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旒冕下的傀儡──劉協
王莽敬崇儒術而建立的復古型的新朝是很短命的。西元九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之後托古改制,不僅沒有緩和與失地農民的矛盾,還得罪了王公貴族,結果造成社會經濟混亂,激起了綠林、赤眉起義。西元二十三年,綠林、赤眉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歷時十六年(之後還歷帝一年)而亡。
新朝亡,義軍開始擁戴劉玄為更始帝。此時漢南陽郡蔡陽人劉秀及兄劉縯也起兵反莽,正在義軍中。劉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其父曾任南屯令。
不久發生一件大事:劉秀兄劉縯與劉玄爭權,被更始帝劉玄謀殺。劉秀處變不驚,馳奔宛城,忍辱負重,主動上門向劉玄賠罪,得更始帝原諒。更始帝還拜他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行大將軍事去征討河北。劉秀到了河北,得到當地豪強和官僚支持,收編義軍,消滅割據勢力,平定了河北,進而在建武元年(西元二五年),稱帝于高(今河北桐鄉縣),後移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一朝,要比西漢遜色得多。縱觀東漢歷史,可以說它是一個外戚、宦官與士大夫鬥爭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一個外地軍閥篡奪中央皇權的歷史。其中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才是本朝歷史的一個看點。
第一節聰慧的皇弟
東漢末帝獻帝劉協,是漢靈帝的兒子。但談到東漢王朝的滅亡,就不能不談到他的父親靈帝和何太后。倒真是他們讓獻帝小小的年齡就承擔起王朝衰亡的苦難。
獻帝即位時才九歲。他不以年幼,發揮聰明才智,與軍閥、與貪官、與命運做了不屈的爭鬥,所作所為,可圈可點。
獻帝劉協,是靈帝的妃子王美人所生。當時靈帝一連死了幾個兒子,於是正宮何皇后生下兒子劉辯後,就送到道士史子眇處撫養,稱為「史侯」;而王美人生下兒子劉協後,則由董太后撫養,稱為「董侯」。兩個孩子長大後,《資治通鑑•第五十九卷》載,靈帝認為劉辯為人輕佻,缺乏威儀,想立劉協,但猶豫未決時靈帝突然病重,他便把劉協託付給宦官蹇碩。中平六年(西元一八九年)丙辰(十一日),靈帝於嘉德殿駕崩。蹇碩當時在皇宮中,想先殺何進,然後立劉協為皇帝。於是他派人去接何進,說何太后要與他商議事情。何進即刻乘車前來。蹇碩手下的司馬潘隱與何進早有交情,在迎接他時用眼神示意宮廷有變。何進大驚,馳車抄近道跑回自己掌控的軍營,聲稱有病,不再進宮。接著何太后與何進立了劉辯為帝,是為少帝。蹇碩政變不成,自感有負靈帝之託,但又無奈得很。獻帝從小很聰明,還長得很像靈帝,所以很討靈帝喜歡。《後漢書•獻帝紀》開宗明義在注釋裡說,諡法曰:「聰明睿智曰獻。」「協」字的意思是相合。史官張璠記載說:「靈帝以劉協與自己相似相合,所以給他起名為協。」
何太后立自己的兒子劉辯為帝,本想除掉劉協。但劉協年齡小,妨礙不了何家的大事,加上又有董太皇太后護著劉協,何太后只好將劉協封為渤海王(後改陳留王)。
小皇帝劉辯繼位,何氏外戚要真正當政,靈帝留下的宦官「十常侍」才是最大的障礙。當然,這事就得追溯到漢靈帝朝代了。
漢靈帝劉宏(西元一五六~一八九),東漢第十一位皇帝(一六八~一八九年在位),在位二二年,諡號為孝靈皇帝。他是漢章帝的玄孫,是桓帝堂侄。三十六歲的桓帝去世無子,桓帝年輕的皇后竇妙與其父親竇武商量,認為立個少年皇帝較好掌控。於是他們就迎立了十二歲的劉宏為帝,年號建寧(西元一六八年)。
此時竇氏外戚與宦官的鬥爭已開始白熱化。建寧元年(西元一六八年)九月初七,宦官等發動政變,脅迫太后交出了玉璽,再發兵逮捕竇武。竇武戰敗自殺,竇太后遷往南宮軟禁。由此,逃脫了竇氏外戚掌控的靈帝開始寵倖宦官,尊宦官張常等人為「十常侍」,並常說「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宦官也開始恃寵胡作非為,造成東漢朝黑暗與腐敗之最。如宦官們就殺了敢於直言的太學生李膺、范謗等一百餘人,流放、關押八百多人,造成「黨錮之禍」。
有「十常侍」處理日常朝務,靈帝就自我放縱起來。據《九州文史》歸納的靈帝的荒淫事有:
他看中哪個宮女就隨時隨地交歡。漢朝的宮廷女子都穿著開襠褲,為的就是讓皇帝臨幸起來方便(明朝末年的張獻忠讓姬妾不穿下衣則是更勝一籌)。
