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霍光受遺
大漢權力場
西元前87年,一代雄主劉徹崩,繼位的是幼子劉弗陵。
劉弗陵登上西漢政壇,踏入了權力場。這一年,他只有八歲。
由於繼任者過於年輕,劉徹擔心自己去世後,歷史會重演呂后亂政的一幕,於是找了個藉口,殘忍地處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
政治的殘酷與血腥,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保證帝國這艘大船沿著既定的航道平穩執行,臨終前,劉徹將帝國的基業押在了五個人身上,他們分別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
這五個人是劉徹親自挑選的輔政大臣,他們組成了一個權力天平,無法一家獨大,進而威脅到皇權。
將一切安排妥當後,劉徹離開了人世。
八歲的劉弗陵高坐在大殿之上,孤獨而憂傷。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先後失去了母親和父親,在偌大的未央宮內,他居然舉目無親。他能依靠的,只有眼前的這五個老頭。
五位輔政大臣陪侍著小皇帝劉弗陵,也各想著各的心事,他們要面對並習慣這樣一個事實:這座偉大都城曾經的主宰已經不在,而且不會再回來。帝國的政壇,將從此步入後武帝時代。
下面,我來依次隆重介紹一下這五位,看看他們到底有何本事,能在最後時刻獲得劉徹的青睞。
先說一號人物霍光。
前面說過,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父親霍仲孺曾在平陽侯曹壽府中做事,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後來又回家娶妻生了霍光。
霍去病後來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出擊匈奴的途中,他請來霍仲孺,與其父子相認,並不計前嫌地替父親買了大量的田地房屋和奴婢,讓父親和弟弟一家人衣食無憂。
凱旋時,霍去病再次拜訪父親,並將十多歲的異母弟弟霍光帶到長安照顧。
在長安城,霍光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也得到了最好的教育。憑藉哥哥的身分和地位,霍光十幾歲便進入了中央的後備人才庫,先後任郎官、曹官、侍中。
就在霍光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時,哥哥霍去病突然去世,他的靠山沒了。
局勢變得有點快,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了。
霍光主要的工作就是陪在劉徹左右,小心服侍。作為一位殺伐果決的皇帝,劉徹的圈子可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去的,這圈子裡除了智者就是能人。要想在這個圈子裡混下去,需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最考驗一個人察言觀色的能力。
經過多年的歷練和隱忍,霍光終於練就了超級忍術,他為人極其低調,辦事滴水不漏,二十年的朝夕相處,霍光在工作中從來沒出過一丁點差錯,深得劉徹的信任。
曾有人對霍光做過長期的跟蹤觀察,發現此人言談舉止極有分寸,簡直到了神一樣的境界。舉個例子,他每次進出宮殿,行腳落步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尺寸,站的位置既不顯眼,又離皇帝不太遠。他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默默觀察大小官員在武帝面前的反應。
霍光的表現獲得了武帝的肯定,其權勢和地位迅速攀升,歷任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位。這意味著武帝出行時,要靠霍光保駕護航;武帝處理政務時,霍光可以憑藉國策顧問的身分參與決策。
霍光不追求曝光率,也從不公開發表政見,別說是漢朝百姓,就連許多高官也忽視了霍光這號人物的存在。
每回廷議時,霍光都列席,卻從來都一言不發,彷彿自己並不在場。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霍光在政壇裡並沒有引起任何像樣的注意,大夥兒都以為他只是一個吃閒飯的人而已。
但是低調只是霍光的偽裝,或者說,是他在多年政治鬥爭中悟出的生存之道。
憑藉著這份低調與可靠,霍光侍奉武帝左右長達二十多年。雖然品級不高,也沒有多大權勢,但他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伴隨在武帝左右,兢兢業業地完成一項又一項瑣碎的事務。他見證了霍去病和衛青那無比隆重的葬禮,也見證了在武帝的帶領下,這個帝國如何對外征服四方、揚威西域,對內打擊豪強、集權中央,一步一步踏上文治與武功的巔峰盛世。
除了做事可靠,霍光的長相也很不錯,他皮膚白皙、雙目有神、長鬚美髯,完全是一位帥哥。
武帝臨終前,命畫師畫了一幅周公背成王的圖賜予霍光,囑託他像當年的周公一樣,輔佐自己的幼子劉弗陵。
為了讓霍光更好地開展工作,武帝提拔他為大司馬、大將軍。
要知道,大司馬、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在此之前,武帝曾任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但是當時武帝大權在握,衛青也恪守本分,故當時的大司馬、大將軍雖然位高,但還沒有成為朝官首領。而此時,霍光一人身兼大司馬、大將軍,不但成了內朝的最高首領,更成了百官之首。
從這一刻起,霍光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風光時刻。
