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四章 清政府加緊乞和與美國居間

第一節 和議的初步醞釀

一 李鴻章獲譴和帝黨「易帥」受阻

  平壤之戰後,清廷內部在和戰問題上的分歧逐漸表面化了。這個分歧,首先表現為帝黨處分和罷黜李鴻章的鬥爭。

  9月17日,平壤敗績的電訊傳來,在樞府諸臣之間又引起了一場爭議。李鴻藻指責李鴻章「有心貽誤」。張之萬、孫毓汶、徐用儀等皆持不同意見。翁同龢則支持李鴻藻,謂其言乃是「正論」,李鴻章「事事落後,不得謂非貽誤」。最後,定議以李鴻章「統籌全局,是其專責,乃未能迅赴戎機,以致日久無功,殊負朝廷委任之意」,擬定兩層:一、「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二、「交部嚴加議處」。當即草擬明發諭令二道,請光緒帝擇定一道發下。當天12點1刻,軍機處將奏片遞上。到1點半即發下對李鴻章的處分,用拔去三眼花翎、褫黃馬褂一道。光緒帝不請示慈禧太后便匆匆降旨,可見對李鴻章憤恨之深了。

  8月19日,李鴻章奏陳軍情,謂「仰荷聖慈,不加重譴,僅予薄責,策勵將來,感激涕零,罔知所報」,但對平壤之敗多所辯護:「此次平壤各軍,倭以數倍之眾,布滿前後,分道猛撲,遂至不支,固由眾寡之不敵,亦由器械之相懸,並非戰陣之不力也。」並建議說:「故就目前事務而論,唯有嚴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籬;力保瀋陽,以固東省之根本。然後厚集兵力,再圖大舉,以為規復朝鮮之地。奉天地廣兵單,與臣相距過遠,且為將軍及練兵大臣駐紮之所,一切排程未便遙制,應請特簡重臣督辦,以便調遣而專責成。」對此,帝黨成員用「因循貽誤於前,諉卸於後」二語以評之。在他們看來,只要仍然專恃李鴻章,則敗局勢難挽回。文廷式指責李鴻章:「袒護劣員,貽誤軍事,罪無可辭。朝廷僅予薄懲,尤未足盡其欺飾之咎!」並指出:「今日之失機,實出於籌劃之疏謬,萬萬無辭者也。此時若仍恃該大臣一人排程,必至忿恚棄師,不可收拾。」其意至為明顯,就是要改組軍事領導機構,不能由李鴻章把持戰爭指揮權。9月20日,給事中洪良品奏請:「朝廷再簡一知兵大員為之統帥,以免遙制而一事權;令李鴻章為之接應糧餉器械等類,功罪同之。」同日,在樞府會議上,慶親王奕劻自請赴九連城督師,並特地提出要以承恩公桂祥(慈禧的弟弟)為副帥。顯然,這是為了堵住帝黨的嘴。但是,慈禧自有打算,對李鴻章則溫言撫慰,說他「辦理軍務為難情節,早在深宮洞鑑之中」,表示對軍事上的失挫予以諒解。不僅如此,慈禧還駁回另派奉天督兵大臣的意見,僅派四川提督宋慶為幫辦大臣,仍令李鴻章「統籌兼顧,不得稍有諉卸」。帝黨「易帥」的活動受到不可抗拒的阻力,所以翁同龢寫信給張謇說:「將不易,帥不易,何論其他?此天也!」充分表露他的無可奈何之情。此時,慈禧已下決心推行她的議和方針,還要倚重李鴻章,當然不會因指揮戰爭不得力而罷黜他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