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有種生活叫宋朝

79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宋人的早晨,從刷牙開始
  假如你是一個尋常的南宋市民,居住在都城臨安(今杭州)的寓所裡。此時正是暮春時節,昨晚滴滴答答下了一夜的小雨,不過睡夢中的你並不知曉。清晨時分,你才被響亮的報曉聲叫醒。報曉人以洪亮、悠揚的嗓音喊道:「天有小雨——」。
  這報曉之人,是臨安各寺廟的行者、頭陀。每日清晨,天未大亮,臨安諸山寺便開始鳴鐘,宣布新的一天開始;各個庵舍寺院的行者、頭陀,也敲著鐵板或木魚,沿街報曉,提醒市民們:天亮了,可以起床了。
  報曉人在報曉的同時,還會報天氣。若是陰天,報曉人會喊:「天色陰晦——」,若是晴天,報曉人則喊:「天色晴明——」、「早些起身上班——」。這可不是我的虛構,南宋筆記《夢粱錄》即有記載:「每日交四更,諸山寺觀已鳴鐘,庵舍行者頭陀,打鐵板兒或木魚兒沿街報曉,各分地方。若晴則曰『天色晴明』,或報『大參』,或報『四參』,或報『常朝』,或言『後殿坐』;陰則曰『天色陰晦』;雨則言『雨』。」所謂「大參」、「四參」、「常朝」與「後殿坐」,是指不同層級的京官要參加的不同朝會,報曉人是在提醒散居城內諸坊的士大夫、公人:今早天色晴明,是「大參」或「常朝」的日子,該起床準備啦——如此,在宋朝,人們不用起身出門,便能知道今天的天氣如何。
  在報曉聲中,你從睡夢中醒來。我們現代人每日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牙洗臉,那麼宋朝人也要刷牙嗎?首先得看看牙刷究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網路上有兩種說法流傳頗廣:一說牙刷是一四九八年由明朝皇帝發明的,也有人說牙刷是一七八〇年一個叫威廉.艾利斯的英國皮匠在倫敦監獄裡發明的。不過在我看來, 這兩種說法都不可信,因為從文獻記載來看,至遲在宋代,臨安等大城市的市民就已經在用牙刷了,哪還需要等到明朝。
  《夢粱錄》中收錄了一個「諸色雜貨」名單,列出臨安商鋪銷售的各類商品, 其中就有「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這裡的「刷牙子」便是牙刷。《夢粱錄》還收錄了一個「鋪席」名單,即臨安的名牌商店,其中「凌家刷牙鋪」和「傅官人刷牙鋪」兩家,都是專營牙刷的名店。我們不妨想像一下,這兩家牙刷店會怎麼招攬顧客——
  淩家刷牙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進來瞧一瞧、看一看,凌家刷牙鋪,刷牙子買三送一!」
  傅官人刷牙鋪:「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牙刷就選傅官人刷牙鋪!」
  牙刷既然是市場上銷售、花點錢便可以買到的商品,那它當然是南宋人家常見的日用品。
  南宋的醫書也多次提到刷牙。有的醫書說:「每日清晨以牙刷刷牙,皂角濃汁揩牙,旬日數更,無一切齒疾」(《嚴氏濟生方》),有的醫書卻說:「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搖,久之患牙痛。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極有所損」(《瑣碎錄》)。由此可知,至少有一部分宋朝人已經養成了每天早晨刷牙的習慣,不過有的醫生不贊成使用馬尾毛做的牙刷,因為馬尾毛比較硬,容易損傷牙齒。還有的醫書提倡小朋友應經常刷牙,因為小朋友貪吃酸甘、肥膩之類的食物,食物殘渣往往會塞在牙縫裡,如果久不刷牙,牙齦就容易發炎,牙齒也容易壞掉。
  宋朝人使用的牙刷是什麼樣的?其實和我們現在使用的牙刷沒什麼區別,只是刷柄是虎骨、象牙、牛角或竹木製成的,刷毛則是豬鬃、馬鬃或馬尾毛。如今在一些博物館還可以看到出土的宋代骨製牙刷柄。
  那麼,宋朝一把普通的牙刷賣多少錢呢?恰好元朝有一本高麗人編寫的漢語教材,叫作《朴通事諺解》,介紹如何用漢語與中國商販打交道,其中便有關於買賣牙刷的討價還價。
  顧客:「賣刷子的請過來,這帽刷、鞋刷各一個,牙刷兩個,掠頭(梳子)兩個,怎麼賣?」
  商販:「我與你說個實價,拿二百銅錢來,我再送你一個牙刷、一個掠頭,拿去使用。咦,你身上沒帶袋子,這麼多東西,你可不要掉了。」
  顧客:「不礙事,我放在靴靿裡,揣回去。」
  聽了這商販與顧客的對話,我們可以知道,元代時,一把帽刷、一把鞋刷,加上三支牙刷、三把梳子,總共要價兩百文錢。如果忽略商品的價差,牙刷的單價大約二十五文錢。宋、元相隔不遠,商品價格差不多。一個宋朝下層市民的日收入大約是一百至三百文錢,一支牙刷頂多是他日收入的四分之一,不算特別貴,一般市民應該買得起。
  總之,宋朝人的早晨是從刷牙開始的,他們不只每日刷牙,還像我們一樣用牙刷,可別以為古人只能用手指蘸著食鹽擦牙齒。
  其實,宋朝人不但有牙刷用,還有牙膏、牙粉。宋代的一些官修醫書,如《聖濟總錄》、《太平聖惠方》等,都收錄有「揩齒」藥方,這些方子製作出來的成品為膏狀,就類似今天的牙膏。我從《太平聖惠方》中抄錄兩條牙膏方子,諸位若有興趣,不妨按方配製出來,試一試宋朝人使用的牙膏:「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芎藭末,每用擦牙」;「鹽四兩,燒過;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右件藥都研成膏,每用揩齒甚佳」。
  元代醫書《醫壘元戎》也記載一個從宋朝傳下來的「陳希夷神仙刷牙藥」方子,製作出來則是牙粉:用豬牙皂角、生薑、升麻、荷葉等藥材,加入青鹽燒煉, 煉成後,研為細末備用。使用時,「蘸藥刷上下牙齒,溫水漱口,吐之」,使用方式跟我們今日刷牙差不多。
  不過,宋朝的牙膏與牙粉是作為保健品、藥品出現的,並不是日用品,市場上似乎也未見到。到了清代,牙粉便是可以在市場上買到的商品了,因為清代一些小說都寫到「買牙粉」;其中最受市民歡迎的,是從西洋進口的牙粉,因為它們的品質很好,所以「家置戶有,人多好之」(〈上清帝第二書〉)——這話是康有為說的。
  假如你是生活在都城的南宋市民,每天在報曉聲中醒來,取出一支用牛角與馬鬃毛做成的牙刷洗漱——想像一下,宋朝人和我們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都是用牙刷刷牙。從這點來看,是不是覺得我們和宋朝人有了更多相似之處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