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湣王死得慘
上小學時就認識他,但是不知道他叫田地。
那篇課文是作為文言文學的,課文的題目叫〈濫竽充數〉。課文雖簡單,但是記憶深刻。大半輩子過去了,忘記的事情多了,讀過的書和白讀的也多了,但是這篇課文沒忘。不是我學得好,是課文選得好。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長大了,讀書多了,處世多了,才考證到,南郭先生活得也自在舒服。所謂逃,其實就是大搖大擺地走了,考證不出誰炒了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自有去處。何處何愁不充數,充數是文言文,譯成今日白話,混唄。且在三百多吹竽的皇家樂隊中混過,何處不能混?
這時候方知齊宣王叫田辟疆,是齊國第二個國王,他兒子就是喜歡「單練」的齊湣王,齊國第三任國王,即田地也。請教過懂音樂的行家,齊宣王懂行,聽音樂就要聽交響樂,聽大陣容、全陣套的,三百人的樂隊正好。無論在國家音樂廳還是在禮堂上,都能有極好的效果,那才叫音樂。齊宣王是懂音樂的行家。
據考證,春秋時期,皇宮的樂隊都是成規模的,演奏皆大陣容,數百人的樂隊。最多的宮中樂隊竟能達到一千四百多人。齊湣王至少是個音樂外行,或者他根本就不懂音樂。試想連楚國邊上一個小小的曾侯乙,僅他的編鐘樂隊就需要幾十人。齊湣王只聽一個人在旁邊吹竽,悽悽慘慘、悲悲涼涼的,一點回音振盪皆無,像小寡婦上墳、土財主為冥王過週年,如果就音樂來講是一種巨大的倒退。「玩」音樂的人一般講話像彈鋼琴,太脆太爆衝擊力太強,說得有些過。
說田地之死,就有必要說田地之生;說田地之生,就有必要說田辟疆之為。
齊宣王也有說道,他比和他同時期的諸侯王故事多得多,也精采得多。除了「濫竽充數」作為成語流傳至今以外,還有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故事,非常遺憾的是它沒有選登在小學生課文中,否則影響會更大。
《呂氏春秋》中有記載: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嘗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
齊宣王不常有,「齊宣王現象」常存。
齊宣王在齊國諸王中可謂有本事、有作為的一位國王,他開疆拓土,富國強兵,在齊國歷史上,齊宣王有一筆。
當齊國的鄰國燕國發生內部動亂,人心思變之際,齊宣王果斷抓住時機,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打燕國。齊宣王這個策略時機抓得準,確實有策略眼光、政治眼光。禍國殃民的子之把燕國折騰得暗無天日、民不聊生。而燕王姬噲昏庸無能,誤國誤民,子之和姬噲狼狽為奸,朝野上下都恨不能活吃了他們。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齊宣王以解放者的姿態,解燕民於倒懸。果然齊國的解放大軍所到之處,皆簞食壺漿,以迎齊師,無有持寸兵拒戰者,一路降旗。齊師十萬,僅打了五十天,竟然一路凱歌,一路猛進,直達燕都,百姓開門納之。
齊宣王也真行,把子之和姬噲打入囚車,武裝押解,押送到齊國的國都山東臨淄。齊宣王著實威風了一回,勝利者、審判者、執法者,齊宣王田辟疆意氣風發,鬥志昂揚,不但「闢了疆」,滅了燕國,而且還把燕國的兩個國王都弄到齊國受審。齊宣王不軟,當眾宣布,判子之凌遲,將他剮了,判姬噲吊死。《戰國策》曰:「燕王噲死,齊大勝燕,子之亡。」《資治通鑑》曰:「齊人取子之,醢之,遂殺燕王噲。」按《資治通鑑》記載,子之遭受的還不是後來意義上的剮,而是剁成肉醬。
齊宣王十萬大軍攻打燕國這一仗打得漂亮,在東周末年堪稱經典戰役。
上小學時就認識他,但是不知道他叫田地。
那篇課文是作為文言文學的,課文的題目叫〈濫竽充數〉。課文雖簡單,但是記憶深刻。大半輩子過去了,忘記的事情多了,讀過的書和白讀的也多了,但是這篇課文沒忘。不是我學得好,是課文選得好。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長大了,讀書多了,處世多了,才考證到,南郭先生活得也自在舒服。所謂逃,其實就是大搖大擺地走了,考證不出誰炒了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自有去處。何處何愁不充數,充數是文言文,譯成今日白話,混唄。且在三百多吹竽的皇家樂隊中混過,何處不能混?
