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夜奔都尉郎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這首詩,本是晚唐詩人章碣的一首七絕,題為〈焚書坑〉。此詩與詩之作者,在史上都不甚有名;然而到了近世,此詩卻大大地有名起來。究其緣由,足可發人深省,亦令人嘆惋。
此詩說的是秦末大亂之事,寥寥數語,卻是字字千鈞。秦末大變亂,乃是起自秦始皇猝死,秦二世倚靠權奸趙高篡了大位。因得國不正,便處處疑神疑鬼,朝中自然是正氣不伸,奸佞當道。秦政原本就嚴苛,經此一變,竟而越加暴虐,終於逼得民反。偌大帝業,虛弱的底子一下便袒露出來,先是陳勝、吳廣用了「魚腹丹書」、「篝火狐鳴」之計,鼓動戍卒,於大澤鄉首揭義旗。後又有六國舊貴胄與民間豪雄趁亂而起,拔城易幟。三年之內,便埋葬了一個橫絕天下的龐然大物。
其實,在起事的諸路豪雄中,並非人人皆為聖賢,而多是魚龍混雜。頗做出一番事業的,唯有劉邦、項羽兩大家。後世的人,說是劉、項二人聯袂推倒了大秦的天下,自是十分精當之論。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轉眼之間,河山便易手。但當時天下,素來獨尊一姓,故不可能由劉、項二人相商分享,這就有了其後綿延四年有餘的楚漢之戰。
那四年多的景象,正如司馬遷所言:「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其變亂,其悲慘,乃近古所未見。
生於亂世者,磨難雖甚多,然也有他們的幸遇。那數年之中,有許多豪雄旋起旋落,大放異彩,成就了其汪洋恣肆的人生,在史上留下了一個不滅之名。
故此,那一段史,便如遠古之夕陽殘照,讀來令人回味無窮,亦覺悲壯莫名。其間的英雄末路與豎子成名,兩千年來,更是為史家所津津樂道,至今也未曾被冷落。
且說漢王元年(西元前206年)五月的一個夜裡,漢中郡的郡城,亦即南鄭這個地方,近郊的漢軍大營已熄燈多時。除中軍大帳外,各帳均是光亮熄滅,軍卒們酣然大睡,全無牽掛。
冷月之下,象徵漢王權柄的旄旗,靜靜低垂,狀似有氣無力。營帳之間偶或響起的巡更刁斗,聲若嗚咽,顯得淒涼萬端。
營門前,幾名執戟衛卒強打精神,也仍是昏昏然,只覺得眼皮愈發沉重。其中一個,居然立著就打起盹兒來。忽然,一陣馬蹄聲輕微響起,由遠及近,從大營內悄然而來。眾衛卒畢竟有歷練,瞬間便被驚動,都是渾身一震,將長戟交搭,阻住來路,低聲喝問道:「是何人?何事出營?」
來人是一年輕軍吏,面略黃而身長,甲冑整齊,披一襲皓白戰袍。他放馬緩步到了營門,猛然勒住馬。衛卒忙取來守夜燈籠,高擎過頭,看胸甲結花,方才辨出,此乃一位都尉。只見這都尉翻身下馬,解下腰牌遞出,自報了一聲:「治粟都尉。」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這首詩,本是晚唐詩人章碣的一首七絕,題為〈焚書坑〉。此詩與詩之作者,在史上都不甚有名;然而到了近世,此詩卻大大地有名起來。究其緣由,足可發人深省,亦令人嘆惋。
此詩說的是秦末大亂之事,寥寥數語,卻是字字千鈞。秦末大變亂,乃是起自秦始皇猝死,秦二世倚靠權奸趙高篡了大位。因得國不正,便處處疑神疑鬼,朝中自然是正氣不伸,奸佞當道。秦政原本就嚴苛,經此一變,竟而越加暴虐,終於逼得民反。偌大帝業,虛弱的底子一下便袒露出來,先是陳勝、吳廣用了「魚腹丹書」、「篝火狐鳴」之計,鼓動戍卒,於大澤鄉首揭義旗。後又有六國舊貴胄與民間豪雄趁亂而起,拔城易幟。三年之內,便埋葬了一個橫絕天下的龐然大物。
其實,在起事的諸路豪雄中,並非人人皆為聖賢,而多是魚龍混雜。頗做出一番事業的,唯有劉邦、項羽兩大家。後世的人,說是劉、項二人聯袂推倒了大秦的天下,自是十分精當之論。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轉眼之間,河山便易手。但當時天下,素來獨尊一姓,故不可能由劉、項二人相商分享,這就有了其後綿延四年有餘的楚漢之戰。
那四年多的景象,正如司馬遷所言:「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其變亂,其悲慘,乃近古所未見。
生於亂世者,磨難雖甚多,然也有他們的幸遇。那數年之中,有許多豪雄旋起旋落,大放異彩,成就了其汪洋恣肆的人生,在史上留下了一個不滅之名。
故此,那一段史,便如遠古之夕陽殘照,讀來令人回味無窮,亦覺悲壯莫名。其間的英雄末路與豎子成名,兩千年來,更是為史家所津津樂道,至今也未曾被冷落。
且說漢王元年(西元前206年)五月的一個夜裡,漢中郡的郡城,亦即南鄭這個地方,近郊的漢軍大營已熄燈多時。除中軍大帳外,各帳均是光亮熄滅,軍卒們酣然大睡,全無牽掛。
冷月之下,象徵漢王權柄的旄旗,靜靜低垂,狀似有氣無力。營帳之間偶或響起的巡更刁斗,聲若嗚咽,顯得淒涼萬端。
營門前,幾名執戟衛卒強打精神,也仍是昏昏然,只覺得眼皮愈發沉重。其中一個,居然立著就打起盹兒來。忽然,一陣馬蹄聲輕微響起,由遠及近,從大營內悄然而來。眾衛卒畢竟有歷練,瞬間便被驚動,都是渾身一震,將長戟交搭,阻住來路,低聲喝問道:「是何人?何事出營?」
來人是一年輕軍吏,面略黃而身長,甲冑整齊,披一襲皓白戰袍。他放馬緩步到了營門,猛然勒住馬。衛卒忙取來守夜燈籠,高擎過頭,看胸甲結花,方才辨出,此乃一位都尉。只見這都尉翻身下馬,解下腰牌遞出,自報了一聲:「治粟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