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下江南真是為了看揚州瓊花嗎
揚州民間流傳一首歌謠:「隋煬帝,下揚州,一心看瓊花,陸地去行舟。到頭來,萬里江山一旦休。」此外,還有一段神話,說揚州蕃厘觀裡的瓊花本是仙花,不願將自己的姿色獻給昏淫的楊廣,在楊廣到達揚州的前夕,大風大雨夾著冰雹把瓊花摧殘了。所以,楊廣來揚州並未能看到瓊花。這些僅是傳說和神話,並沒有根據。據史籍記載,瓊花開始種植唐代,據傳,出生於揚州的初唐文人來濟曾寫過一首詠瓊花的詩,內有「標格異凡卉,蘊結由天根……或時吐芳華,燁然如玉溫。后土為培植,香風自長存」等讚美之詞。宋朝任揚州知府的王禹偁作〈后土廟瓊花詩〉二首,在序文中說:「揚州后土廟存花一株,潔白可愛,見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本也,俗謂之瓊花雲,故賦詩以狀其態。」宋朝韓琦任揚州太守,在〈瓊花〉詩中說:「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年年后土祠,獨此瓊瑤貴……」繼韓琦之後任揚州太守的歐陽脩,特在瓊花樹邊建「無雙亭」,並賦詩一首:「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不但讚其美,還強調瓊花是揚州獨有。從此,瓊花揚名於世。
如此珍奇的名花卻屢遭摧殘。宋仁宗時,將瓊花移栽到開封,因逐漸枯萎而發回原產地。金兵南下侵略,揚州瓊花也成了他們的擄掠目標,大棵連根拔去,挖不盡的齊土剷平。過了一年,被鏟的根旁,又生出新芽。宋孝宗時又把它移到杭州皇宮內,結果還是不能生長而送回。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也就是宋朝亡國的一年,瓊花突然死去。從此,瓊花就絕跡於世間了。為了悼念瓊花,趙炎曾寫過一首詩:「名擅無雙氣色雄,忍將一死報東風,他年我若修花譜,合傳瓊花烈女中。」在這裡,瓊花已不僅僅是自然界的一種名花,而是已被人格化了的有情之物。它愛恨分明,有靈有情,成了美好事物的象徵。也正如此,瓊花才博得歷代文人騷客的讚嘆。
後來沿傳花姿奇異、色澤潔白、清香飄逸的「聚八仙」即為瓊花。揚州人將瓊花定為市花,在市內建立培養基地,還定期舉辦「瓊花藝術節」,使國內外眾多的遊客能欣賞到這一美妙的花卉。
象棋上的「楚河漢界」是怎樣來的
中國象棋是一種風行全國的遊戲工具,由棋盤與32個棋子組成。中國象棋遊戲規則若干條。中國象棋的來歷說法不一,但最可信的是緣於劉邦與項羽的楚漢戰爭,其有力證據便是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標誌。
「楚河漢界」原楚漢戰爭中的一項停戰協議。楚,指項羽一方,他自稱「西楚霸王」。漢,指劉邦一方,他被項羽封為「漢王」。後兩人反目,打了起來,史稱「楚漢戰爭」。一直打了4年,最後項羽徹底失敗,自刎於烏江。
漢王二年(西元前205年),劉邦大敗於彭城,狼狽逃至滎陽,後在滎陽、成皋一帶與項羽作戰,雙方各有勝負,形成僵持局面。成皋原在項羽手中,後因用將不當,落到劉邦手中,總的形勢對項羽不利。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還在項羽手中,他就想利用一下劉邦的這兩個親人。為了激怒劉邦,項羽在陣前立了一個高臺,臺上放了一個大的切肉案子,他把劉邦的父親放到肉案子上,讓劉邦遠遠就能看到。項羽大喊道:「劉邦,你快投降吧,否則我殺了你的父親。」接著,項羽派使臣來聽劉邦的回話。豈料劉邦說:「當初我和項羽一道反秦,都是楚懷王的部將,我們兩人還是結義兄弟,我父親就是項羽的父親。
