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吳越墾荒
兩千多年前的吳越,地廣人稀,絕對是一片恍若仙境的人間淨土。在這片淨土上,您不僅能呼吸到最純淨的空氣,品嘗到最綠色的食物,還能領略到最原始的自然風情。打個比方,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您到杭州遊玩,看個西湖,法定假期肯定是到哪兒都是人。兩千多年前呢,來錢塘江的話,西湖是看不見的,但是您可以看武林水,它是西湖最原始的樣子。雖然武林水邊沒有雷峰塔、蘇堤和白堤,但是您絕對可以享受一個人包場的感覺。那會兒的江南地區因為開發實在有限,簡直就是一個南大荒,急需您這樣的二十一世紀有志青年穿越過去開荒拓土。
放心,穿越後您的拓荒之旅絕不會孤單,因為有大把的楚國人、齊國人、魯國人陪著您呢。只是穿越到吳國還是越國,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春秋後期吳越兩個諸侯國是天下爭霸的焦點,而吳和越的關系可謂勢同水火。
吳國和越國在春秋早期的時候,都是楚國派南部聯盟的一員。縱觀天下局勢,楚國與晉國爭霸之勢越演越烈,而這兩大諸侯國的國內政局也是波卷雲詭,尤其是晉國。從春秋中期開始,晉國國內諸卿為了上卿的位置爭鬥得十分激烈,晉國人為了在這一階段不讓楚國人占便宜,便決定在南部扶持一個諸侯國和楚國對掐,吳國就這樣被選中了。吳國主體民眾雖是越人,但是他們的國君卻是周天子的親戚,所以吳國仍是一個姬姓諸侯國。接著,吳王壽夢應邀去中原旅遊一圈,順便去洛陽朝見了一下周天子,感受赫赫宗周氣派。回來後,吳王壽夢就徹底跟著晉國混了,從此退出以楚國為核心的南部聯盟。頓時,楚國人傻眼了,而依舊跟著楚國混的越國人也傻眼了。
於是,楚、越、吳三個諸侯國展開了一場歷時百年的撕逼大戰。
第一階段,楚國為主,越國旁從,兩軍一起發兵制裁吳國。結果,吳國人在吳王闔閭的領導下一舉攻破楚國都城。不幸的是,吳人沒在楚國待多久,就被秦楚聯軍反攻了,隨後又被越國人在背後捅了一刀。不過,吳國通過這次滅楚行動,在南部爭取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吳國開始北上爭霸。楚國則吸取教訓,開始重點扶持越國,打算借此來牽制吳國。
第二階段,就是被楚國扶持壯大的越國和吳國的爭霸之戰。這個階段實在太精彩啦,因為吳越戰爭歷時三十五年,在這些年頭裡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可謂耗盡了青春。吳越兩國的相愛相殺,演繹出了無數傳奇故事,被今人反覆拍攝成影視作品。這個階段簡短來說就是:吳國將越國打殘,等越國滿血回歸之後就徹底消滅了吳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父親雙雙在吳越戰爭中戰死,他們紛紛留下遺命,一定要做掉對方的國家。繼承父王遺志的吳王夫差帶領吳國人先是把越國給滅了。但虐敵虐得十分開心的夫差後來居然把越王勾踐給放了。復國後的勾踐秉承父親遺志,加上雪恥之心,又領越國人反過來把吳國給滅了。
第三階段,是越國和楚國為爭奪南部霸權進行的戰爭。最後楚國進一步統一南中國,一舉攻克越國。三國的撕逼大戰就此落下帷幕。
如果您穿越到最為激烈的第二階段——吳越爭霸中,您一定得慎重地選擇您的陣營。從長遠來看,越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好歹在吳越爭霸中笑到了最後。
但在這場耗時頗長的拉鋸戰中途,吳國還是比較占優的。不過無論您選越國還是吳國,在生活上並沒有太大差別。因為生活在吳越兩地的人,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方言都差不多。
不管怎麼說,您去吳越一定要做好如下準備:
