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帝都喜歡男寵?
漢朝皇帝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都喜歡男寵。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哀帝劉欣,幾乎每一代皇帝都有自己的男朋友,劉邦有籍孺,劉盈有閎孺,劉恆有鄧通,劉啟有周仁,劉弗陵有金賞,劉徹有韓嫣、韓說,劉詢有張彭祖,劉奭有弘慕,劉驁有張放,劉欣有董賢。
放眼整個中國歷史,漢朝皇帝的口味也是獨一無二。
先從劉邦說起,他的男寵叫籍孺,史書上對籍孺的記載不多,主要見於《史記》,說此人沒什麼才能,只靠佞幸劉邦而得寵。兩個人經常同吃同睡,劉邦還喜歡躺在籍儒的腿上睡覺。當初英布謀反時,劉邦裝病避戰,大臣們急於找劉邦商量國家大事,但又沒人有膽量闖進去。最後還是樊噲闖了進去,發現劉邦躺在籍孺的大腿上,兩個人正黏在一起呢。
樊噲頓時就怒了:「陛下,你怎麼能這樣啊,難道你忘了當年趙高亂政那件事了?」
劉邦頓時害羞得滿臉通紅,這才重新振作起來。
漢惠帝劉盈也有個男寵,名叫閎孺。劉盈非常寵愛閎孺,讓大家很羨慕,許多人甚至模仿閎孺的言談舉止和穿衣打扮。
劉盈和宏孺好到什麼程度?有一次,呂后和自己的情人審食其私通,被劉盈發現了。劉盈很生氣,但又不敢對母親發火,放出話來要弄死審食其。呂后很尷尬,只好派一個叫朱建去找閎孺,威脅他:「你受皇上寵愛,審食其受太后寵愛,一旦皇上將審食其殺掉,太后為報復,也會把你殺掉。」
閎孺嚇壞了,趕快去找劉盈為審食其求情。劉盈看在閎孺的面子上,這才放過審食其。
漢文帝劉恆以節儉聞名,但即便是這樣一位模範皇帝也有三個男寵,最受寵的那個人叫鄧通。
鄧通曾在宮裡當黃頭郎,漢文帝夢中登天而不能,幸得一個黃頭郎推了一把才上去,醒來後命人尋找,發現鄧通和夢中人一模一樣,於是一路提拔,還給了他一座銅礦,需要錢了隨便印。
劉徹就比較多情的了,既愛著陳阿嬌和衛子夫這樣的大美人,也寵愛著韓嫣和李延年這樣的小白臉。
韓嫣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思,當時劉徹想討伐匈奴,韓嫣就努力練習匈奴的兵器,還故意讓劉徹看到。靠著劉徹的信任,韓嫣一路高升,獲得賞賜無數,出入宮闈百無禁忌,不料玩得太大,跟一個宮女在一起了,最後東窗事發被太后賜死。
再說李延年,他是中山國人,著名音樂人,因犯法被處以宮刑,跟著妹妹進了宮。有一次,李延年為劉徹寫了一首歌:
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劉徹聽完這首歌,感慨道:「這世上到哪裡去找這樣的佳人呢?」一旁的平陽公主向漢武帝推薦說,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的佳人呀!靠著這首原創歌曲,李延年和妹妹被劉徹寵幸,與皇帝同臥同起。
董賢英俊瀟灑,漢哀帝對他心生愛意,更一度讓哀帝起了禪位之心,甚至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斷袖之癖。
為什麼人人都袒護季布?