如果項羽一定要烹殺他的父親,那就分我一碗他父親的肉做成的湯,給我嘗嘗!」項羽聽到這樣的回話,當即要殺劉邦的父親。項伯勸阻道:「劉邦想爭天下,必然不顧自己的家庭和親人,你就是殺了他父親,他也不會投降的,反而會增加仇恨。」項羽覺得有理,也就作罷。接著項羽又要與劉邦單獨決戰,分個勝負。劉邦笑道:「我寧可和你鬥智,不願和你鬥勇。」項羽無奈,便命令戰士挑戰。劉邦命令神射手一連射殺項羽三個壯士。項羽大怒,親自披甲持槍,上馬挑戰。劉邦的神射手正要射擊,項羽大喝一聲,把他嚇了回去。這時劉邦又走了出來,數落項羽十大罪狀。項羽惱羞成怒,命部將向劉邦射箭,劉邦胸口中箭,差點落下馬來。但他怕影響士氣,便機智地彎下腰,捂著自己的腳說:「啊,我的腳趾頭被射傷了。」然後退回軍營。
僵持總不是辦法,劉邦也還是掛念他的親人。漢王四年(西元前203年)八月,劉邦派陸賈為使者來到項羽軍營,要求釋放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開始和談,但被拒絕。劉邦又派能言善辯的侯生為使者。去和項羽談判,並提出和談條件:以滎陽東南的鴻溝(秦始皇時開鑿的運河)為界,鴻溝以西為劉邦所有,鴻溝以東為項羽所有,彼此各守疆土,互不侵犯。這樣,雙方停戰,既保持兄弟情義,又共用天下,老百姓也能過好日子。項羽對這個方案動心了,就準備答應。因為他也厭倦了戰爭,而且糧草不足,又三面被劉邦的部隊包圍。雖然有手下人反對,認為劉邦是反覆無常的小人,不講信義,不能放走他的父親與妻子。但項羽決心已定,認為天下自有公論。為此,雙方在這年九月達成了停戰協定,項羽也放回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這便是戰爭中的「楚河漢界」故事。
後人發明了象棋進行博弈。雖是遊戲,卻是兩軍對壘形如楚漢戰爭,於是便在棋盤上寫上「楚河漢界」四字。
連雲港市出土的漢代女屍為什麼能夠完好保存至今
人類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屍主要分為六類,包括木乃伊、屍蠟、冰凍屍、乾屍、揉屍、馬王堆類的溼屍。連雲港市雙龍漢墓古屍屬馬王堆類型的溼屍,並且是浸泡在棺液中,極其稀少珍貴。考古學研究顯示該墓的時代為西漢中晚期,距今約2,000年。墓男主人「東公」及女主人「凌惠平」隨身的龜銅鈕表明他們的身分不低,而且當時的「東海太守」、「河南都尉」等地方高官曾派下屬官員拜訪。據對棺液樣本的測試,與pH值為5.18的長沙馬王堆漢代墓葬的發現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女屍(凌惠平)能在適合細菌生存的鹼性環境中完整保存,還需要醫學上更多更進一步的研究。但已有的線索也為我們探討這一問題提供了一些途徑。
首先是漢代墓葬的發現何其多,而古屍的發現在中國是極為少見的,似乎在暗示了「凌惠平」的保存成因的偶然性、特殊性;其次,從墓葬的水體環境考察,海州一帶歷來深受海水的影響,離墓葬約2公里的孔望山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而現在該墓葬水體酸鹼度和墓葬及棺內液體的酸堿值大約一致,均呈弱鹼性。目前,據考古發掘研究,只要處於地下水經線以下,古墓葬及墓主棺內就不可能不留有大量的水。換言之,即使「凌惠平」採取了防腐措施,棺液也不可能是埋葬時就放入其中的,而是長期處在海水水位線以下而慢慢地浸透進去的。
最後,雙龍漢墓四具遺骸中,為何只有「凌惠平」能「獨善其身」,而古代男權為尊的社會裡男主人「東公」為何不會倖免呢?在大環境相同的情況下,就不可能不從細微之處來分析。「凌惠平」所在的3號棺,保存最為完整,絲毫無損,在厚重的棺內頂部還有一層密封極好的、厚約1公分的所謂「密封板」,而男主人「東公」的同樣的「密封板」已損壞。1號、4號棺則無,加上棺內滿滿的液體,又排斥了空氣,為她的保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可以說,「凌惠平」的發現是歷史偶然性造成的。
