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破在即,李從珂痛哭難挽頹勢;眾叛親離,閔帝覆亡於衛州驛
1
李亶死後,李從厚理所當然地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西元93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李從厚來到洛陽。
十二月初一,李從厚為李亶發喪,同時宣布即皇帝位。
李亶死了,李從榮的黨羽也被清除了,但爭鬥還是沒有結束。
李從榮死後。有一天朱洪實的妻子入宮,跟宮中主管衣飾的王氏閒聊,就聊到了李從榮。
王氏說:「秦王這個人,身為人子,卻不在皇上身邊侍疾,這才導致大禍,這是罪有應得的。至於說他大逆不道,恐怕就有點過了。你們家的朱司徒向來深受秦王之恩,卻不幫他說話,實在是太可惜了。」
朱妻回來把這話轉告了朱洪實。
朱洪實一聽,不由大懼。因為這話一傳出去,人家不但會把他當成李從榮的死黨,更會鄙視他的人品——李從榮把他當成心腹,他卻私下與李從榮作對,到時兩邊都不是人。
他把這話跟康義誠說了。
康義誠恰好也是如此。他先前既巴結李從榮的反對派,又傾力附會李從榮。直到幾大勢力商量著要去攻打李從榮時,他還遲遲不表態,讓那幾個老傢伙都十分鬱悶。最後,他也是在猶豫中被人家威脅著參與的。他的立場最為那幾個老傢伙不齒。他聽了朱洪實的話,就覺得必須把這個王氏搞定。
兩人去見李從厚,說王氏曾替李從榮打探宮中的事情,是李從榮安排在宮中的臥底。
李從厚本來跟李從榮的關係就是你死我活。只是他為人沒有李從榮那樣囂張,平時在李從榮面前,總是夾著尾巴,把姿態放到最低, 這才沒有讓兄弟間的矛盾浮上檯面。但他心裡很恨李從榮。對李從榮的死黨,他殺起來是絕不手軟的。
他聽說王氏居然是李從榮的臥底,馬上就下令將王氏賜死。由於王氏是王淑妃的親信,李從厚由此又對王淑妃產生了懷疑。他這個懷疑還是有點根據的,王淑妃此前對李從榮也很不錯。
李從厚還在這裡疑神疑鬼,朱弘昭又做了一件讓李從厚很不高興的事。
朱弘昭當時被調入朝廷當樞密使時,他曾經哭著辭職,最後被李亶大罵一頓,因此不得不到樞密院任職。這時他們邀天之幸,把李從榮搞定了,突然之間,前途又一片光明。他又覺得這個權力真好。朱弘昭自以為在誅滅李從榮、迎立李從厚一事中,自己的功勞是最大的。因此,他覺得現在自己應該成為第一大臣,而且權力應該跟當初的安重誨一樣大。
朱弘昭那雙眼睛把大臣們掃視了一遍,覺得其他人對他造成的威脅是很有限的,對他威脅最大的應該是宋令詢。
宋令詢此前的地位並不高,從來也沒有誰把他當一回事。但他是李從厚的親隨,長期跟在李從厚身邊。李從厚進京時,也把他帶了過來——李從厚此前低調做人,身邊並沒有什麼心腹,現在被擁立為帝,根本沒來得及組成自己的班底,身邊就只有宋令詢可以商量一下,宋令詢就成了李從厚身邊的紅人。
朱弘昭一看,照此下去,宋令詢的權力就會超過他。必須把這傢伙從李從厚的身邊調走,於是就提拔宋令詢為磁州刺史。
李從厚剛即帝位,還不熟悉皇帝的工作,不好意思發表自己的意見,只得同意了朱弘昭的提議,但心裡十分不高興。
雖然李從厚順利當上了皇帝,但很多人不看好他。
遠在蜀地的孟知祥得知李從厚即位後,就說:「李從厚幼弱,而他身邊的輔政大臣都是小吏出身的小人,不用多久,我們就可以看到洛陽的亂子了。」
李從厚即位時,還是很想做一番事業,扭轉一下當時官場的風氣的。他很快就到中興殿開始處理朝政。他在結束守喪的那天,就請學士為他講解《貞觀政要》、《太宗實錄》,把李世民當成偶像,想憑一己之力,使得天下大治,開創一下新時代的貞觀之治。
李從厚的理想很高遠,可是學問太淺薄、資質也不高,聽了好幾遍《貞觀政要》和《太宗實錄》,就是讀不明白。講解的人都講解得嘴巴起泡了,他還是不知道要點在哪裡。在處理事務時,更是優柔寡斷,沒有一點李世民的風範。而且也無識人之明。大家一看,終於明白,很多東西,並不是你努力就能學到手的。
宰相李遇對他的同僚們說:「吾君延訪,鮮及吾輩,位高責重,事亦堪憂。」君王處理朝廷政事,居然都很少跟宰相商量,使得幾個宰相都處於失業狀態。
大家聽了李遇的話,都是「惕息不敢應」。
李從厚一優柔寡斷,那幾個傢伙就開啟了集權模式。
