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都別睡了,起來嗨

天剛矇矇亮,李小娘子就醒了。或許是因為要過節了比較興奮,她一晚上沒怎麼睡,但是也不怎麼睏。睡在她隔壁的婢女差不多也是這樣的心情,雞鳴就起來穿好衣服了。李小娘子簡單穿了衣服,讓婢女準備燒蘭湯浴的水,她得去喊她爸媽起床。

李夫人和李老爺畢竟年紀大些,起床時還有些犯睏。他們在李小娘子的催促下,拎著籃子出門了。籃子裡有艾草和張天師像。

李家院子大,有前門、側門、後門三個門,他們一家人一起,親手在每個門上都插了艾條,貼了張天師像。李夫人又把昨天從大相國寺求來的符袋分給了老公和女兒,讓他們貼身帶著,說是可以驅瘟神,去疫病。

忙完這一切,李夫人要去後廚看看粽子和其他吃食準備得怎樣了,然後和女兒分別去泡蘭湯浴。他們今天的活動很豐富,弔完屈原還得看賽龍舟。對女子們來說,端午無異於狂歡節,她們能參與的活動比平日裡要多得多。

李小娘子回到房間,婢女已經準備好泡澡的水了,裡面放了她昨天買來的中藥包。她一進門就聞到了濃郁的草藥香,還是那個熟悉的配方。每年洗蘭湯浴也是她很享受和嚮往的一件事。

在李小娘子泡澡的同時,婢女幫她把今天要穿的新衣服整理好,掛在了屏風上。另外她還準備了一些五彩絲線,還有用繒彩剪的小符。

洗蘭湯浴是件很享受的事,李小娘子在浴桶中泡著不想出來。熱氣蒸得她滿臉都是汗,這麼一泡,彷彿把積在體內的毒素全都排出來了。婢女在屏風外等李小娘子,她看見屏風裡的水汽往外冒,帶著藥香,不一會兒就瀰漫了整間屋子。

大概泡了半個小時,李小娘子依依不捨地穿上衣服。她在婢女的幫助下穿戴整齊,然後在手臂上纏上了五彩絲線,又把避邪小符掛在了髮髻上。這些都是女孩子在端午要做的事,她們每年都會精心準備,以此來迎接節日。

準備完畢,李小娘子帶著一身草藥香走出房門。這時天已經大亮,她爸媽也都穿戴整齊,在餐廳等早飯了。除了平時的粥湯,今天早上還有各種餡的粽子和五色水糰。

李夫人給女兒介紹,今年的粽子增加了幾個口味,除了棗泥和糖的,還有松栗和胡桃的。李小娘子挑了個胡桃的,一剝開粽子葉,糯米的清香撲鼻而來。

李老爺送給女兒和太太一人一個香囊、一把扇子。他笑著說:「這個香囊是我太醫院的朋友送的,用了上好的草藥配製,可以驅蟲避邪,妳們都戴著,吃完飯我們去弔屈原,看賽龍舟。」
「你也去?你今天不上班?」李小娘子問。
李老爺很驕傲:「端午可是法定節假日,我們今天休息。」
「既然如此,我們快走吧。再不走汴河邊就擠滿人了,我們想看熱鬧都沒地方站。」
李小娘子興沖沖拉著父母出門。

大街上說是人山人海也不過分,好像平時在家宅著的人全部都上街了一樣,有些主幹道甚至發生了壅堵,馬車半天都過不去。他們用了比往常多一倍的時間才到汴河,而河邊早就已經人滿為患。

李小娘子往遠處一看,龍舟手們整裝待發,接下來就是大家最期待的賽龍舟環節了。她趕緊拉著父母找了個視角清晰的位置,等著看緊張刺激的比賽,這也是端午節熱鬧的巔峰。
都別睡了,起來嗨