第一,學一下越言。來吳越拓荒的您,一般接觸到的吳越土著大多不會說雅言,畢竟您不能指望在方言區遇上的人個個會說雅言。何況先秦時代雅言還是挺高大上的一個東西,真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會的。您要是能說一口不帶任何口音的雅言,在當時可是挺長臉的事情呢。來吳越學一下當地方言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越言也挺有意思,比如越人喜歡把「鹽」呼為「余」,所以他們的鹽官也不叫鹽官,叫「朱余」。越人還喜歡呼「船」為「須慮」。最有意思的是,越人一般稱呼齊國人叫「多」。
第二,您穿越前,得先學一下游泳和划船。吳越地區水澤密布,水路交通很發達,當時越人也好,吳人也罷,但凡丈夫無不精通水性。在南方呢,船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吳、越、楚三國都有不錯的舟師,這三國時不時也會打打水戰。尤其是吳越兩國,雙方的舟師都很厲害,沒少打水戰。
第三,在吳越拓荒呢,可以搞搞副業,比如像齊人一樣種種麻、製製弓啥的。但是製鞋就算了吧,因為在吳越地區鞋子的銷路不是很好。吳越人傍水而生,常常不穿鞋。韓非子就曾報道過這樣的八卦消息。說從前有一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的妻子則擅長織白綢,他們想搬到越國去定居。然後有人對他說:「您到越國一定會變得很窮。」那個魯國人問:「為什麼呀?」勸他的人說:「編草鞋是為了給人穿,而越國人不愛穿鞋,喜歡赤腳;織白綢是為了做帽子,而越國人不愛戴帽子,他們的習俗是斷髮紋身。您要是搬到不能發揮您長處的地方去,怎麼可能不變窮?」於是,那對魯國夫妻被嚇到了,果斷放棄移民越國的想法。所以您要是想在拓荒之餘搞搞副業,就不要做鞋子啦,可以考慮一下替人刺青啥的。說到吳越風俗,除了男子斷髮紋身之外,妹子則是雕題黑齒。所謂雕題黑齒,即是在額頭刺上紋飾,並染黑牙齒。
雖然兩千多年前的吳越地區和中原諸國比,確實落後了些,但是思想文化上,吳越並不貧瘠。起碼吳國也出過不少賢人,比如延陵季子。延陵季子,又叫季札,此人一生傳奇,作為吳國王子的他因為賢德被人傳了三次王位,但是三次他都沒有接受,遵從禮法地把王位讓了出來。所以無論在吳國人心裡還是中原人心裡,他都是賢者的典範。有句話叫「南季北孔」,「北孔」指的是孔子,「南季」則是季札。另外,延陵季子也是吳國的外交家,他曾經代表吳國出使過不少地方。公元前544年,延陵季子奉命修好北方諸侯。他出使到魯國的時候,欣賞了宗周經典樂曲的演奏,並結合社會政治背景,一一做出評價。其中,他評價最高的是《秦風》,按著他的話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華夏之聲呀!秦風的曲調竟然和過去宗周鼎盛時期的華夏之聲一樣,想來秦國的國力也必會日益強大。強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應該就能達周王朝鼎盛時那樣了吧!」某種程度上講,延陵季子也算是預言家了吧。如他所言,秦人最終高唱《秦風》,統一了天下。
延陵季子為人稱賢的另一個典故是和一個嬴姓諸侯國有關。這個諸侯國就是徐國。在西周時期,徐國算是淮水之上一個很有實力的諸侯國。作為東夷的一支,徐人和秦人在商末周初的時候,立場差不多。區別在於秦人在帝辛(紂王)玩完後,就「改邪歸正」了,從此死心塌地跟著周天子混。徐人呢,他們沒像秦人的祖先那樣積極地服侍新主,那個時候徐人對周天子死忠度不及秦人。等到周併天下之後,大概在周成王時期,徐人更是參加了以武庚為首的商朝遺老遺少們組織的針對周朝的叛亂。徐駒王甚至帶兵直接攻打王師,一直打到了黃河邊。後來,徐國自然被周天子修理啦,勢力也大不如前。
延陵季子出使途中路過徐國的時候,受到徐國國君熱情的款待。接著,延陵季子發現徐國國君十分喜歡自己的寶劍,但他使命沒有完成,現在不能把寶劍送給徐國國君。於是,延陵季子就暗下決心,返回途中再次經過徐國的時候,一定把寶劍送給徐國國君以作答謝。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誰知道延陵季子再次經過徐國時,徐國國君早已去世。無奈的延陵季子只好解下價值千金的寶劍,掛在徐國國君的墓上。後來,這故事一直被人們稱道,大家覺得延陵季子的行為,可以說是恪守信義的典範。
吳越呢,雖然地處南大荒,但是文化上和中原是一脈相通的。所以,您穿越到吳越除了生活條件略差以外,其他也沒什麼,所以請安心拓荒吧。