要想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上,最通常的做法,就是抓緊時間搶占高位,還要把跟自己不合拍的人趕出去。
首先,康義誠撈到了個兼侍中、判六軍諸衛事,把軍隊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然後朱弘昭和馮贇把他們最看不順眼的侍衛馬軍指揮使安彥威、侍衛步軍指揮使、忠正節度使張從賓調出京城,分別去當護國節度使和彰義節度使。他們空出的位子就由朱洪實和皇甫遇接替。
接著,李從厚又任命朱弘昭、馮贇、石敬瑭並兼中書令。只有馮贇還要點臉面,覺得自己升遷得太快,堅決不受,就改任侍中。
這一夥人把安彥威那幾個人趕出權力中心,做得很順利,沒有一點阻力,但他們知道,這幾個傢伙對他們的威脅還不是最大的。他們認為,目前對他們造成最大壓力的是李從珂。
李從珂跟著李亶最久,也曾經最得李亶的信任。李亶即使在臨終時,也還記著李從珂,說李從珂才是朝廷的定海神針。在李從珂面前,朱弘昭這些人根本不能直起腰桿說話。
另外石敬瑭這些年來,也南征北戰,功勞一大堆。
現在李從珂是鳳翔節度使兼侍中。這哥兒們不但戰功多,而且還深得人心。所以,朱弘昭他們就把李從珂和石敬瑭列為最可恨的人。
李從珂對李亶也是很忠心的。李亶病重期間,他多次派他的夫人去省侍。
李亶駕崩之後,李從珂大概覺得朝廷很複雜,就稱病不來參加葬禮。
不久,幾個路過鳳翔的使者回來報告,說他們刺探到一個情報,潞王李從珂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朱弘昭他們一聽,神經立刻就繃緊了起來。
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這時是控鶴都指揮使。這是宮廷的禁軍。大家知道,歷史上每次宮廷政變,宮廷禁兵的作用非常大。有時甚至可以說,誰掌握了宮廷禁軍,誰就掌握了勝算。
朱弘昭他們絕不能讓危險人物李從珂的兒子掌握禁兵,於是就把李重吉調出,任亳州團練使。
李從珂還有個女兒,根本沒有什麼職務,是個尼姑,可以說是人畜無害。可是朱弘昭他們仍然把這個人畜無害的女尼召到宮中。
李從珂一看,這不是衝著他來是什麼?女兒只是個尼姑,他們居然也不放過。他就更警惕起來。
朱弘昭和馮贇兩人的權力越來越大,只要他們發現某個人有將佐之才,便都想法辦法排擠他們,不讓那些人靠近權力中心。
後來,他們也覺得自己做得有些過分了。如果李從厚生氣起來,他們也不好收拾。於是就提拔唐汭和陳義為給事中、充樞密直學士。
唐汭是個文人,長期跟隨李從厚,深得李從厚的信任。本來,按他們做事的風格是不會提拔唐汭這樣的人的。但他們經過考核,發現唐汭是個迂腐的文人,根本沒有爭權奪利的想法。提拔他,李從厚高興,他們放心。於是就讓唐汭成為李從厚的近侍。但仍然派人嚴密監視唐汭的一舉一動。
朝廷一幫人在爭權奪利,安遠軍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安遠軍現任節度使是符彥超。他有兩個奴僕王希全和任賀兒。兩人是奴僕,可以說是社會地位最下層的人。可這兩個社會地位最低下的人,也是很關心政治的。他們看到朝廷亂成這個樣子,覺得前途都不光明了。兩人經過一番短暫的商量,決定殺掉他們的主人,然後舉安州投奔吳國。如果成功了,不但擺脫了奴僕的身分,說不定還能混個官當當。
兩人迅速制定好方案,然後開始行動。
行動的時間定在夜裡。他們藏好凶器,然後去拍符彥超臥室的門,說有緊急文件到了。
符彥超哪裡知道兩人的陰謀,聽說有緊急文件,便馬上起床開門。
當他打開大門時,兩人大刀就劈過去,把他當場砍死。
兩人砍死符彥超後,就以符彥超的名義,召集諸將前來開會,宣布他們將要投奔吳國,誰不從就殺誰。
兩人看到這些人都在那裡低垂著腦袋,心裡哈哈大笑,平時你們都不把我們當人看。現在讓你們知道,奴僕也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有志者,事竟成。
王希全和任賀兒還在那裡得意,符彥超的副使李端就已經集結州兵,殺了過來。
兩人哪能抵擋得住,當場被斬殺。
安州的動亂就這樣平定。