《史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諾千金,說的是漢初名將季布的故事。季布是楚國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言出必行,已諾必誠,民間有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季布曾為西楚霸王項羽的帳下五大將之一,楚漢兩軍交戰時,曾經多次讓劉邦困窘不堪。劉邦消滅項羽後,仍對此耿耿於懷,他釋出了一條紅色通緝令:抓到季布賞金千兩,窩藏季布罪及三族。
按說這種情況下,季布的命運基本逃不脫先亡命天涯、最終被扭送砍頭的圈套,但季布就是命硬,實現了一次劇情大逆轉。由於他聲名遠播,很多人願意冒著砍頭的危險保護他。
濮陽的周氏人稱大俠,得知季布流落江湖,大方將其收留。很快,周圍人都知道周家收留了季布,看到朝廷發出的通緝令後,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周氏知道自己保不住季布,但也不想把季布交出去。如果季大俠在自己的地盤上被官府抓了,自己以後還怎麼在道上混?左思右想,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將軍,我有一計可助您脫身,但一定要聽我安排。如若將軍不信任我,我立刻死在您面前!」
季布當即應允。在周氏的安排下,季布剃去頭髮,脖子戴上鐵鏈,混同幾十人家奴一起被賣到了魯地的朱家。
朱家也是當地豪俠,人稱「關東大俠」,喜歡結交當世豪傑。看到這批奴隸後,朱家一眼就認出了隊伍中的通緝犯季布,但他沒有當場說破,只是悄悄囑咐兒子:「家裡的農活他想做就做,做多做少都無所謂,一日三餐你要和他一起吃,千萬不要怠慢了他。」
朱家確實夠義氣,不僅收留了通緝犯季布,還打算為他洗刷冤屈。要知道,季布可是劉邦點名要抓的通緝犯,誰敢幫他開罪?
可是朱家有信心。
在將季布妥善安置後,朱家趕赴洛陽拜見汝陰侯滕公,也就是劉邦曾經的專職司機,如今的太僕——夏侯嬰。
朱家是黑道上的大哥級人物,夏侯嬰如今雖然位高權重,但也不敢輕慢,親自出門迎接。一番寒暄後,朱家開門見山:「敢問滕公,季布到底犯了什麼罪,陛下這麼著急捉拿他?」
夏侯嬰道:「季布屢次將陛下逼至困境,所以陛下對他恨之入骨,必欲殺之而後快。」
朱家問:「滕公您怎麼看季布這個人?」
夏侯嬰答:「季布的大名我早有聽聞,武功高強,正直誠信,是個賢人。」
朱家一聽,心裡有底了,索性敞開道:「我聽說身為人臣的,應盡忠職守。當日季布在項羽麾下聽命,楚漢相爭,季布也只是履行他的職責而已。如今天下已定,陛下為個人恩怨搜捕報復季布,反而顯得心胸狹隘。您也說了,季布是個賢人,如其情急投敵,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反而不美。得天下者,最忌諱的就是逼人太甚,當年伍子胥被迫逃離楚國,後又殺回楚國鞭屍楚平王,就是前車之鑑啊!」
夏侯嬰是何等聰明之人?從見到朱家那一刻他就知道了對方的目的,不過他也認同朱家說的這些,於是答應幫忙從中調解。
這之後,夏侯嬰找了個機會面見劉邦,將朱家的話又給劉邦說了一遍。劉邦雖然偶爾小心眼,但大道理還是懂的,當即下令赦免季布,還給季布封了官。季布後來為漢朝效力,做過河東郡守,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成為一代名將。
仰仗富裕女人的窮小子陳平,如何「軟飯硬吃」?
