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愛在陣頭:那些藝師,這些事

9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愛與信仰的陣頭路

人稱「建興師仔」的何國昭,是新庄仔在地人,父母親是武術專家,父親何大陣學少林羅漢拳,是廈門市博愛病院內科醫師,母親則是峨眉派的弟子,從祖父開始,一家三代都是從事中醫的工作。由於小時候身體不好,為了調養身體,在廈門時父母親教他武藝強身,之後,他也正式拜師學藝,練就一身功夫,身體狀況因此慢慢好轉,從此,練武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臺灣光復後,何國昭回到臺灣,住在安定鄉,遇上西港香科,他也跟著投入練習宋江陣。由於自幼功夫根底扎實,學習宋江陣,入門很快,宋江陣第一代老師陳老等教他宋江陣法及兵器,陳番江教他八卦陣法,第二代教練謝水茂也傾囊相授,由此讓他學到完整的傳統宋江陣整套陣法,而且造就他一身精湛武術,不論是馬步或者舞刀弄斧,都駕輕就熟,空手連環、醉羅漢、猴拳、醉拳等無不精通。

新庄仔宋江陣成立之初,是聘請檨仔林的師傅前來傳授陣式及武術,因此屬於紅腳巾系統,第二代以後,便一直由何國昭擔任武術總教頭。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特別是羅漢拳和武當拳,打起醉拳來也不含糊,一身功夫了得,使得樹仔腳慕名而來敦聘他教習白鶴陣。

何國昭指出,宋江陣最重要的就是拳腳功夫,只要馬步穩,其他的刀器舞弄,就可輕鬆駕馭,無論是宋江陣、金獅陣、白鶴陣,展現的拳腳功夫,都各有獨到之處。他告訴學生習武的精神是:「練武者,尊師重道,孝悌為先,以武會友,以德感人,傳揚國粹,薪火相傳。」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拳腳功夫,更是做人的道理。

年紀老大後,他的聽力漸漸不如從前,因此他結束武館及中醫的工作,專心於宋江陣及各陣頭的教練,並致力於發揚傳統武術。除了臺南地區之外,他也在內門鄉指導宋江陣,何國昭曾說起到內門教宋江陣的緣由,那年,高雄縣內門鄉紫竹寺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黃碧恭跑來找他,說奉觀世音菩薩指示,希望他能到西門國小、紫竹寺指導宋江陣。乍聽之下,覺得神奇,他回答:「怎麼觀世音菩薩沒有托夢給我呢?」想不到兩天後,何國昭果然夢到觀世音菩薩,請他「幫忙紫竹寺」。夢醒之後,何國昭二話不說,就到內門鄉教授宋江陣了。幾近武癡的何國昭,除了擔任新庄仔保安宮宋江陣的總教頭之外,也經常受聘到外地傳授宋江技藝,曾經指導過外塭仔和濟宮與崇聖宮、樹仔腳白鶴陣、土城蚵寮仔白鶴陣、篤加宋江陣,二○○二年高雄縣內門鄉溝坪國小及西門國小宋江陣相繼成立,甚至都慕名前來禮聘,真可謂桃李滿天下。他是以信仰與愛去推廣武術的,為了推廣,他時常要四處奔波,但是,與他結緣的都能感激在心頭,將他當作自己的長輩敬重。

二十六歲投入宋江陣,一九四九年首度參與西港香後,何國昭與宋江陣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學習到變成老師,每三年一科的西港香,至今未曾缺席,已歷經六十六年歲月。他的一生奉獻於臺灣廟宇文化,香科開館演練時,每一場練習,他都會到場觀看,並且糾正動作,無非是希望正統的功夫可以一代代傳承。九十四歲了,傳承武術一甲子,他仍然是蓋勇健的一個好典範!

