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一詩動天下,大義公主殞命異域;關中饑荒,隋皇帝親率民逃荒

1
  楊堅對兄弟、大臣們的心情很複雜,但他統治了十多年後,採取不添亂的政策,鼓勵農桑,再加上老百姓有了十多年的和平生活,大家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時光,都努力工作,糧食生產大為提高。

  有一天,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上奏:「府藏皆滿,無所容,積於廊廡。」就是說,現在倉庫的容積都已經裝滿了,財物多得沒有地方存放,只好堆積在庫外的廂房裡。

  楊堅一聽,有點不相信,說:「你沒有看錯吧?朕這幾年來,既薄賦於民,又經常大量賞賜功臣,還常常擔心財物不夠用。你怎麼說府庫不夠存放呢?」

  答:「這是由於每年的收入都多於支出的緣故。」

  楊堅非常開心,下令修建左藏院以存放那些裝不下的財物。他的心情一爽,稍作思考,就理解到,原來輕稅賦不但能強民,也能富國。與其橫徵暴斂,不如藏富於民,於是下令:「糧食布帛等物,寧可積蓄在民間,也不要儲藏到府庫。今年,河北、河東地區的田租可減徵三分之一,軍人應該繳納的份額也可減徵一半。全國各地成丁應該繳納的全部免徵。」

  這幾年來,大多數時候都沒有戰亂,人口增加得比較快,僅首都及三河(河北、河南、河東)一帶就出現了地少人多的局面──那時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都還很落後,糧食產量不高,多出幾個人,就會陷於糧食短缺的狀態,於是,楊堅又向全國各地派出使節,重新調整分配天下的田地,地少人多的鄉,每個成年人只能分到二十畝地,老年和未成年人分到的田地就更少了。在農村待過的人都知道,一個人種幾十畝田地,是非常辛苦的,估計整年都沒有一整天的休息時間,但當時的生產力就是這個情況,你不種這麼多的田地,就不夠交租和餬口。很多人都想穿越回到古代──當然,你穿越回去當了皇公大臣、公子皇孫,那會是幸福得不得了,如果不幸投胎到鄉間農家,那就苦不堪言了,而且就全國人口來說,達官貴人畢竟是萬裡挑一,如果你在現在的社會連國考都落榜,你想想你在古代成為王公大臣的機率有多少?而且,這個時間是史上有名的開皇之治,也算是歷史上的一個盛世之一了。在一個盛世裡,尚且如此,如果碰上亂世,你就只能在那裡淚眼汪汪看著滿目瘡痍的世界,到處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言歸正傳。儘管後來楊廣開始基礎建設,弄得民貧國乏,民怨載道,成為大隋覆亡的重大因素之一。其實楊堅也有這方面的愛好,楊廣只是把這個傳統發揚光大而已。當年,楊堅才得天下,戰亂還在進行,他就不顧一切地從零開始,修建一個都城,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才敢做的。現在他看到大隋有這麼多的錢財,府庫都沒辦法裝了,他還能勤儉持家才是怪事。

  開皇十三年,楊堅又下令在岐州的北面修建仁壽宮。這一次,他派楊素當工程總指揮。楊素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建築方面卻完全沒有經驗,他又請宇文愷來當他的總工程師,當年高熲當工程總指揮時,實際工作都交由總工程師去處理,自己只把大關,簽簽字就完事,但楊素不是這個風格。仁壽宮也像大興城一樣,是在一個全新的地方修建的,需要平山填谷,工程難度很大,而楊堅歷來又沒耐性,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大興城那樣的規模,不用一年就可以建成,現在一個仁壽宮哪能花多少時間?楊素把他指揮打仗的風格也帶到了工地,每天都要求大家搶時間、抓進度,如果發現誰有消極怠工的跡象,他就毫不留情。大家知道,填山平谷,現在有大型機械設備,做起來都還很危險,那時全部靠人力,其危險指數很高。而楊素只抓進度,從不講什麼安全第一,於是,大量的民工都在工地上死去──而且很多人是疲勞而死的。他們氣絕倒地時手裡都還拿著工具。楊素為了趕時間,也不讓其他工友去處理一下死者的屍體,直接就下令用土石蓋上去。一場工地下來,死者數以萬計,而這些成千上萬的屍體,在楊素他們的眼裡,根本不是生命,他們的眼裡只有楊堅的喜好──只要楊堅高興,他們就可以飛黃騰達,犧牲再多無辜的生命,在他們看來也是值得的。這個堆積著如山死屍的宮殿,取名仁壽宮,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而當楊堅進入這個富麗堂皇的大殿時,天朝大國皇帝的氣魄瞬間澎湃心頭,更是沒有想到自己的腳下,埋著一大堆白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