揚州民間流傳一首歌謠:「隋煬帝,下揚州,一心看瓊花,陸地去行舟。到頭來,萬里江山一旦休。」此外,還有一段神話,說揚州蕃厘觀裡的瓊花本是仙花,不願將自己的姿色獻給昏淫的楊廣,在楊廣到達揚州的前夕,大風大雨夾著冰雹把瓊花摧殘了。所以,楊廣來揚州並未能看到瓊花。這些僅是傳說和神話,並沒有根據。據史籍記載,瓊花開始種植唐代,據傳,出生於揚州的初唐文人來濟曾寫過一首詠瓊花的詩,內有「標格異凡卉,蘊結由天根……或時吐芳華,燁然如玉溫。后土為培植,香風自長存」等讚美之詞。宋朝任揚州知府的王禹偁作〈后土廟瓊花詩〉二首,在序文中說:「揚州后土廟存花一株,潔白可愛,見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本也,俗謂之瓊花雲,故賦詩以狀其態。」宋朝韓琦任揚州太守,在〈瓊花〉詩中說:「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年年后土祠,獨此瓊瑤貴……」繼韓琦之後任揚州太守的歐陽脩,特在瓊花樹邊建「無雙亭」,並賦詩一首:「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不但讚其美,還強調瓊花是揚州獨有。從此,瓊花揚名於世。
如此珍奇的名花卻屢遭摧殘。宋仁宗時,將瓊花移栽到開封,因逐漸枯萎而發回原產地。金兵南下侵略,揚州瓊花也成了他們的擄掠目標,大棵連根拔去,挖不盡的齊土剷平。過了一年,被鏟的根旁,又生出新芽。宋孝宗時又把它移到杭州皇宮內,結果還是不能生長而送回。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也就是宋朝亡國的一年,瓊花突然死去。從此,瓊花就絕跡於世間了。為了悼念瓊花,趙炎曾寫過一首詩:「名擅無雙氣色雄,忍將一死報東風,他年我若修花譜,合傳瓊花烈女中。」在這裡,瓊花已不僅僅是自然界的一種名花,而是已被人格化了的有情之物。它愛恨分明,有靈有情,成了美好事物的象徵。也正如此,瓊花才博得歷代文人騷客的讚嘆。
後來沿傳花姿奇異、色澤潔白、清香飄逸的「聚八仙」即為瓊花。揚州人將瓊花定為市花,在市內建立培養基地,還定期舉辦「瓊花藝術節」,使國內外眾多的遊客能欣賞到這一美妙的花卉。
象棋上的「楚河漢界」是怎樣來的
中國象棋是一種風行全國的遊戲工具,由棋盤與32個棋子組成。中國象棋遊戲規則若干條。中國象棋的來歷說法不一,但最可信的是緣於劉邦與項羽的楚漢戰爭,其有力證據便是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標誌。
「楚河漢界」原楚漢戰爭中的一項停戰協議。楚,指項羽一方,他自稱「西楚霸王」。漢,指劉邦一方,他被項羽封為「漢王」。後兩人反目,打了起來,史稱「楚漢戰爭」。一直打了4年,最後項羽徹底失敗,自刎於烏江。
漢王二年(西元前205年),劉邦大敗於彭城,狼狽逃至滎陽,後在滎陽、成皋一帶與項羽作戰,雙方各有勝負,形成僵持局面。成皋原在項羽手中,後因用將不當,落到劉邦手中,總的形勢對項羽不利。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還在項羽手中,他就想利用一下劉邦的這兩個親人。為了激怒劉邦,項羽在陣前立了一個高臺,臺上放了一個大的切肉案子,他把劉邦的父親放到肉案子上,讓劉邦遠遠就能看到。項羽大喊道:「劉邦,你快投降吧,否則我殺了你的父親。」接著,項羽派使臣來聽劉邦的回話。豈料劉邦說:「當初我和項羽一道反秦,都是楚懷王的部將,我們兩人還是結義兄弟,我父親就是項羽的父親。
