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平定天下到貞觀之治
大唐的開國戰略是北和東突厥,東連李密以牽制群雄,並阻止江都回流的叛亂政府軍(宇文化及的叛亂部隊當時要西還);然後則分向西、南兩線發展:一由世民統兵經略盤據甘隴的薛舉、李軌兩大集團,以鞏固西線後方;一由宗室李孝恭經略長江流域以下,李靖後來輔助他完成任務(孝恭可參第一百條)。及至西線平定,世民才出兵經略山東,配合孝恭的南線同時並舉。
武德二(六一九)年,秦王世民正式部署東進,這年他二十二歲,長孫氏?他誕下第一個男孩──後來的皇太子李承乾。自此以後,世民即連年東征西討,較少在京師主持大政。迄至武德四(六二一)年,大唐的戰略已漸收效果,李孝恭和李靖的南面軍平定了長江中游──也是江南最大的集團蕭銑ㄒㄧㄢˇ之梁朝,自後經略江東及嶺南即勢如破竹。北面軍在世民指揮之下連連硬攻苦戰,同時擊滅了盤據東都的鄭──王世充集團,和河北的夏──竇建德集團。這時足以與大唐抗衡的大集團,大體上已經消滅,剩下若干小集團,其平定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大唐皇帝李淵,覺得秦王世民功勞甚大,現行官制無法酬庸他,遂特創「天策上將」一官,位在王公之上,於此年十月拜世民?天策上將。這時世民一身兼數職,正式官銜?「天策上將‧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管山東地區,大本營在洛陽)尚書令‧西南行台(管四川,大本營在成都)由平定天下至貞觀之治尚書令‧涼州總管(即涼州軍區司令,大本營在甘肅武威)‧左武候大將軍(相當於憲兵部隊總司令)‧上柱國‧秦王」。太宗後來追述,說「二十四歲即平定天下」,蓋指此而言。自此以後,世民的權力有增無減,至武德七(六二四)年,他更以上述身分兼領左、右武候大將軍(唐制憲兵分左、右兩個總司令部)、十二?大將軍(全國武裝部隊分?十二個總司令部),成?全國最高統帥,一身掌握軍政的實際大權,這時才行年二十七歲。後來又兼?中書令(負責擬定最高命令的宰相),權勢更是炙手可熱。
秦王世民意志堅強,性格剛烈,從小就沒有服從大哥支配的習慣,這時權勢之大,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把身?皇太子的長兄放在眼裡。武德四年以前,世民長年在外征伐,以後則在朝時間較多,所以兄弟磨擦的機會也多了。當初,皇帝李淵分付開建國家的責任給三個兒子,最初三兄弟的軍事責任是差不多的,後來建成因?昇?太子,所以留京協助父皇處理政事,元吉也從太原回朝,或協助政事,或統兵出征。建成瞧不慣二弟的態度,元吉也幫助大哥的忙,兄弟三人除太子外,均兼任親王宰相(元吉也擔任侍中及行台尚書令,封?齊王),這種家族事業牽涉國家和家庭的各種關係,遂引發了糾纏不?的糾紛。唐高祖雖是雄才大略的人,但喪失了賢內助的幫忙,對此糾紛也莫能?理;兄弟三人各有集團,他們也互相協助其主勾心鬥角,甚至建議用武力解決對方,因此糾紛愈來愈嚴重。秦王曾一度想跑回洛陽,舉兵對抗太子;太子的重要助手魏徵等,
大唐的開國戰略是北和東突厥,東連李密以牽制群雄,並阻止江都回流的叛亂政府軍(宇文化及的叛亂部隊當時要西還);然後則分向西、南兩線發展:一由世民統兵經略盤據甘隴的薛舉、李軌兩大集團,以鞏固西線後方;一由宗室李孝恭經略長江流域以下,李靖後來輔助他完成任務(孝恭可參第一百條)。及至西線平定,世民才出兵經略山東,配合孝恭的南線同時並舉。
武德二(六一九)年,秦王世民正式部署東進,這年他二十二歲,長孫氏?他誕下第一個男孩──後來的皇太子李承乾。自此以後,世民即連年東征西討,較少在京師主持大政。迄至武德四(六二一)年,大唐的戰略已漸收效果,李孝恭和李靖的南面軍平定了長江中游──也是江南最大的集團蕭銑ㄒㄧㄢˇ之梁朝,自後經略江東及嶺南即勢如破竹。北面軍在世民指揮之下連連硬攻苦戰,同時擊滅了盤據東都的鄭──王世充集團,和河北的夏──竇建德集團。這時足以與大唐抗衡的大集團,大體上已經消滅,剩下若干小集團,其平定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大唐皇帝李淵,覺得秦王世民功勞甚大,現行官制無法酬庸他,遂特創「天策上將」一官,位在王公之上,於此年十月拜世民?天策上將。這時世民一身兼數職,正式官銜?「天策上將‧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管山東地區,大本營在洛陽)尚書令‧西南行台(管四川,大本營在成都)由平定天下至貞觀之治尚書令‧涼州總管(即涼州軍區司令,大本營在甘肅武威)‧左武候大將軍(相當於憲兵部隊總司令)‧上柱國‧秦王」。太宗後來追述,說「二十四歲即平定天下」,蓋指此而言。自此以後,世民的權力有增無減,至武德七(六二四)年,他更以上述身分兼領左、右武候大將軍(唐制憲兵分左、右兩個總司令部)、十二?大將軍(全國武裝部隊分?十二個總司令部),成?全國最高統帥,一身掌握軍政的實際大權,這時才行年二十七歲。後來又兼?中書令(負責擬定最高命令的宰相),權勢更是炙手可熱。
秦王世民意志堅強,性格剛烈,從小就沒有服從大哥支配的習慣,這時權勢之大,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把身?皇太子的長兄放在眼裡。武德四年以前,世民長年在外征伐,以後則在朝時間較多,所以兄弟磨擦的機會也多了。當初,皇帝李淵分付開建國家的責任給三個兒子,最初三兄弟的軍事責任是差不多的,後來建成因?昇?太子,所以留京協助父皇處理政事,元吉也從太原回朝,或協助政事,或統兵出征。建成瞧不慣二弟的態度,元吉也幫助大哥的忙,兄弟三人除太子外,均兼任親王宰相(元吉也擔任侍中及行台尚書令,封?齊王),這種家族事業牽涉國家和家庭的各種關係,遂引發了糾纏不?的糾紛。唐高祖雖是雄才大略的人,但喪失了賢內助的幫忙,對此糾紛也莫能?理;兄弟三人各有集團,他們也互相協助其主勾心鬥角,甚至建議用武力解決對方,因此糾紛愈來愈嚴重。秦王曾一度想跑回洛陽,舉兵對抗太子;太子的重要助手魏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