大漢權力場
西元前87年,一代雄主劉徹崩,繼位的是幼子劉弗陵。
劉弗陵登上西漢政壇,踏入了權力場。這一年,他只有八歲。
由於繼任者過於年輕,劉徹擔心自己去世後,歷史會重演呂后亂政的一幕,於是找了個藉口,殘忍地處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
政治的殘酷與血腥,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保證帝國這艘大船沿著既定的航道平穩執行,臨終前,劉徹將帝國的基業押在了五個人身上,他們分別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
這五個人是劉徹親自挑選的輔政大臣,他們組成了一個權力天平,無法一家獨大,進而威脅到皇權。
將一切安排妥當後,劉徹離開了人世。
八歲的劉弗陵高坐在大殿之上,孤獨而憂傷。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先後失去了母親和父親,在偌大的未央宮內,他居然舉目無親。他能依靠的,只有眼前的這五個老頭。
五位輔政大臣陪侍著小皇帝劉弗陵,也各想著各的心事,他們要面對並習慣這樣一個事實:這座偉大都城曾經的主宰已經不在,而且不會再回來。帝國的政壇,將從此步入後武帝時代。
下面,我來依次隆重介紹一下這五位,看看他們到底有何本事,能在最後時刻獲得劉徹的青睞。
先說一號人物霍光。
前面說過,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父親霍仲孺曾在平陽侯曹壽府中做事,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後來又回家娶妻生了霍光。
霍去病後來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出擊匈奴的途中,他請來霍仲孺,與其父子相認,並不計前嫌地替父親買了大量的田地房屋和奴婢,讓父親和弟弟一家人衣食無憂。
凱旋時,霍去病再次拜訪父親,並將十多歲的異母弟弟霍光帶到長安照顧。
在長安城,霍光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也得到了最好的教育。憑藉哥哥的身分和地位,霍光十幾歲便進入了中央的後備人才庫,先後任郎官、曹官、侍中。
就在霍光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時,哥哥霍去病突然去世,他的靠山沒了。
局勢變得有點快,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了。
霍光主要的工作就是陪在劉徹左右,小心服侍。作為一位殺伐果決的皇帝,劉徹的圈子可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去的,這圈子裡除了智者就是能人。要想在這個圈子裡混下去,需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最考驗一個人察言觀色的能力。
經過多年的歷練和隱忍,霍光終於練就了超級忍術,他為人極其低調,辦事滴水不漏,二十年的朝夕相處,霍光在工作中從來沒出過一丁點差錯,深得劉徹的信任。
曾有人對霍光做過長期的跟蹤觀察,發現此人言談舉止極有分寸,簡直到了神一樣的境界。舉個例子,他每次進出宮殿,行腳落步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尺寸,站的位置既不顯眼,又離皇帝不太遠。他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默默觀察大小官員在武帝面前的反應。
霍光的表現獲得了武帝的肯定,其權勢和地位迅速攀升,歷任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位。這意味著武帝出行時,要靠霍光保駕護航;武帝處理政務時,霍光可以憑藉國策顧問的身分參與決策。
霍光不追求曝光率,也從不公開發表政見,別說是漢朝百姓,就連許多高官也忽視了霍光這號人物的存在。
每回廷議時,霍光都列席,卻從來都一言不發,彷彿自己並不在場。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霍光在政壇裡並沒有引起任何像樣的注意,大夥兒都以為他只是一個吃閒飯的人而已。
但是低調只是霍光的偽裝,或者說,是他在多年政治鬥爭中悟出的生存之道。
憑藉著這份低調與可靠,霍光侍奉武帝左右長達二十多年。雖然品級不高,也沒有多大權勢,但他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伴隨在武帝左右,兢兢業業地完成一項又一項瑣碎的事務。他見證了霍去病和衛青那無比隆重的葬禮,也見證了在武帝的帶領下,這個帝國如何對外征服四方、揚威西域,對內打擊豪強、集權中央,一步一步踏上文治與武功的巔峰盛世。
除了做事可靠,霍光的長相也很不錯,他皮膚白皙、雙目有神、長鬚美髯,完全是一位帥哥。
武帝臨終前,命畫師畫了一幅周公背成王的圖賜予霍光,囑託他像當年的周公一樣,輔佐自己的幼子劉弗陵。
為了讓霍光更好地開展工作,武帝提拔他為大司馬、大將軍。
要知道,大司馬、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在此之前,武帝曾任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但是當時武帝大權在握,衛青也恪守本分,故當時的大司馬、大將軍雖然位高,但還沒有成為朝官首領。而此時,霍光一人身兼大司馬、大將軍,不但成了內朝的最高首領,更成了百官之首。
從這一刻起,霍光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風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