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少年、青年項羽
(一)
公元前224年年底。楚國的下相(宿遷)沉浸在深深的愁雲慘霧之中,人人都在提心吊膽,坐立不安。盡管不久前,上柱國項燕將軍統帥的楚軍大敗秦軍,把進犯的秦軍趕回老家;然而,這正像是一陣回光返照。眼下,六十萬秦軍又大兵壓境,楚國還有多少日子呢?
楚國原本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也算得上強國,建國久遠,地域廣大,地勢優越;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兵器製造、紡織業、漆器等都聞名遐邇;舊都郢都、新都壽春也非常繁華。但自從楚懷王以後,國運連連衰敗。各國聯合攻秦兵敗,楚懷王受騙被秦囚禁,客死他鄉,楚國形勢每況愈下。
項燕將軍高大的府邸內,廳堂上掛著一幅大大的壽字,紅燭高照,燈火輝煌,全家人正忙著為項燕將軍的長子項仲慶生辰。在這非常的日子裏,難道他們沒有考慮國家的安危?不,他們想得比別人多。但是,在憂心忡忡的同時,他們更滿懷必勝的希望和信念。他們絕對相信自家的老爺子項燕,他英勇善戰,體恤部下,且擁有那麼剛強的軍隊,從來無往不勝,這一戰也必勝無疑。今天,是項仲的生日。此刻,他正在遠方的平輿城與秦軍鏖戰。無限思念、懸掛、擔心他的親人們想用喜慶、祝願、祈求上蒼賜福,保佑他平安,幫助他戰勝敵人。
「籍兒,快過來給父親拜壽啊。」坐在堂上的老太太親切地向廳堂外正跟小夥伴們玩的約十歲的孫兒望去。老太太一身黑花錦緞衣裙,面目慈祥和藹,年紀六十多歲。
「是,奶奶。」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小項籍(字羽)馬上往廳堂裏跑。看到他稍高、胖嘟嘟的小身軀.加上圓圓的小臉上一雙黑而明亮的大眼睛,周正的鼻子、嘴唇,這可愛的小人兒頓時舒緩了大人的愁容,讓人見了就想上去抱抱他。
小項羽不愧世代良將之後,他從小就對軍事感興趣,敬仰英雄,崇尚武勇,個性豪放,像匹無羈的小馬,處處表現得威武、強悍。爺爺項燕特別喜歡他,常常看著他微笑地說:「我們的小項羽長大以後,一定是一員猛將。」
「先給你爹磕頭。」見孫兒進來,奶奶一臉慈愛笑容,說道。這時,一個穿著紫紅駝絨襖,身材頎長,面目秀麗,給人溫柔、賢惠印象的女人走上去。她是小項羽的母親,拉著他走向蒲團。小項羽剛要跪下,只見叔叔項梁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
「媽,嫂子……」他說不下去了,兩行眼淚湧出,嘴唇扭曲,使他英俊的臉變了形。
「甚麼事?你倒是快說呀!」奶奶焦急地問。
「我哥他……他……為國捐軀了。」項梁哭出聲來,臉轉了過去,兩眼痛苦地往上望。
「什麼?啊……」老太太一頭暈了過去。
「媽……」媳婦強撐持著去扶婆婆。她淚如雨下。
叔叔、奶奶、母親的樣子使小項羽嚇了一大跳。他驚奇地圓睜雙眼上前拉扯著項梁問:「叔叔,我爹怎麼了?我爹怎麼了?」
項梁強忍悲痛:「你爹被秦軍殺死,他再也回不來了。」蹲下去,把小項羽緊緊摟在懷裏。眼淚落在小項羽臉上,又說:「記住,你爹是給秦軍殺死的。」小項羽氣極了,可他沒有哭。只見他捏緊了小拳頭,眼裏露出仇恨的目光。
(二)
十幾天過去了,一座愁城的下相仍然是人心惶惶。有一天,據說項燕將軍也吃了敗仗,正轉移到徐城;楚王負芻突然在新都壽春下令大開南城門。於是大批軍隊、大量人流潮水般湧向南門,奔出城去。人們為了逃命,軍隊的目標是徐城。