城破在即,李從珂痛哭難挽頹勢;眾叛親離,閔帝覆亡於衛州驛
1
李亶死後,李從厚理所當然地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西元93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李從厚來到洛陽。
十二月初一,李從厚為李亶發喪,同時宣布即皇帝位。
李亶死了,李從榮的黨羽也被清除了,但爭鬥還是沒有結束。
李從榮死後。有一天朱洪實的妻子入宮,跟宮中主管衣飾的王氏閒聊,就聊到了李從榮。
王氏說:「秦王這個人,身為人子,卻不在皇上身邊侍疾,這才導致大禍,這是罪有應得的。至於說他大逆不道,恐怕就有點過了。你們家的朱司徒向來深受秦王之恩,卻不幫他說話,實在是太可惜了。」
朱妻回來把這話轉告了朱洪實。
朱洪實一聽,不由大懼。因為這話一傳出去,人家不但會把他當成李從榮的死黨,更會鄙視他的人品——李從榮把他當成心腹,他卻私下與李從榮作對,到時兩邊都不是人。
他把這話跟康義誠說了。
康義誠恰好也是如此。他先前既巴結李從榮的反對派,又傾力附會李從榮。直到幾大勢力商量著要去攻打李從榮時,他還遲遲不表態,讓那幾個老傢伙都十分鬱悶。最後,他也是在猶豫中被人家威脅著參與的。他的立場最為那幾個老傢伙不齒。他聽了朱洪實的話,就覺得必須把這個王氏搞定。
兩人去見李從厚,說王氏曾替李從榮打探宮中的事情,是李從榮安排在宮中的臥底。
李從厚本來跟李從榮的關係就是你死我活。只是他為人沒有李從榮那樣囂張,平時在李從榮面前,總是夾著尾巴,把姿態放到最低, 這才沒有讓兄弟間的矛盾浮上檯面。但他心裡很恨李從榮。對李從榮的死黨,他殺起來是絕不手軟的。
他聽說王氏居然是李從榮的臥底,馬上就下令將王氏賜死。由於王氏是王淑妃的親信,李從厚由此又對王淑妃產生了懷疑。他這個懷疑還是有點根據的,王淑妃此前對李從榮也很不錯。
李從厚還在這裡疑神疑鬼,朱弘昭又做了一件讓李從厚很不高興的事。
朱弘昭當時被調入朝廷當樞密使時,他曾經哭著辭職,最後被李亶大罵一頓,因此不得不到樞密院任職。這時他們邀天之幸,把李從榮搞定了,突然之間,前途又一片光明。他又覺得這個權力真好。朱弘昭自以為在誅滅李從榮、迎立李從厚一事中,自己的功勞是最大的。因此,他覺得現在自己應該成為第一大臣,而且權力應該跟當初的安重誨一樣大。
朱弘昭那雙眼睛把大臣們掃視了一遍,覺得其他人對他造成的威脅是很有限的,對他威脅最大的應該是宋令詢。
宋令詢此前的地位並不高,從來也沒有誰把他當一回事。但他是李從厚的親隨,長期跟在李從厚身邊。李從厚進京時,也把他帶了過來——李從厚此前低調做人,身邊並沒有什麼心腹,現在被擁立為帝,根本沒來得及組成自己的班底,身邊就只有宋令詢可以商量一下,宋令詢就成了李從厚身邊的紅人。
朱弘昭一看,照此下去,宋令詢的權力就會超過他。必須把這傢伙從李從厚的身邊調走,於是就提拔宋令詢為磁州刺史。
李從厚剛即帝位,還不熟悉皇帝的工作,不好意思發表自己的意見,只得同意了朱弘昭的提議,但心裡十分不高興。
雖然李從厚順利當上了皇帝,但很多人不看好他。
遠在蜀地的孟知祥得知李從厚即位後,就說:「李從厚幼弱,而他身邊的輔政大臣都是小吏出身的小人,不用多久,我們就可以看到洛陽的亂子了。」
李從厚即位時,還是很想做一番事業,扭轉一下當時官場的風氣的。他很快就到中興殿開始處理朝政。他在結束守喪的那天,就請學士為他講解《貞觀政要》、《太宗實錄》,把李世民當成偶像,想憑一己之力,使得天下大治,開創一下新時代的貞觀之治。
李從厚的理想很高遠,可是學問太淺薄、資質也不高,聽了好幾遍《貞觀政要》和《太宗實錄》,就是讀不明白。講解的人都講解得嘴巴起泡了,他還是不知道要點在哪裡。在處理事務時,更是優柔寡斷,沒有一點李世民的風範。而且也無識人之明。大家一看,終於明白,很多東西,並不是你努力就能學到手的。
宰相李遇對他的同僚們說:「吾君延訪,鮮及吾輩,位高責重,事亦堪憂。」君王處理朝廷政事,居然都很少跟宰相商量,使得幾個宰相都處於失業狀態。
大家聽了李遇的話,都是「惕息不敢應」。
李從厚一優柔寡斷,那幾個傢伙就開啟了集權模式。
