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陳平:足智多謀,貪得無厭卻得善終

第一節 貧苦農家的孩子
話說漢高祖五年五月,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辦了個盛大的宴會,招待群臣。在這個宴會上,他與高起、王陵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對話,過程如下:
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他只對三傑進行了評價。如果一定要讓他再繼續說下去,我想,他一定會說:「機變百出,置死地,陷絕境,困於萬難之中,猶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吾不如陳平。」
在大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中,陳平的功勞是很大的。劉邦論功行賞時,雖未把陳平當成功臣中的第一梯隊,當眾進行隆重推介,但是在他的心目中,陳平的地位是非同小可的。
第一梯隊是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蕭何是在劉邦起家時就跟在他的身後一路打過來的,一直是劉邦的後勤部長。不管劉邦在前線打了多大的敗仗,損耗了多少兵馬,蕭何總是能為劉邦補充兵馬數量,讓劉邦像個賭徒一樣,有永遠用不完的資本。所以,蕭何成了頭號功臣。而張良則被稱為帝師,在策略上為劉邦謀劃,讓本來沒有多大策略眼光的劉邦常常感到驚奇,須臾不能離開。韓信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天才軍事家,只要手中有兵,就戰無不勝,弄得當時那些專家級的人物都認為他可與劉邦、項羽共分天下,並曾對他進行勸進過。
由此一來,很多人都認為,陳平與這些人比起來,要遜色得多。其實,認真地把帳一筆筆算下來,他的功勞也不比這三傑差多少。而司馬遷也沒有忽略陳平的功勞。在他那本並不由大漢官方出版的《史記》裡,為大漢功臣做傳記時,只給漢初功臣五個《世家》的指標: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陳平的名字緊排張良之後,足見其分量之重。當然,如果韓信不出事,肯定也會在其中占有一席,而且排名絕對在前頭。
陳平的功勞很大,能力很強,既得到劉邦的肯定,也得到了太史公的好評。但他的人品卻有點問題,一個字──貪!
陳平是個帥哥,顏值很高。但就是太愛財。而且,這個特質從年少開始就已經表現得很突出。
陳平的出身絕對不是像張良那樣的貴族,而是出身於道地的貧民世家。他從小就沒有了父母,全靠他的哥哥陳伯養他。依照此情況推理下去,陳平就應該下農地做農活,然後娶個農村老婆,生兒育女,最後走過受苦受累的一生,一點也不有名地死去。可是,他從小就不愛勞動,反而愛讀書。據說,他家當時有三十多畝田地。當時的三十畝田地實在算不了什麼。
那時的農業技術還十分落後。一畝田收成不了多少糧食,而種三十畝地投入的心力卻遠比今天多。因此,多一個勞力可使用那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可是陳伯卻很支持他這個兄弟去讀書!自己天天早出晚歸,下地做農活,讓陳平在家裡什麼事也不用做,只需要埋頭讀書。
陳平年紀稍大一點後,還外出求學。陳伯仍然大力支持,但他的老婆卻很不樂意。不光陳平的嫂子不樂意,村子裡其他人看到陳平長得很好看,白白淨淨的,一個貧下中農的兒子,硬生生長得跟個地主二代沒什麼兩樣,心裡也很忌妒地說起酸溜溜的話,拉著長調對陳平說:「你們陳家吃的是什麼東西啊,讓你長得這麼好看!」
陳平還沒有出聲,他的嫂子就在一旁大聲說:「我們家除了吃榖糠、野菜之外,也沒有別的好東西吃。這種小叔子,除了養他來浪費食物之外,沒有別的用處。有還不如沒有。如果養個大猩猩,還可以拿去展覽收個門票呢。」
大家聽了覺得很好玩,但陳伯卻很生氣,果斷地跟老婆辦了離婚手續。要讓她知道,「老婆如衣服,兄弟是手足」這話不是古人胡說的。然後再婚,繼續任勞任怨地下農地做農活,咬緊牙關,支持兄弟去讀書。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