小項羽一家的精神支柱坍塌了,他們失望、悲傷、不知所措。
壽春南門大開軍隊轉移第二天,老太太預感到壽春即將失陷。她悲傷、沉痛,把兒子項梁叫到跟前:「兒啊,秦軍攻進壽春之日,也就是我們國破家亡之時,下相陷落是早晚的事。我們決不能束手待斃,帶著籍兒逃命去吧,但千萬不要忘記,我項家代代都是楚國的忠臣良將。娘希望你立志滅秦,報效楚國。你和籍兒都是項家的香煙後代,要繼承先輩的遺志,把籍兒撫養成人,為父報仇。你們可先去徐城找你爹。一路上多加小心。」
「媽,我走了您老人家和嫂子怎麼辦?我哪能放心,我不走。」
「我和你嫂子會到鄉下躲一躲,你就安心去吧。」
望著母親沒幾天就蒼蒼的白髮和嚴峻的雙眼,項梁感到不能違抗。也是啊,任重道遠,他點點頭。
馬上就要告別親愛的媽媽和奶奶了,小項羽心裏是多麼難過啊。他小臉蛋低垂,愁眉不展,和她們難分難捨。特別在臨別前看到奶奶和媽媽無限哀愁、眼淚汪汪的樣子時,他再也不願走了。可是,他突然想到要報殺父之仇,一下子跪下給她們磕頭,說道:「奶奶、媽媽多保重,不要忘了幫我給新栽的槐樹澆水。」說完毅然地上了馬背。
(三)
疲於奔命,極度辛苦的幾天終將過去,徐城已經近在眼前。雖然叔侄二人非常勞累困乏,但一想到就要見到父親、爺爺,心裏就甜滋滋的,早把疲憊丟到身後去了。他們更快地策馬前進,不一會兒就離城很近了。這時,項梁突然發現,城樓上招展的旌旗上飄蕩著大大的秦字。項梁本是一個膽大而心細的青年。他立即上前勒住小項羽馬的韁繩,兩匹馬停下,說:「先不忙,等打聽一下再走。」二人跳下馬,項梁把兩匹馬拴在路邊樹上。不久,城裏走出幾個人來。從他們不高的身材和頭戴的冠看,項梁知道是楚人,於是拉了小項羽走向前問其中的一個:「大哥,我們是走親戚的,城裏情況怎麼樣啊?」
「別提了,幾天前就被秦軍攻佔了。」那人沒好氣地說。
「不是有項燕將軍的隊伍嗎?」項梁又問。
「慘哪,兵敗如山倒。僥倖逃出的一名士卒告訴我們:秦軍圍城,項燕將軍英勇地統帥部隊守城。面對大無畏的楚軍,秦軍毫無進展,雙方一直相持不下。以後,王翦大批增援人馬趕到,發起猛攻,楚軍寡不敵眾。眼看城將陷落,不能等死,項燕將軍決定帶領部隊沖出重圍,也許還有生機。他們殺出一條血路,秦軍窮追不捨。已是危在旦夕,項燕將軍對身邊將士們說道:『感謝大家隨我為楚征戰多年。諸位皆是楚國的精英,現在雖然國破,但大家更要愛惜生命,以圖來日光復楚國。請四散逃命去吧,我會掩護。』說完,舉起巨鉞回身殺向秦軍。逃離的將士並無幾人,大部分仍隨將軍反身衝殺過去,結果皆被擊斃。秦軍將領蒙恬素知將軍聲威,非常崇敬,他叫道:『項燕,投降吧!』皇子扶蘇大聲喝令:『不得傷害項燕將軍。』他們一心想勸將軍歸秦。將軍不愧是人中豪傑,連斬數將後自刎升天,以身殉國。」那人說完,數聲長嘆,熱淚盈眶,留下項梁叔侄,揚長而去。
這個噩耗讓項梁震驚不已,數天前才失去了親如手足的兄長,現在又遭逢喪父之痛,他實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呆滯了。終於,悲憤欲絕的他回過神來,撲通一下跪倒在地上痛哭失聲:「爹……您死得好慘……」。良久,挺身說道:「兒子發誓,一定要為國為父報仇雪恨。」
一旁的小項羽怔怔的,圓睜雙眼但沒有哭;他也跪了下去,緊緊抱住萬分悲憤的叔叔。在小項羽幼小的心靈裡,威風、英勇善戰、慈祥的祖父永遠是他的榜樣和楷模。他早已下定決心向祖父學習,長大了也要做一個戰無不勝的將軍。祖父高大的英雄形象始終在他的腦際,他要繼承祖父的遺志。
