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武則天傳

79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引子
神龍元年(西元七○五年)正月二十五日上午,洛陽上陽宮的院子裡擠滿了人,他們穿著朝服,都是朝廷的文武大臣,在皇帝唐中宗李顯的率領下來到上陽宮,向唐中宗的母親─剛退位的女皇帝問安,並且為女皇獻上一個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這位女皇在位十五年,在即位以前,她就有「聖母神皇」的尊號。登上皇位以後,她有許多尊號,包括:「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大聖皇帝」、「大聖皇帝」等。現在,她退位了,兒子唐中宗尊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便稱她為「武則天」。其實;武則天只是她的姓和尊號連在一起。她真正的名字是「武曌」,不過後人很少用名字來稱呼她。
武則天是個奇人,她的人生經歷變化曲折,多采多姿,卻也驚濤駭浪,滿地血腥。在這條路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她一人獨行,不知是驕傲?還是悲哀?


一、武則天的家世

「皇帝」的尊號是秦始皇創立的,一直到清朝宣統皇帝退位才終止。「皇帝」的尊號沿用了二千多年。皇帝是擁有最高政治權力的人,皇帝的命令可以超越法律,全國人民的生死榮辱都操在皇帝手中。在二千多年來,皇帝職位全由男人擔任,只有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所以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特別受到注目。
武則天能登上男性獨霸的皇帝寶座絕非偶然之事,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在武則天走到皇帝寶座的路上,充滿了人性的詭詐,灑滿了許多人的血淚。
武則天是山西文水縣人。父親武士是木材商,而且擁有大片森林,是個富有的商人。武士善於交際應酬,結交許多官場人物,在山西太原一帶的達官貴人常和武士來往。隋煬帝末年,李淵擔任太原留守,類似太原市市長兼太原警備司令,李淵便和武士交情深厚,李淵到文水地區巡察時,便在武士家住宿。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西元六一七年),李淵從太原起兵反隋,從太原攻入長安,武士追隨李淵,官職是大將軍府鎧曹參軍,職務大概是掌管武器的工作。唐朝建立後,武士在朝廷任官,先後擔任過利州都督、荊州大都督和工部尚書。
武士結過兩次婚。第一位妻子是相里氏,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武元慶,次子叫武元爽。相里氏去世以後,武士又娶楊氏為妻,楊氏是隋朝皇室觀王楊雄的侄女,雖然隋朝已滅亡,但舊皇室的成員仍是高門望族。武士娶楊氏為妻,顯然是想藉與名門望族聯姻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楊氏生了三個女兒,武則天是楊氏所生的次女。
武則天是唐高祖武德七年(西元六二四年)生於利州(四川廣元縣)。當時,她的父親正任利州都督。當武則天的年紀還很幼小的時候,據說有一位擅長看相的人名叫袁天綱,經過利州,武士請袁天綱為妻子楊氏看相。袁天網說:「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貴子。」又為武士的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看相,袁天綱說:「你們官位可以做到刺史。」接著為楊氏的長女看相,袁天綱說:「這女孩能成貴人,但不利其夫。」最後,楊氏把次女抱來,這時武則天才七八個月大,還不會走路,楊氏把武則天打扮得像個男孩子,穿男孩的衣服,戴男孩的帽子,袁天綱看了這孩子,大驚說道:「這孩子若是女的,當為天下主。」
