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各懷心事,親朋竟是反對派;相互提攜,元勛力助大隋朝

1

  西元581年,是一個歷史的轉捩點。

  這一年,北周權臣楊堅完成了從權臣到皇帝的身分轉換,徹底終結了鮮卑王朝在北方一百多年彪悍的統治,成為大隋帝國的開國皇帝,跟南陳政權一起,分治天下。華夏大地成為兩個漢人朝廷的對峙。

  楊堅由於憑藉外戚的身分,公然奪權,一舉廢掉北周小皇帝宇文闡而成為九五至尊,得國比較容易。楊堅本人靠父親的功勞上位,自己並沒有什麼豐功佳績,最後成為輔政大臣,居然是靠鄭譯等幾個北周皇帝寵臣來動手腳。而且由於在權臣的位子上待的時間不長,還來不及組建自己的幕僚團隊,直到他宣布就任皇帝的那一天,手下仍然沒有幾個彪悍的親信。

  楊堅稱帝時,連他本人都覺得有點沒自信。因為連他女兒對他的做法都很不滿意。他的女兒就是楊麗華,此前就是宇文贇的皇后。雖然宇文贇還在位時,多次揚言要把她做掉,還揚言把他們楊家全部搞定,讓她時刻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懼之中。當宇文贇死後,鄭譯他們矯詔讓楊堅輔政時,她雖然沒有積極參與,但因為北周的嗣子十分「魯莽」、而且還不是她的親生兒子(宇文闡是宇文贇另一個皇后,天元帝后朱滿月的兒子),她最怕一番忙亂之後,大權會落到其他人的手中──那樣一來,她這個太后就不是普通的慘了。因而當她聽說鄭譯他們矯詔之事,內心還是十分高興的。那時,她覺得有父親為她保駕護航,她就可以在太后的位子上安穩地坐著。沒想到,她這個美好的心情還沒有消停,楊堅就已經在一幫各懷鬼胎的人的運作之下,展開了一個「禪讓」活動,自己登上皇帝寶座,直接坐穩江山。她這個新科太后的頭銜,當然立刻就消失了,心頭非常悲傷,只要還醒著,臉上就全是憤怒和悲傷交錯的表情。

  楊堅看到女兒的這個表情,覺得也很對不起她,覺得總是讓她當個廢太后,就更不像話了,於是就下詔改封她為樂平公主。於是,楊麗華從原太后變身公主。她怎麼想都覺得身分尷尬,而且更對不起宇文氏。她到這個時候,更把自己當成宇文氏家中的人。

  楊堅以為自己已經改封她很久了,宇文氏在她心目中應該已經淡出,於是就勸她改嫁──雖然是喪偶再婚,但畢竟是皇帝的女兒。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沒想到,楊麗華堅決不同意,既然嫁了宇文氏,就必須從一而終。楊堅看到女兒態度十分堅硬,也沒有辦法。

  楊堅終究覺得虧欠女兒太多,就決定在她女兒身上做點補償。楊麗華嫁給宇文贇之後,只生了一個女兒,叫宇文娥英。眼看這個原北周公主到了婚嫁年齡,楊堅就下了一道聖旨,為她隆重擇婿。這一次徵婚,並不是向全國適齡青年,而是本著門當戶對的原則,徵婚的範圍只限於朝廷的貴公子們。

  這個聖旨一下,每天到弘聖宮聚集等待面試的官二代帥哥們都有一百號人。

  楊麗華雖然對自己再改嫁來個堅決不從,但對女兒的終身大事,還是十分關心的。她每天都坐在帷帳之中,考核這些貴公子。這些考生也像現在很多求職的資優生一樣,先文情並茂、文采飛揚地進行一番自我介紹──當然,重點還是介紹自己的家世,著眼點都在靠爸。然後由楊麗華出題,考他們的才藝──總不能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只有個顯赫的家世、成堆的金銀,卻什麼才藝都沒有的人──那會多無趣啊。她一一目測之後,覺得不合適的,就讓人帶走,直接宣布淘汰。直到,她看到李敏時,才覺得很滿意。李敏就這樣成為楊麗華的乘龍快婿。那些競爭對手無不向他投去嫉妒的目光。

  李敏當然也心情大好。此時,所有的人都不會想到,多年之後,其結局不是普通的慘。當然,這是後話,以後再談。

  如果只有這個原太后女兒不開心,也沒有什麼。可是連榮建緒對楊堅的「禪讓」也很不開心。他是楊堅的老朋友。楊堅展開「禪讓」的準備工作時,榮建緒已接到任命書,準備到息州當刺史。他正要出發,楊堅對他說:「老朋友不必這麼忙,再等一等,我們可以共享榮華富貴。」此時,楊堅正迫切地需要幕僚,他認為自己這麼一說,老朋友就會爽快地留下來,與他一起「共享富貴」,沒想到,老朋友卻臉色大變,說:「大哥說的這些話,我很不願意聽。」害得楊堅萬分尷尬。