天剛矇矇亮,李小娘子就醒了。或許是因為要過節了比較興奮,她一晚上沒怎麼睡,但是也不怎麼睏。睡在她隔壁的婢女差不多也是這樣的心情,雞鳴就起來穿好衣服了。李小娘子簡單穿了衣服,讓婢女準備燒蘭湯浴的水,她得去喊她爸媽起床。
李夫人和李老爺畢竟年紀大些,起床時還有些犯睏。他們在李小娘子的催促下,拎著籃子出門了。籃子裡有艾草和張天師像。
李家院子大,有前門、側門、後門三個門,他們一家人一起,親手在每個門上都插了艾條,貼了張天師像。李夫人又把昨天從大相國寺求來的符袋分給了老公和女兒,讓他們貼身帶著,說是可以驅瘟神,去疫病。
忙完這一切,李夫人要去後廚看看粽子和其他吃食準備得怎樣了,然後和女兒分別去泡蘭湯浴。他們今天的活動很豐富,弔完屈原還得看賽龍舟。對女子們來說,端午無異於狂歡節,她們能參與的活動比平日裡要多得多。
李小娘子回到房間,婢女已經準備好泡澡的水了,裡面放了她昨天買來的中藥包。她一進門就聞到了濃郁的草藥香,還是那個熟悉的配方。每年洗蘭湯浴也是她很享受和嚮往的一件事。
在李小娘子泡澡的同時,婢女幫她把今天要穿的新衣服整理好,掛在了屏風上。另外她還準備了一些五彩絲線,還有用繒彩剪的小符。
洗蘭湯浴是件很享受的事,李小娘子在浴桶中泡著不想出來。熱氣蒸得她滿臉都是汗,這麼一泡,彷彿把積在體內的毒素全都排出來了。婢女在屏風外等李小娘子,她看見屏風裡的水汽往外冒,帶著藥香,不一會兒就瀰漫了整間屋子。
大概泡了半個小時,李小娘子依依不捨地穿上衣服。她在婢女的幫助下穿戴整齊,然後在手臂上纏上了五彩絲線,又把避邪小符掛在了髮髻上。這些都是女孩子在端午要做的事,她們每年都會精心準備,以此來迎接節日。
準備完畢,李小娘子帶著一身草藥香走出房門。這時天已經大亮,她爸媽也都穿戴整齊,在餐廳等早飯了。除了平時的粥湯,今天早上還有各種餡的粽子和五色水糰。
李夫人給女兒介紹,今年的粽子增加了幾個口味,除了棗泥和糖的,還有松栗和胡桃的。李小娘子挑了個胡桃的,一剝開粽子葉,糯米的清香撲鼻而來。
李老爺送給女兒和太太一人一個香囊、一把扇子。他笑著說:「這個香囊是我太醫院的朋友送的,用了上好的草藥配製,可以驅蟲避邪,妳們都戴著,吃完飯我們去弔屈原,看賽龍舟。」
「你也去?你今天不上班?」李小娘子問。
李老爺很驕傲:「端午可是法定節假日,我們今天休息。」
「既然如此,我們快走吧。再不走汴河邊就擠滿人了,我們想看熱鬧都沒地方站。」
李小娘子興沖沖拉著父母出門。
大街上說是人山人海也不過分,好像平時在家宅著的人全部都上街了一樣,有些主幹道甚至發生了壅堵,馬車半天都過不去。他們用了比往常多一倍的時間才到汴河,而河邊早就已經人滿為患。
李小娘子往遠處一看,龍舟手們整裝待發,接下來就是大家最期待的賽龍舟環節了。她趕緊拉著父母找了個視角清晰的位置,等著看緊張刺激的比賽,這也是端午節熱鬧的巔峰。


小知識
1. 北宋婦女有戴釵頭符的習慣,將繒彩剪成小符,蘭湯沐浴之後戴在頭上,插於鬢髻之上,用以避邪。《歲時雜記》載:「端午剪繒彩作小符兒,爭逞精巧,摻於鬟髻之上,都城亦多撲賣。」
2. 端午當天,婦女沐浴完蘭湯會穿新衣,纏彩絲,掛小符。這一習俗在蘇軾的詞作中也能見到,「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3. 宋人會在端午這一天貼張天師像,因此五月初一開始街上就會有很多畫張天師像售賣的。《歲時雜記》記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於門戶上。」
4. 吃五色水糰是北宋民間端午節的又一習俗。五色水糰是一種用糯米做的糰子,通常會雜以其他顏色做出花果和獸形。《東京夢華錄》記載:「家家鋪陳於門首,與粽子、五色水糰、茶酒供養。」





