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帝國末日2:獵鷹行動

9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薪傳

一陣劇烈的搖晃驚醒了孟少尉,「開船了。」孟少尉心想,「好你個林彪,好你個野戰軍,這回敗在你手下,下回一定要跟你再見真章!」憶起最近一連串天地變色、局勢逆轉,一百多萬大軍如今只剩這寥寥數萬人,擁擠但仍井然有序地在天津碼頭搭船準備離去。自己脖子上則纏滿了繃帶,時昏時醒,一群不忍拋下他的袍澤將他抬上船。本來規定重傷兵是不可隨軍上船的,但經過排上(只剩十五人)戰友死求活求,硬是把孟少尉抬上了船。

「平津戰役」結束了,孟少尉是隸屬「華北剿匪軍」的一名砲兵排長。戰況之激烈,最後連砲兵都拼上刺刀,孟少尉就是在最後一役中,被刺刀給刺中脖子。

孟少尉出生於一九二三年的山東魯縣,原本是一位大地主家的二少爺,為了抗戰,全家遷到江蘇徐州。抗戰末期孟少尉孤身一人「棄筆從戎」投向大後方。由於他有大學的資歷,所以抗戰結束後,被訓練成為接收前占領地區指揮官參謀群的一員,但因戰事又起,且戰況急轉直下,最後又被調加入「平津戰役」,時為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

船本來往廈門開去,卻在中途接到命令,改向開往基隆,遙望海的那一邊,船上眾人不禁淚流滿面。突然有人高喊:「我一定要打回來!」

這是大夥的共同心聲。

「台灣」是他們的終點,五十年後,只有孟少尉以探親的名義重回故鄉,其他十四名同排弟兄直到客死台灣,皆未能踏上故土。而在對岸,林彪在一九六○年代於乘坐飛機叛逃蘇聯的途中,被飛彈打下,陳屍在蒙古沙漠。

時間轉至一九五三年,二兵「阿東」倚著身旁的卡賓槍睡著了,他坐在一艘中華民國籍登陸艦的底艙中。還有四萬多人與他一起,分乘另外幾十艘各式登陸艦,有的自基隆出發,有的自高雄出發,現已集結在大陸東南外海,等待中華民國最高當局的命令。

「阿東」一九三四年出生於台灣南部的一個地主大家庭,他的祖先在四百多年前,自中國大陸遷居來台。「阿東」上有四位哥哥、二位姊姊,下有一位妹妹,十九歲剛結婚時,就被徵召進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在經歷了嚴酷的體能訓練與嚴密的身家調查之後,被派任陸戰隊兩棲突擊營。一九五三年因國際局勢之機,受命作為反攻大陸的尖兵。在出發前大家都已寫好遺書並交由營輔導長保管。當時人人以擔任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為榮。上船一週後,每一個人都因唱了超過一百遍陸戰隊隊歌而喉嚨沙啞。他們一身美式新裝備,與兩年前美軍陸戰隊在仁川登陸時的隨身裝備相同,士氣高昂。

到了第十三天船卻往回開了,他們接到命令:「行動終止!」

「下次吧!」「阿東」這麼想,但他沒想到是,一九九○年代,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明定不再「反攻大陸」。

「阿東」兩年多後退役回鄉,從事農耕,在軍中訓練而來的一身強健體魄只能用於農事,卻又苦於對野豬、田鼠、飛鳥等農害束手無策。後來他買了一把獵槍,在解決農害之餘,也能稍稍緬懷軍旅的時光。

「孟少尉」與「阿東」都是跨越兩個大時代的傳承「種子」,也都在這片新天地開花結果,傳承不同歷史文化的融合。他們更同時見證了中華民國法統在台灣由「統治」、「對立」到「族群融合」的三大階段進程。

第二章 老鷹之歌

他是一個十三歲的男孩,剛就讀國中一年級。男孩出生於一九六二年的台灣南部鄉下,一九六五年一家五口搬出村子,來到這裡的家,前方數公里渺無人煙,左方五百公尺遠才有一間基督教會,右方五百公尺內只有兩戶人家,而後方除了一戶農家之外,就是一大片廣闊的公有池塘。

那是在一九七五年,寒假過完的第二個星期日早上。男孩的姊姊已在遠方的城市上學住校,哥哥和男孩就讀同一所國中,但就快要畢業了。這天,一個萬里無雲的晴天,有一隻老鷹悠閒地盤旋在天空中,哥哥一早就出去呼朋喚友,男孩帶了四隻菜鴿到家裡的二樓陽台操練,而慣有的裝備是一把白米。男孩家有四分之一是磚房,二樓陽台有一座平台,連接著另外四分之三的瓦房,瓦房約有六十公尺長。今天的操練項目是走合掌型瓦房屋頂(屋脊),屋脊約有十五公分寬,一直線大約六十公尺長,瓦房之後有一片是大約八百多平方公尺的魚池,西南兩面則由一百零六棵檳榔樹做為圍牆。