劉邦帶領沛縣子弟打天下時,身邊有一位奇才,善出奇謀,擁有力挽狂瀾的能力,此人就是陳平。
史載,陳平曾經「六出奇計」,幫助劉邦搞定各階段的主要對手。不過早期的陳平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軟飯男,以仰仗富裕女人安身立命。
陳平出身不好,家裡沒什麼事業,父母死得早,有一餐沒一餐,他也沒什麼謀生的本事,只能跟著哥哥嫂嫂一起住。時間長了,嫂嫂開始覺得不高興,背地裡抱怨他不務正業,只會騙吃騙喝。
陳平的大哥聽了,當場就生氣了,吵著要跟她離婚。
結果這件事很快傳了出去,街坊鄰居閒言閒語的認為陳平一定跟嫂嫂有一腿,所以他哥才會堅決離婚。
無業青年陳平沒什麼專長,為了填飽肚子,只能在村裡人辦喪事時打雜,找點事做。
別看他平時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人家也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有一次,陳平在祭司上主持分肉,他不貪小便宜,分得很公平,大家都誇獎他分得好,陳平卻感慨道:「這算什麼?倘若我陳平能有機會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
這大言不慚的話語,在廣為流傳之後,成了陳平的標籤。
所謂人窮志短,有志氣的陳平雖然有哥哥幫襯,但結婚卻遇見了難題。恰好有個叫張負的大地主,孫女嫁了五次,五次都因為老公死了,被送回娘家。在村裡人看來,這女人天生剋夫命,十里八鄉沒人敢再娶了。
老張很著急,有一次看到陳平,第一眼就被他英俊的外表吸引了,自作主張將孫女許配給他。兒子表示不服:「陳平既窮又不願勞動,全村的人都笑他沒出息,怎麼還把孫女嫁給他呀?」
老張回道:「你懂什麼,我看此人相貌不凡,將來必成大器!」
當然,老張也不完全是個只看臉的外貌協會,他對陳平是有仔細觀察的。有一次,他曾尾隨陳平到家,雖然陳平家窮得要命,但從他家門口各路馬車的輪胎痕跡就可以斷定,這傢伙一定有很多達官顯貴的朋友。
判斷一個人最有效的辦法,是看他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當然,按照陳平的智商,這些輪胎痕跡恐怕是他故意留下的。
在張負的安排下,陳平跟孫女搭上了線,沒錢娶?不要緊,我有錢,不要聘金!
在街坊鄰居異樣的眼神中,陳平順利迎娶了張家孫女,兩個人的生活如魚得水,平安無事。
有了富裕老婆支持,手頭漸漸寬裕的陳平交遊也越來越廣。很快,他已經不甘心待在這個小地方,準備出去做一番大事業了。
漢朝皇帝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都喜歡男寵。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哀帝劉欣,幾乎每一代皇帝都有自己的男朋友,劉邦有籍孺,劉盈有閎孺,劉恆有鄧通,劉啟有周仁,劉弗陵有金賞,劉徹有韓嫣、韓說,劉詢有張彭祖,劉奭有弘慕,劉驁有張放,劉欣有董賢。
放眼整個中國歷史,漢朝皇帝的口味也是獨一無二。
先從劉邦說起,他的男寵叫籍孺,史書上對籍孺的記載不多,主要見於《史記》,說此人沒什麼才能,只靠佞幸劉邦而得寵。兩個人經常同吃同睡,劉邦還喜歡躺在籍儒的腿上睡覺。當初英布謀反時,劉邦裝病避戰,大臣們急於找劉邦商量國家大事,但又沒人有膽量闖進去。最後還是樊噲闖了進去,發現劉邦躺在籍孺的大腿上,兩個人正黏在一起呢。
樊噲頓時就怒了:「陛下,你怎麼能這樣啊,難道你忘了當年趙高亂政那件事了?」
劉邦頓時害羞得滿臉通紅,這才重新振作起來。
漢惠帝劉盈也有個男寵,名叫閎孺。劉盈非常寵愛閎孺,讓大家很羨慕,許多人甚至模仿閎孺的言談舉止和穿衣打扮。
