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得要移居魂不附體
民國二年癸丑﹙公元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於是年十月六日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他的心願已達到了,他略施手法,宣佈自己的總統為終身制,並且有權可以推薦繼位人。這時候,袁世凱的勢力大增,把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解散。下一年的十二月,副總統黎元洪應召入京,袁世凱表面上說是請他在北京輔佐行政,其實是生怕反袁份子利用他為工具。一切佈置妥當後,袁世凱即於民國三年頒佈修改過的新約法,任用前清的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為國務卿,前清山東巡撫孫寶琦為外交總長。
至於袁世凱個人對清室及宣統皇帝,則採取的是「恭敬」而不熱誠的態度。民國二年,袁世凱要實行「優待條件」的第三款「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的條文,請隆裕太后及清室離開紫禁城,遷往頤和園居住。此舉使清室人員極為狼狽。內務府的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尤其嚇到魂不附體,他們深知宮禁一經移往頤和園,無異取消承認清室的初步表示,於是竭力向那個愚昧的隆裕太后進言,請她提出強硬的反對。但「第三款」載在盟府,理應雙方遵守,提出反對,理由很是脆弱。虧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向袁世凱指出,頤和園周圍的圍牆很矮,如果清室遷往居住,恐怕有壞人一跳就跳進園裏,對於皇室大有不利。
袁世凱為了應付清室這個反對移宮的理由,只好下令把頤和園周圍三英里長的圍牆加高幾尺來堵塞清室之口。加建的費用,當然不出自民國的國庫。要清室挖荷包了。
民國政府這樣答覆清室的抗議,但狡猾的內務府大臣們卻很輕易地把握這個機會為自己弄一筆錢。他們似乎已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感。因為把頤和園的圍牆增高,所需的費用很大。費用大,經手的人自然大有可觀了。於是頤和園圍牆的增築,就在偷工減料中進行。工竣後不久,新增的圍牆已開始倒塌,有時候甚至殃及池魚,原有的圍牆受到影響也亦步亦趨跟?倒下了。
幾年後,圍牆倒塌的事情,竟然也使我﹙莊士敦自稱,以下同﹚吃過苦頭。一九二四年遜帝派我一個整頓頤和園及其附近產業的差使,為期雖然很短,但所見的頗有趣,一場驟雨,可以把頤和園的圍牆拉下一些磚頭瓦碎下來,甚至整塊倒塌。我既然負責整頓頤和園,那末,遇到這種情形就要修理了。經費本屬有限,我提出的有效修葺辦法,比以前的更省錢更堅固的方法,往往與內務府的利益衝突。
張勳擁袁有交換條件
結果增高圍牆之法徒然花了很多錢而沒有收到甚麼效果。紫禁城又不必搬家了。也許中國人和世界上其他的人士很少能知道為甚麼袁世凱忽然又勉強同意延期搬家之舉。原來袁世凱恐怕張勳反對這一措施。張勳擁重兵坐鎮徐州,控制津浦鐵路,長江以北的華東一帶完全是他的勢力。張勳是袁世凱的心腹人物,當辛亥革命時,袁利用他阻止革命軍的勢力北上;但張勳擁護袁世凱為領袖,卻有交換條件的,他要袁遵守優待清室的條件。在事實上,張勳忠於袁世凱,同時也忠於他的故君,所不同者,他對其故君的效忠,是絕對的,對袁則是有條件的。
張勳以其勢力支持隆裕太后的抗議移宮,純是他對其故君忠心的表現,但他此舉的成功,實在不能令人無遺憾。張勳也和隆裕太后那樣受到內務府那班人愚弄。他們私下派人往徐州對張勳說,紫禁城一旦搬家,宣統皇帝即處於危險之境,非他挺身出來干涉不可。在表面上看來,內務府這班人多麼忠於他們的主子啊,他們愛護皇上也和張勳一樣,但骨子裏,他們此舉完全並非為了皇上的利益,而是為了這個私人集團的利益。張勳懵然無所知,運用他的勢力。勸阻袁世凱取消移宮之議。張勳以為對於他的故君做了一件大事了,其實適得其反,他無形中保存了這個亡清的大罪人貪污腐化大集團──內務府。
