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登高振臂一呼,壯哉
秦二世元年(西元前209年)七月的一個深夜,泗水郡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維橋區)方圓幾百里都沉浸在漫無邊際的暴風雨中。
大澤鄉的驛站裡,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人。這些都是被大秦帝國徵發往漁陽(今北京市密雲區西南)戍邊的城市平民,人數有九百人之多。他們在奔赴漁陽的途中遇上了這場雨。
原以為等雨勢稍緩就可以繼續趕路,沒想到,悽風苦雨一直下個不停,竟是進入了秋後雨季。
雨勢一天大過一天,絲毫看不到晴的意思。
大夥咬咬牙,只好頂風冒雨,在瓢潑大雨中兼程。
可是,在雨中成了落湯雞不說,道路泥濘,又黏又滑,一天下來,也就走十來二十里路。
時間推至七月,他們已經誤期了。
秦法嚴酷,誤期當斬。
怎麼辦?
在大澤鄉驛站借宿的這一晚,他們想著慘淡的明天,心如死灰。
看著無邊無際的黑夜,聽著瀟瀟不盡的秋風秋雨,沒有人睡得著。
大家圍在一堆堆篝火旁烤衣服,誰也不說話。
偶有的柴火燃起的劈啪之聲,很快就被風雨聲淹沒了。
枯燥而單調的雨聲就這樣沒完沒了,沒完沒了。
可是,一陣突如其來的狐狸的啼叫聲將這種單調打破了。
這狐鳴不但突兀,而且尖銳、刺耳,穿透力極強,如同一桿桿標槍,穿越過千年,刺破了雨聲風聲,扎入了人的耳朵,讓人在震驚、毛骨悚然之餘,又有說不出的難受。
「聽,這狐狸啼叫的好像是人話!」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可不是?眾人豎起耳朵細辨,狐狸啼叫的內容竟然是:「大楚興,陳勝王(ㄨㄤˋ)!」
大楚興,陳勝王!什麼意思?
大家面面相覷,各懷心思。
秦滅六國,楚最無辜。
當年楚懷王被秦人引誘入秦而又被秦人扣留,楚國人一直耿耿於懷,並憐憫至今。
而楚懷王的屍骨未寒,秦將王翦即率六十萬人,風驟雨至,五湖七澤,勢如破竹,荊楚大地,蕩無孑遺。
可以說,楚國於秦所滅六國中,遭受屠戮最重、最深、最殘酷,楚人對秦國的恨意最濃。
夜宿在大澤鄉驛站的九百名戍卒都是楚國故地的貧苦百姓,舊有亡國之痛,新又受暴秦之苦,現在被徵發去漁陽服役,驀然聽到「大楚興」的叫聲,無不心頭一跳,眼前一亮──楚國真的能重新興起嗎?如果楚國能重新興起,那該有多好啊!「陳勝王」……「陳勝王」這三個字更是重重地砸在每一個人的心房上。
這次負責押送大家開赴漁陽的是兩個大秦將尉。
此外,還有兩個屯長:陳勝、吳廣。
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孟窪村)人;吳廣,字叔,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
屯長,是專門協助軍官管理軍隊的基層小吏。
也就是說,陳勝、吳廣和兩個大秦將尉是一路人。
可陳勝、吳廣兩個人跟那兩個大秦將尉並不對盤,反而處處關照一眾苦難兄弟。
「陳勝王」,上天是不是暗示他應該稱王,並取得天下呢?