吳越墾荒
兩千多年前的吳越,地廣人稀,絕對是一片恍若仙境的人間淨土。在這片淨土上,您不僅能呼吸到最純淨的空氣,品嘗到最綠色的食物,還能領略到最原始的自然風情。打個比方,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您到杭州遊玩,看個西湖,法定假期肯定是到哪兒都是人。兩千多年前呢,來錢塘江的話,西湖是看不見的,但是您可以看武林水,它是西湖最原始的樣子。雖然武林水邊沒有雷峰塔、蘇堤和白堤,但是您絕對可以享受一個人包場的感覺。那會兒的江南地區因為開發實在有限,簡直就是一個南大荒,急需您這樣的二十一世紀有志青年穿越過去開荒拓土。
放心,穿越後您的拓荒之旅絕不會孤單,因為有大把的楚國人、齊國人、魯國人陪著您呢。只是穿越到吳國還是越國,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春秋後期吳越兩個諸侯國是天下爭霸的焦點,而吳和越的關系可謂勢同水火。
吳國和越國在春秋早期的時候,都是楚國派南部聯盟的一員。縱觀天下局勢,楚國與晉國爭霸之勢越演越烈,而這兩大諸侯國的國內政局也是波卷雲詭,尤其是晉國。從春秋中期開始,晉國國內諸卿為了上卿的位置爭鬥得十分激烈,晉國人為了在這一階段不讓楚國人占便宜,便決定在南部扶持一個諸侯國和楚國對掐,吳國就這樣被選中了。吳國主體民眾雖是越人,但是他們的國君卻是周天子的親戚,所以吳國仍是一個姬姓諸侯國。接著,吳王壽夢應邀去中原旅遊一圈,順便去洛陽朝見了一下周天子,感受赫赫宗周氣派。回來後,吳王壽夢就徹底跟著晉國混了,從此退出以楚國為核心的南部聯盟。頓時,楚國人傻眼了,而依舊跟著楚國混的越國人也傻眼了。
於是,楚、越、吳三個諸侯國展開了一場歷時百年的撕逼大戰。
第一階段,楚國為主,越國旁從,兩軍一起發兵制裁吳國。結果,吳國人在吳王闔閭的領導下一舉攻破楚國都城。不幸的是,吳人沒在楚國待多久,就被秦楚聯軍反攻了,隨後又被越國人在背後捅了一刀。不過,吳國通過這次滅楚行動,在南部爭取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吳國開始北上爭霸。楚國則吸取教訓,開始重點扶持越國,打算借此來牽制吳國。
第二階段,就是被楚國扶持壯大的越國和吳國的爭霸之戰。這個階段實在太精彩啦,因為吳越戰爭歷時三十五年,在這些年頭裡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可謂耗盡了青春。吳越兩國的相愛相殺,演繹出了無數傳奇故事,被今人反覆拍攝成影視作品。這個階段簡短來說就是:吳國將越國打殘,等越國滿血回歸之後就徹底消滅了吳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父親雙雙在吳越戰爭中戰死,他們紛紛留下遺命,一定要做掉對方的國家。繼承父王遺志的吳王夫差帶領吳國人先是把越國給滅了。但虐敵虐得十分開心的夫差後來居然把越王勾踐給放了。復國後的勾踐秉承父親遺志,加上雪恥之心,又領越國人反過來把吳國給滅了。
第三階段,是越國和楚國為爭奪南部霸權進行的戰爭。最後楚國進一步統一南中國,一舉攻克越國。三國的撕逼大戰就此落下帷幕。
如果您穿越到最為激烈的第二階段——吳越爭霸中,您一定得慎重地選擇您的陣營。從長遠來看,越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好歹在吳越爭霸中笑到了最後。
但在這場耗時頗長的拉鋸戰中途,吳國還是比較占優的。不過無論您選越國還是吳國,在生活上並沒有太大差別。因為生活在吳越兩地的人,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方言都差不多。
不管怎麼說,您去吳越一定要做好如下準備:
第一,學一下越言。來吳越拓荒的您,一般接觸到的吳越土著大多不會說雅言,畢竟您不能指望在方言區遇上的人個個會說雅言。何況先秦時代雅言還是挺高大上的一個東西,真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會的。您要是能說一口不帶任何口音的雅言,在當時可是挺長臉的事情呢。來吳越學一下當地方言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越言也挺有意思,比如越人喜歡把「鹽」呼為「余」,所以他們的鹽官也不叫鹽官,叫「朱余」。越人還喜歡呼「船」為「須慮」。最有意思的是,越人一般稱呼齊國人叫「多」。