他還在西園建裸遊館,與姬妾們在西園裸體遊玩。他選擇膚色好、體態輕盈的歌女執篙划船,還命人將船沉了,以觀看落水的宮女們如玉般的裸體為樂。
靈帝與美女們裸體飲酒,一喝就是一夜。他還感歎說:「假如一萬年都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了。」靈帝整夜飲酒天亮不醒,內監們要爭相學雞叫才能喚醒靈帝。
有野史《文海披沙》記載,靈帝甚至在西園裡讓狗與宮女進行交配取樂(「靈帝於西園弄狗以配人」)。《資治通鑑•卷五十九》也記錄了靈帝的荒唐事。觀氣象的官員觀察氣象後說,京城洛陽將有兵災,南北兩宮會發生流血事件。靈帝接到奏本後便想通過法術來壓邪。於是他從各地徵調來大批軍隊,在平樂觀下舉行閱兵儀式。他修築起一個大壇,上面立起十二層的華蓋,高達十丈;在大壇的東北修築了一個小壇,又立起九層的華蓋,高九丈。步騎兵數萬人列隊,設營布陣。然後靈帝親自出來閱兵,站在大華蓋之下,大將軍何進站在小傘蓋之下。靈帝披戴甲胄,騎上有護甲的戰馬,自稱「無上將軍」,繞軍陣巡視三圈後返回,再將武器授予何進進行操練。靈帝問討虜校尉蓋勳說:「我這樣檢閱大軍,你覺得怎樣?」蓋勳回答:「我聽說從前聖明的君王顯示恩德,不炫耀武力。如今,賊寇都在遠地,陛下卻在京城閱兵,不足以顯示消滅敵人的決心,只表現為黷武罷了。」不知怎麼的,這次靈帝並沒有生氣,而是說:「你的看法很對,可惜我見到你太晚了,群臣當初沒有人對我講過這樣的話。」
靈帝還在西園內開了一個賣官店公開賣官。地方官官價比京官高一倍。官吏升遷也按此官價交錢。對一個官職還可以多人招投標,出價最高者得之。史書載,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一般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萬石的官位標價為四百萬錢。像現在人買房子要首付一樣,要預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價才可以走馬上任。換言之,還沒有當官,先得付大約二十五年的合法收入。這樣一來,有才而無錢者自然知難而退或棄官不做了。《後漢書•崔烈傳》記載,中平二年(西元一八五年)三月,北方名門望族崔烈花五百萬元買了個司徒後很是得意。其兒子崔鈞對他說:「父親實在不該當這個三公。外面議論紛紛,都嫌你有銅臭味。」這便是「銅臭」典故的來由。
王莽敬崇儒術而建立的復古型的新朝是很短命的。西元九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之後托古改制,不僅沒有緩和與失地農民的矛盾,還得罪了王公貴族,結果造成社會經濟混亂,激起了綠林、赤眉起義。西元二十三年,綠林、赤眉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歷時十六年(之後還歷帝一年)而亡。
新朝亡,義軍開始擁戴劉玄為更始帝。此時漢南陽郡蔡陽人劉秀及兄劉縯也起兵反莽,正在義軍中。劉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其父曾任南屯令。
不久發生一件大事:劉秀兄劉縯與劉玄爭權,被更始帝劉玄謀殺。劉秀處變不驚,馳奔宛城,忍辱負重,主動上門向劉玄賠罪,得更始帝原諒。更始帝還拜他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行大將軍事去征討河北。劉秀到了河北,得到當地豪強和官僚支持,收編義軍,消滅割據勢力,平定了河北,進而在建武元年(西元二五年),稱帝于高(今河北桐鄉縣),後移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一朝,要比西漢遜色得多。縱觀東漢歷史,可以說它是一個外戚、宦官與士大夫鬥爭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一個外地軍閥篡奪中央皇權的歷史。其中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才是本朝歷史的一個看點。
第一節聰慧的皇弟
東漢末帝獻帝劉協,是漢靈帝的兒子。但談到東漢王朝的滅亡,就不能不談到他的父親靈帝和何太后。倒真是他們讓獻帝小小的年齡就承擔起王朝衰亡的苦難。
獻帝即位時才九歲。他不以年幼,發揮聰明才智,與軍閥、與貪官、與命運做了不屈的爭鬥,所作所為,可圈可點。