所謂的「菜鴿」,是村裡鴿店因缺陷而淘汰下來的鴿子,基本上不能飛,沒有腳環,本來是用於菜餚,但男孩用低價買下四隻當寵物,自己訓練。這四隻鴿子被分別命名為菜鴿一至四號,這天是要訓練牠們振趐揮舞的能力,所以男孩把牠們依序放上瓦房屋頂,雖然走屋頂很容易跌下去,但瓦房的屋上邊緣離地面只有不到二點五公尺。男孩先放了一把米在盤子,再餵牠們吃一口,然後便把盤子放到瓦房屋頂的另一端,於是四隻鴿子便搖搖晃晃地走了過去。六十公尺的路花了六、七分鐘總算到齊,看著牠們一起啄著米,喉中發出滿足的咕咕聲,男孩心中升起一陣快意。但就在此時,忽然頭頂掠過一陣黑影,只見鴿群一陣混亂,還來不及反應,一隻鴿子不知被什麼鳥類抓走,另外兩隻掉落在庭院地面,其中一隻甚至掉在屋頂另一邊的地瓜田,原來是一直在上空盤旋的老鷹突施偷襲,且一舉得手。

「竟然在我眼皮底下奪走我一直小心呵護的小生命!」這樑子就此結下,男孩決定要老鷹血債血償。

男孩先為父親那把二十號單管散彈槍特製兩顆銅殼子彈,不論在火藥、小彈丸都特別增量,當者必粉身碎骨。接著,他便等待下一個星期日的到來。

過了一個星期,一早,男孩一看到那隻老鷹又在上空盤旋,立刻派出誘敵部隊,三隻菜鴿抱著必死的決心,搖搖晃晃走上屋頂,男孩則拿著獵槍埋伏在牆角,果然老鷹食髓知味,立刻俯衝而來。在間不容髮之際,男孩開槍了!周圍發出轟然巨響,可惜射高了。只見數根羽毛飄落,老鷹驚嚇而逃,一場精心計劃的伏擊行動就此功虧一簣。

失踪了四天,那隻老鷹又開始在天上盤旋。第七天,男孩又故技重施,準備賞牠最後一顆特製子彈。可是這次牠無論如何都不再上當,一直在上空悠閒的盤旋。就這樣,一個星期天就這麼一事無成的過去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天後,男孩偷偷在陽台養鴿子的事被他父親發現了。當日下課回家,家中等著他的,是高規格的家法等候。原來男孩的父親最討厭賭博,尤其對飼養賽鴿一事更是深惡痛絕。當父親正準備對男孩嚴厲處罰時,剛好男孩那當獸醫的大表姐夫來訪,家法便草草結束。但父親限男孩二日之內把鴿子處理掉,男孩只好忍痛把鴿子賣了。這條帳當然算在老鷹頭上,想像著來自天空的嘲笑聲,男孩心想:「你笑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擊落!」男孩騎了三十分鐘腳踏車,前往離家六公里、市區一家「獵友之家」,買了一斤直徑三點五公釐的實心鉛彈,並向店家要了一些最厚的紙。回家之後,他先做兩顆威力強大、但只有約三十幾顆的銅殼子彈。

到了星期日早上,男孩走上陽台,等老鷹一出現,便瞄準方位一槍射去,結果老鷹完全沒有反應。第二發再射去,依舊沒有反應。顯然子彈的射程還大大的不夠,該另想其他辦法了。

除了改造子彈之外難道沒有其它辦法了嗎?過了兩日,男孩看到姊姊的軍訓課本上,寫到「機槍腳架可增加射程及射擊的穩定」。此事令他百思不得其解,遂到圖書館查閱各種書籍。幾天後,終於在高三物理翻到「動量不滅定律」2。男孩把這一章融會貫通後,已有主意了(其實在火箭動力原理,這一定律更是骨架精髓)。

男孩首先決定再加強子彈的威力(最多能再加百分之十)。然後在陽台上建造一個水泥發射架。開槍時直接把槍托靠在上面,這樣估計可增加百分之十五的射程。在四月五日那天,工程完成後,只消等水泥乾了,便準備在春假後第一個星期日進行「獵鷹行動」。

