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華文化的特點:談文化的心理意義
第一節 心理諮詢與文化心理
我們慣常理解的「心理諮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個舶來品,在華人社會中一直很難被深耕发展,這是什麼原因呢?人們過去探討心理諮詢的議題,不大會考量文化因素,誤認爲全人類的心理具有同一性,人類在生理層面具有同一性,但當心理層面與生理層面交集來看,則會因文化差異而使得心理層面呈現差異性。普世性的抽象思維型態,其根源來自西洋文化的上帝觀,並深受古希臘哲學的影響。不討論文化對心理的長期影響,並不能真正深入瞭解社會中的心理問題。人類的心理都深受各自文化的影響,如果做諮詢只是著重於某些特定的治療技術,企圖打開當事人的內在世界,從而獲得屬於他個人背景的資訊,卻對這些資訊後面的脈絡並不瞭解或無法釐清,這就會形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因此,這本書對「本土心理學」有如下定義:本土心理學即是文化心理學,此因心理學本土化的深度發展過程中,需要釐清各種文化現象反映出人的心理,該心理探討的角度不只包括心理顯意識,更包括心理潛意識的層面,藉此對於文化與心理如何交織生成彼此有更清晰的認識,這就是我們說的本土心理學,其中華人本土心理學最核心的關注點就是自性議題。譬如說,華人女性在面對婚姻的過程裡,普遍會有著「即將進入夫家」的恐懼感,這是種心理意識,大家都知道有這種現象,卻未曾從文化角度來思考:為何華人女性結婚就得要「進入夫家」,而不是兩人結婚,相互尊重但並不深度參與彼此的原生家庭呢?這就關聯到華人的婚姻始終是「父系家族的婚姻」,而不是「兩人家庭的婚姻」。甚至當女性進去該家庭與家族後,在那種高壓中會形成各種難解的情緒,其不只會呈現在顯意識中,更會內化到潛意識中,從而又影響到自己與先生甚至孩子的關係(譬如會對先生與孩子不斷碎碎念,或者如泣如訴跟人抱怨自己如何可憐),這其實是華人社會極普遍的婚姻現象,這同樣是華人女性在婚姻中不知不覺產生心理問題的最普遍原因。現在的華人年輕女性,考慮到婚姻對女性的不利因素,索性不結婚,做個單身上班族,反而樂得輕鬆自在。我們不意識到這種文化問題,卻去談如何解決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妄想解決少子化現象,或者只是政策性去單向鼓勵生育,其實會有極大困難,無法帶來實質效益。
第一節 心理諮詢與文化心理
我們慣常理解的「心理諮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個舶來品,在華人社會中一直很難被深耕发展,這是什麼原因呢?人們過去探討心理諮詢的議題,不大會考量文化因素,誤認爲全人類的心理具有同一性,人類在生理層面具有同一性,但當心理層面與生理層面交集來看,則會因文化差異而使得心理層面呈現差異性。普世性的抽象思維型態,其根源來自西洋文化的上帝觀,並深受古希臘哲學的影響。不討論文化對心理的長期影響,並不能真正深入瞭解社會中的心理問題。人類的心理都深受各自文化的影響,如果做諮詢只是著重於某些特定的治療技術,企圖打開當事人的內在世界,從而獲得屬於他個人背景的資訊,卻對這些資訊後面的脈絡並不瞭解或無法釐清,這就會形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因此,這本書對「本土心理學」有如下定義:本土心理學即是文化心理學,此因心理學本土化的深度發展過程中,需要釐清各種文化現象反映出人的心理,該心理探討的角度不只包括心理顯意識,更包括心理潛意識的層面,藉此對於文化與心理如何交織生成彼此有更清晰的認識,這就是我們說的本土心理學,其中華人本土心理學最核心的關注點就是自性議題。譬如說,華人女性在面對婚姻的過程裡,普遍會有著「即將進入夫家」的恐懼感,這是種心理意識,大家都知道有這種現象,卻未曾從文化角度來思考:為何華人女性結婚就得要「進入夫家」,而不是兩人結婚,相互尊重但並不深度參與彼此的原生家庭呢?這就關聯到華人的婚姻始終是「父系家族的婚姻」,而不是「兩人家庭的婚姻」。甚至當女性進去該家庭與家族後,在那種高壓中會形成各種難解的情緒,其不只會呈現在顯意識中,更會內化到潛意識中,從而又影響到自己與先生甚至孩子的關係(譬如會對先生與孩子不斷碎碎念,或者如泣如訴跟人抱怨自己如何可憐),這其實是華人社會極普遍的婚姻現象,這同樣是華人女性在婚姻中不知不覺產生心理問題的最普遍原因。現在的華人年輕女性,考慮到婚姻對女性的不利因素,索性不結婚,做個單身上班族,反而樂得輕鬆自在。我們不意識到這種文化問題,卻去談如何解決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妄想解決少子化現象,或者只是政策性去單向鼓勵生育,其實會有極大困難,無法帶來實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