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末日
紂王是一個反應靈活、很會說話的人,誰也說不過他。同時,他也是一位大力士,一個人空手可以制伏一頭猛獸。如果他好好治理國家,一定可以把國家管理得很好,但是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驕傲,他總以為天下沒有人比他更偉大,所以總愛誇大炫耀自己的本事。
紂王還喜歡美女和好酒。他最寵愛的妃子叫妲己,不管她要求什神麼,紂王一定會想盡辦法讓她滿足。為了討好她,紂王請了好多的樂師,演奏一些不正當的歌曲,讓人聽了喪失鬥志。
紂王花錢如流水,沒錢就向人民徵收大筆的稅金,他的宮中卻堆滿了從各地蒐羅來的寶物、金銀和吃不完的酒肉,並且在宮中飼養了各種稀奇的動物。此外,紂王又建造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庭園樓閣,興致一來,便帶著他的臣子和美女在那裡遊樂,不知道浪費了人民多少金錢。
在作樂的時候,紂王叫人把池子裡倒滿酒,池子四周的樹上掛滿了肉 ,讓男男女女光著身子,在酒池裡喝酒吃肉、追逐玩樂。這樣的宴會,往往不分白天晚上,有時連著舉行好多天。「酒池肉林」這句話,指的就是這個故事師。
玩樂只是紂王生活的一部分,他還有比玩樂更壞的暴行。當時朝中的九侯把他美麗的女兒獻給紂王,可是這個女子不聽紂王的話,紂王一生氣就把她殺了,連他的父親九侯也被殺,還被醃成肉乾。有一位大臣看了,實在忍無可忍,便勸告紂王說:
「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是萬萬做不得呀!」
「什——麼——?」紂王眼睛瞪的又圓又大,大聲吼著:「你居然敢管我?」
紂王沒有讓這位大臣再說一句話,把頭一扭,吩咐守衛把大臣殺了,也把他晒成肉乾吃。
紂王不理國家大事,當然會引起老百姓的不滿,但是所有的諸侯和大臣都敢怒不敢言。紂王為了壓制人民,或是不聽他話的臣子,除了加重刑罰,又增加一種最殘酷的「炮烙刑」。
這種刑罰是在熊熊的烈火上,橫放上一根擦過油的銅柱子,然後讓犯人從銅柱子上走過去,如果犯人能夠順利走過去,便赦免他的死罪。可是想想看,銅很會傳熱,何況上面又抹了油,又滑又燙,怎麼可能走得過去呢?因此,很多人還沒有走到一半,就滑落下去,活生生被火燒死了。
每當有犯人被罰「炮烙刑」的時候,紂王和妲己都在旁邊觀看。他們一邊飲酒作樂,一邊看著犯人掉進熊熊的火焰中,不但不同情,反而哈哈大笑起來。
紂王的同父異母哥哥叫微子,他最看不慣紂王的作風,曾經好多次勸他要仁慈、要愛護老百姓,可是紂王根本不理他。
同一時候,周國的西伯卻是個愛護人民的國君,所以他的聲望愈來愈高,領土也漸漸擴大。
紂王的臣子看到這種情形,對紂王提出忠告說:
「周的國力愈來愈強,人民都很擁護西伯,照這樣下去,殷王朝遲早會……」
「遲早會怎麼樣?」紂王不等人說完話,就暴跳如雷的說。
那個臣子嚥了一口口水,很鎮靜的說:
「照這樣下去,殷王朝遲早會被周國滅掉!」
紂王聽了哈哈大笑,他大聲說:
「我是受了天命治理國家,周國那個小國,算得了什神麼!」
紂王的哥哥微子在旁邊看到這種情形,他覺得這樣的勸諫對紂王來說 ,根本不會產生什神麼作用。「我是離開殷國好呢,還是用死來勸誡他呢? 」微子遲遲沒有辦法做決定,於是就去拜訪叔叔箕子和比干,問他們該怎麼做。
微子嘆著氣說:
「紂王只知道貪圖享受,向老百姓徵稅,國家的事一點也不管,反而做些無恥的事,有人勸他,根本不理……」
