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6 裂痕:慢性病的花樣病灶
  這一次太監缺席了貪廉劇鬥,皇帝孤身一人對抗文官。
  大禮議,一場看似無聊至極的嘴仗,其實暗藏著皇權與相權的堅決鬥爭。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君臣對立出現在了大明的朝堂,導致官僚隊伍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內部撕裂。一個有資格代表明朝的著名貪官──嚴嵩就在這道比萬里長城還要壯闊的裂痕中應運而生。
  解鈴還需繫鈴人,要鬥倒青詞宰相張璁,還得青詞更妙的夏言。要鬥倒青詞絕妙的嚴嵩和姦詐貪婪的嚴世蕃父子,既需要楊繼盛、沈煉的丹心報國,也得需徐階、高拱、李春芳一大批青詞高手忍辱負重。但另一邊陸炳、邵元節、陶仲文的花式腐敗又有誰能稍止?
  海瑞,人類歷史上清正剛直的代表性人物,他生在這個汙濁的亂世,如一柄利劍,刺破長長的黑幕,成為這個時代最閃耀的飾品。但裂痕是慢性病毒最好的病灶,這個時代的裂痕堪稱五色斑斕,花樣百出,連海瑞最終都無法面對,難道真的只能訴診於李時珍,問問他對嘉隆萬三朝的這段慢性病史有何妙手良方?

6.1 大禮議的超級裂痕
  宇航界有一個傳說,從太空艙裡用肉眼看地球,可以看到兩個人工製品,一個是萬里長城,一個是嘉靖朝君臣之間的裂痕。
  這也是極具中國社會特色和明朝時代特徵的政治現象,換個地方或者時代,這個皇帝早就死一百遍,甚至整個王朝都被推翻了。唯獨中華帝國大明王朝,出現這種君臣割裂反而是政治體系完全成熟穩定的象徵。但裂痕卻是慢性病毒最好的病灶,恰如肌膚被割開後最容易感染。貪官打造自己的團隊,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在官僚隊伍中製造裂痕,在對立矛盾中尋找可以拉攏的人,現在皇帝和群臣產生一道公共裂痕,慢性病毒從未遇到過這麼好的病灶。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西元1521年),明武宗在親征(確切地說是遊玩)途中突然駕崩,由於他沒有子嗣,連親弟弟都沒有,於是大明進入了一個長達37天沒有皇帝的共和期,暫由首相楊廷和主持工作。最後,朝廷經議定,按禮法應由興王朱厚熜繼位。現任興王是明孝宗的弟弟已故興獻王(朱祐杬,「奪門之變」前曾被傳聞可能會繼承景泰帝帝位)的兒子,朝廷議定將其過繼為明孝宗之子,以明孝宗次子的身分繼位,這樣就保證了大明的世系沒有發生偏移。但事實上朱厚熜駕崩後的廟號為明世宗,表明後人還是認為世系在他這裡發生了轉移。
  其實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並不罕見,也不會引起太大爭議,但在宋朝產生了所謂的「濮議」。宋仁宗(趙禎)無嗣,其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趙宗實繼位,既為宋英宗。宋英宗繼位後大臣們討論名分問題,司馬光、范純仁等認為英宗已經過繼為仁宗之子,宜以仁宗為皇考(已去世的父皇),以濮王為皇伯考(已去世的皇伯)。
  韓琦、歐陽脩等則認為濮王是英宗的生父,這個事實不能改變,濮王應該稱皇考,並在廟堂中以先父的禮儀祭祀,宋仁宗則稱皇叔考,以先皇的禮儀祭祀。此事史稱「濮議」,大臣們分為兩派,爭論了一年半,最終韓琦、歐陽脩一派獲勝,濮王稱皇考,三位堅持要求宋英宗稱濮王為皇伯考的御史呂誨、呂大防、范純仁被貶出京。這種事表面上不是天大的事,實際上蘊藏著一個非常本質性的問題──所謂中華帝國,到底一個公共管理體系,還是某一家一姓的私業?如果是私事,我愛認誰當爹是我自己的事,外人無權插手。但如果是一個公共管理體系,那就必須按公共秩序來辦,大家都有責任來維護,皇室之事無私事,都是公事。
  明世宗的情況和宋英宗很類似,也存在親爹到底是皇考還是皇叔考的問題。但宋朝的「濮議」雖引起不小的波瀾,最終還算平穩解決,君臣也沒有大打出手。明世宗引發的「大禮議」卻曠日持久,無數宰相公卿、文武百官被杖責、罰俸甚至免官。文官隊伍本身也分成針鋒相對的兩派,爭得面紅耳赤,最終造成整個高層的嚴重撕裂,明中後期的很多問題都是在這道巨大的傷口中孳生發育。
  造成如此嚴重對立撕裂的契機,是明世宗發現從選他當皇帝,到過繼改宗,再到一切政事,均是由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們包辦,自己除了在已經擬定好的詔書上簽字蓋章外,還要按規定動作像木偶一樣被支來使去,完成各種儀式。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不僅是公事,文官們對皇權的侵犯如此深入到皇帝的私事,這讓14歲的明世宗很難接受,更難理解,傳說中的皇帝真是這樣當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