第二,您穿越前,得先學一下游泳和划船。吳越地區水澤密布,水路交通很發達,當時越人也好,吳人也罷,但凡丈夫無不精通水性。在南方呢,船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吳、越、楚三國都有不錯的舟師,這三國時不時也會打打水戰。尤其是吳越兩國,雙方的舟師都很厲害,沒少打水戰。
第三,在吳越拓荒呢,可以搞搞副業,比如像齊人一樣種種麻、製製弓啥的。但是製鞋就算了吧,因為在吳越地區鞋子的銷路不是很好。吳越人傍水而生,常常不穿鞋。韓非子就曾報道過這樣的八卦消息。說從前有一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的妻子則擅長織白綢,他們想搬到越國去定居。然後有人對他說:「您到越國一定會變得很窮。」那個魯國人問:「為什麼呀?」勸他的人說:「編草鞋是為了給人穿,而越國人不愛穿鞋,喜歡赤腳;織白綢是為了做帽子,而越國人不愛戴帽子,他們的習俗是斷髮紋身。您要是搬到不能發揮您長處的地方去,怎麼可能不變窮?」於是,那對魯國夫妻被嚇到了,果斷放棄移民越國的想法。所以您要是想在拓荒之餘搞搞副業,就不要做鞋子啦,可以考慮一下替人刺青啥的。說到吳越風俗,除了男子斷髮紋身之外,妹子則是雕題黑齒。所謂雕題黑齒,即是在額頭刺上紋飾,並染黑牙齒。
雖然兩千多年前的吳越地區和中原諸國比,確實落後了些,但是思想文化上,吳越並不貧瘠。起碼吳國也出過不少賢人,比如延陵季子。延陵季子,又叫季札,此人一生傳奇,作為吳國王子的他因為賢德被人傳了三次王位,但是三次他都沒有接受,遵從禮法地把王位讓了出來。所以無論在吳國人心裡還是中原人心裡,他都是賢者的典範。有句話叫「南季北孔」,「北孔」指的是孔子,「南季」則是季札。另外,延陵季子也是吳國的外交家,他曾經代表吳國出使過不少地方。公元前544年,延陵季子奉命修好北方諸侯。他出使到魯國的時候,欣賞了宗周經典樂曲的演奏,並結合社會政治背景,一一做出評價。其中,他評價最高的是《秦風》,按著他的話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華夏之聲呀!秦風的曲調竟然和過去宗周鼎盛時期的華夏之聲一樣,想來秦國的國力也必會日益強大。強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應該就能達周王朝鼎盛時那樣了吧!」某種程度上講,延陵季子也算是預言家了吧。如他所言,秦人最終高唱《秦風》,統一了天下。
延陵季子為人稱賢的另一個典故是和一個嬴姓諸侯國有關。這個諸侯國就是徐國。在西周時期,徐國算是淮水之上一個很有實力的諸侯國。作為東夷的一支,徐人和秦人在商末周初的時候,立場差不多。區別在於秦人在帝辛(紂王)玩完後,就「改邪歸正」了,從此死心塌地跟著周天子混。徐人呢,他們沒像秦人的祖先那樣積極地服侍新主,那個時候徐人對周天子死忠度不及秦人。等到周併天下之後,大概在周成王時期,徐人更是參加了以武庚為首的商朝遺老遺少們組織的針對周朝的叛亂。徐駒王甚至帶兵直接攻打王師,一直打到了黃河邊。後來,徐國自然被周天子修理啦,勢力也大不如前。
延陵季子出使途中路過徐國的時候,受到徐國國君熱情的款待。接著,延陵季子發現徐國國君十分喜歡自己的寶劍,但他使命沒有完成,現在不能把寶劍送給徐國國君。於是,延陵季子就暗下決心,返回途中再次經過徐國的時候,一定把寶劍送給徐國國君以作答謝。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誰知道延陵季子再次經過徐國時,徐國國君早已去世。無奈的延陵季子只好解下價值千金的寶劍,掛在徐國國君的墓上。後來,這故事一直被人們稱道,大家覺得延陵季子的行為,可以說是恪守信義的典範。
吳越呢,雖然地處南大荒,但是文化上和中原是一脈相通的。所以,您穿越到吳越除了生活條件略差以外,其他也沒什麼,所以請安心拓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