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繁花上海:洋樓的輝煌與滄桑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51 最豪華的舞廳:百樂門
靜安區愚園路218號(現為百樂門舞廳)


盛七小姐出錢興建百樂門

1932年,上海西區靜安寺附近,聳起了一座龐然大物般的美式近代建築,這幢大樓樓高6層,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頂設計為圓柱狀的梯形造型,周圍層層裹以霓虹燈廣告,樓在左右兩翼又安置了從樓頂直貫樓底的流線型燈柱,入夜時分,彩燈齊放,在靜安寺一帶低矮平房的世界裡,一時占盡了風光,幾里地外遠遠就能望見她的蹤影。這就是上海灘當年最負盛名的豪華舞廳——百樂門舞廳。
這個舞廳的建造者是清末郵傳大臣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盛七小姐」盛愛頤和她的丈夫莊鑄九。盛七小姐在父母親去世之後,本來按照中國傳統大家庭的做法,女兒是分不到遺產的。然而進入民國之後,女子地位不斷提高,況且盛家姊妹(五小姐盛關頤、七小姐盛愛頤、八小姐盛方願)與宋家姊妹(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常年保持友好的關係,在宋家姊妹的支持下,盛氏姊妹毅然走進法院打官司,爭遺產。這場官司持續了好多年,花費鉅萬,盛氏姊妹 最後贏得勝利,即每個女兒可以分到每份遺產的半份。而這半份遺產的第一筆現款,就是150萬元現銀。盛七小姐從自己所得的150萬當中,撥出60萬興建了百樂門舞廳。
這個舞廳當年一樓是飯店和管理處,二樓和三樓是舞廳,舞池為彈簧地板,二樓與三樓的中心地帶是透空的。舞客坐在三樓的咖啡座上可以望見二樓舞池裡的活動,亦可從座位旁小樓梯直接步入舞池,而三樓本身還有一個可供四、五對舞伴跳舞的小型玻璃舞池。舞廳的旁邊闢有旅館,舞客如果跳累了,出了舞池即可入住旅館,十分便捷。這幢建築由著名專家楊錫設計,1931年動工,1932年落成。可惜盛七小姐夫婦並不擅長舞廳的經營,在開張的頭半年中老是虧損,以至虧損達60萬,幾與造價持平,不得已,只好轉手出售。易主之後的百樂門,恰逢上海灘的舞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靜安寺逐漸成了熱鬧地段,天時地利,人流如織,生意反倒一天天火爆起來。
盛氏後代對百樂門一直懷有溫馨的感情,盛七小姐的侄子盛毓郵(「盛老四」盛恩頤的長子,曾任日本東京新亞飯店董事長,民國時期國務總理孫寶琦的外孫)當年即在這裡舉行婚行。婚禮盛況空前,大門外有數十白俄維持秩序,新娘的婚紗從舞廳一直拖到大門口,各大報紙均作了報導。八小姐盛方頤的兩個兒子「老彭」(彭國寬)和「阿彭」(彭國裕),一個善舞,一個善唱,多年來都是百樂門的「自己人」。

陳曼麗血濺舞場

百樂門雖處當時尚屬偏僻地段的西部,然而建築宏偉富麗,設施講究齊全,又以彈簧地板和玻璃舞池獨步春申(上海古稱,因是古代春申君封地),尤其是舞女陣容強 大為其他舞場所不及,其中最負艷名的是陳曼麗。
她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儀態嫵媚,舉止大方,又擅長京劇,曾與葉盛蘭、馬富祿合演過《鴻鸞禧》,一時 名聲大噪。當時有位銀行家叫劉晦之(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喜歡陳曼麗,開始是極力花錢捧角,後來就在愚園路579弄的中實新村租了一套房子與之同居,勸陳脫離舞伴生涯。可是陳向有主見,不願久為「金絲鳥」,不久即與劉分手,重回百樂門再操舊業,結果慘遭殺害。
1940年2月25日深夜,有劉姓、彭姓舞客召陳「坐台子」,位於舞廳左首近音樂台進出口處。凌晨零時50分,陳曼麗正縱情談笑,與舞客「熱火」的時候,突然從音樂台左側躍出一西裝青年,抽出手槍對準陳曼麗連發三槍,一彈中頸,一彈中臂,一彈中腰腹,當即倒地。同座舞客劉其甫由香港來滬,下榻東亞旅館,被流彈擊中右臂輕傷,另一舞客彭某則被流彈傷及背部傷勢較重,當即送往海格路紅十字會醫院(即今華山醫院)搶救,陳曼麗與彭某終因傷勢過重,不治斃命。
「百樂門血案」發生前二小時,另一有名的舞廳「仙樂舞宮」也發生了槍擊事件,是重慶方面的地下工作人員槍殺了敵偽「76號」機要室主任錢人龍。據說陳曼麗是重慶方面的派遣人員,汪偽特工總部為了錢人龍之死,用槍殺陳曼麗蓄意報復。也有一種說法,說陳曼麗與汪偽要員時有過從,重慶地下工作人員以「鋤奸」為名,「鋤」掉了她。此事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種準確的權威說法,是上海灘眾多的「謎案」之一。

服務小姐氣走蹺腳沙遜

百樂門舞廳紅火之後,成了上海灘豪門、名流主要的娛樂場所,張學良將軍來電時,喜歡到此跳舞,美國著名影人卓別林夫婦訪華時,也曾慕名到此跳舞,報刊上還刊出過卓氏起舞時的照片。
有一天,房地產大亨、新沙遜洋行的老闆蹺腳沙遜(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負過傷,走路時腳一跳一跳而得綽號)也慕名前來軋鬧猛(湊熱鬧)。此人終生未娶,出入也獨往獨來,進入百樂門之後,服務小姐不認識他,又見是個蹺腳,想必不是來跳舞的,於是就沒怎麼搭理,把他「晾」在一邊,孰知沙遜雖蹺了一隻腳,但在上海灘畢竟是能呼風喚雨的洋大亨,豈能嚥下你百樂門的這口「氣」?於是轉身就走,到了他的公司裡,把桌子拍得大響,命令助手立即在南京路最繁華的地段新造一舞廳,把百樂門的氣焰壓下去。果然不多久,南京西路臨近跑馬廳的西側,就出現了一個「仙樂斯舞廳」,亦是霓虹燈鋪天蓋地,樂隊和舞女的陣勢一時超過了百樂門,算是為沙遜報了一箭之仇。
仙樂斯舞廳的最後一任老闆姓孟,山東人,於解放前帶全家去了台灣。當時台灣製鞋業非常原始,因為日本人殖民時期大家都穿木屐,不愛穿鞋,孟老闆抓住時機,從上海販去了兩船各式鞋子,以迎合從大陸逃往台灣的國民黨家眷的需要,並且開始從事製鞋業,結果發了大財,鈔票多得要用箱子來裝。
解放以後,百樂門舞廳由國家經營,並改造成為電影院,名紅都影劇院,兩個舞池現均不存。改革開放(1979年)後,娛樂中心風行滬上,經營者不失時機地把四樓改造成舞廳。現在的格局是,一樓出租為商店,二樓為電影院和咖啡室,三樓是飯店,四樓為娛樂中心,內設舞廳及錄影放映室,然當年旅館用房已挪作他用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