劉盈和宏孺好到什麼程度?有一次,呂后和自己的情人審食其私通,被劉盈發現了。劉盈很生氣,但又不敢對母親發火,放出話來要弄死審食其。呂后很尷尬,只好派一個叫朱建去找閎孺,威脅他:「你受皇上寵愛,審食其受太后寵愛,一旦皇上將審食其殺掉,太后為報復,也會把你殺掉。」
閎孺嚇壞了,趕快去找劉盈為審食其求情。劉盈看在閎孺的面子上,這才放過審食其。
漢文帝劉恆以節儉聞名,但即便是這樣一位模範皇帝也有三個男寵,最受寵的那個人叫鄧通。
鄧通曾在宮裡當黃頭郎,漢文帝夢中登天而不能,幸得一個黃頭郎推了一把才上去,醒來後命人尋找,發現鄧通和夢中人一模一樣,於是一路提拔,還給了他一座銅礦,需要錢了隨便印。
劉徹就比較多情的了,既愛著陳阿嬌和衛子夫這樣的大美人,也寵愛著韓嫣和李延年這樣的小白臉。
韓嫣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思,當時劉徹想討伐匈奴,韓嫣就努力練習匈奴的兵器,還故意讓劉徹看到。靠著劉徹的信任,韓嫣一路高升,獲得賞賜無數,出入宮闈百無禁忌,不料玩得太大,跟一個宮女在一起了,最後東窗事發被太后賜死。
再說李延年,他是中山國人,著名音樂人,因犯法被處以宮刑,跟著妹妹進了宮。有一次,李延年為劉徹寫了一首歌:
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劉徹聽完這首歌,感慨道:「這世上到哪裡去找這樣的佳人呢?」一旁的平陽公主向漢武帝推薦說,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的佳人呀!靠著這首原創歌曲,李延年和妹妹被劉徹寵幸,與皇帝同臥同起。
董賢英俊瀟灑,漢哀帝對他心生愛意,更一度讓哀帝起了禪位之心,甚至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斷袖之癖。
為什麼人人都袒護季布?
《史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諾千金,說的是漢初名將季布的故事。季布是楚國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言出必行,已諾必誠,民間有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季布曾為西楚霸王項羽的帳下五大將之一,楚漢兩軍交戰時,曾經多次讓劉邦困窘不堪。劉邦消滅項羽後,仍對此耿耿於懷,他釋出了一條紅色通緝令:抓到季布賞金千兩,窩藏季布罪及三族。
按說這種情況下,季布的命運基本逃不脫先亡命天涯、最終被扭送砍頭的圈套,但季布就是命硬,實現了一次劇情大逆轉。由於他聲名遠播,很多人願意冒著砍頭的危險保護他。
濮陽的周氏人稱大俠,得知季布流落江湖,大方將其收留。很快,周圍人都知道周家收留了季布,看到朝廷發出的通緝令後,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周氏知道自己保不住季布,但也不想把季布交出去。如果季大俠在自己的地盤上被官府抓了,自己以後還怎麼在道上混?左思右想,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將軍,我有一計可助您脫身,但一定要聽我安排。如若將軍不信任我,我立刻死在您面前!」
季布當即應允。在周氏的安排下,季布剃去頭髮,脖子戴上鐵鏈,混同幾十人家奴一起被賣到了魯地的朱家。
朱家也是當地豪俠,人稱「關東大俠」,喜歡結交當世豪傑。看到這批奴隸後,朱家一眼就認出了隊伍中的通緝犯季布,但他沒有當場說破,只是悄悄囑咐兒子:「家裡的農活他想做就做,做多做少都無所謂,一日三餐你要和他一起吃,千萬不要怠慢了他。」
朱家確實夠義氣,不僅收留了通緝犯季布,還打算為他洗刷冤屈。要知道,季布可是劉邦點名要抓的通緝犯,誰敢幫他開罪?