袁天綱為武士家人看相的故事出自唐人小說《談賓錄》,《舊唐書》的〈方伎傳〉也提到。但這個故事不足採信,因為袁天綱說武元慶、武元爽的官職和楊氏長女的遭遇完全正確,武則天的相看得太準了,說一個女人可以「為天下主」,這是打破傳統中國人的觀念和中國人的經驗法則。一個相士說到百分之百正確,反而讓人不敢相信。想來這段看相的故事是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有心人編造出來的,在社會裡流傳開來。《談賓錄》的作者便把這則流傳的故事寫出來。在中國歷史上,許多成名的人物都有人為他們事蹟編造一些故事,例如說五代後梁太祖朱溫出生時,紅光滿室,透到屋頂,村裡的人們看到朱家屋頂有紅光,以為是失火了,竟提了水桶來救火;又如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患有皮膚病,和朋友下棋,邊下棋邊抓手臂,一盤棋下完,桌上滿是曾國藩的皮屑,於是有人說曾國藩是摨蛇轉世,因為蛇會脫皮。其實這都是人們附會偽造的說法。所以袁天綱為嬰兒時的武則天看相,說武則天「當為天下主」的故事應該是武則天做了皇帝後,當時人附會編造出來的。
武則天出生在富貴之家,童年生活似乎應該幸福美滿,其實不然,武則天的父親先娶相里氏為妻,生了兩個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相里氏死後,又娶楊氏為妻,當時武元慶、武元爽的年齡和楊氏差不多,這兩兄弟對年紀太輕的「繼母」沒有尊敬的心理,使楊氏感受到委屈。當武則天十二歲時,父親去世,武家的產業由武元慶、武元爽兩兄弟掌管,他們對繼母楊氏和其所生的三個女兒沒有好臉色。楊氏和三個女兒雖然衣食無虞,但在家族中受到欺淩、輕視,使楊氏她和她三個女兒在心理上深深感到痛苦和滿腹心酸,覺得她們母女真是寡婦孤女。
武則天的童年是不快樂的。她那種被壓迫的感覺深深地影響到她的人格成長,造成她後來強烈的權力慾和殘忍的性格。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童年生活會影響他的人格形成和行為取向,一個生活在溫暖家庭中的兒童,成年以後的性格較容易顯現出善良、溫和,相反地,一個生活在冷漠、暴力、痛苦家庭中的兒童,成年以後較容易表現出粗暴、仇恨、詭詐的行為。武則天的一生故事正好可以給這個心理學上的說法做一個證據。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西元六三七年),武則天十四歲,被徵召進入皇宮,做了唐太宗的才人,成為太宗的妃子。據說武則天進宮的那天,母親楊氏抱著女兒痛哭。中國人常說:「一入侯門深似海」,所謂「侯門」就是王公大臣的家,嫁到王公大臣們的家,規矩繁多,庭院深深,外面的人就很難見到面了。現在女兒要進皇宮,皇宮比侯門更深了,進去以後,恐怕更見不到面了。難怪楊氏捨不得女兒一去不回,要抱著女兒痛哭了。可是武則天卻很鎮靜地對母親說:「見天子豈知不是福呢!媽,你哭甚麼呀!」
武則天十四歲嫁人,也許有人認為年紀太小,其實唐代社會盛行早婚,唐太宗即位之初就宣布女子十五歲是合法的結婚年齡,後來又把女子合法結婚年齡降到十三歲,如果從唐朝人的傳記和詩人的詩詞裡觀察,唐朝女子實際婚嫁的年齡是十四歲到十八歲之間最多。所以,武則天十四歲入宮是合適的。
武則天入宮的頭銜是「才人」。「才人」的意思不是有才之人,「才人」是皇帝妃子中的一個頭銜。在皇帝的後宮中,皇后的地位最高,其次是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稱為「四夫人」;再其次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稱為「九嬪」;再其次是婕妤、美人、才人九名,最後是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寶林以下就是宮女,那是皇宮裡的ㄚ鬟婢女。所以,皇帝的妃子從貴妃到采女有一二一人。其實這是制度上的安排,實際上皇帝的妃子常超過制度上的數目,而頭銜也不斷增加。在制度上,四夫人是高級妃子,九嬪是中級妃子,婕妤、美人、才人、寶林、御女、采女都是低級妃子。