「國家到了這個地步,你是他哥哥,你講的話他都不聽,別人又能說什神麼?」箕子搖著頭說。
「叔叔,我想離開殷國。」微子說。
「上天已降下災難,要毀滅我們殷國,但是紂王天不怕、地不怕,我們長輩的意見,他又怎麼聽得進去呢?他不按時祭天拜神,也不管老百姓死活。如果你的死能讓他悔改,把國家治理好,這樣你死了也沒有什神麼遺憾。但是現在就算你犧牲了,他也不肯改過,國家還是亂糟糟,這樣,你倒不如離開得好。」箕子拍拍微子的肩,無奈的說。
其實,箕子和微子一樣,對於殷的未來也十分擔心。他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又嘆息說:
「紂王的生活奢侈,先是用象牙筷子,沒多久就改用玉杯。等有了玉杯,不知道他又想要什神麼了。」
「是呀,您看,車子、船和宮殿都愈來愈豪華,根本沒有一點節制。 叔叔,您還是去勸勸他吧!」微子再度懇求。
箕子禁不起微子的請託,只好硬著頭皮去見紂王。但是紂王對箕子的話,連理都不理。有人勸箕子說:
「你還是趁早離開殷朝吧!」
「紂王雖然不接受我的意見,但是向他勸諫是我的責任,我不能夠離開 。」箕子搖搖頭說。
從此箕子便假裝發瘋,每天披頭散髮,胡言亂語。
比干看見箕子變成這個樣子,很感慨的說:
「當君主有了過錯,臣子應該竭盡所能的去勸他。」於是比干也去見紂王。他不客氣的當面指責紂王的過錯。紂王很生氣的說:
「你是聖人嗎?我聽人家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現在讓我看看,你的心到底有幾個孔?」
於是把比干殺了,把他的心挖出來。
微子看到這種情形,便不再猶豫,很氣憤的離開了殷。
這時,周國的西伯卻勤政愛民,諸侯之間有了糾紛,都來請他出面調停。有一次,虞和芮兩個國家發生了爭執,便請西伯來幫忙調解。
當這兩國的君主來到周國時,看見人民都很和睦,從來沒有發生過什神麼糾紛,兩國的君王都感到很羞恥。其中一個說:
「我們兩國的糾紛如果在這裡發生的話,一定會成為他們的笑柄。」
「嗯!我們到這裡來,好像有意讓他們取笑似的,實在不好意思。」另外一個國王也說。
因此二人還沒見到西伯,便轉頭往回走,他們之間的糾紛就自己解決了。大家對周西伯愈來愈敬重,老百姓都豎起大拇指說:
「西伯才真是受天命的君主啊!」
不過諸侯中也有嫉妒周西伯的,因此在紂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有人對紂王說:
「西伯實行仁政,對待諸侯很謙恭,如果再這樣下去,天下可要被他奪去了。」
紂王起初並不理會這些話,可是日子久了,他開始擔心起來,於是就把西伯監禁在羑里。
西伯的臣子為了救西伯,知道紂王喜歡美女和奇特的東西,便獻了很多美女、馬匹以及各地的名產給紂王。
紂王看到美女、珍貴的馬,高興得不得了,很快就釋放了西伯,並且送西伯弓矢、斧鉞等武器,還封他為征夷大將軍。他對西伯說:
「真對不起,我不該聽信謠言,把你關起來。」
這時,西伯乘機討好紂王,說他願意把土地獻給紂王,但是希望他廢除殘酷的「炮烙刑」。紂王一高興,就同意了他的請求。西伯因為做了這件好事,更受到老百姓的敬愛。
不久,西伯又邀請太公望幫助他治國。
誰是太公望呢?這要從西伯被囚禁在羑里以前說起。
有一天,西伯要去打獵,他先卜卦,看看卦上怎麼說。結果,這天的卦上顯示:
「今天去狩獵,得到的野獸不是龍、不是蛟、不是虎和大熊,而是位賢德而能輔助你的人。」