痛定思痛,項梁決定暫時不進城。因為如果讓秦軍發覺他們是項燕的後代,那便必死無疑,加上城內已無親人。他對小項羽說:「我們先暫避一時吧。」一下子好像長大了許多的小項羽點點頭,隨即與叔叔上馬往山裏去。
在山上避難一個多月,叔侄倆夜裏睡在山洞內,白天採摘些野果,射殺幾個獵物吃,有時也悄悄下山購買點食物用具。項梁十分疼愛侄兒,千方百計不讓他太受苦。小項羽也很乖覺,似乎理解叔叔的心意,只是說話不多。項梁為人賢孝,人雖在山裏,卻時時惦念著老母和嫂嫂。一天,聽說秦王已偕群臣返咸陽。項梁對小項羽說:「我們回家看看奶奶和你娘吧。」小項羽非常高興。
天陰森森的,星光慘淡;地黑沉沉的,冷風亂吹。叔侄二人乘黑夜悄悄來到家園。映入他們眼簾的是慘不忍睹的景象。曾幾何時,大門倒在一邊,高大挺拔的府邸大部份已經變成斷井頹垣,瓦礫一片。破壞殆盡的家具東倒西歪、橫七豎八。貴重物品早已被洗劫一空,處處都像廢墟一樣。更為可怕的是,全家三百餘口屍橫遍地,血流乾涸,發出腐臭。面對這悲慘的一切,叔侄倆已經欲哭無淚,只有仇恨的熊熊烈火在胸中燃燒。他們在死屍中翻找著,但始終未能發現尋求的兩位女性的遺體。時間緊迫,項梁只得急匆匆去到自己殘破的書房,在大量零亂的竹帛書堆中尋到幾卷他所需要的。現在,父親兼師長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拿了書簡,叔侄倆迅速離開了家園。
(四)
從此,項梁帶著侄兒浪跡天涯,他們走遍大江南北、黃河兩岸。觀賞了無數秀麗的名勝古跡、蒼茫湖海、巍峨群山;遊歷了許多繁華城鎮、幽靜村莊。天下多姿多彩的景致使他們大開眼界,並為之傾倒、著迷。山顛之高峻,湖海之浩渺使他們心胸和視野都更加廣闊。項梁從小好學上進,博覽群書,本是一名才子。每到一地,他都講解些有關知識,使小項羽大大增長見識,逐漸成長起來。這期間,叔侄倆苦中有樂,有時倒也自在,但他們從未忘記國仇家恨,報仇雪恨永遠是他們的最大心願。一段時間後,具有遠見卓識的項梁意識到是開始培養侄子、準備大事的時候了。當他們來到櫟陽,他看好此地,選擇暫且在這裏安頓下來。離家出走時,為防萬一,母親讓他帶了不少金銀珠寶。叔侄倆的盤纏倒不成問題。
櫟陽是秦國原來的舊都,位於渭河北岸,交通方便,商業興旺,城建齊整,富戶不少,稱得上繁榮都市。
不大的農舍,兩間矛屋,前面是埸院,四周有籬圍,這就是項梁叔侄租住的院落。每天凌晨,項梁都在埸院上練武。這時,小項羽還在酣睡著。項梁對於侄兒,一貫憐憫他從小失去父母,又隨自己顛沛流離,常常遭受痛苦,往往倍加溺愛。現在生活稍稍安定,他意識到應該好好教育培養侄兒。
一天早飯後,項梁把侄兒叫到面前說:「家庭蒙難,使你不能正正規規接受教育,好在叔叔也有些學問,從今天開始就要教你讀書認字。有了文字基礎,再學習孔孟之道等經典就不成問題了。」小項羽對叔叔有很深的感情,又敬重叔叔的人品,叔叔對他比父親還親啊,他乖乖地坐了下來。項梁隨手拿出一部竹簡書,先讓他看,然後挑簡單的字指著說:「這是我們楚字,現在意思相同的秦字寫法卻不一樣。」一筆一劃地耐心教他。
