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暴風雨的記憶

9特價49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小學畢業時,對北京的中學幾乎一無所知,聽老師講到男四中的好處,不知深淺報了。暑假從海濱回來,收到四中的一封信,想起落考生由第一志願學校發通知的說法,心頭一涼,打開方知虛驚一場。我和四中長達八年的不解之緣就這樣開始了。

那時的四中,除了北邊那棟不起眼的二層教學樓外,主要由平房小院組成。北面的小院是教研室,毗鄰的是少數住校生的宿舍。禮堂兼學生食堂有些殘敗,座落在校園西南角。藏書可觀的圖書館,還有數個設備齊全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分佈在校園南邊。操場在教學樓北面,標準的四百米跑道環繞足球場,北面靠牆還有幾個籃球場。完整的院牆,把四中與外邊的世界隔開。校內建築大多年久失修,從東面正門進來,還是能感到一種肅穆的氣氛。

上了中學,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雖難免為作業和考試所纏,最令人難忘的還是那種領會新知識時醍醐灌頂的神奇感覺,特別在代數、幾何、物理、化學和生物課上,老師就像來自天界的導遊,把我們帶進滿是寶藏的神聖殿堂。我們這幫毛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脫胎換骨,長大成人。

本以為政治和數理化差不多,靠的是不斷鑽研與質疑,其實不然,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把自己引向是非的漩渦。

一“四清”運動

初中畢業,老師在評語中,把我的政治表現說得一塌糊塗,讓我很傷心,看來上高中是沒指望了。一九六四年暑假從海濱歸來,竟然收到四中的錄取通知書,我成為初三一班升入本校高中的少數學生之一。

一九六五年,山雨欲來風滿樓,我卻沒什麼察覺。一天,我在操場打排球,正在興頭上,同班同學楊百朋走過來對我說:“你還在這兒玩啊!還不快到班上看看,牆上貼的都是什麼。”說得我莫名奇妙。匆匆走進教室,才注意到牆上貼滿了批判我的小字報。同學們那些鋪天蓋地的批判文章,最令我不安的是對事實的扭曲,其次才是那一頂頂驚人的帽子。我奶奶窮苦人家出身,天性善良,ft嫁後一直想方設法周濟窮人,幾十年後,包括黨支書在內的村民還時常懷念她。爺爺曾是大連、烟台一帶的富豪,早在抗戰勝利前,受到漢奸市長的敲詐迫害而突然離世。還沒到解放,爺爺的土地資產散失殆盡,家裏一貧如洗。雖不是文化人,新社會給窮人帶來溫飽,讓自己家享有福利,奶奶還是看在眼裏,心懷感激,怎會有變天之想。爺爺的花園樓宅被棄置多年,後來成了一所學校的宿舍,公私合營後,奶奶領到些微定息。我十歲以前住在大連,有時陪奶奶去領錢。不知這如何演化成奶奶指認大片房地產的“變天賬”的故事。

由於男校的特殊環境,女性自然是帶有某種神秘色彩的課題。到了高中,受外國電影和文學的薰染,對愛情有了朦朦朧朧的意識。有一次騎車,一位小學女同學迎面而來,見到我毫無緣由地噗嗤一笑。我也許對同學講過這“艶遇”,就成了我的“資產階級戀愛觀”的有力證據。

那一陣我看了很多外國電影,有一次在學校附近的護國寺影院看《堂吉訶德》,深受感動,當晚在日記中自我抒發一番。有人對我的日記表示興趣,我毫無戒心,拿出來與之分享。“四清”時給我戴的那些帽子,有不少取材於我的日記,結果是在批判中被歪曲和褻瀆了。

除了文字討伐,還開過面對面的批判會。一個自尊心很强的十幾歲孩子,如何熬過那些令人難堪的場面,我真的記不清了,只記得承受力幾乎到了極限,產生過自殺的念頭。在西什庫大街北口的小鋪,我買了碧綠的青酒,一飲而盡,雖傷感有餘,但還是沒找到足够的勇氣和決心。而“四清”的風波也慢慢平息了。

後來戰死在緬甸的同學張育海,在“四清”高潮時給我寫過一封長信,講了不少令人費解的道理。他還找我到操場東牆邊,坐在石頭上促膝長談,其中玄機多年後我才領會,無非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楊百朋也給過我類似的勸導。可惜我那時悟性差,白費了他們一片苦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