西伯看到這個卦很高興,就出發去打獵。走到渭水河邊時,看見一位老人正在河邊釣魚,西伯走到老人的身邊,很有禮貌的向老人行個禮。老人笑笑說:
「你有什神麼事嗎?」
「我祖父跟我提過,不久天下將要出現一位聖人,他會輔導周國興盛起來。」西伯很有禮貌的說。
「那你知道那個聖人在哪兒嗎?」
「不知道,不過今天出來以前,我卜的卦上說會遇到賢人。」
「哈……哈……」老人聽了大笑起來。
「您……您笑什神麼?」西伯不明白的說。
「我笑你把我當成你要狩獵的動物了。」
「那怎麼敢呢!」西伯急忙說:「我只是一直記著祖父的話,正巧今天卜的卦上也這麼說。」
於是西伯把卜卦的內容告訴老人。老人只微微的笑著,沒有說什神麼。西伯是個很聰明的人,立刻跪在老人的面前,很誠懇的說:
「我終於找到那位賢德的人了。」
原來老人的名字叫呂尚,他看西伯一片誠意,就告訴他一些治理國家的道理。兩人愈談愈投機,最後,呂尚終於答應西伯的請求,擔任他的軍師。西伯並尊稱呂尚為「太公望」,意思就是:西伯的祖父所希望的人。
西伯從羑里平安回來後,便跟太公望籌畫推翻殷朝的計畫。太公望有智謀,又精通軍事,有了他的幫助,周國先征服了一些小國家,勢力逐漸強大。可惜,在討伐紂王之前,西伯卻去世了。西伯的兒子「發」繼承了王位,他就是後來的周武王。
武王即位之後,仍然重用太公望為軍師,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為輔佐人 ,召公為司令,大家發誓同心協力完成西伯的大業。
武王就位的第九年,有一天,他到父親的墳前去祭祀,告訴他要出兵伐紂的決心。他為了試試諸侯是否支持他,便親自率領軍隊到達盟津,也就是現在河南省孟縣西南的地方。武王在車隊前供奉著他父親西伯的靈位 ,自己以太子的身分跟在靈車後。這意思是說:這次出兵,是奉先父西伯的命令,伐紂滅殷,不是他獨斷獨行。在出發前,他對部下說:
「你們大家聽著,我的能力和經驗都不夠,可是很幸運的,有這麼多輔佐父親的賢臣,我現在要繼承父親的事業,希望你們和我一起努力,完成伐殷大業。到時候,有功的一定獎賞,有過的也要接受處罰。」
大軍出發時,太公望左手拿著鉞,右手揮著白色牛尾巴的旗子,下令說:
「所有的軍隊和船隻立刻出發,不聽命令的,一律處斬。」
周國大軍來到了黃河邊,浩浩蕩蕩的渡河,突然有一條白色的魚跳上船,武王把魚當祭品獻給了神;船到黃河下游的時候,又有一團火球飛過來,停在船的上空。武王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紅色的雀鴉,發出悅耳的聲音。
據說在中國古時候,每當要改朝換代的時候,便先選出一種顏色,叫作「正色」。殷朝的正色是白色,周朝的正色是紅色。武王先捉到一條白色的魚,然後又飛來一隻紅色的雀鴉,這表示什神麼意思呢?這分明是說,伐殷的時機到了。
當武王抵達盟津時,雖然沒有和諸侯相約,可是所有的諸侯都來了,算了算,有八百多人。諸侯們異口同聲的請求說:
「現在正是我們一起討伐紂王的時候了。」
「不要急,伐紂的時機還沒有到。」武王高聲對諸侯說。
武王會過諸侯,知道大家都支持他,就把軍隊撤回去了。
又過了兩年。這期間,紂王殺了比干,箕子也裝瘋淪為奴隸。紂王的暴虐無道,已經到了人民不能忍受的地步。箕子於是帶著祭祀祖先的祭器 ,偷偷逃到周國。當一個國家的人民不再祭祀他們的祖先時,就表示這個國家就快滅亡了。
武王一看時機到了,便決定出兵討伐紂王。他向諸侯宣誓:
「紂王的罪過太大了,我們出發去討伐他吧!」