有人想起了早上發生的一件靈異事件:負責做飯的廚師在殺魚時,從一條鯉魚的魚腹裡掏出了一塊帛布,帛布上赫然用硃砂寫著「陳勝王」三個字。
大家嘴裡不說話,卻都心照不宣,目光來回搜尋著陳勝的身影。
陳勝並沒有出現在人群裡。
其實,魚腹裡的帛布、狐狸的叫聲,全都是陳勝一手炮製的。
當然,協助他做這件事的還有吳廣。
模仿狐狸發出怪叫的,就是吳廣。
早在兩天前,陳勝就私下裡對吳廣說:「我等途遇大雨,失期當斬,如今逃走是死路一條,舉旗做一番大事業也不過一死,同樣都是死,死於國家大事不是更好嗎?」
陳勝所說的「死於國家大事」的「國家」,指的是楚國。
陳勝與吳廣都是楚國遺民,他的意思是舉旗復楚。
陳勝可不是等閒之輩。
年輕時,他曾與別人一起在富人家做傭工,在田中耕種。大家蹲在田埂上吃早飯,他邊嚼飯菜邊喟然長嘆,對夥伴們說:「我們當中將來有人富貴了,彼此間可不要忘記。」
夥伴們笑著應聲說:「你不過一個田間奴隸,哪得富貴的一天?」
陳勝三下兩下扒光了碗中的飯菜,將碗重重地往地上一放,說:「不說了!跟你說了也白說,燕雀豈能理解鴻鵠的志向!」
這會,為了說服吳廣,他又說:「天下困苦於秦皇暴政已久。我聽說二世皇帝不過是始皇帝的幼子,不應該由他繼位,應該繼位的是長公子扶蘇。就因為扶蘇屢次規勸始皇帝,始皇帝煩了,派他領兵駐守外地。
扶蘇並無任何罪過,二世皇帝卻把他殺害了。老百姓都知道扶蘇賢良,卻不知道他已經被害。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屢立戰功,愛護士卒,楚國人都擁戴他。楚亡後有的人認為他死了,有的人認為他逃亡躲起來了。
現在如若我們冒稱公子扶蘇和項燕,向天下人發出起事的號召,必定有很多人響應。」
秦始皇滅六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又拆除各地的城防關隘,將六國宗室遷入三秦;焚書坑儒,禁錮各種思想。
秦始皇以為,他做了這些,大秦政權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統治者,成了天命所歸,繼承法統上再也挑不出任何問題,又掌控了強大的專政工具,嬴氏一姓江山就可以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由始皇至二世、三世、四世……乃至萬萬世。
可是,陳勝卻輕而易舉地找到了反秦的突破口:二世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指出二世胡亥得位不正,秦王朝在政權傳承上缺乏法理支持。
二世胡亥是否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外人不得而知,但陳勝將此作為瓦解秦帝國陣營的手段,可以想像,勢必會造成統治集團的混亂和恐慌。
而以楚國名將項燕的名義來號召楚地民眾,也同樣高明無比。
吳廣被陳勝說得動心了,躍躍欲試,但還有些猶豫,悄悄找人卜了一卦。
卜卦者猜出了他的心思,說:「你占卜的事可以成功,放心吧!」
吳廣彷彿得到了神靈的保證,義無反顧配合陳勝,裝神弄鬼地學起了狐狸叫。
「狐狸」叫了一夜,收到效果了。第二天,戍卒們打量陳勝的目光裡都充滿了崇敬。還有人竊竊私語,低聲地說著什麼。陳勝表面不動聲色,暗中卻滿意地笑了。他和吳廣決定實施下一步計畫:除掉押送他們的兩名將尉。這天早上,兩名將尉對著喝了點小酒。吳廣故意拖長了聲音說,下雨天,反正已經誤了戍期,不如大家散了。
兩個將尉聽見吳廣敢這樣明目張膽地說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暴跳如雷,操起大棍就揍。
吳廣邊躲閃邊發出誇張的慘叫聲,以博取戍卒的同情,激起戍卒的義憤。
醉醺醺的將尉連打了幾棍,都落空了。聽著吳廣發出鬼哭狼嚎的叫聲,他們鼻子都氣歪了,在酒精的刺激下,將大棍一扔,唰地拔出了劍。
戍卒們看將尉滿屋子追著吳廣打,想著吳廣平日又體恤大家,都憤憤不平,這會看將尉拔劍要殺人,再也忍不住了,一齊大呼:「住手!」
吳廣一看人心已經爭取過來了,膽氣大壯,趁將尉恍神的時候,一躍而起,啪的一下,踢飛了一個將尉手中的劍。
陳勝沒有絲毫猶豫,拾起跌落在地的長劍,嗖的一聲,朝那個將尉盡力捅去。血光迸濺中,那將尉被捅了個透心涼,話也說不出,軟綿綿地倒了下去。
另一將尉酒醒了一半,叫了聲不好,轉身要走。眾戍卒哪肯讓他溜掉,攘臂奮起,將他按倒在地。
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陳勝從後面撲上,也一劍把他捅死了。
陳勝拔出劍,將大家召集起來,叫道:「諸位,我等為大雨所阻,行期已誤。按暴秦軍法,都該斬首。即令僥倖得赦,被發往邊疆戍守,死者也是十之六七,該如何是好?」
眾人的牙關咬得咯吱咯吱地響,腦中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同一個字:反。
陳勝點點頭,揚起手中血淋淋的寶劍,高呼道:「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八個字猶如黃鐘大呂,驟然敲響,振聾發聵,戍卒們的腦袋裡轟轟直響,身上流淌的熱血瞬間沸騰。
是啊,王侯將相難道都是天生注定的嗎?
男子漢大丈夫生於世上,豈可營營役役、螻蟻一生?即便是死,也要轟轟烈烈!