春花爛漫的季節,適合一見鍾情



清明的一大清早,李小娘子穿上了她媽媽親手給她繡的新鞋子。這雙繡鞋有著春天一樣粉嫩的顏色,鞋面上各繡了一隻飛舞的蝴蝶,側面繡著朵朵桃花,繡工極其精巧。李小娘子開心極了,不由得開始佩服她老媽的手藝。難怪老媽經常吐槽她「手殘」,刺繡作品完全不能看。果然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婢女跟著欣賞李小娘子的新鞋子,開始拍馬屁:「哇,這雙鞋真是太好看啦,穿在妳的腳上簡直是足下生輝,跟妳的這身衣裙也極其相配!」
李小娘子被誇得很開心,臨出門前特地照了照鏡子。她穿了身鵝黃色的褙子,梳了流蘇髻,戴著步搖,身姿搖曳,顧盼生輝。她對自己的裝扮滿意極了。
宋朝的女孩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踏春一定要換上最好看的衣服和鞋子,尤其是繡鞋,那可是踏春出遊的點睛之筆。有的女孩甚至剛一開春就會準備繡鞋,以求能在清明那天精采亮相,贏得姐妹們的讚美聲。
孫姑娘和李小娘子在差不多的時候抵達了湖邊,她們上上下下打量彼此的裝扮,開懷大笑。孫姑娘今天也是精心拾掇過的,她難得穿這麼繁瑣的衣服。李小娘子瞄了一眼她的繡鞋,一看就是花了不少錢買的,繡花複雜而精美,絕對是重工製作!
掃視了一圈周圍女孩們的繡鞋,李小娘子心裡嘀咕,孫姑娘絕對贏了,錢真是個好東西,能買來漂亮的衣服鞋履,還能買來好心情!
孫姑娘發現李小娘子在看自己的繡鞋,得意洋洋:「我媽在潘樓街的鞋店訂做的,物超所值,推薦妳下次也去他們家買鞋。」
李小娘子問了是哪家店,然後連連搖頭。那家店太貴了,她要買這麼貴的鞋子,她媽會打死她的。

春風吹來,空氣中瀰漫著花香和青草香。放眼望去,這四周山上的桃花都盛開了,桃花林中夾雜著梨花、杏花、迎春花。在這個鮮花爭奇鬥豔的日子,湖邊的妹子們也爭奇鬥豔,一個個花枝招展,像畫裡走出來的人。
孫姑娘打發婢女在湖邊鋪了一塊繡花布,把從家中帶的零食擺了出來。有杏乾、棗糕、香糖果子、肉脯。李小娘子也讓婢女從馬車把她帶的糕點取了過來,她比較專業,帶了青糰、米糕、奶酪,還有一壺杏花酒。
青糰是李小娘子親手做的,每年清明她都會在她媽的指導下動手做些小糕點。孫姑娘嚐了一塊,連連稱讚。
兩人吃了些糕點,喝了一小杯酒,又跟其他朋友們聊天嬉戲了一番,李郎才出現。他大老遠喊李小娘子的乳名,跟她打招呼。
孫姑娘聽見聲音,抬頭一看,只見一個穿著青衫的翩翩少年走下馬車。她的臉瞬間紅了,心想這位男士長得也太帥了吧!她覺得自己要戀愛了!
孫姑娘這一反應,李小娘子全看在眼裡,心想,怪不得踏春自古以來就是個大型相親會。看,這不就有一見鍾情的了嗎?
「我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堂哥李郎,這位是我閨密孫姑娘。兩位打個招呼吧。」李小娘子笑嘻嘻,並沒戳破閨密的心思。她假裝不高興,埋怨李郎:「你遲到了一個小時哦,怎麼到現在才來?」
「跟我爸媽說好了一早去祭祀,我媽早上起來身體不太舒服,耽擱了。剛祭祀回來,我就趕緊過來了。」
說到祭祀,李小娘子想起來了:「我爸媽也去祭祀了,他們這次沒叫我,想來知道我懶。」
「前幾天剛下完雨,山野路滑,妳們女孩子不去是對的。我們在山間碰到妳爸媽了。」
李小娘子心想,肯定會碰到的,她爸和李郎的爸是親兄弟,祭祀的也是同一個祖先。
他們交談了一會兒,李郎的朋友們遠遠地看見他,都過來寒暄了一番。其中一位拿著琴的男子跟李郎很熟的樣子,叫趙公子。李郎介紹說那是他的好朋友,他讓趙公子坐下給大家彈一曲。
孫姑娘時不時偷瞄李郎,心跳加速。李郎渾然未覺,吃著妹妹做的青糰,聽著朋友彈奏的曲子,怡然自得。一曲完畢,大家鼓掌,恭維了趙公子一番。
李小娘子怕孫姑娘的小女兒心思太明顯,趕緊拉著她放風箏去了。連她都看出來了,身邊兩位公子遲鈍是遲鈍了點,但也遲早會發現的。現在可還不是表白的時候呢,女孩子還是要矜持些的,何況孫姑娘還是個大家閨秀。哎,閨密太花癡,她真是頭疼啊!
遠離李郎,孫姑娘立刻正常了。她和李小娘子一前一後,人手一個風箏,不一會兒就放得很高了。其他姑娘見她們的風箏飛得那麼高,也圍過來湊熱鬧。
李小娘子拉著風箏線小跑著,耳邊的風帶著春日的香氣,她完全陶醉了。這個時候她再也不羨慕畫中的唐朝女孩們,因為她們其實都一樣,都有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小知識
1. 祭祀本來是寒食節的習俗,魏晉時期祭祀基本上安排在寒食節,但由於寒食節和清明離得太近,到宋朝,人們逐漸把寒食和清明的習俗合二為一,他們會在清明這一天祭祀,也會去郊外踏春。
小知識