  當然,榮建緒雖然把話說得很絕,好像自己是當代的伯夷、叔齊一樣,可是等到老朋友真的對北周朝廷篡位奪權後,他並沒有跑到首陽山那裡來個不吃「隋食」,而是繼續當他的地方大官,而且也還跟別的刺史一樣前來朝見楊堅。楊堅一看,你不是說不想要我的富貴嗎?怎麼現在又來了?他當場對榮建緒說:「老朋友,你現在後悔了吧?」

  榮建緒雖然骨頭的硬度不高,但嘴巴的硬度卻很高,楊堅的話才一落,他就一邊叩頭一邊說:「陛下,我雖然比不上徐廣,但跟楊彪當時的情形一樣。」

  這話聽起來,好像不怎麼激烈,可是你要是熟識徐廣和楊彪,就會知道這話對楊堅的刺激有多麼巨大。徐廣是東晉祕書監,也是《晉記》的作者,更是司馬氏的幕僚。當年桓玄篡位、晉安帝被迫從皇宮裡搬出時,別人都不敢表露態度,而他卻陪著晉安帝從宮中一路走來,而且一路痛哭,悲痛的程度比晉安帝還要高(晉安帝司馬德宗是個白痴,又是個啞巴,表情一點也不豐富)。後來,劉裕代晉、晉恭帝禪讓時,徐廣又一次放聲大哭。那一段時間,大家看到的他,都在淚流滿面。謝晦對他說:「你天天這麼以淚洗面,不值得,也有點過分了吧。」他卻說:「我跟老大不同。老大是新皇帝任命的佐命之臣,當然心情爽快。我深受大晉的厚恩,怎麼可能忘記舊主?」

  劉裕並不因為徐廣不忘舊主就下令把他做掉,而是又任命他為中散大夫。可是他卻堅守自己的原則,堅決不做劉宋的公務員,上表堅辭劉裕的任命。劉裕好人做到底,同意了他的請求,然後賞賜他很多錢財,讓他的日子過得很優渥,而且一直活到元嘉年間,死的時候已七十四歲。

  至於楊彪,很多人都知道。楊彪對漢朝很忠心,即使在獻帝落難時,仍然緊隨左右,好幾次差點被郭汜和曹操砍死,但又都被人救了下來。後來,曹氏父子對他還是很禮遇的,但他卻很不願領曹氏父子之情。黃初二年,曹丕想任命楊彪為太尉。但楊彪仍然推辭,而且理由就是:「我曾當過漢朝的三公,這些年來,國家動盪不安,我卻不能為漢朝立有一點功勞,如果現在又做大魏的臣子,於國於己,都不是件光彩的事。」如果這話對著別人講,楊彪那條老命就會當場被宣布終止。但曹丕卻不為難他,而是收回成命,然後讓楊彪繼續活下去,待之以禮,還賜他延年杖、馮幾。這麼一連串的待遇下來,讓楊彪也不好意思再嘴硬下去了。於是,曹丕又拜他為光祿大夫,品級為中二千石,朝見時,班位僅次於三公(原本讓他當太尉,現在待遇低了一級)。結果楊彪活到八十四歲才掛掉。

  你把這兩人的經歷和結局拿來一比照,就知道這兩位老人家完全可以配得上「老奸巨猾」四個字,利用皇帝的虛榮心,在保住幸福生活的同時,還獲得巨大的聲名──這可是當時很多士大夫做夢都想得到的啊。

  現在榮建緒居然把自己比作這兩人,楊堅一聽就氣爆了──原來你這個老朋友居然明目張膽地學楊彪學徐廣,只想拿到好處,卻不願公開做自己的親信──楊堅正需要幫手時,老朋友卻在大庭廣之下放出這個嘴臉,別人還會跟自己保持一致的高度嗎?楊堅當場就發飆起來,指著榮建緒的鼻子大聲說:「朕雖然沒有讀太多書,不知道這些書上的典故,但也知道你這是在對朕不恭敬。」

  大家知道,「不敬」之罪向來是大罪。這個帽子一扣上來,在場的人都嚇得手心全是汗。榮建緒也不敢再說什麼了。他把徐廣和楊彪的故事擺出來,大概也是想讓楊堅這個老朋友像劉裕和曹丕安頓那兩個人一樣處置他,他就靠這個佳話,活得比所有大臣都舒適。沒想到,卻惹得老朋友龍顏大怒起來。當然,這個細節也有另一個版本,說是楊堅聽了之後,並沒有大動肝火,而是笑著說:「朕雖不解書語,亦知卿此言不遜也。」當然,不管是勃然大怒,還是強作笑顏,楊堅此時的心情一定是不愉快的。當然不愉快的楊堅還是很要面子的,沒有因此加罪於老朋友,繼續讓他當刺史,最後榮建緒一直領著高官的俸祿到死的那一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