這時候方知齊宣王叫田辟疆,是齊國第二個國王,他兒子就是喜歡「單練」的齊湣王,齊國第三任國王,即田地也。請教過懂音樂的行家,齊宣王懂行,聽音樂就要聽交響樂,聽大陣容、全陣套的,三百人的樂隊正好。無論在國家音樂廳還是在禮堂上,都能有極好的效果,那才叫音樂。齊宣王是懂音樂的行家。
據考證,春秋時期,皇宮的樂隊都是成規模的,演奏皆大陣容,數百人的樂隊。最多的宮中樂隊竟能達到一千四百多人。齊湣王至少是個音樂外行,或者他根本就不懂音樂。試想連楚國邊上一個小小的曾侯乙,僅他的編鐘樂隊就需要幾十人。齊湣王只聽一個人在旁邊吹竽,悽悽慘慘、悲悲涼涼的,一點回音振盪皆無,像小寡婦上墳、土財主為冥王過週年,如果就音樂來講是一種巨大的倒退。「玩」音樂的人一般講話像彈鋼琴,太脆太爆衝擊力太強,說得有些過。
說田地之死,就有必要說田地之生;說田地之生,就有必要說田辟疆之為。
齊宣王也有說道,他比和他同時期的諸侯王故事多得多,也精采得多。除了「濫竽充數」作為成語流傳至今以外,還有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故事,非常遺憾的是它沒有選登在小學生課文中,否則影響會更大。
《呂氏春秋》中有記載:齊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嘗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
齊宣王不常有,「齊宣王現象」常存。
齊宣王在齊國諸王中可謂有本事、有作為的一位國王,他開疆拓土,富國強兵,在齊國歷史上,齊宣王有一筆。
當齊國的鄰國燕國發生內部動亂,人心思變之際,齊宣王果斷抓住時機,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打燕國。齊宣王這個策略時機抓得準,確實有策略眼光、政治眼光。禍國殃民的子之把燕國折騰得暗無天日、民不聊生。而燕王姬噲昏庸無能,誤國誤民,子之和姬噲狼狽為奸,朝野上下都恨不能活吃了他們。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齊宣王以解放者的姿態,解燕民於倒懸。果然齊國的解放大軍所到之處,皆簞食壺漿,以迎齊師,無有持寸兵拒戰者,一路降旗。齊師十萬,僅打了五十天,竟然一路凱歌,一路猛進,直達燕都,百姓開門納之。
齊宣王也真行,把子之和姬噲打入囚車,武裝押解,押送到齊國的國都山東臨淄。齊宣王著實威風了一回,勝利者、審判者、執法者,齊宣王田辟疆意氣風發,鬥志昂揚,不但「闢了疆」,滅了燕國,而且還把燕國的兩個國王都弄到齊國受審。齊宣王不軟,當眾宣布,判子之凌遲,將他剮了,判姬噲吊死。《戰國策》曰:「燕王噲死,齊大勝燕,子之亡。」《資治通鑑》曰:「齊人取子之,醢之,遂殺燕王噲。」按《資治通鑑》記載,子之遭受的還不是後來意義上的剮,而是剁成肉醬。
齊宣王十萬大軍攻打燕國這一仗打得漂亮,在東周末年堪稱經典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