1. 北宋婦女有戴釵頭符的習慣,將繒彩剪成小符,蘭湯沐浴之後戴在頭上,插於鬢髻之上,用以避邪。《歲時雜記》載:「端午剪繒彩作小符兒,爭逞精巧,摻於鬟髻之上,都城亦多撲賣。」

2. 端午當天,婦女沐浴完蘭湯會穿新衣,纏彩絲,掛小符。這一習俗在蘇軾的詞作中也能見到,「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3. 宋人會在端午這一天貼張天師像,因此五月初一開始街上就會有很多畫張天師像售賣的。《歲時雜記》記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於門戶上。」

4. 吃五色水糰是北宋民間端午節的又一習俗。五色水糰是一種用糯米做的糰子,通常會雜以其他顏色做出花果和獸形。《東京夢華錄》記載:「家家鋪陳於門首,與粽子、五色水糰、茶酒供養。」

春花爛漫的季節,適合一見鍾情

清明的一大清早,李小娘子穿上了她媽媽親手給她繡的新鞋子。這雙繡鞋有著春天一樣粉嫩的顏色,鞋面上各繡了一隻飛舞的蝴蝶,側面繡著朵朵桃花,繡工極其精巧。李小娘子開心極了,不由得開始佩服她老媽的手藝。難怪老媽經常吐槽她「手殘」,刺繡作品完全不能看。果然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婢女跟著欣賞李小娘子的新鞋子,開始拍馬屁:「哇,這雙鞋真是太好看啦,穿在妳的腳上簡直是足下生輝,跟妳的這身衣裙也極其相配!」

李小娘子被誇得很開心,臨出門前特地照了照鏡子。她穿了身鵝黃色的褙子,梳了流蘇髻,戴著步搖,身姿搖曳,顧盼生輝。她對自己的裝扮滿意極了。

宋朝的女孩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踏春一定要換上最好看的衣服和鞋子,尤其是繡鞋,那可是踏春出遊的點睛之筆。有的女孩甚至剛一開春就會準備繡鞋,以求能在清明那天精采亮相,贏得姐妹們的讚美聲。

孫姑娘和李小娘子在差不多的時候抵達了湖邊,她們上上下下打量彼此的裝扮,開懷大笑。孫姑娘今天也是精心拾掇過的,她難得穿這麼繁瑣的衣服。李小娘子瞄了一眼她的繡鞋,一看就是花了不少錢買的,繡花複雜而精美,絕對是重工製作!
掃視了一圈周圍女孩們的繡鞋,李小娘子心裡嘀咕,孫姑娘絕對贏了,錢真是個好東西,能買來漂亮的衣服鞋履,還能買來好心情!

