。
  不僅「連橫」、「合縱」本身無所謂正義與非正義可言,就是撥弄「連橫」、「合縱」的人也無所謂有無正義感。他們既不像同時代的莊子那樣清高,也不像要教魏王、齊王實行「仁政」的孟子那樣為理想奮鬥不已,他們所有的信念就是權和錢,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和高貴的品德。相反,在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是欺騙、狡詐、殘忍、無恥的行為方式和一切以權勢為標準的價值觀念。如果就他們的所作所為總結其品德和為人的話,那就是「不管東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縱橫家智謀也有自己完備的論述和系統,除了《韓非子》中的幾篇論文以外,它的總結性的著作是《鬼谷子》。這部書從各個方面論述了遊說的技巧,是一部傑出的智謀方面的著作。通過簡要地介紹這部著作的章目,就可以很清楚地瞭解縱橫家智謀的全貌。
  該書的第一章講遊說中的縱橫捭闔,左右逢源,要求縱橫家要有高瞻遠矚、縱觀全域的認識高度;第二章是講反應,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善於捕捉信息、處理信息,能夠見微知著,洞燭幽微;第三章是講要善於揣摩君主的心理,能夠迎合並進一步征服被遊說的對象,就是「結內」,使對象能夠真正地心服並喜歡你;第四章是講在具體的遊說過程中要善於彌缺補漏、隨機應變,使自己的說辭天衣無縫;第五章是講在遊說的過程中要先使對方激動,使對方充分暴露自己,等到對方情志衰竭的時候,再抓住其心理,唆使對方去實現自己所想望的東西,對方就會被說服,乖乖地聽命;第六章實際上是講在遊說過程中不要顯得太直露,好像在哀求人一般,而要先忤後合、以忤為合;第七章是講揣情度理;第八章是講通過刺激、試探以引起對方的反應,從而瞭解內情;第九章是講度量權衡利弊禍福;第十章是講如何謀劃說服人的策略;第十一章是講要能夠不失時機地決情定疑,果斷處理遊說中遇到的問題;第十二章是講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言辭和實際情況一致;第十三章是講圓融靈通。
  縱橫家智謀是春秋戰國時期特定的國際形勢的產物,其興也快,其衰也速。在漢代建立了大一統的帝國以後,縱橫家智謀就很難再有用武之地了。雖然歷代都有餘音,但卻很難再有大的發展了。
  縱橫家智謀的文化特點對我們的民族根性也有一定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對「有奶便是娘」的無原則的功利意識的倡導上。另外,縱橫家的論辯滔滔的語言特色對中國的文學也有一定的影響。
  不管「東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當代詩人北島這樣說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話透顯出了人性與歷史的悲劇意識,然而,歷史也正是在這樣的悲劇意識中奮然前行的。
  一般說來,傳統中國人的理想是當官,而不是當英雄。當官有權,有了權也就有了錢,榮、華、富、貴四個字真可謂形容盡了當官的好處。一旦當官,不僅在物質享受上得到了滿足,被眾人豔羨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受人尊重、令人敬畏的權欲得到了滿足,就是從道德上也得到了社會的承認,所謂光宗耀祖,正是這個意思。當英雄就不然了,在中國歷史上,英雄大多沒有好下場,富、貴往往是沒有的,就是榮、華也要拜人所賜。所以,中國人是寧願當官而絕不願當英雄的。
  只要當上官,不論你曾採取過什麼手段,不論你是為了什麼目的,你都是成功者,輿論一般都會站在你這一邊。「成者王侯敗者寇」,說的正是這個意思。中國人雖經常高喊「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在現實當中卻很難做到。因此,他們往往並不為了某一理想、某一原則去做官,而是把做官當作目的。春秋戰國時期主張南北「合縱」抗秦的蘇秦和主張東西「連橫」自保的張儀,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真所謂不管「東西南北」,只求有官可做。
  蘇秦的家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但他不滿足於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想出人頭地、被人羡慕、被人畏懼。於是,他根據當時的形勢,努力學習各種權謀之術,分析當時各國的關係,準備去遊說秦王,以獲取很高的職位。
  他穿上貂皮製的華貴衣服,帶了一百斤黃金,來到了秦國,上書給秦惠王說:「大王,您的國家西邊有巴、蜀、漢中豐富的物產供您使用,北邊有胡、代地出產的馬匹,向南則有巫山、黔中作為屏障,東邊有崤山、函谷關等險阻。秦國真是田地肥沃、人民富足;有萬輛戰車,有百萬雄師;沃野千里,地勢險要便利,儲藏豐富,這是天府之國,也是可以稱雄天下的國家。以大王您的賢能,以秦國眾多的人口,以那麼多的戰車以及紀律嚴明的軍隊,足可以併吞諸侯,據有天下,統治四海。希望大王您能聽聽我的意見。」
  蘇秦講了這麼一通大道理,秦惠王的回答卻客氣而又冷淡,其主要原因大概是由於他剛剛殺了衛鞅,不太喜歡外國人,又加上時機還不太成熟,或是蘇秦只講一些大而無用的道理,卻無具體方法。秦惠王回信說:「我倒聽說過:羽毛如果不豐滿,就不能飛得很遠;禮樂制度不成,不能夠隨便懲罰別人;道德修養不夠深厚,也不能教導役使別人;政治法令沒有理順,也不能隨便去煩擾大臣。現在先生您不遠千里來到秦廷上教導我,還是等秦國具備了條件再聽您的意見吧!」就這樣,蘇秦被秦王趕了出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