秦二世元年(西元前209年)七月的一個深夜,泗水郡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維橋區)方圓幾百里都沉浸在漫無邊際的暴風雨中。
大澤鄉的驛站裡,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人。這些都是被大秦帝國徵發往漁陽(今北京市密雲區西南)戍邊的城市平民,人數有九百人之多。他們在奔赴漁陽的途中遇上了這場雨。
原以為等雨勢稍緩就可以繼續趕路,沒想到,悽風苦雨一直下個不停,竟是進入了秋後雨季。
雨勢一天大過一天,絲毫看不到晴的意思。
大夥咬咬牙,只好頂風冒雨,在瓢潑大雨中兼程。
可是,在雨中成了落湯雞不說,道路泥濘,又黏又滑,一天下來,也就走十來二十里路。
時間推至七月,他們已經誤期了。
秦法嚴酷,誤期當斬。
怎麼辦?
在大澤鄉驛站借宿的這一晚,他們想著慘淡的明天,心如死灰。
看著無邊無際的黑夜,聽著瀟瀟不盡的秋風秋雨,沒有人睡得著。
大家圍在一堆堆篝火旁烤衣服,誰也不說話。
偶有的柴火燃起的劈啪之聲,很快就被風雨聲淹沒了。
枯燥而單調的雨聲就這樣沒完沒了,沒完沒了。
可是,一陣突如其來的狐狸的啼叫聲將這種單調打破了。
這狐鳴不但突兀,而且尖銳、刺耳,穿透力極強,如同一桿桿標槍,穿越過千年,刺破了雨聲風聲,扎入了人的耳朵,讓人在震驚、毛骨悚然之餘,又有說不出的難受。
「聽,這狐狸啼叫的好像是人話!」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可不是?眾人豎起耳朵細辨,狐狸啼叫的內容竟然是:「大楚興,陳勝王(ㄨㄤˋ)!」
大楚興,陳勝王!什麼意思?
大家面面相覷,各懷心思。
秦滅六國,楚最無辜。
當年楚懷王被秦人引誘入秦而又被秦人扣留,楚國人一直耿耿於懷,並憐憫至今。
而楚懷王的屍骨未寒,秦將王翦即率六十萬人,風驟雨至,五湖七澤,勢如破竹,荊楚大地,蕩無孑遺。
可以說,楚國於秦所滅六國中,遭受屠戮最重、最深、最殘酷,楚人對秦國的恨意最濃。
夜宿在大澤鄉驛站的九百名戍卒都是楚國故地的貧苦百姓,舊有亡國之痛,新又受暴秦之苦,現在被徵發去漁陽服役,驀然聽到「大楚興」的叫聲,無不心頭一跳,眼前一亮──楚國真的能重新興起嗎?如果楚國能重新興起,那該有多好啊!「陳勝王」……「陳勝王」這三個字更是重重地砸在每一個人的心房上。
這次負責押送大家開赴漁陽的是兩個大秦將尉。
此外,還有兩個屯長:陳勝、吳廣。
陳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孟窪村)人;吳廣,字叔,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
屯長,是專門協助軍官管理軍隊的基層小吏。
也就是說,陳勝、吳廣和兩個大秦將尉是一路人。
可陳勝、吳廣兩個人跟那兩個大秦將尉並不對盤,反而處處關照一眾苦難兄弟。
「陳勝王」,上天是不是暗示他應該稱王,並取得天下呢?
