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日本對外擴張構想的思想源流

第一節 海外進軍思想的起點:豐臣秀吉的對外構想

  甲午戰爭發生於1890年代,即使按照當時的國際法準則,任何國家也都不應無端挑起對別國的戰爭。《萬國公法》就強調「師出有名」,反對「黷武」。並指出:「各國倘受侵凌,別無他策以伸其冤,唯有用力以抵禦報復耳。」《公法會通》也將「無故征伐鄰邦」列為「犯公法之案」。所謂「無故」,是從公理來說;而從發動戰爭的國家來說,就絕非無故,而是圖利。故又專門規定:「邦國不得專為圖利而開戰。」這就是說,除非是為了「抵禦報復」別國的「侵凌」,為「圖利」而發動戰爭是違反國際法準則的。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就其侵略意圖起源而言,最早可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當局大肆宣傳、煽動戰爭狂熱,當時著力鼓吹對外侵略擴張的一位歷史人物,就是豐臣秀吉。西元1894年創辦的《日清戰爭實記》,從第3編開始連載坪谷水哉的《豐公朝鮮軍記》,其小序開門見山地說:「我帝國開闢以來,堂堂六師境外從事征討,自上古神功皇帝征服三韓以後,迄於天智天皇在位,前後460餘年間,凡30餘次,然征討三韓之地,即今之所謂朝鮮半島者,更深入中國本土與之交兵,當時則從未有過。天智朝以來的1,220餘年間,我兵出國征討,大收宣揚國威之效者,僅有兩次:其一,是文祿、慶長之際豐太閣征韓之役;其二,是此次對清軍的討伐。」這裡所說的「豐太閣」,就是豐臣秀吉。對於豐臣秀吉的「功績」,作者寫道:

  文祿、慶長間,出兵朝鮮前後兩次,為時達七年之久,二十萬貔貅蹂躪八道之野,幾番與明韓聯軍鏖殺,耀日軍威武之輝於異域,永絕鄰邦覬覦之念,揚國威,張國權,功莫大焉。是豐太閣雄才偉略所致,流澤後世之民多矣。

  並坦言寫作《豐公朝鮮軍記》的目的,是要「溫故知新」,以此「鼓舞振作國民敵愾之氣」。實際上,當時日本的擴張主義者就是把豐臣秀吉尊崇為曠古英雄,視作自己的榜樣和精神支柱的。甲午戰前曾一度提倡平民主義、後轉向國家主義立場並附和政府對外擴張政策的評論家德富蘇峰,也不無得意地指出,豐臣秀吉就是「日本近代帝國主義的先鋒」。當然,在豐臣秀吉的時代,日本還沒有出現帝國主義,因此對於日本來說,他被稱為推行海外擴張政策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