獻帝劉協,是靈帝的妃子王美人所生。當時靈帝一連死了幾個兒子,於是正宮何皇后生下兒子劉辯後,就送到道士史子眇處撫養,稱為「史侯」;而王美人生下兒子劉協後,則由董太后撫養,稱為「董侯」。兩個孩子長大後,《資治通鑑•第五十九卷》載,靈帝認為劉辯為人輕佻,缺乏威儀,想立劉協,但猶豫未決時靈帝突然病重,他便把劉協託付給宦官蹇碩。中平六年(西元一八九年)丙辰(十一日),靈帝於嘉德殿駕崩。蹇碩當時在皇宮中,想先殺何進,然後立劉協為皇帝。於是他派人去接何進,說何太后要與他商議事情。何進即刻乘車前來。蹇碩手下的司馬潘隱與何進早有交情,在迎接他時用眼神示意宮廷有變。何進大驚,馳車抄近道跑回自己掌控的軍營,聲稱有病,不再進宮。接著何太后與何進立了劉辯為帝,是為少帝。蹇碩政變不成,自感有負靈帝之託,但又無奈得很。獻帝從小很聰明,還長得很像靈帝,所以很討靈帝喜歡。《後漢書•獻帝紀》開宗明義在注釋裡說,諡法曰:「聰明睿智曰獻。」「協」字的意思是相合。史官張璠記載說:「靈帝以劉協與自己相似相合,所以給他起名為協。」
何太后立自己的兒子劉辯為帝,本想除掉劉協。但劉協年齡小,妨礙不了何家的大事,加上又有董太皇太后護著劉協,何太后只好將劉協封為渤海王(後改陳留王)。
小皇帝劉辯繼位,何氏外戚要真正當政,靈帝留下的宦官「十常侍」才是最大的障礙。當然,這事就得追溯到漢靈帝朝代了。
漢靈帝劉宏(西元一五六~一八九),東漢第十一位皇帝(一六八~一八九年在位),在位二二年,諡號為孝靈皇帝。他是漢章帝的玄孫,是桓帝堂侄。三十六歲的桓帝去世無子,桓帝年輕的皇后竇妙與其父親竇武商量,認為立個少年皇帝較好掌控。於是他們就迎立了十二歲的劉宏為帝,年號建寧(西元一六八年)。
此時竇氏外戚與宦官的鬥爭已開始白熱化。建寧元年(西元一六八年)九月初七,宦官等發動政變,脅迫太后交出了玉璽,再發兵逮捕竇武。竇武戰敗自殺,竇太后遷往南宮軟禁。由此,逃脫了竇氏外戚掌控的靈帝開始寵倖宦官,尊宦官張常等人為「十常侍」,並常說「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宦官也開始恃寵胡作非為,造成東漢朝黑暗與腐敗之最。如宦官們就殺了敢於直言的太學生李膺、范謗等一百餘人,流放、關押八百多人,造成「黨錮之禍」。
有「十常侍」處理日常朝務,靈帝就自我放縱起來。據《九州文史》歸納的靈帝的荒淫事有:
他看中哪個宮女就隨時隨地交歡。漢朝的宮廷女子都穿著開襠褲,為的就是讓皇帝臨幸起來方便(明朝末年的張獻忠讓姬妾不穿下衣則是更勝一籌)。
他還在西園建裸遊館,與姬妾們在西園裸體遊玩。他選擇膚色好、體態輕盈的歌女執篙划船,還命人將船沉了,以觀看落水的宮女們如玉般的裸體為樂。
靈帝與美女們裸體飲酒,一喝就是一夜。他還感歎說:「假如一萬年都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了。」靈帝整夜飲酒天亮不醒,內監們要爭相學雞叫才能喚醒靈帝。
有野史《文海披沙》記載,靈帝甚至在西園裡讓狗與宮女進行交配取樂(「靈帝於西園弄狗以配人」)。《資治通鑑•卷五十九》也記錄了靈帝的荒唐事。觀氣象的官員觀察氣象後說,京城洛陽將有兵災,南北兩宮會發生流血事件。靈帝接到奏本後便想通過法術來壓邪。於是他從各地徵調來大批軍隊,在平樂觀下舉行閱兵儀式。他修築起一個大壇,上面立起十二層的華蓋,高達十丈;在大壇的東北修築了一個小壇,又立起九層的華蓋,高九丈。步騎兵數萬人列隊,設營布陣。然後靈帝親自出來閱兵,站在大華蓋之下,大將軍何進站在小傘蓋之下。靈帝披戴甲胄,騎上有護甲的戰馬,自稱「無上將軍」,繞軍陣巡視三圈後返回,再將武器授予何進進行操練。靈帝問討虜校尉蓋勳說:「我這樣檢閱大軍,你覺得怎樣?」蓋勳回答:「我聽說從前聖明的君王顯示恩德,不炫耀武力。如今,賊寇都在遠地,陛下卻在京城閱兵,不足以顯示消滅敵人的決心,只表現為黷武罷了。」不知怎麼的,這次靈帝並沒有生氣,而是說:「你的看法很對,可惜我見到你太晚了,群臣當初沒有人對我講過這樣的話。」
靈帝還在西園內開了一個賣官店公開賣官。地方官官價比京官高一倍。官吏升遷也按此官價交錢。對一個官職還可以多人招投標,出價最高者得之。史書載,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一般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萬石的官位標價為四百萬錢。像現在人買房子要首付一樣,要預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價才可以走馬上任。換言之,還沒有當官,先得付大約二十五年的合法收入。這樣一來,有才而無錢者自然知難而退或棄官不做了。《後漢書•崔烈傳》記載,中平二年(西元一八五年)三月,北方名門望族崔烈花五百萬元買了個司徒後很是得意。其兒子崔鈞對他說:「父親實在不該當這個三公。外面議論紛紛,都嫌你有銅臭味。」這便是「銅臭」典故的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