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黃袍加身是偶發事件還是早有預謀?
  西元907年,唐朝滅亡,隨後在中原陸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同時各地先後出現了十個地方割據政權,史稱「五代十國」時期。951年,後漢將軍郭威起兵反叛,奪取後漢皇位,建立後周。四年之後,郭威死,其養子柴榮即位。959年六月三十日,柴榮病逝於汴梁,終年三十九歲;其子柴宗訓繼位,年僅七歲。當時,趙匡胤在後周朝廷中擔任殿前都點檢(首都衛戍部隊最高長官)一職,兼任宋州(今河南商丘)歸德軍節度使,屬於擁有兵權的武將。
  西元960年正月初一,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州)兩大軍事重鎮同時傳來消息: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南侵,形勢非常危急,請求朝廷迅速派兵救援。所謂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唯一在北方的地方割據政權,首都設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北漢皇帝劉崇接受了遼國的冊封,自稱「姪皇帝」,因此才會形成遼國與北漢對後周的聯合進攻。
  接到前線的戰報之後,朝廷連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在副宰相王溥的極力推薦之下,宰相范質決定讓趙匡胤帶兵出征。可是,趙匡胤卻百般推脫,說自己手中的兵力不夠,不足以抵禦遼漢聯軍。
  面對大軍壓境的危難,宰相范質只好將侍衛司的指揮權也交給趙匡胤,讓他統率殿前司和侍衛司這兩支部隊,北上抗擊遼國和北漢聯軍的進攻。然而,這樣做卻違背了先帝柴榮的遺願。因為,殿前司是首都的衛戍部隊,侍衛司是皇帝的警衛部隊,這兩支部隊共同構成皇帝的禁衛軍。柴榮病重期間安排後事,就想到自己的兒子柴宗訓年僅7歲,不可能控制朝政,於是將一些掌握兵權的將軍降了職並調出京城,使得留在城內的禁軍將領相互制衡,避免任何一位將領獨掌禁軍大權,以至於威脅新皇帝的地位。趙匡胤當時任殿前都點檢,只是殿前司的最高長官,現在宰相把侍衛司也交給了趙匡胤,趙匡胤成了禁軍的總司令,後周兩支最精銳的部隊都由他指揮,那麼世宗皇帝柴榮所設的禁軍內部的制衡機制就完全被打破了。
  趙匡胤擔任禁軍總指揮之後,立刻命令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率領先頭部隊提前一天出發,北上迎敵。關於慕容延釗與趙匡胤的關係,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二人的關係很親密,彼此以兄弟相稱,趙匡胤尊稱慕容延釗為兄長;另一種說法是,二人的關係比較疏遠,雖然慕容延釗在禁軍中的地位次於趙匡胤,但是名望與趙匡胤不相上下,足以分庭抗禮。
  我認為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如果二人的關係好,趙匡胤信任慕容延釗的能力,因此派他北上防禦遼軍;如果二人關係一般,慕容延釗一走,趙匡胤身邊沒人掣肘,整個禁軍就由趙匡胤一個人說了算了。
  可是,就在先鋒部隊出城不久,開封城內開始到處流傳這樣的消息:「大軍出征的那天,都點檢要當天子!」城中居民聽到這樣的消息,都認為又要改朝換代了,於是紛紛準備外逃。五代時期,王朝更迭太頻繁,每次變更無不伴隨著殘酷的戰爭和血腥的殺戮。因此,京城百姓一聽說要換天子,立刻陷入恐慌之中。
  然而,京城百姓的慌張,對趙匡胤沒有產生絲毫影響,在慕容延釗率先頭部隊出發之後的第二天,趙匡胤不慌不忙地率大軍出城北上。可是,當大部隊剛剛到達距離開封城四十多裡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縣陳橋鎮)時,趙匡胤突然下令,大軍停止前進,就地宿營。此時,慕容延釗所率的先鋒部隊已經渡過黃河,繼續向北挺進。可是,趙匡胤率領的後續部隊卻在陳橋驛按兵不動,與先頭部隊拉開了距離,趙匡胤想做什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