可是朱家有信心。
在將季布妥善安置後,朱家趕赴洛陽拜見汝陰侯滕公,也就是劉邦曾經的專職司機,如今的太僕——夏侯嬰。
朱家是黑道上的大哥級人物,夏侯嬰如今雖然位高權重,但也不敢輕慢,親自出門迎接。一番寒暄後,朱家開門見山:「敢問滕公,季布到底犯了什麼罪,陛下這麼著急捉拿他?」
夏侯嬰道:「季布屢次將陛下逼至困境,所以陛下對他恨之入骨,必欲殺之而後快。」
朱家問:「滕公您怎麼看季布這個人?」
夏侯嬰答:「季布的大名我早有聽聞,武功高強,正直誠信,是個賢人。」
朱家一聽,心裡有底了,索性敞開道:「我聽說身為人臣的,應盡忠職守。當日季布在項羽麾下聽命,楚漢相爭,季布也只是履行他的職責而已。如今天下已定,陛下為個人恩怨搜捕報復季布,反而顯得心胸狹隘。您也說了,季布是個賢人,如其情急投敵,北有匈奴,南有南越,反而不美。得天下者,最忌諱的就是逼人太甚,當年伍子胥被迫逃離楚國,後又殺回楚國鞭屍楚平王,就是前車之鑑啊!」
夏侯嬰是何等聰明之人?從見到朱家那一刻他就知道了對方的目的,不過他也認同朱家說的這些,於是答應幫忙從中調解。
這之後,夏侯嬰找了個機會面見劉邦,將朱家的話又給劉邦說了一遍。劉邦雖然偶爾小心眼,但大道理還是懂的,當即下令赦免季布,還給季布封了官。季布後來為漢朝效力,做過河東郡守,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成為一代名將。
仰仗富裕女人的窮小子陳平,如何「軟飯硬吃」?
劉邦帶領沛縣子弟打天下時,身邊有一位奇才,善出奇謀,擁有力挽狂瀾的能力,此人就是陳平。
史載,陳平曾經「六出奇計」,幫助劉邦搞定各階段的主要對手。不過早期的陳平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軟飯男,以仰仗富裕女人安身立命。
陳平出身不好,家裡沒什麼事業,父母死得早,有一餐沒一餐,他也沒什麼謀生的本事,只能跟著哥哥嫂嫂一起住。時間長了,嫂嫂開始覺得不高興,背地裡抱怨他不務正業,只會騙吃騙喝。
陳平的大哥聽了,當場就生氣了,吵著要跟她離婚。
結果這件事很快傳了出去,街坊鄰居閒言閒語的認為陳平一定跟嫂嫂有一腿,所以他哥才會堅決離婚。
無業青年陳平沒什麼專長,為了填飽肚子,只能在村裡人辦喪事時打雜,找點事做。
別看他平時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人家也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有一次,陳平在祭司上主持分肉,他不貪小便宜,分得很公平,大家都誇獎他分得好,陳平卻感慨道:「這算什麼?倘若我陳平能有機會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
這大言不慚的話語,在廣為流傳之後,成了陳平的標籤。
所謂人窮志短,有志氣的陳平雖然有哥哥幫襯,但結婚卻遇見了難題。恰好有個叫張負的大地主,孫女嫁了五次,五次都因為老公死了,被送回娘家。在村裡人看來,這女人天生剋夫命,十里八鄉沒人敢再娶了。
老張很著急,有一次看到陳平,第一眼就被他英俊的外表吸引了,自作主張將孫女許配給他。兒子表示不服:「陳平既窮又不願勞動,全村的人都笑他沒出息,怎麼還把孫女嫁給他呀?」
老張回道:「你懂什麼,我看此人相貌不凡,將來必成大器!」
當然,老張也不完全是個只看臉的外貌協會,他對陳平是有仔細觀察的。有一次,他曾尾隨陳平到家,雖然陳平家窮得要命,但從他家門口各路馬車的輪胎痕跡就可以斷定,這傢伙一定有很多達官顯貴的朋友。
判斷一個人最有效的辦法,是看他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當然,按照陳平的智商,這些輪胎痕跡恐怕是他故意留下的。
在張負的安排下,陳平跟孫女搭上了線,沒錢娶?不要緊,我有錢,不要聘金!
在街坊鄰居異樣的眼神中,陳平順利迎娶了張家孫女,兩個人的生活如魚得水,平安無事。
有了富裕老婆支持,手頭漸漸寬裕的陳平交遊也越來越廣。很快,他已經不甘心待在這個小地方,準備出去做一番大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