孫姑娘發現李小娘子在看自己的繡鞋,得意洋洋:「我媽在潘樓街的鞋店訂做的,物超所值,推薦妳下次也去他們家買鞋。」
李小娘子問了是哪家店,然後連連搖頭。那家店太貴了,她要買這麼貴的鞋子,她媽會打死她的。

春風吹來,空氣中瀰漫著花香和青草香。放眼望去,這四周山上的桃花都盛開了,桃花林中夾雜著梨花、杏花、迎春花。在這個鮮花爭奇鬥豔的日子,湖邊的妹子們也爭奇鬥豔,一個個花枝招展,像畫裡走出來的人。

孫姑娘打發婢女在湖邊鋪了一塊繡花布,把從家中帶的零食擺了出來。有杏乾、棗糕、香糖果子、肉脯。李小娘子也讓婢女從馬車把她帶的糕點取了過來,她比較專業,帶了青糰、米糕、奶酪,還有一壺杏花酒。
青糰是李小娘子親手做的,每年清明她都會在她媽的指導下動手做些小糕點。孫姑娘嚐了一塊,連連稱讚。

兩人吃了些糕點,喝了一小杯酒,又跟其他朋友們聊天嬉戲了一番,李郎才出現。他大老遠喊李小娘子的乳名,跟她打招呼。
孫姑娘聽見聲音,抬頭一看,只見一個穿著青衫的翩翩少年走下馬車。她的臉瞬間紅了,心想這位男士長得也太帥了吧!她覺得自己要戀愛了!

孫姑娘這一反應,李小娘子全看在眼裡,心想,怪不得踏春自古以來就是個大型相親會。看,這不就有一見鍾情的了嗎?
「我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堂哥李郎,這位是我閨密孫姑娘。兩位打個招呼吧。」李小娘子笑嘻嘻,並沒戳破閨密的心思。她假裝不高興,埋怨李郎:「你遲到了一個小時哦,怎麼到現在才來?」
「跟我爸媽說好了一早去祭祀,我媽早上起來身體不太舒服,耽擱了。剛祭祀回來,我就趕緊過來了。」
說到祭祀,李小娘子想起來了:「我爸媽也去祭祀了,他們這次沒叫我,想來知道我懶。」
「前幾天剛下完雨,山野路滑,妳們女孩子不去是對的。我們在山間碰到妳爸媽了。」
李小娘子心想,肯定會碰到的,她爸和李郎的爸是親兄弟,祭祀的也是同一個祖先。

他們交談了一會兒,李郎的朋友們遠遠地看見他,都過來寒暄了一番。其中一位拿著琴的男子跟李郎很熟的樣子,叫趙公子。李郎介紹說那是他的好朋友,他讓趙公子坐下給大家彈一曲。

孫姑娘時不時偷瞄李郎,心跳加速。李郎渾然未覺,吃著妹妹做的青糰,聽著朋友彈奏的曲子,怡然自得。一曲完畢,大家鼓掌,恭維了趙公子一番。

李小娘子怕孫姑娘的小女兒心思太明顯,趕緊拉著她放風箏去了。連她都看出來了,身邊兩位公子遲鈍是遲鈍了點,但也遲早會發現的。現在可還不是表白的時候呢,女孩子還是要矜持些的,何況孫姑娘還是個大家閨秀。哎,閨密太花癡,她真是頭疼啊!

遠離李郎,孫姑娘立刻正常了。她和李小娘子一前一後,人手一個風箏,不一會兒就放得很高了。其他姑娘見她們的風箏飛得那麼高,也圍過來湊熱鬧。

李小娘子拉著風箏線小跑著,耳邊的風帶著春日的香氣,她完全陶醉了。這個時候她再也不羨慕畫中的唐朝女孩們,因為她們其實都一樣,都有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小知識

1. 祭祀本來是寒食節的習俗,魏晉時期祭祀基本上安排在寒食節,但由於寒食節和清明離得太近,到宋朝,人們逐漸把寒食和清明的習俗合二為一,他們會在清明這一天祭祀,也會去郊外踏春。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