如果項羽一定要烹殺他的父親,那就分我一碗他父親的肉做成的湯,給我嘗嘗!」項羽聽到這樣的回話,當即要殺劉邦的父親。項伯勸阻道:「劉邦想爭天下,必然不顧自己的家庭和親人,你就是殺了他父親,他也不會投降的,反而會增加仇恨。」項羽覺得有理,也就作罷。接著項羽又要與劉邦單獨決戰,分個勝負。劉邦笑道:「我寧可和你鬥智,不願和你鬥勇。」項羽無奈,便命令戰士挑戰。劉邦命令神射手一連射殺項羽三個壯士。項羽大怒,親自披甲持槍,上馬挑戰。劉邦的神射手正要射擊,項羽大喝一聲,把他嚇了回去。這時劉邦又走了出來,數落項羽十大罪狀。項羽惱羞成怒,命部將向劉邦射箭,劉邦胸口中箭,差點落下馬來。但他怕影響士氣,便機智地彎下腰,捂著自己的腳說:「啊,我的腳趾頭被射傷了。」然後退回軍營。
僵持總不是辦法,劉邦也還是掛念他的親人。漢王四年(西元前203年)八月,劉邦派陸賈為使者來到項羽軍營,要求釋放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開始和談,但被拒絕。劉邦又派能言善辯的侯生為使者。去和項羽談判,並提出和談條件:以滎陽東南的鴻溝(秦始皇時開鑿的運河)為界,鴻溝以西為劉邦所有,鴻溝以東為項羽所有,彼此各守疆土,互不侵犯。這樣,雙方停戰,既保持兄弟情義,又共用天下,老百姓也能過好日子。項羽對這個方案動心了,就準備答應。因為他也厭倦了戰爭,而且糧草不足,又三面被劉邦的部隊包圍。雖然有手下人反對,認為劉邦是反覆無常的小人,不講信義,不能放走他的父親與妻子。但項羽決心已定,認為天下自有公論。為此,雙方在這年九月達成了停戰協定,項羽也放回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這便是戰爭中的「楚河漢界」故事。
後人發明了象棋進行博弈。雖是遊戲,卻是兩軍對壘形如楚漢戰爭,於是便在棋盤上寫上「楚河漢界」四字。
連雲港市出土的漢代女屍為什麼能夠完好保存至今
人類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屍主要分為六類,包括木乃伊、屍蠟、冰凍屍、乾屍、揉屍、馬王堆類的溼屍。連雲港市雙龍漢墓古屍屬馬王堆類型的溼屍,並且是浸泡在棺液中,極其稀少珍貴。考古學研究顯示該墓的時代為西漢中晚期,距今約2,000年。墓男主人「東公」及女主人「凌惠平」隨身的龜銅鈕表明他們的身分不低,而且當時的「東海太守」、「河南都尉」等地方高官曾派下屬官員拜訪。據對棺液樣本的測試,與pH值為5.18的長沙馬王堆漢代墓葬的發現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女屍(凌惠平)能在適合細菌生存的鹼性環境中完整保存,還需要醫學上更多更進一步的研究。但已有的線索也為我們探討這一問題提供了一些途徑。
首先是漢代墓葬的發現何其多,而古屍的發現在中國是極為少見的,似乎在暗示了「凌惠平」的保存成因的偶然性、特殊性;其次,從墓葬的水體環境考察,海州一帶歷來深受海水的影響,離墓葬約2公里的孔望山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而現在該墓葬水體酸鹼度和墓葬及棺內液體的酸堿值大約一致,均呈弱鹼性。目前,據考古發掘研究,只要處於地下水經線以下,古墓葬及墓主棺內就不可能不留有大量的水。換言之,即使「凌惠平」採取了防腐措施,棺液也不可能是埋葬時就放入其中的,而是長期處在海水水位線以下而慢慢地浸透進去的。
最後,雙龍漢墓四具遺骸中,為何只有「凌惠平」能「獨善其身」,而古代男權為尊的社會裡男主人「東公」為何不會倖免呢?在大環境相同的情況下,就不可能不從細微之處來分析。「凌惠平」所在的3號棺,保存最為完整,絲毫無損,在厚重的棺內頂部還有一層密封極好的、厚約1公分的所謂「密封板」,而男主人「東公」的同樣的「密封板」已損壞。1號、4號棺則無,加上棺內滿滿的液體,又排斥了空氣,為她的保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可以說,「凌惠平」的發現是歷史偶然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