於是武王親率戰車三百輛,士兵四萬五千人,浩浩蕩蕩的向東方出發 。到了盟津,所有的諸侯也各自率軍前來會合,大家的鬥志高昂,伐紂的喊聲響徹雲霄。
第二年的二月,武王率領軍隊,來到殷朝首都附近的牧野。諸侯國的大軍也都從遙遠的地方趕來,參加討伐紂王的戰爭。大軍在武王的指揮下 ,拚命的向前衝,沒有受到任何阻擋,就打到殷國國都的西邊。武王慷慨激昂的說:
「紂王聽信妲己的話,不祭祀祖先,不重視諸侯,不聽信親兄弟的勸諫,使人民受苦,國家受害。我現在要替天行道,懲罰這個暴君。」
宣誓完畢,所有的將士互相約束嚴守紀律,都想跟殷的軍隊好好打一仗。武王一聲令下,千輛戰車衝上戰場,聲勢非常浩大。
紂王的軍隊有七十多萬,比武王的兵馬多很多。太公望率領一百名的敢死隊,先突襲紂王的大軍,然後趁著陣勢大亂,再率領士氣高昂的將士 ,一鼓作氣攻打紂王的大軍。
紂王的軍隊雖然很多,但是沒有經過訓練,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當然沒有戰鬥力,有的還盼望武王的軍隊早點打來。幾個回合下來,紂王的軍隊已經抵擋不了,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紂王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所有的珍寶,登上王宮裡的鹿臺,點起一把火,把自己活活燒死。一代暴君就這樣死在火堆了。
武王大獲全勝,揮舞著旗子告訴大家勝利的消息,諸侯都用臣子的禮節慶賀武王的勝利,武王也以天子的禮節接受歡呼。當武王的大軍進入殷的國都時,老百姓都熱烈的歡迎他們。武王對大家揮手說:
「上天會保佑你們的。」
進入城裡後,武王找到紂王的屍體,對著他射了三箭,並下令把紂王的頭砍下來,掛在白色的大旗子上。又派人搜查妲己的下落,結果發現她也上吊自殺了。武王同樣下令把她的頭砍下來,掛在小的白旗子上。武王完成了滅紂的心願,正式取代紂王,成為天子。
武王以正義的力量消滅了暴君,因為這是一次正義的戰爭,所以才會得到諸侯和人民的支持。不過關於這次的戰爭,有人說武王做得太過分,對他提出最嚴厲批評的,就是因仰慕西伯而來到周國的孤竹國公子伯夷和叔齊兩兄弟。當初他們投奔周國,是因為看到西伯很敬重老人的緣故。
伯夷和叔齊是孤竹王的兒子。孤竹王本來打算死後,要把王位傳給三子叔齊,可是當他去世後,三子叔齊卻認為王位應該由大哥伯夷繼承。伯夷卻堅決的說:
「由你繼承王位是父親的意思,我們怎麼可以違背父親的遺願呢?」
兩兄弟為了繼承的問題讓來讓去,最後哥哥伯夷便悄悄離開了孤竹國 。叔齊聽說哥哥走了,他也拒絕繼承王位,毅然的離開。後來只好由伯夷的另一個弟弟,也就是叔齊的二哥繼承。
伯夷和叔齊聽說周西伯為人很好,便去投奔西伯。可是不巧得很,他們到了周國,西伯已經死了,武王正準備出發伐紂。兄弟倆急忙跑到武王的車前,擋住去路,勸告他說:
「你不趕緊舉行父親的葬禮,卻要出兵打仗,這樣做合適嗎?還有,你以臣子的身分去伐紂王,這樣做對嗎?」
武王的侍衛看到伯夷和叔齊擋住去路,還指責武王,正要舉刀殺死他們,太公望立刻制止說:
「這兩個人很有正義感,不可殺他們。」
但武王並沒有聽伯夷和叔齊的話,又繼續向前出發。後來他雖討伐紂王成功,受到大家的尊敬,但是伯夷和叔齊卻對武王的行為很不滿,認為紂王雖然不人道,可是一個臣子殺死君主,算不得什神麼正義,便不肯留在周國,而到首陽山隱居去了。他們在首陽山靠著摘野菜維持生活,不久就餓死了。臨死前,他們還作「采薇歌」,表明堅決不肯變節的志向。