▍樹林舞鶴,田園綠動

從一九六四年到現在,何國昭義務教導樹仔腳的庄民拳法,而且義診贈送每位練拳的人一罐調養身體的中藥,五十幾年的歲月,無欲無求的付出,使他成為庄民發自內心敬愛的人,而且熟悉得像家人一般。記得好幾次我們在大樹下採訪,一方石桌石凳,總是圍滿熟識的庄民,很開心地話說從前舊事,黃寶田里長像孩子一樣趴在他的耳邊「話」聲,替我詢問典實故事,老人家只是笑,他幾乎完全失聰了。但是,當活動中心傳來白鶴陣的鑼鼓聲時,他倏地站了起來,滿懷欣喜的眼神,一步一步朝鑼鼓的方向忘情地走去⋯⋯,里長說:「那是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聲音。」我的眼眶濡濕了,那也是老先生現在唯一聽得到的聲音,他的陣頭世界。

里長也站起來,跟著他,走進社區活動中心,一群社區志工正在演練劇場,情節正好是:白鶴陣的起鼓式。

因為白鶴陣,這個社區,彷彿有了一股凝聚的力量,活起來了。鶴,對於中國人而言,象徵吉祥、長壽、富貴,因此被稱為「仙禽」。在黃寶田里長的帶領下,社區協會以白鶴陣、白鶴為圖騰,展現社區特色,地標、公共藝術、文創都是,如:童鶴袋(統好袋)、出版《樹仔腳有聲插畫有聲書》記錄白鶴陣和逸樂社,而且還創作一首社區健康操歌曲〈樹仔腳〉(作詞:莊名豪、王榮哲;作曲:莊名豪):「故鄉樹仔腳 阮ㄟ記憶攏置這\廟埕前 大樹腳 七桃攏置這\……啊~阮是歡喜ㄟ樹仔腳人\寶安宮 白鶴武陣 叫阮第一名\啊~阮是幸福ㄟ樹仔腳人。」

黃寶田里長將傳統藝陣融入社區的劇場,他的願景是「樹林舞鶴,田園綠動,讓每個人都有一棵屬於自己的樹」,在鄉土努力,經年累月,點滴有成,當每一棵樹隨風律動時,我想壯闊的綠色之舞,將使樹仔腳綠動美妙,充滿生機。生命設若有愛,何愁白鶴不來?

▍那一幢花田屋

採訪那天,我驅車回程,在南三十三鄉道,樹林里往竹橋方向,瞥見一間小巧的路邊攤「花田屋」,那是一間以鐵皮與竹子搭蓋的小麵攤,老闆娘王繼玲將庭院開闢成花園,而且用環保廢物做成藝術造景,店門口還有廢棄花盆做成的「檳榔妹」,我在張掛客家花布的詩意窗邊與王繼玲聊天,她指給我看屋內一串串花色玲瓏的簾子,那是丟棄的鈕扣做成的。

王繼玲說,幾年前因為車禍失去工作,荒蕪的心境使她無心打理家門前的環境,有一天,黃寶田里長來看她,跟她說:「我幫妳整理家門口那片堆滿垃圾的空間好嗎?」這句話,讓她的生活與生命有了轉機,她捫心自問:「我不能整理自己屋前的空地嗎?我能這樣勞累里長嗎?」一念之轉,她讓自己轉向灑滿陽光的花園,種花、植樹、做藝術品、寫書法、畫畫,生活於是充滿了創作,現在,她天天賣陽春麵,覺得連切滷味都很有成就感。

後來,我把這個讓人感動的故事,告訴黃寶田里長,他卻說:「建興老師仔五十幾年來的每一次香科,只要有參與演練的人,他就慷慨地送給他們一罐調養身體的藥粉,不知花費他多少錢了,還有,他也為庄民把脈義診。他用幾十年的歲月牽成阮庄頭內的人,我是樹仔腳的人,應當更要為庄頭做事情啊!」

