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山房的主人
那艘船來了!
連維材走到窗前,風平浪靜的金門灣海面上,陽光燦爛、波光粼粼,水天相接處已經出現了船影。他用望遠鏡一看,立刻明白就是﹁那艘船﹂。有三根桅杆,噸位可能是兩千噸,是道地英國製造的東印度型洋帆船。連維材凝視著它,也極力抑制著心底的興奮。
﹁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他自言自語地說。
1
清道光十二年三月二日︵西元一八三二年︶,地處亞熱帶的福建省廈門城,從早晨起就被酷熱的陽光所籠罩。
廈門是由岩石構成的島嶼。島上的名勝,無論南宋大儒朱熹所創的白鹿洞書院,還是大虛法師開基的南普陀寺,無不以奇岩怪石而著稱。
城區的東郊有一座豪宅,庭院裡也羅列著各種奇石。豪宅的大門上並排掛著兩塊匾額—﹁鴻園﹂、﹁飛鯨書院﹂。字寫得很潦草,很難說寫得好,甚至應該說是敗筆。邊角上署名是﹁定庵書﹂。
路過的讀書人都會抬頭看看這兩塊匾額,看後往往搖頭說:﹁這麼豪華的宅子,門匾卻寫得如此拙劣。﹂
這天早晨,一頂轎子從門前經過時,轎簾突然揭開半邊,露出一張眼角下垂的半老男子的臉。
﹁暴發戶!﹂此人抬頭望了望宅子說,接著吐了一口唾沫,再猛地放下轎簾。
這宅子是廈門的富商—金順記老闆連維材—的別墅兼家塾。宅子建造在一座山的斜坡上,園內的建築物遠遠看去就像堆疊在一起似的。
︽飛鯨書院志︾上記載此宅—﹁依山而建,其形如筆架。﹂也就是說,這宅子呈階梯狀,就好像擱筆的筆架。這種說法,也好似在賣弄、炫耀它的氣派、奢華。
大門的左邊就是名為﹁飛鯨書院﹂的家塾,其餘部分是連家的別墅。
家塾是四進式的書院,前座為門樓,二座為文昌堂,三座為講堂,後座為經明閣;兩側的廂房則為寢室和書庫。書院的名字取自白鹿洞東邊的名勝﹁玉屏山﹂,並以此山上的名岩﹁飛鯨石﹂而為名。
書院隱掩在杉樹林中。經明閣的上面還有一座建築物,門上的木匾寫著﹁望潮山房﹂四個字,題字的筆跡和連同松宅大門上的匾額一樣。蝴蝶瓦的屋脊向上翹起,外觀是一座中國傳統式建築物,內部卻完全採用西方樣式設計。金順記的老闆連維材和帳房先生溫翰,此刻正在這座山房的一間屋子裡。
連維材打開四面帶有蓮花花紋的玻璃窗,舉著望遠鏡正朝著外面觀看。望遠鏡鏡頭落到大門前正掀開轎簾、仰望宅子的那個半老男子充滿憎惡神情的臉上。
﹁金豐茂的老闆在大門外吐口水了。﹂連維材回頭朝著溫翰說道。
﹁給我看看。﹂溫翰伸過手來想拿望遠鏡。
﹁他已經放下簾子了。﹂
﹁不,我要看海。﹂溫翰接過望遠鏡,對著大海看著。
從這座山房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海,所以這山房名為﹁望潮山房﹂就是這個緣故。縱目望去,東面是金門,西面是鼓浪嶼,南面有大膽、青嶼、梧嶼各島,一片和平景象。
連維材把手放在額上遮擋住一些陽光。
連維材,四十三歲。濃密的粗眉毛嵌在他那緊繃的微黑臉上,薄薄的嘴脣、尖尖的鼻子,使他全身緊裹著一股嚴峻的氣氛。不過,他的眼睛裡卻流露出一種沖淡這種嚴峻氛圍的溫和眼神,這也可能是他故意顯露出來的。
溫翰剛過六十,辮子已經雪白。厚嘴脣,瞇縫眼,一副平凡臉孔,讓人感覺不像老闆連維材那麼嚴肅。
他倆的相貌完全不同,但兩人確有相似之處,那就是當他們不說話時所造成周遭的那種嚴峻氣氛。
看來溫翰本人也很了解這一點,就像連維材極力想流露出柔和的眼神一樣,他也在自己的脣邊經常掛著微笑。
﹁還沒來嗎?﹂連維材問道。
﹁還沒有。﹂溫翰把望遠鏡轉向下方,﹁呵!金豐茂……坐在很氣派的轎子裡呢!﹂
﹁管他的,他愛坐什麼就坐什麼吧!﹂連維材輕蔑地說。
接著兩人離開窗邊回到屋子中央。
室內的家具幾乎都是西式的,邊上刻有蔓草花紋的乳黃色穿衣鏡是法國貨,椅子之類是英國製的,桌子是荷蘭商人送的。
東面的牆壁上掛著一幅小型的波斯畫,連維材看著這幅畫。畫中一個戴帽、王子模樣的男子,緊挨著一位躬身的貴婦人;旁邊有三頭鹿在嬉戲。
那艘船來了!