紂王是一個反應靈活、很會說話的人,誰也說不過他。同時,他也是一位大力士,一個人空手可以制伏一頭猛獸。如果他好好治理國家,一定可以把國家管理得很好,但是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驕傲,他總以為天下沒有人比他更偉大,所以總愛誇大炫耀自己的本事。
紂王還喜歡美女和好酒。他最寵愛的妃子叫妲己,不管她要求什神麼,紂王一定會想盡辦法讓她滿足。為了討好她,紂王請了好多的樂師,演奏一些不正當的歌曲,讓人聽了喪失鬥志。
紂王花錢如流水,沒錢就向人民徵收大筆的稅金,他的宮中卻堆滿了從各地蒐羅來的寶物、金銀和吃不完的酒肉,並且在宮中飼養了各種稀奇的動物。此外,紂王又建造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庭園樓閣,興致一來,便帶著他的臣子和美女在那裡遊樂,不知道浪費了人民多少金錢。
在作樂的時候,紂王叫人把池子裡倒滿酒,池子四周的樹上掛滿了肉 ,讓男男女女光著身子,在酒池裡喝酒吃肉、追逐玩樂。這樣的宴會,往往不分白天晚上,有時連著舉行好多天。「酒池肉林」這句話,指的就是這個故事師。
玩樂只是紂王生活的一部分,他還有比玩樂更壞的暴行。當時朝中的九侯把他美麗的女兒獻給紂王,可是這個女子不聽紂王的話,紂王一生氣就把她殺了,連他的父親九侯也被殺,還被醃成肉乾。有一位大臣看了,實在忍無可忍,便勸告紂王說:
「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是萬萬做不得呀!」
「什——麼——?」紂王眼睛瞪的又圓又大,大聲吼著:「你居然敢管我?」
紂王沒有讓這位大臣再說一句話,把頭一扭,吩咐守衛把大臣殺了,也把他晒成肉乾吃。
紂王不理國家大事,當然會引起老百姓的不滿,但是所有的諸侯和大臣都敢怒不敢言。紂王為了壓制人民,或是不聽他話的臣子,除了加重刑罰,又增加一種最殘酷的「炮烙刑」。
這種刑罰是在熊熊的烈火上,橫放上一根擦過油的銅柱子,然後讓犯人從銅柱子上走過去,如果犯人能夠順利走過去,便赦免他的死罪。可是想想看,銅很會傳熱,何況上面又抹了油,又滑又燙,怎麼可能走得過去呢?因此,很多人還沒有走到一半,就滑落下去,活生生被火燒死了。
每當有犯人被罰「炮烙刑」的時候,紂王和妲己都在旁邊觀看。他們一邊飲酒作樂,一邊看著犯人掉進熊熊的火焰中,不但不同情,反而哈哈大笑起來。
紂王的同父異母哥哥叫微子,他最看不慣紂王的作風,曾經好多次勸他要仁慈、要愛護老百姓,可是紂王根本不理他。
同一時候,周國的西伯卻是個愛護人民的國君,所以他的聲望愈來愈高,領土也漸漸擴大。
紂王的臣子看到這種情形,對紂王提出忠告說:
「周的國力愈來愈強,人民都很擁護西伯,照這樣下去,殷王朝遲早會……」
「遲早會怎麼樣?」紂王不等人說完話,就暴跳如雷的說。
那個臣子嚥了一口口水,很鎮靜的說:
「照這樣下去,殷王朝遲早會被周國滅掉!」
紂王聽了哈哈大笑,他大聲說:
「我是受了天命治理國家,周國那個小國,算得了什神麼!」
紂王的哥哥微子在旁邊看到這種情形,他覺得這樣的勸諫對紂王來說 ,根本不會產生什神麼作用。「我是離開殷國好呢,還是用死來勸誡他呢? 」微子遲遲沒有辦法做決定,於是就去拜訪叔叔箕子和比干,問他們該怎麼做。
微子嘆著氣說:
「紂王只知道貪圖享受,向老百姓徵稅,國家的事一點也不管,反而做些無恥的事,有人勸他,根本不理……」
「國家到了這個地步,你是他哥哥,你講的話他都不聽,別人又能說什神麼?」箕子搖著頭說。