有人想起了早上發生的一件靈異事件:負責做飯的廚師在殺魚時,從一條鯉魚的魚腹裡掏出了一塊帛布,帛布上赫然用硃砂寫著「陳勝王」三個字。
大家嘴裡不說話,卻都心照不宣,目光來回搜尋著陳勝的身影。
陳勝並沒有出現在人群裡。
其實,魚腹裡的帛布、狐狸的叫聲,全都是陳勝一手炮製的。
當然,協助他做這件事的還有吳廣。
模仿狐狸發出怪叫的,就是吳廣。
早在兩天前,陳勝就私下裡對吳廣說:「我等途遇大雨,失期當斬,如今逃走是死路一條,舉旗做一番大事業也不過一死,同樣都是死,死於國家大事不是更好嗎?」
陳勝所說的「死於國家大事」的「國家」,指的是楚國。
陳勝與吳廣都是楚國遺民,他的意思是舉旗復楚。
陳勝可不是等閒之輩。
年輕時,他曾與別人一起在富人家做傭工,在田中耕種。大家蹲在田埂上吃早飯,他邊嚼飯菜邊喟然長嘆,對夥伴們說:「我們當中將來有人富貴了,彼此間可不要忘記。」
夥伴們笑著應聲說:「你不過一個田間奴隸,哪得富貴的一天?」
陳勝三下兩下扒光了碗中的飯菜,將碗重重地往地上一放,說:「不說了!跟你說了也白說,燕雀豈能理解鴻鵠的志向!」
這會,為了說服吳廣,他又說:「天下困苦於秦皇暴政已久。我聽說二世皇帝不過是始皇帝的幼子,不應該由他繼位,應該繼位的是長公子扶蘇。就因為扶蘇屢次規勸始皇帝,始皇帝煩了,派他領兵駐守外地。
扶蘇並無任何罪過,二世皇帝卻把他殺害了。老百姓都知道扶蘇賢良,卻不知道他已經被害。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屢立戰功,愛護士卒,楚國人都擁戴他。楚亡後有的人認為他死了,有的人認為他逃亡躲起來了。
現在如若我們冒稱公子扶蘇和項燕,向天下人發出起事的號召,必定有很多人響應。」
秦始皇滅六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又拆除各地的城防關隘,將六國宗室遷入三秦;焚書坑儒,禁錮各種思想。
秦始皇以為,他做了這些,大秦政權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統治者,成了天命所歸,繼承法統上再也挑不出任何問題,又掌控了強大的專政工具,嬴氏一姓江山就可以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由始皇至二世、三世、四世……乃至萬萬世。
可是,陳勝卻輕而易舉地找到了反秦的突破口:二世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指出二世胡亥得位不正,秦王朝在政權傳承上缺乏法理支持。
二世胡亥是否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外人不得而知,但陳勝將此作為瓦解秦帝國陣營的手段,可以想像,勢必會造成統治集團的混亂和恐慌。
而以楚國名將項燕的名義來號召楚地民眾,也同樣高明無比。
吳廣被陳勝說得動心了,躍躍欲試,但還有些猶豫,悄悄找人卜了一卦。
卜卦者猜出了他的心思,說:「你占卜的事可以成功,放心吧!」
吳廣彷彿得到了神靈的保證,義無反顧配合陳勝,裝神弄鬼地學起了狐狸叫。
「狐狸」叫了一夜,收到效果了。第二天,戍卒們打量陳勝的目光裡都充滿了崇敬。還有人竊竊私語,低聲地說著什麼。陳勝表面不動聲色,暗中卻滿意地笑了。他和吳廣決定實施下一步計畫:除掉押送他們的兩名將尉。這天早上,兩名將尉對著喝了點小酒。吳廣故意拖長了聲音說,下雨天,反正已經誤了戍期,不如大家散了。
兩個將尉聽見吳廣敢這樣明目張膽地說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暴跳如雷,操起大棍就揍。
吳廣邊躲閃邊發出誇張的慘叫聲,以博取戍卒的同情,激起戍卒的義憤。
醉醺醺的將尉連打了幾棍,都落空了。聽著吳廣發出鬼哭狼嚎的叫聲,他們鼻子都氣歪了,在酒精的刺激下,將大棍一扔,唰地拔出了劍。
戍卒們看將尉滿屋子追著吳廣打,想著吳廣平日又體恤大家,都憤憤不平,這會看將尉拔劍要殺人,再也忍不住了,一齊大呼:「住手!」
吳廣一看人心已經爭取過來了,膽氣大壯,趁將尉恍神的時候,一躍而起,啪的一下,踢飛了一個將尉手中的劍。
陳勝沒有絲毫猶豫,拾起跌落在地的長劍,嗖的一聲,朝那個將尉盡力捅去。血光迸濺中,那將尉被捅了個透心涼,話也說不出,軟綿綿地倒了下去。
另一將尉酒醒了一半,叫了聲不好,轉身要走。眾戍卒哪肯讓他溜掉,攘臂奮起,將他按倒在地。
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陳勝從後面撲上,也一劍把他捅死了。
陳勝拔出劍,將大家召集起來,叫道:「諸位,我等為大雨所阻,行期已誤。按暴秦軍法,都該斬首。即令僥倖得赦,被發往邊疆戍守,死者也是十之六七,該如何是好?」
眾人的牙關咬得咯吱咯吱地響,腦中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同一個字:反。
陳勝點點頭,揚起手中血淋淋的寶劍,高呼道:「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八個字猶如黃鐘大呂,驟然敲響,振聾發聵,戍卒們的腦袋裡轟轟直響,身上流淌的熱血瞬間沸騰。
是啊,王侯將相難道都是天生注定的嗎?
男子漢大丈夫生於世上,豈可營營役役、螻蟻一生?即便是死,也要轟轟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