是的,一心存善,永矢弗諼,只要願意善待他人,愛,永遠有利息在人間。▍深深而且安靜的愛

又一天,在寶安宮的大樹下,涼風襲來,一群庄頭裡的人,講談老師仔教習白鶴陣的老故事,里長問何國昭:「恁某甲你是按怎熟識的?」老先生瞬間陷入沉思,好久。

望著遠方,他喃喃說著:「阮某叫謝、惠、美。」一字一句,清楚而用力地說:「伊是檨仔林人,過世六冬啊,那一冬伊八十三歲……」

半世紀以來,何國昭為了義務教習陣頭,幾乎都是在外奔波,有時,難得在家了,就會吆喝換帖兄弟齊聚聊天,或抓俥對打,研討武藝,或喝酒暢談,通宵達旦,老某對於他的武癡,時常搖頭,卻也莫奈他何。「現在想想,她實在對我有夠好啦,逐工(天天)都等我回來,到半夜還在等……」然後,他扳著手指告訴我們:「結婚六十三冬啊……」

妻子剛去世那些年,何國昭形單影隻、足不出戶,做了退休打算,所幸受到弟子的鼓勵,才讓他在二〇一三年參加武術比賽擂臺,奪得冠軍,當時他還將獎金捐出一半給失智老人基金會。

我想起第一次拜訪何國昭,九十四歲的他,身手矯健,劈腿、馬步、拉弓樣樣皆能,燠熱的午後,在狹窄的屋內,採訪時,汗如雨奔。老人家已然耳背,他努力地用手勢、用紙筆與我溝通,我把聲音喊到最高,嘗試用音量喚起他的敘述,多麼可愛的老人家啊,他應該幾乎是失聰了,然而,只要看到我給予的一個名詞、片語,就努力回應,示範動作、展演器械、翻箱倒櫃找照片,還有上樓、下樓換衣衫,每當姿文老師拿起快門,他的腰桿便挺起來,一股神氣威嚴就來了!這敬業的精神,看得我眼眶都濡濕了,很令人敬佩的藝陣之師!

臨走前,何國昭的兒子何泰德說:「母親離開多年,房間內,母親之物,父親從來不肯移動,擺設一如母親生前。」他的愛,總是安靜,而且守候。

▍攏是這條路啦

在寶安宮,樹仔腳白鶴陣的起源地,何國昭付出半世紀心血的地方,也是老人家最喜歡來的地方。那是一個鄉下僻靜之廟,眾神的信仰,在此寧靜肅穆,護佑日日、月月、年年。我在廟宇內蒐尋檢點白鶴陣的演出照片,遠處,一位阿公抱著剛學步的小孫子,坐著納涼,祖孫倆靜靜看著陽光,探進門檻,一句話也無。廟方幫忙我整理照片的女孩說:「庄頭內都是這種在神明桌仔腳長大的孩子呢!」在神明桌下學爬、學走路,在廟埕玩耍,在陣頭中擺駕,在焚香禱告中,相信諸神護佑,真好的一群人。黃寶田里長走過來,與我聊天,他從小看建興師仔教大家練拳,當時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可是,一年一年過去了,他長大了,離開家鄉打拚,幾十年後,又回家鄉來了,漫長的時間裡,不知演練過多少香科,送走多少人的年歲,然而,當訓練香科的鑼鼓響起時,廟埕上,看見建興師仔還在教下一輩打拳,硬朗的身影還是矍鑠地挺立在夜色中,那種感覺,不知如何形容,就是很感動!

初訪何國昭時,他拿出一疊散亂的扉頁,告訴我,這是他畢生研究宋江陣的資料,我一張張翻閱,看他在紙張上,貼滿宋江擺駕的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是沖洗之後,再細心地剪出人形,然後像寶貝娃娃一樣安安穩穩地貼在紙上,一個圖,是一個心意,他說:「這些武術,要留傳下來,不然就消失去了……」我花了幾天幫他重新整理,並且裝訂兩本送給他當作紀念。老人家抱著那兩本裝訂好的書,很寶貝的說:「彩色的呦,足貴ㄟ呢⋯⋯」然後,滿滿的笑容。

那滿足的笑裡,是多麼實心踏地的人啊!一生只愛陣頭及武術,用他堅持「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精神,選一條路,不求快、不貪便利,把武術與陣頭之愛當作夢,化成鶴,用高貴的心靈,守護這個簡單的願望。

後來,我又開車載他去七股樹仔腳寶安宮,從臺南市的民族路轉出來時,他在後座叮嚀我:「走安和路喔!幾十冬了,一世人啦,攏行這條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