「叔叔,我想離開殷國。」微子說。
「上天已降下災難,要毀滅我們殷國,但是紂王天不怕、地不怕,我們長輩的意見,他又怎麼聽得進去呢?他不按時祭天拜神,也不管老百姓死活。如果你的死能讓他悔改,把國家治理好,這樣你死了也沒有什神麼遺憾。但是現在就算你犧牲了,他也不肯改過,國家還是亂糟糟,這樣,你倒不如離開得好。」箕子拍拍微子的肩,無奈的說。
其實,箕子和微子一樣,對於殷的未來也十分擔心。他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又嘆息說:
「紂王的生活奢侈,先是用象牙筷子,沒多久就改用玉杯。等有了玉杯,不知道他又想要什神麼了。」
「是呀,您看,車子、船和宮殿都愈來愈豪華,根本沒有一點節制。 叔叔,您還是去勸勸他吧!」微子再度懇求。
箕子禁不起微子的請託,只好硬著頭皮去見紂王。但是紂王對箕子的話,連理都不理。有人勸箕子說:
「你還是趁早離開殷朝吧!」
「紂王雖然不接受我的意見,但是向他勸諫是我的責任,我不能夠離開 。」箕子搖搖頭說。
從此箕子便假裝發瘋,每天披頭散髮,胡言亂語。
比干看見箕子變成這個樣子,很感慨的說:
「當君主有了過錯,臣子應該竭盡所能的去勸他。」於是比干也去見紂王。他不客氣的當面指責紂王的過錯。紂王很生氣的說:
「你是聖人嗎?我聽人家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現在讓我看看,你的心到底有幾個孔?」
於是把比干殺了,把他的心挖出來。
微子看到這種情形,便不再猶豫,很氣憤的離開了殷。
這時,周國的西伯卻勤政愛民,諸侯之間有了糾紛,都來請他出面調停。有一次,虞和芮兩個國家發生了爭執,便請西伯來幫忙調解。
當這兩國的君主來到周國時,看見人民都很和睦,從來沒有發生過什神麼糾紛,兩國的君王都感到很羞恥。其中一個說:
「我們兩國的糾紛如果在這裡發生的話,一定會成為他們的笑柄。」
「嗯!我們到這裡來,好像有意讓他們取笑似的,實在不好意思。」另外一個國王也說。
因此二人還沒見到西伯,便轉頭往回走,他們之間的糾紛就自己解決了。大家對周西伯愈來愈敬重,老百姓都豎起大拇指說:
「西伯才真是受天命的君主啊!」
不過諸侯中也有嫉妒周西伯的,因此在紂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有人對紂王說:
「西伯實行仁政,對待諸侯很謙恭,如果再這樣下去,天下可要被他奪去了。」
紂王起初並不理會這些話,可是日子久了,他開始擔心起來,於是就把西伯監禁在羑里。
西伯的臣子為了救西伯,知道紂王喜歡美女和奇特的東西,便獻了很多美女、馬匹以及各地的名產給紂王。
紂王看到美女、珍貴的馬,高興得不得了,很快就釋放了西伯,並且送西伯弓矢、斧鉞等武器,還封他為征夷大將軍。他對西伯說:
「真對不起,我不該聽信謠言,把你關起來。」
這時,西伯乘機討好紂王,說他願意把土地獻給紂王,但是希望他廢除殘酷的「炮烙刑」。紂王一高興,就同意了他的請求。西伯因為做了這件好事,更受到老百姓的敬愛。
不久,西伯又邀請太公望幫助他治國。
誰是太公望呢?這要從西伯被囚禁在羑里以前說起。
有一天,西伯要去打獵,他先卜卦,看看卦上怎麼說。結果,這天的卦上顯示:
「今天去狩獵,得到的野獸不是龍、不是蛟、不是虎和大熊,而是位賢德而能輔助你的人。」
西伯看到這個卦很高興,就出發去打獵。走到渭水河邊時,看見一位老人正在河邊釣魚,西伯走到老人的身邊,很有禮貌的向老人行個禮。老人笑笑說:
「你有什神麼事嗎?」
「我祖父跟我提過,不久天下將要出現一位聖人,他會輔導周國興盛起來。」西伯很有禮貌的說。
「那你知道那個聖人在哪兒嗎?」
「不知道,不過今天出來以前,我卜的卦上說會遇到賢人。」
「哈……哈……」老人聽了大笑起來。
「您……您笑什神麼?」西伯不明白的說。
「我笑你把我當成你要狩獵的動物了。」
「那怎麼敢呢!」西伯急忙說:「我只是一直記著祖父的話,正巧今天卜的卦上也這麼說。」
於是西伯把卜卦的內容告訴老人。老人只微微的笑著,沒有說什神麼。西伯是個很聰明的人,立刻跪在老人的面前,很誠懇的說:
「我終於找到那位賢德的人了。」
原來老人的名字叫呂尚,他看西伯一片誠意,就告訴他一些治理國家的道理。兩人愈談愈投機,最後,呂尚終於答應西伯的請求,擔任他的軍師。西伯並尊稱呂尚為「太公望」,意思就是:西伯的祖父所希望的人。
西伯從羑里平安回來後,便跟太公望籌畫推翻殷朝的計畫。太公望有智謀,又精通軍事,有了他的幫助,周國先征服了一些小國家,勢力逐漸強大。可惜,在討伐紂王之前,西伯卻去世了。西伯的兒子「發」繼承了王位,他就是後來的周武王。
武王即位之後,仍然重用太公望為軍師,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為輔佐人 ,召公為司令,大家發誓同心協力完成西伯的大業。
武王就位的第九年,有一天,他到父親的墳前去祭祀,告訴他要出兵伐紂的決心。他為了試試諸侯是否支持他,便親自率領軍隊到達盟津,也就是現在河南省孟縣西南的地方。武王在車隊前供奉著他父親西伯的靈位 ,自己以太子的身分跟在靈車後。這意思是說:這次出兵,是奉先父西伯的命令,伐紂滅殷,不是他獨斷獨行。在出發前,他對部下說:
「你們大家聽著,我的能力和經驗都不夠,可是很幸運的,有這麼多輔佐父親的賢臣,我現在要繼承父親的事業,希望你們和我一起努力,完成伐殷大業。到時候,有功的一定獎賞,有過的也要接受處罰。」
大軍出發時,太公望左手拿著鉞,右手揮著白色牛尾巴的旗子,下令說:
「所有的軍隊和船隻立刻出發,不聽命令的,一律處斬。」
周國大軍來到了黃河邊,浩浩蕩蕩的渡河,突然有一條白色的魚跳上船,武王把魚當祭品獻給了神;船到黃河下游的時候,又有一團火球飛過來,停在船的上空。武王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紅色的雀鴉,發出悅耳的聲音。
據說在中國古時候,每當要改朝換代的時候,便先選出一種顏色,叫作「正色」。殷朝的正色是白色,周朝的正色是紅色。武王先捉到一條白色的魚,然後又飛來一隻紅色的雀鴉,這表示什神麼意思呢?這分明是說,伐殷的時機到了。
當武王抵達盟津時,雖然沒有和諸侯相約,可是所有的諸侯都來了,算了算,有八百多人。諸侯們異口同聲的請求說:
「現在正是我們一起討伐紂王的時候了。」
「不要急,伐紂的時機還沒有到。」武王高聲對諸侯說。
武王會過諸侯,知道大家都支持他,就把軍隊撤回去了。
又過了兩年。這期間,紂王殺了比干,箕子也裝瘋淪為奴隸。紂王的暴虐無道,已經到了人民不能忍受的地步。箕子於是帶著祭祀祖先的祭器 ,偷偷逃到周國。當一個國家的人民不再祭祀他們的祖先時,就表示這個國家就快滅亡了。
武王一看時機到了,便決定出兵討伐紂王。他向諸侯宣誓:
「紂王的罪過太大了,我們出發去討伐他吧!」
於是武王親率戰車三百輛,士兵四萬五千人,浩浩蕩蕩的向東方出發 。到了盟津,所有的諸侯也各自率軍前來會合,大家的鬥志高昂,伐紂的喊聲響徹雲霄。