四月六日,突然所有電視台的一般節目都停止,一律播放同一則新聞—「國家重要的人物去世了」。

到了四月八日,「警備總部」通知全國登記在案的槍隻需上繳保管。男孩心想:「這下子,不知要多久沒槍可用了?」彷彿聽到上空傳來老鷹的嘲笑聲。

「你以為我從此手無寸鐵了嗎?走著瞧!」

說起那把獵槍,可真是歷史悠久。在一九五○年代末,農家仍帶有狩獵的習性。當時男孩的父親和男孩的四伯父(男孩的父親排行第五)分別同時購入一把獵槍。男孩父親買的是二十號的散彈槍,四伯父購買的是略小的十八號獵槍,另有一位叔伯輩也買了一把二十二號的槍。那時候購買的散彈獵槍是一整套的,包括槍支(含槍套)、槍支保養套件、子彈製造套件、子彈帶、獵物扣緊帶。品項琳琅滿目,尤其是子彈製造套件中就包含了五樣精巧的工具。新槍附贈三十發子彈,子彈擊發後,退出的彈殼可再重覆使用。子彈製造夾的另一端有一尖頭,將其逆向插入彈殼中央,將已擊發過的底火凸出,再重新裝上底火。再放入一杓火藥,這兩道手續可不能相反,否則有可能發生爆炸。再用釘孔器釘出七片厚紙板(與彈殼同一內徑),先用三片以特殊工具塞入彈殼,然後再放入四片厚紙板便完成了。以上是買一把散彈槍所需學會的基本功夫。最初各人在自己的農場上獵殺鳥獸,漸漸已無物可獵。於是三人集合組成獵隊,每在農忙之餘,一經有人告知何處有大批獵物,便成群去獵捕,因為他們的農地時常受到鳥獸肆虐。後來另外加入四名農夫負責帶路、拿火把、提獵物,一群六、七人浩浩蕩蕩,所到之處鳥獸絕跡。後來更經人帶路,每幾個月就到山上打獵,經常滿載而歸。這情形一直到一九六八年才漸漸減少。到了一九七○年代政府頒布「禁獵令」後,從此禁止買賣火藥,大家才澈底絕了此項「運動」。一九七五年初,男孩的四伯父那把獵槍已不知所終,四伯父最小的兒子「海哥」把剩餘的十九顆彈殼以及六袋火藥全給了男孩,這十九顆彈殼觸發了男孩的靈感。

男孩檢視一些未完成的構想,從中選出「蜂巢砲」、「穿甲火箭」,綜合設計出一種新成品。

男孩首先找來十四根長二公尺的十六公釐口徑鉛管,在其下半部各用一根長四十公分的三十公釐口徑鉛管包覆,在兩管之間灌入鍚,在下端用鐵鎖住(經過精密的加工)。再將一式十四根相同的「砲管」,依二、三、四、三、二的次序用鋼線緊緊地綁在一起,於是「砲座」就完成了。

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重頭戲—「彈底噴氣增程爆震彈」,其彈頭主要是用一枚十八號獵槍的銅製彈殼所組成。先將彈殼底部原有的一公釐的擊發口鑽成三公釐,再用六公釐的鑽頭將洞口鑽成發射口的模樣。接著混合硝酸鉀、硫磺、石墨,做成低速推進藥,倒入大約六公克再用厚紙板塞緊,在厚紙板的正中心插入一根原子筆芯,凸出約四公釐,最後再用臘封住隔層,這是延遲引信。

這樣推進段大約有三公分,但別以為推進段這樣就完成了,還差的遠呢!男孩之前做過多次實驗,發現每次把推進藥塞滿火箭點火之後,火箭卻不如預期中的一飛沖天,而是一直噴射直到燃料用盡,而且噴嘴都融化了。幾經查書書後,他終於知道要加大燃燒的速率。當時廣為採用的是「星型開心裝填法」,也就是挖空一個星狀來填裝,男孩據此進而改良。作法是用一根二點二公釐粗的六角型螺絲起子,自噴嘴處硬插入二十五公釐。這樣一點火,則全部的推進藥都只有五公釐的燃燒距離。接著在多出的六角柱型空間塞入紅火藥,留下三公釐,再另用酒精藻膠,調合推進藥,塗滿發射口以及內部剩餘的三公釐空間,另外也將延遲引信管中注滿,等它乾了,推進段就完成了。再來是彈頭,彈殼還剩一點六公分,男孩到五金行挑選一種適合的圓錐形銅蓋,略加修改讓它可插入彈殼,把它塞滿紅火藥,再用強力膠將彈頭封死,彈體就完成了。

紅火藥是男孩在拆「電光砲」時所獲得,其燃燒速率與爆炸威力可媲美TNT。再來是彈尾,用一片五公分乘四點五公分的薄鋁片,在四點五公分那側平均剪三條四公分的縫,在四片已裁剪完畢、上緣尚餘零點五公分處,橫剪零點三公分,將剪好的四片垂直彎起,各片向右傾斜(這是用來使彈體穩定及慢速旋轉,在飛行中獲得穩定),再將整片鋁片向內捲成一個圓,將圓套上彈底邊緣,即成有四個四公分長的彈尾。

再回到砲座,用十四條同軸雙心線,插入砲座底部預留的小洞做為引線,至此則大致完工。總共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及六百多元(錢是以補習英、數為由,向父親騙來的)。

七月三日,暑假又開始了,男孩把砲座架上陽台,將它垂直五度倚在陽台一角,底部使用磚塊固定,再用兩片鏡子及塑膠管,做成遠隔(一公尺)瞄準器。接下來是試射及校正。選在每天那隻老鷹不在時的下午試射,以免打草驚蛇。經過四、五次的試驗之後,已校正方位與距離,只是砲座不能移動。所謂的瞄準,只是瞄準固定的方位,等待目標自己進入。最後將十四枚已完成的砲彈以後膛裝填入各砲管,再各填入十五克的推進藥,塞緊砲管,再把砲管底座分別鎖上,一切都完成了。

男孩的父親、母親每天早上四點鐘都要出門,中午十一點回家。所以每天男孩只有三個小時可以執行「獵鷹行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