要想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上,最通常的做法,就是抓緊時間搶占高位,還要把跟自己不合拍的人趕出去。
首先,康義誠撈到了個兼侍中、判六軍諸衛事,把軍隊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然後朱弘昭和馮贇把他們最看不順眼的侍衛馬軍指揮使安彥威、侍衛步軍指揮使、忠正節度使張從賓調出京城,分別去當護國節度使和彰義節度使。他們空出的位子就由朱洪實和皇甫遇接替。
接著,李從厚又任命朱弘昭、馮贇、石敬瑭並兼中書令。只有馮贇還要點臉面,覺得自己升遷得太快,堅決不受,就改任侍中。
這一夥人把安彥威那幾個人趕出權力中心,做得很順利,沒有一點阻力,但他們知道,這幾個傢伙對他們的威脅還不是最大的。他們認為,目前對他們造成最大壓力的是李從珂。
李從珂跟著李亶最久,也曾經最得李亶的信任。李亶即使在臨終時,也還記著李從珂,說李從珂才是朝廷的定海神針。在李從珂面前,朱弘昭這些人根本不能直起腰桿說話。
另外石敬瑭這些年來,也南征北戰,功勞一大堆。
現在李從珂是鳳翔節度使兼侍中。這哥兒們不但戰功多,而且還深得人心。所以,朱弘昭他們就把李從珂和石敬瑭列為最可恨的人。
李從珂對李亶也是很忠心的。李亶病重期間,他多次派他的夫人去省侍。
李亶駕崩之後,李從珂大概覺得朝廷很複雜,就稱病不來參加葬禮。
不久,幾個路過鳳翔的使者回來報告,說他們刺探到一個情報,潞王李從珂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朱弘昭他們一聽,神經立刻就繃緊了起來。
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這時是控鶴都指揮使。這是宮廷的禁軍。大家知道,歷史上每次宮廷政變,宮廷禁兵的作用非常大。有時甚至可以說,誰掌握了宮廷禁軍,誰就掌握了勝算。
朱弘昭他們絕不能讓危險人物李從珂的兒子掌握禁兵,於是就把李重吉調出,任亳州團練使。
李從珂還有個女兒,根本沒有什麼職務,是個尼姑,可以說是人畜無害。可是朱弘昭他們仍然把這個人畜無害的女尼召到宮中。
李從珂一看,這不是衝著他來是什麼?女兒只是個尼姑,他們居然也不放過。他就更警惕起來。
朱弘昭和馮贇兩人的權力越來越大,只要他們發現某個人有將佐之才,便都想法辦法排擠他們,不讓那些人靠近權力中心。
後來,他們也覺得自己做得有些過分了。如果李從厚生氣起來,他們也不好收拾。於是就提拔唐汭和陳義為給事中、充樞密直學士。
唐汭是個文人,長期跟隨李從厚,深得李從厚的信任。本來,按他們做事的風格是不會提拔唐汭這樣的人的。但他們經過考核,發現唐汭是個迂腐的文人,根本沒有爭權奪利的想法。提拔他,李從厚高興,他們放心。於是就讓唐汭成為李從厚的近侍。但仍然派人嚴密監視唐汭的一舉一動。
朝廷一幫人在爭權奪利,安遠軍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安遠軍現任節度使是符彥超。他有兩個奴僕王希全和任賀兒。兩人是奴僕,可以說是社會地位最下層的人。可這兩個社會地位最低下的人,也是很關心政治的。他們看到朝廷亂成這個樣子,覺得前途都不光明了。兩人經過一番短暫的商量,決定殺掉他們的主人,然後舉安州投奔吳國。如果成功了,不但擺脫了奴僕的身分,說不定還能混個官當當。
兩人迅速制定好方案,然後開始行動。
行動的時間定在夜裡。他們藏好凶器,然後去拍符彥超臥室的門,說有緊急文件到了。
符彥超哪裡知道兩人的陰謀,聽說有緊急文件,便馬上起床開門。
當他打開大門時,兩人大刀就劈過去,把他當場砍死。
兩人砍死符彥超後,就以符彥超的名義,召集諸將前來開會,宣布他們將要投奔吳國,誰不從就殺誰。
兩人看到這些人都在那裡低垂著腦袋,心裡哈哈大笑,平時你們都不把我們當人看。現在讓你們知道,奴僕也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有志者,事竟成。
王希全和任賀兒還在那裡得意,符彥超的副使李端就已經集結州兵,殺了過來。
兩人哪能抵擋得住,當場被斬殺。
安州的動亂就這樣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