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魏晉時期河東郡境的縮小
漢末以來,中國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的政治狀態,地方勢力強橫,而朝廷的力量有限,難以有效地控制它們,故採取了縮小地方行政區域的做法,試圖以此減弱它們對中央政權所構成的威脅。像曹魏時期,河東郡轄境開始縮小,《三國志》卷4〈魏書.齊王芳紀〉載正始八年「夏五月,分河東之汾北十縣為平陽郡」。曹魏之河東郡的轄境西、南兩面不變,北邊則退至汾河下游河道及澮水以南一線,大致上僅包括秦漢河東郡在汾河以南的轄區,即今運城地區,將汾北劃為平陽郡管轄。
西晉時期,河東郡的轄境進一步縮小,又把王屋山以東沁水流域的濩澤、端氏兩縣劃歸平陽郡。據《晉書》卷14〈地理志上〉所載,司州平陽郡「故屬河東,魏分立。統縣十二,戶四萬二千」;有平陽、楊、端氏、永安、蒲子、狐、襄陵、絳邑、濩澤、臨汾、北屈、皮氏諸縣。河東郡統縣九,戶四萬二千五百,有安邑、聞喜、垣、汾陰、大陽、猗氏、解、蒲坂、河北諸縣。
(二)北朝「河東」的三種含義
經過十六國的長期戰亂,北魏統一中原後,建立新的行政區劃,地方政權的轄境再度縮小。根據《魏書》卷106〈地形志〉的記載,拓跋氏將原晉朝河東郡境分屬三州管轄:
泰州轄河東郡(治蒲坂,今山西永濟西南),有蒲坂、安定、南解(今山西永濟東)、北解(今山西臨猗西南)、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五縣。北鄉郡(治汾陰),有汾陰(今萬榮榮河鎮)、北猗氏(今臨猗)二縣。
陝州河北郡(治大陽)有大陽(今山西平陸縣)、南安邑(今山西運城安邑鎮)、北安邑(今山西夏縣北)、河北(今山西芮城)四縣。河北郡所屬之陝州又歸京畿所在的司州管轄。
東雍州轄邵郡(治白水,今山西垣曲),轄白水、萇平(今河南濟源西)、清廉(今山西垣曲西)、西太平(今山西絳縣)四縣。高涼郡(治高涼,今山西稷山),轄高涼、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二縣。正平郡(治正平郡城,今山西新絳),轄聞喜、曲沃二縣。
東西魏分裂時,河東地區被東魏高歡占據,沿襲了過去的行政區劃。這樣,河東郡的轄境進一步縮小,在北魏、東魏統治時期只有中條山以北、涑水中下游的安定、蒲坂、南解、北解、猗氏五縣之地,西魏北周統治時期又加以合併,省為蒲坂、虞鄉二縣。
由於上述原因,「河東」這一地理概念,到了北朝後期,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王仲犖先生《北周地理志》卷9〈河北上〉認為,當時的「河東」有兩種含義:一是泛指黃河以東;二是僅指退至蒲坂周圍數縣之河東郡。「當周齊之世,亦有舉河東者,按其實,如《周書.稽胡傳》:『沒鐸遣其黨天柱守河東,又遣其大帥穆支據河西。』此河東、河西,皆指黃河東西兩岸言之。又《周書.薛善傳》、〈敬珍附傳〉載李弼軍至河東,珍率猗氏等六縣戶十餘萬歸附。太祖執其手曰:『國家有河東之地,卿兄弟之力。』此河東蓋指河東郡言之。由此以知,周之河東,或指河東郡,或指黃河東岸,而非唐河東道之含義。」
但需要補充的是,兩魏周齊時代所稱的「河東」,還有第三種含義。
(三)魏晉時期的河東郡轄境
如裴寬、裴果、裴文舉,《周書》卷34、卷36、卷37本傳中皆稱其為「河東聞喜人也」。另外,薛端、薛澄、薛修義,《周書》卷35、卷38,《北齊書》卷20本傳中皆稱其為「河東汾陰人也」。按照聞喜在北朝屬正平郡,汾陰在北魏、西魏時屬北鄉郡,北周改稱汾陰郡;皆與當時的河東郡無涉。可見上述史籍所言之「河東」者,自有另外一種含義,即指聞喜、汾陰兩縣在魏晉時所屬的河東郡(今山西運城地區)。
前文已述,戰國時期,「河東」一詞所表示的範圍較廣,除了涑水河流域,還包括汾河以北的部分區域,因此「汾北」包含在「河東」這一較大的地理概念之中。見《戰國策.魏策三》載客謂樗里子曰:
公不如按魏之和,使人謂樓子曰:「子能以汾北與我乎?請合於楚外齊,以重公也,此吾事也。」樓子與楚王必疾矣。又謂翟子:「子能以汾北與我乎?必為合於齊外於楚,以重公也。」翟強與齊王必疾矣。是公外得齊、楚以為用,內得樓、翟強以為佐,何故不能有地於河東乎!
秦漢時期,河東郡境則明確地劃為汾北、汾南兩個轄區,見《漢書》卷76〈尹翁歸傳〉:「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閎孺部汾北,翁歸部汾南。」而北朝時期汾北就已劃歸平陽郡,「河東」僅有汾南之地。因此當時人們改為以「汾北」與「河東」對稱。例如,西魏、北周政權曾一度占有今山西西南部、汾河下游河道南北的領土,齊人即習慣將其轄境分為兩個區域,稱為「汾北」、「河東」。見《北齊書》卷16〈段榮附子韶傳〉:「汾北、河東,勢為國家之有,若不去柏谷,事同痼疾。」這也表示他們使用的是「河東」的第三種含義,即魏晉之河東郡的轄境,而這時的汾北已分離出去,「河東」的這一概念僅包括汾南,故以兩者並舉。
本書使用的「河東」一詞,基本上屬於上述第三種含義,其地域範圍大致相當於西晉的河東郡,即以今山西運城地區(包括鹽湖、永濟、河津三區市,及芮城、臨猗、萬榮、新絳、稷山、聞喜、夏縣、絳縣、垣曲、平陸十縣)為主體,這是西魏、北周與高氏對抗時在黃河以東長期占有的區域(汾河以北的領土時得時喪),其西境有滔滔大河自北而來,至風陵折向東行;蒲坂(今山西永濟)之東又有中條山脈向東北方向延伸。北境的汾河與澮河相交後,橫流匯入黃河;汾、澮兩河之南是峨嵋臺地,自東而西分布有絳山(紫金山)、峨嵋嶺、稷王山、介山諸峰,迤邐而至大河之濱。這一地區的平面呈三角形,在自然地理方面接近一個完整的區域單位。它古屬冀州,春秋屬晉,戰國屬魏,秦漢魏晉屬河東郡地,故史稱「河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