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帝國初啼:秦人築起第一個中國
  賈誼在《過秦論》裡問道:「秦人攻滅東周,兼併海內諸侯,南面稱帝。天下之士,順服地慕風嚮往,為什麼會像這樣呢?」
  司馬路覺得賈誼的問題是個「偽命題」,因為秦統一天下,是主動的征服,六國與天下的士人百姓,只是被動的接受而已!至少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六國百姓歡迎秦的征服。但是,秦的兼併戰爭,確實為紛爭的天下帶來了安寧和統一的秩序。這件壯舉,是其他六國所無法完成的。歷史上第一個中華帝國,的確是秦人製造!

第一節 說客韓非:誰謀害了他?
  戰國七雄之中,秦國最為尊奉法家思想,眾多法家學者之中,秦王最欣賞韓非。從理論上說,韓非在秦國得償所願的成功率很高。
  然而韓非入秦一年,身死異鄉,究竟是因為同學李斯的陷害,還是小人姚賈的擠對,或是另有其人……到底是誰謀害了韓非子?
  疑點之一:李斯、姚賈為什麼陷害韓非,他們的陷害、擠對足以致韓非於死地麼?
  疑點之二:秦王政對韓非究竟抱著怎樣的態度?他為什麼做出了將韓非打入大牢的決定?

一、臨危受命,韓非入秦
  西元前234年,農曆丁卯兔年,韓非接到國君韓安的緊急召喚。入宮後他才知曉,原來是委任他擔任一項出使鄰國秦國的外交任務。
  韓這個國家,出自春秋時代第一強國晉國。當初趙、魏、韓三家瓜分晉國,韓得了最西面那一塊支離破碎的國土,他的東面是戰國時代早期強國魏,南面是超級大國楚,西面是當時被認為野蠻落後的秦國,北面是武力強悍的趙國。
  環顧四周,沒有一個善主,韓國可謂天生是個多災多難的命!
  韓也曾經發憤圖強,那是在申不害當相國的年代,那時的韓,《史記.韓世家》說是「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但申不害死後,人亡政息。雖然勉強列入「戰國七雄」,韓國的國力,卻是實在差強人意!
  等到強秦崛起,韓國就更加岌岌可危了。因為與秦的國土相連,秦對韓國的滋擾,幾乎連年不斷。
  在韓安的父親韓桓惠王的時代,單桓惠王二十九年這一年,被秦奪取的城池就達到十三座。
  韓安繼位已經五年了,數西元前234年這一年的形勢最為凶險。秦國大舉進攻三晉,重點是趙國。武城一戰,秦將桓齮大破趙軍,趙將扈輒及十萬趙軍將士被斬首。秦軍乘勝進軍到趙國內地,軍情十萬火急,趙王起用曾在雁門一舉殲滅十萬匈奴的邊將李牧,秦趙雙方在宜安(今河北蒿城縣西南二十里)對壘。
  李牧是趙國最後的良將,宜安一戰,10萬秦軍大部被殲,僅將領桓齮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逃走。但今日之形勢,已經不是一個李牧可以扭轉。秦國迅速集結兵力,捲土再來,桓齮在第二年再度攻入趙國並占領宜安。
  秦國在伐趙同時,也以少數兵力攻略韓國領土,趙國尚有李牧,韓國卻真的是應了那首搖滾老歌,「一無所有」。
  面對危如累卵的局勢,早就失去抵抗勇氣的韓王決定向秦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
  於是,韓安想起了韓非。派韓非去秦國,有兩個好處。首先韓非雖然口吃,寫文章卻是個好手。聽說他寫的那些文章,秦王頗為欣賞。其次韓非在秦國有個關係,秦王的新寵李斯,據說就是他的同學。
  韓非是韓國的宗室,年輕時他也曾有仿效當年申不害的雄心壯志,但始終不得重用。到如今人到中年,熱情已冷卻的韓非,卻接到了國君的徵召。
  然而這一次的徵召,能算是重用麼?韓非明白,這是拿我去擋刀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