武則天是一個很想出人頭地的人,如果有機會她一定會努力抓住。表現她的才能。有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匹駿馬,召集群臣來看,唐太宗說:「這是一匹好馬,只是野性很強,你們誰能駕馭牠?」群臣都在仔細察看這馬,還不及回答,站在旁邊的武則天說:「我能駕馭牠。」
「哦?」唐太宗驚奇地望著武才人:「你一個弱女子怎麼能駕馭得了這匹野性剛烈的馬?」
武才人回答道:「請皇上賜我三樣東西。」
「那三樣?」唐太宗好奇地問。
武才人從容地說:「一條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匕首。我先用鐵鞭打牠,牠若不服,我就用鐵錘擊牠的頭,牠如果再不服,就匕首割斷牠的咽喉。」
唐太宗雖然驚奇武才人駕馭野馬的方法,但沒有給她那三樣東西,也沒真的讓武才人去駕馭那匹馬。
不過,武則天在後來登上皇位的過程中確是用了她想駕馭野馬的手段制服那些反對她的敵人。
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做了唐太宗的低級妃子,她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上沒有紀錄,但可以確定的是她沒有為唐太宗生過孩子,她在宮裡住了十多年,直到唐太宗去世,她才離開皇宮。


二、二次進宮

貞觀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依照當時的規矩,皇帝去世以後,除了皇后和為皇帝生過兒女的妃子可以留在皇宮或皇子的王府外,其他妃嬪都必須出宮,因為宮中的房舍要留給新皇帝的妃嬪居住。那些出宮的妃嬪幾乎只有一個出處,就是出家當尼姑,武則天於是到了長安西郊的感業寺,削髮為尼。
唐高宗即位後第三年,逢唐太宗的忌日,唐高宗到感業寺燒香祭拜,在廟裡見到武才人。唐高宗做太子時常去拜見父親唐太宗,看到唐太宗身旁有一個妃子,貌美又有剛毅之氣,那便是武才人。唐高宗十分喜愛這女子,當太宗臥病在床的日子,唐高宗以太子的身分,每天都要去探望父親,於是和武才人逐漸熟悉起來。唐高宗心裡雖然喜愛武才人,但武才人是父親的妃子,當然不敢輕舉妄動,只把這份愛意暗暗藏在心裡。
現在,唐高宗又見到武才人,雖然武才人已經剃了頭髮,身穿袈裟,但那分美麗和英氣依然存在,唐高宗忍不住一把抓住武才人,把武才人拉到方丈室去,兩人抱頭痛哭。
唐高宗的舉動讓守護在身邊的宦官和宮女大為吃驚,皇帝和一個尼姑相對而泣,這真是一件大新聞。於是,立刻有腿快嘴又快的宮女把這大新聞傳到皇宮,說給唐高宗的王皇后聽。
王皇后聽到皇帝在廟裡和一個尼姑相對痛哭的新聞,不但沒有吃醋,反而露出笑容。原來這時候王皇后正失寵,唐高宗喜愛另一個妃子,叫蕭淑妃,對王皇后十分冷淡,王皇后對蕭淑妃憤恨不已,總想奪回皇帝的寵愛,可惜千方百計都無法挽回唐高宗的心。更可怕的是蕭淑妃為唐高宗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素節,而王皇后則未曾生育,中國古代有母以子為貴的觀念,王皇后沒有兒子,這是她心裡的大恐懼,因為如果皇帝要立蕭淑妃的兒子為太子,那麼王皇后的皇后寶座恐怕坐不下去,會被蕭淑妃奪去。王皇后和舅舅柳奭商量對策,柳奭想了一個主意,要王皇后向唐高宗建議立陳王李忠為太子,因為李忠的生母劉氏,是唐高宗後宮的宮女,地位卑下,雖然生下皇子,皇帝也沒有對劉氏更加關愛,所以劉氏和陳王李忠在宮中是不被重視的人物,如果李忠被立為太子,一定會感激王皇后的愛顧,必然會視王皇后如自己的母親,這樣王皇后的皇后寶座就坐穩了。王皇后接受了舅舅柳奭的建議,便要求唐高宗立李忠為太子。柳奭在外面和幾位有份量的大臣如唐高宗的宰相長孫無忌等商議,建議立李忠為太子,長孫無忌等人也贊同。唐高宗面對王皇后要求和宰相們的支持,便在永徽三年立陳王李忠為皇太子,這件事使王皇后心裡放下一顆大石頭,但是皇帝仍然寵愛蕭淑妃,王皇后心裡的酸味愈來愈濃,時時刻刻在想用甚麼辦法來打擊蕭淑妃。
現在聽到皇帝在感業寺和一個尼姑對泣,王皇后忽然計上心頭,何不讓皇帝把寵愛轉移到那個尼姑身上,這樣蕭淑妃就會失寵了,至於那尼姑大概不可能是絕色美人,皇帝只是歡喜新鮮而已,不如把她引進宮來,讓皇帝玩一玩,玩膩了,皇帝就不會再管她了,那時皇帝的心也許又回到自己這邊來了。
