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西王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
  西王母與東王公所指示的含義漸漸具體化,成為另一有名的故事,這故事可以分成兩部分敘述,一部分是無聊的道士或文人把他倆拉來作為兩個神仙的領袖──男仙和女仙的統治者的神話。另一部分則繼承著原來的意義,美麗而又感傷地使之成為一有詩意的故事,由這故事又衍變成為牛郎織女的悲劇的傳說。
  東王公的故事,散見於下列各書:
  《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戴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噓,矯出而脫誤不出者天為之笑。
  《海內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
  《中州記》(《太平御覽》九五五引):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宮,東王公所植有椹樹長數千丈,一千圍,兩兩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椹,體作金色,其樹雖大,椹如中夏桑椹也。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味甘香。
  《酉陽雜俎》十四《諾皋記》:東王公諱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時,秩二萬六千石,佩雜色綬,綬長六丈,從女九千,以丁亥日死。
  《老君枕中經》:東王父姓無為字君解。
  在以上的五條,可以看出東王公個體的衍變。在最初東王公的意義就等於不可知而又有意識的天──天以他的喜慍為笑。髮白人形鳥面虎尾戴態,這形態顯然是蛻源於《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到了第二期東王公已成為處東海太帝或天帝宮中的天帝,享樂著適意而又超人的生活,最後聰明的道士們覺得按著塵世的習俗,總該有一個名和字,該替他添上爵祿和侍從,也應該死(是否重生?未有說明)。他們便這樣照辦了。
  在道教的神仙的體系中,西王母和東王公是神仙中的最高權威者,他們的地位等於塵世的君主,或且上之。
  漢.桓《西王母傳》:西王母者……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至尊。在始道炁凝結,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化生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芬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東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金母生於神州伊川,厥姓緱氏,生而飛翔,以主陰靈之氣,理於西方,亦號王母。皆挺質大無,毓神玄奧,於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公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矣。體柔順之本,為陰極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地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
  《列代真仙體道通鑑》後編卷二:天地之本者道也,運道之用者聖也,聖之品次,真人仙人。其有稟氣成真不修而得道者木公金母是也,蓋二氣之祖宗,陰陽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原先。
  《丹臺新錄》:漢初有四五小兒,路上劃地戲,一兒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莫知之,唯張子房知之,乃往再拜,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所謂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東王公也。仙人拜木公,揖金母。
  道士們自以為是一件了不得的光榮事,把西王母和東王公從《山海經》的半人半獸的形態中,提高到陰陽二氣的結晶物,並且把「共理二氣,育養天地」的大頭銜送給他們。其實這不過是一件還原的工作,把他們送還給生殖器崇拜時代時原有的意義而已。在另外一方面的成績,是把他們變化為更世俗的仙人君長,前者管陽性的,後者管陰性的,仍舊逃不出原始意義的範圍。道士們玩這把戲的依據是: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王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
  葛洪《枕中書》(書隱叢說引):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在天皇地皇之前。
  西王母和東王公既然如此銖兩悉稱,又且恰巧代表著陰陽兩性,按照著世俗的成見,是應該替他們結婚──也許他們本已結婚,也說不定,不過總無明文──於是就有人替他們拉攏,結合。
  《洞冥記》:東方朔遊吉雲之地,越扶桑之東,得神馬一匹,高九尺,股裡有旋毛如日月之狀,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晝光,毛色隨四時之變,漢朝之馬見之即垂頭振毛,一國眾獸,見皆避之。帝問東方朔此何獸也?朔曰:「昔西王母乘靈光之輦以適東王公之舍,稅此馬於芝田,及食芝草,王公怒,棄於青津之岸。臣至王公之壇,因騎而返。繞日三匝,此馬入漢關,關猶未掩,臣於馬上睡眠,不覺遂至。」帝曰:「其馬名云何?」朔曰:「因事為名則步景。」
  《神異經.中荒經》: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之柱也。週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碌赤皇皇,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右覆西王母。王母既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唯會益工。」
  在《洞冥記》中的西王母和東王公的關係還不太明顯,可是兩者間的晤面,此往彼來,似乎是很密切而又很隨意的。可是在《神異經》中,卻就不同了,所謂「陰陽相須,唯會益工」的關係雖已指明,不過「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似乎晤面的期間又受到某種限制了。
  從《神異經》所述的這一段故事,又衍變成為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或許牛郎織女的故事誕生更在《神異經》成書以前,《神異經》所述即受其暗示?不過無論如何,這兩個故事有相互錯綜的密切關係,前一故事由後一故事衍變而成,或反之,這是無可否認的。現在我們先來考察一下牛郎織女故事的架構過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