第二年的二月,武王率領軍隊,來到殷朝首都附近的牧野。諸侯國的大軍也都從遙遠的地方趕來,參加討伐紂王的戰爭。大軍在武王的指揮下 ,拚命的向前衝,沒有受到任何阻擋,就打到殷國國都的西邊。武王慷慨激昂的說:
「紂王聽信妲己的話,不祭祀祖先,不重視諸侯,不聽信親兄弟的勸諫,使人民受苦,國家受害。我現在要替天行道,懲罰這個暴君。」
宣誓完畢,所有的將士互相約束嚴守紀律,都想跟殷的軍隊好好打一仗。武王一聲令下,千輛戰車衝上戰場,聲勢非常浩大。
紂王的軍隊有七十多萬,比武王的兵馬多很多。太公望率領一百名的敢死隊,先突襲紂王的大軍,然後趁著陣勢大亂,再率領士氣高昂的將士 ,一鼓作氣攻打紂王的大軍。
紂王的軍隊雖然很多,但是沒有經過訓練,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當然沒有戰鬥力,有的還盼望武王的軍隊早點打來。幾個回合下來,紂王的軍隊已經抵擋不了,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紂王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所有的珍寶,登上王宮裡的鹿臺,點起一把火,把自己活活燒死。一代暴君就這樣死在火堆了。
武王大獲全勝,揮舞著旗子告訴大家勝利的消息,諸侯都用臣子的禮節慶賀武王的勝利,武王也以天子的禮節接受歡呼。當武王的大軍進入殷的國都時,老百姓都熱烈的歡迎他們。武王對大家揮手說:
「上天會保佑你們的。」
進入城裡後,武王找到紂王的屍體,對著他射了三箭,並下令把紂王的頭砍下來,掛在白色的大旗子上。又派人搜查妲己的下落,結果發現她也上吊自殺了。武王同樣下令把她的頭砍下來,掛在小的白旗子上。武王完成了滅紂的心願,正式取代紂王,成為天子。
武王以正義的力量消滅了暴君,因為這是一次正義的戰爭,所以才會得到諸侯和人民的支持。不過關於這次的戰爭,有人說武王做得太過分,對他提出最嚴厲批評的,就是因仰慕西伯而來到周國的孤竹國公子伯夷和叔齊兩兄弟。當初他們投奔周國,是因為看到西伯很敬重老人的緣故。
伯夷和叔齊是孤竹王的兒子。孤竹王本來打算死後,要把王位傳給三子叔齊,可是當他去世後,三子叔齊卻認為王位應該由大哥伯夷繼承。伯夷卻堅決的說:
「由你繼承王位是父親的意思,我們怎麼可以違背父親的遺願呢?」
兩兄弟為了繼承的問題讓來讓去,最後哥哥伯夷便悄悄離開了孤竹國 。叔齊聽說哥哥走了,他也拒絕繼承王位,毅然的離開。後來只好由伯夷的另一個弟弟,也就是叔齊的二哥繼承。
伯夷和叔齊聽說周西伯為人很好,便去投奔西伯。可是不巧得很,他們到了周國,西伯已經死了,武王正準備出發伐紂。兄弟倆急忙跑到武王的車前,擋住去路,勸告他說:
「你不趕緊舉行父親的葬禮,卻要出兵打仗,這樣做合適嗎?還有,你以臣子的身分去伐紂王,這樣做對嗎?」
武王的侍衛看到伯夷和叔齊擋住去路,還指責武王,正要舉刀殺死他們,太公望立刻制止說:
「這兩個人很有正義感,不可殺他們。」
但武王並沒有聽伯夷和叔齊的話,又繼續向前出發。後來他雖討伐紂王成功,受到大家的尊敬,但是伯夷和叔齊卻對武王的行為很不滿,認為紂王雖然不人道,可是一個臣子殺死君主,算不得什神麼正義,便不肯留在周國,而到首陽山隱居去了。他們在首陽山靠著摘野菜維持生活,不久就餓死了。臨死前,他們還作「采薇歌」,表明堅決不肯變節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