王皇后越想越覺得此計甚妙,於是向唐高宗建議把那感業寺的尼姑召進宮來,唐高宗立刻欣然接受,王皇后便派人去感業寺秘密告知武則天,要武則天把頭髮留起來。
等到武則天把頭髮留起來,王皇后果然命人把武則天接進宮去,於是武則天第二次進了宮。
唐高宗見到武則天真是萬分高興,立刻封武則天為昭儀,昭儀的地位比才人高多了,而且成為唐高宗最寵愛的妃子。
武昭儀第二次進宮真是百感交集,這皇宮的景物是那麼熟悉,但宮中的女人都換了新面孔,她瞭解皇宮裡的生態,她要把握每一個機會使自己的地位不斷上升。
武昭儀知道剛跨入宮門,一定要和皇后的關係拉好,所以她盡量巴結王皇后,對王皇后言語謙卑,行止有禮,於是很得王皇后的喜愛,王皇后便常在皇帝面前誇獎武昭儀,王皇后認為武昭儀是她最好的助手,可以打擊情敵蕭淑妃。在王皇后的鼓勵下,唐高宗果然很明顯地越來越寵愛武昭儀,對蕭淑妃則逐漸冷淡下去。
武昭儀除了巴結王皇后外,對侍候皇帝身邊的宦官和宮女也加以籠絡,常常送禮物給他們,於是宦官和宮女們都大大稱讚武昭儀。武昭儀也從那些宦官和宮女們的口中,知道皇帝和王皇后、蕭淑妃的生活動靜,這些消息對武昭儀想要提升自己地位的計畫是很有幫助的。
王皇后引進了武昭儀,然而武昭儀並沒有在皇帝面前替王皇后說話,所以,武昭儀是得寵了,而王皇后卻仍然沒有得到唐高宗關愛的眼神,王皇后被皇帝冷落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蕭淑妃也被拋進了冰窖,由極熱而變成極冷,那樣心情使蕭淑妃幾乎無法支持。
漸漸地王皇后發現宮中的情勢在改變,皇帝完全傾向武昭儀,她和蕭淑妃都被冷凍了,這讓她心裡感到萬分沉痛,就好像被自己養的狗咬了一口,不止傷口痛,心更痛。王皇后看看蕭淑妃,由一個不可一世的紅人變成了毫無光彩的可憐蟲,於是王皇后去看蕭淑妃,兩人原是勢不兩立的情敵,現在變成了同病相憐的落難者,情場如戰場,從前的敵人,現在可以變成朋友,於是,王皇后和蕭淑妃商議,她們兩人要攜手合作,對付共同的敵人武昭儀,她們的方法就是在唐高宗面前講武昭儀的壞話。
王皇后在宮裡的人緣不是很好,由於王皇后出身世家大族,從小是養尊處優的大小姐,在宮中雖然是地位最高的女人,但她不懂得體恤宮女和宦官們,宮女和宦官們都認為王皇后太驕傲,大家都不想親近王皇后。王皇后的母親柳氏和舅舅柳奭到後宮來探望王皇后,柳氏和柳奭都仗著皇后的權勢,表現得盛氣凌人,態度傲慢,這使得宮女們對王皇后產生了反感。
相對地,武昭儀對待宮女和宦官們的態度就大不相同,由於武昭儀曾做過才人,才人比宮女地位稍高一點而已,所以武昭儀很了解那些宮女和宦官們的生活和想法,於是積極地收買人心,培植自己的勢力,她不但外表待人謙和,而且把皇帝賞賜給她的金錢和珍寶都大方地分送給宮女和宦官們,於是宮女和宦官們自然而然成為武昭儀的啦啦隊,讓唐高宗在宮中聽到的是一片對武昭儀的讚美聲。同時,那些宮女和宦官們成了武昭儀的耳目,武昭儀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一舉一動都瞭如掌指,於是武昭儀能事先對王皇后、蕭淑妃的攻擊作出預防,並且在唐高宗面前化解情敵們的攻擊。
唐高宗聽多了宮女和宦官們對武昭儀的讚美,又親自感受到武昭儀溫柔體貼的照顧,使唐高宗深信武昭儀是個賢慧又能幹的女人,就更加寵愛武昭儀了。
有一天,王皇后又在唐高宗面前說武昭儀的壞話,唐高宗聽了以後大為不滿地說:「當初是你要武昭儀進宮的,你說了武昭儀許多優點,許多好處,現在你說的不是和從前說的相矛盾嗎?我知道你是在吃武昭儀的醋,看到我歡喜武昭儀你就嫉妒她,我不歡喜醋罈子女人。你要記住你是皇后,你要母儀天下,心胸要寬大,如果連一個武昭儀都容不下,你還當甚麼皇后!」
唐高宗的一頓訓斥,讓王皇后又驚又恐,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唐高宗轉身離去,顯出滿臉怒氣。
王皇后失寵,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原本擔任宰相,一看情勢不妙,便請辭宰相,唐高宗立刻照准,改任吏部尚書。柳奭的罷相明顯地表示王皇后勢力的衰退,王皇后的皇后位子有了開始動搖的訊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