連維材走到窗前,風平浪靜的金門灣海面上,陽光燦爛、波光粼粼,水天相接處已經出現了船影。他用望遠鏡一看,立刻明白就是﹁那艘船﹂。有三根桅杆,噸位可能是兩千噸,是道地英國製造的東印度型洋帆船。連維材凝視著它,也極力抑制著心底的興奮。
﹁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他自言自語地說。
1
清道光十二年三月二日︵西元一八三二年︶,地處亞熱帶的福建省廈門城,從早晨起就被酷熱的陽光所籠罩。
廈門是由岩石構成的島嶼。島上的名勝,無論南宋大儒朱熹所創的白鹿洞書院,還是大虛法師開基的南普陀寺,無不以奇岩怪石而著稱。
城區的東郊有一座豪宅,庭院裡也羅列著各種奇石。豪宅的大門上並排掛著兩塊匾額—﹁鴻園﹂、﹁飛鯨書院﹂。字寫得很潦草,很難說寫得好,甚至應該說是敗筆。邊角上署名是﹁定庵書﹂。
路過的讀書人都會抬頭看看這兩塊匾額,看後往往搖頭說:﹁這麼豪華的宅子,門匾卻寫得如此拙劣。﹂
這天早晨,一頂轎子從門前經過時,轎簾突然揭開半邊,露出一張眼角下垂的半老男子的臉。
﹁暴發戶!﹂此人抬頭望了望宅子說,接著吐了一口唾沫,再猛地放下轎簾。
這宅子是廈門的富商—金順記老闆連維材—的別墅兼家塾。宅子建造在一座山的斜坡上,園內的建築物遠遠看去就像堆疊在一起似的。
︽飛鯨書院志︾上記載此宅—﹁依山而建,其形如筆架。﹂也就是說,這宅子呈階梯狀,就好像擱筆的筆架。這種說法,也好似在賣弄、炫耀它的氣派、奢華。
大門的左邊就是名為﹁飛鯨書院﹂的家塾,其餘部分是連家的別墅。
家塾是四進式的書院,前座為門樓,二座為文昌堂,三座為講堂,後座為經明閣;兩側的廂房則為寢室和書庫。書院的名字取自白鹿洞東邊的名勝﹁玉屏山﹂,並以此山上的名岩﹁飛鯨石﹂而為名。
書院隱掩在杉樹林中。經明閣的上面還有一座建築物,門上的木匾寫著﹁望潮山房﹂四個字,題字的筆跡和連同松宅大門上的匾額一樣。蝴蝶瓦的屋脊向上翹起,外觀是一座中國傳統式建築物,內部卻完全採用西方樣式設計。金順記的老闆連維材和帳房先生溫翰,此刻正在這座山房的一間屋子裡。
連維材打開四面帶有蓮花花紋的玻璃窗,舉著望遠鏡正朝著外面觀看。望遠鏡鏡頭落到大門前正掀開轎簾、仰望宅子的那個半老男子充滿憎惡神情的臉上。
﹁金豐茂的老闆在大門外吐口水了。﹂連維材回頭朝著溫翰說道。
﹁給我看看。﹂溫翰伸過手來想拿望遠鏡。
﹁他已經放下簾子了。﹂
﹁不,我要看海。﹂溫翰接過望遠鏡,對著大海看著。
從這座山房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海,所以這山房名為﹁望潮山房﹂就是這個緣故。縱目望去,東面是金門,西面是鼓浪嶼,南面有大膽、青嶼、梧嶼各島,一片和平景象。
連維材把手放在額上遮擋住一些陽光。
連維材,四十三歲。濃密的粗眉毛嵌在他那緊繃的微黑臉上,薄薄的嘴脣、尖尖的鼻子,使他全身緊裹著一股嚴峻的氣氛。不過,他的眼睛裡卻流露出一種沖淡這種嚴峻氛圍的溫和眼神,這也可能是他故意顯露出來的。
溫翰剛過六十,辮子已經雪白。厚嘴脣,瞇縫眼,一副平凡臉孔,讓人感覺不像老闆連維材那麼嚴肅。
他倆的相貌完全不同,但兩人確有相似之處,那就是當他們不說話時所造成周遭的那種嚴峻氣氛。
看來溫翰本人也很了解這一點,就像連維材極力想流露出柔和的眼神一樣,他也在自己的脣邊經常掛著微笑。
﹁還沒來嗎?﹂連維材問道。
﹁還沒有。﹂溫翰把望遠鏡轉向下方,﹁呵!金豐茂……坐在很氣派的轎子裡呢!﹂
﹁管他的,他愛坐什麼就坐什麼吧!﹂連維材輕蔑地說。
接著兩人離開窗邊回到屋子中央。
室內的家具幾乎都是西式的,邊上刻有蔓草花紋的乳黃色穿衣鏡是法國貨,椅子之類是英國製的,桌子是荷蘭商人送的。
東面的牆壁上掛著一幅小型的波斯畫,連維材看著這幅畫。畫中一個戴帽、王子模樣的男子,緊挨著一位躬身的貴婦人;旁邊有三頭鹿在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