民國二年癸丑﹙公元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於是年十月六日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他的心願已達到了,他略施手法,宣佈自己的總統為終身制,並且有權可以推薦繼位人。這時候,袁世凱的勢力大增,把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解散。下一年的十二月,副總統黎元洪應召入京,袁世凱表面上說是請他在北京輔佐行政,其實是生怕反袁份子利用他為工具。一切佈置妥當後,袁世凱即於民國三年頒佈修改過的新約法,任用前清的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為國務卿,前清山東巡撫孫寶琦為外交總長。
至於袁世凱個人對清室及宣統皇帝,則採取的是「恭敬」而不熱誠的態度。民國二年,袁世凱要實行「優待條件」的第三款「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的條文,請隆裕太后及清室離開紫禁城,遷往頤和園居住。此舉使清室人員極為狼狽。內務府的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尤其嚇到魂不附體,他們深知宮禁一經移往頤和園,無異取消承認清室的初步表示,於是竭力向那個愚昧的隆裕太后進言,請她提出強硬的反對。但「第三款」載在盟府,理應雙方遵守,提出反對,理由很是脆弱。虧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向袁世凱指出,頤和園周圍的圍牆很矮,如果清室遷往居住,恐怕有壞人一跳就跳進園裏,對於皇室大有不利。
袁世凱為了應付清室這個反對移宮的理由,只好下令把頤和園周圍三英里長的圍牆加高幾尺來堵塞清室之口。加建的費用,當然不出自民國的國庫。要清室挖荷包了。
民國政府這樣答覆清室的抗議,但狡猾的內務府大臣們卻很輕易地把握這個機會為自己弄一筆錢。他們似乎已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感。因為把頤和園的圍牆增高,所需的費用很大。費用大,經手的人自然大有可觀了。於是頤和園圍牆的增築,就在偷工減料中進行。工竣後不久,新增的圍牆已開始倒塌,有時候甚至殃及池魚,原有的圍牆受到影響也亦步亦趨跟?倒下了。
幾年後,圍牆倒塌的事情,竟然也使我﹙莊士敦自稱,以下同﹚吃過苦頭。一九二四年遜帝派我一個整頓頤和園及其附近產業的差使,為期雖然很短,但所見的頗有趣,一場驟雨,可以把頤和園的圍牆拉下一些磚頭瓦碎下來,甚至整塊倒塌。我既然負責整頓頤和園,那末,遇到這種情形就要修理了。經費本屬有限,我提出的有效修葺辦法,比以前的更省錢更堅固的方法,往往與內務府的利益衝突。
張勳擁袁有交換條件
結果增高圍牆之法徒然花了很多錢而沒有收到甚麼效果。紫禁城又不必搬家了。也許中國人和世界上其他的人士很少能知道為甚麼袁世凱忽然又勉強同意延期搬家之舉。原來袁世凱恐怕張勳反對這一措施。張勳擁重兵坐鎮徐州,控制津浦鐵路,長江以北的華東一帶完全是他的勢力。張勳是袁世凱的心腹人物,當辛亥革命時,袁利用他阻止革命軍的勢力北上;但張勳擁護袁世凱為領袖,卻有交換條件的,他要袁遵守優待清室的條件。在事實上,張勳忠於袁世凱,同時也忠於他的故君,所不同者,他對其故君的效忠,是絕對的,對袁則是有條件的。
張勳以其勢力支持隆裕太后的抗議移宮,純是他對其故君忠心的表現,但他此舉的成功,實在不能令人無遺憾。張勳也和隆裕太后那樣受到內務府那班人愚弄。他們私下派人往徐州對張勳說,紫禁城一旦搬家,宣統皇帝即處於危險之境,非他挺身出來干涉不可。在表面上看來,內務府這班人多麼忠於他們的主子啊,他們愛護皇上也和張勳一樣,但骨子裏,他們此舉完全並非為了皇上的利益,而是為了這個私人集團的利益。張勳懵然無所知,運用他的勢力。勸阻袁世凱取消移宮之議。張勳以為對於他的故君做了一件大事了,其實適得其反,他無形中保存了這個亡清的大罪人貪污腐化大集團──內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