十多天過去,小項羽在家時也曾認字讀書,現在倒是又學會了不少字。項梁心想,可以教他讀點文章了,於是找出《論語》的〈學而篇第一〉指給小項羽看。然後唸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見小項羽呆呆的並不理解,就解釋:「孔子說,學了又常常溫習、練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就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看看小項羽沒精打采的,又說:「為什麼學了又經常溫習練習就會愉快呢?因為這樣做能使自己進步,從而更愛學習,知識越來越豐富,更懂道理,心情也就很愉快了。」
可學了不到半個時辰,小項羽就感到枯燥無味,顯得很不耐煩。項梁看在眼裡,問他:「你覺得讀書怎麼樣啊?」想不到小項羽竟回答說:「認字讀書只要記住姓名就可以了。我們最主要的事情是報仇雪恨,這跟認字讀書關係不大吧。」項梁聽了又喜又憂,喜的是侄兒小小年紀就有自己的主見,更沒有忘記國仇家恨;憂的是他不懂得讀書的重要,但關愛之心更多。也許年紀尚小,慢慢教吧,他安慰自己,遷就了侄兒。
第二天,大清早項梁就把還在睡夢中的侄子叫醒:「今天叔叔要教你練劍,現在我們到埸上去。」小項羽一聽高興得馬上跳起來穿上衣服。在跟隨叔叔流浪的日子裏,叔叔沒有那天不練武。盡管叔叔練武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清早,那時他一般還未醒來,但總還是有些時候讓小項羽看到了。叔叔那身手,一招一式,往往讓小項羽看得入迷。特別是擊劍,叔叔中等偏高不胖不瘦的身驅,勻稱的手腿在迅猛有力地飛舞的竹劍中顯得是那樣利落、矯健、英姿颯爽。
叔侄二人來到屋外。此時,天邊一片緋紅,朝陽快要噴薄欲出,天空湛藍藍的。不遠的田野上飄來陣陣快成熟高粱的清香,晨風輕輕地吹,帶著令人愜意的涼爽和濕潤,是一個多麽晴朗美好的早晨。
項梁慢慢地給侄兒講解示範著每一個動作,對於這家傳的、難度高、有很多絕招的劍法,項梁滿以為侄兒一下子是學不會的,非得下苦功夫。那知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小項羽一經指點,馬上心領神會,很快就學得差不多了。沒幾天功夫,己經達到不能說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也離之不遠了。這一來是小項羽天生就有習武的靈犀和悟性,二來他常看叔叔練劍,早巳耳濡目染,被潛移默化了。項梁對此高興萬分。誰知一段時間後,小項羽對練劍又不感興趣了。項梁問他為什麽?他理直氣壯地回答:「叔叔,劍練得再好,只能對付一個人,我們的對象可是秦朝的百萬大軍。我要像爺爺那樣,還是請您教我些能敵百萬人的方法吧。」項梁一聽此言,思緒澎湃,激動萬分,「我們的小項羽真的長大了。」但他抑止住內心的喜悅,強忍熱淚,嚴肅地說:「那我教你兵法。」
當晚,在昏黃的油燈下,項梁拿出了《孫子兵法》打開〈始計〉一章。旁邊坐著聚精會神,興致勃勃小項羽。項梁唸:「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項梁望望侄兒,似有詢問的意思。小項羽眼睛睜得大大的,正在深思,見叔叔看他,轉過臉來說道:「我想,這段話說的是,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著人民的生死和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認真考查了解的。所以要以五個根本方面為基礎,對敵我雙方的情況比較、分析和評估,了解戰爭勝負的情勢,制定正確的作戰方針,這根本的五大方面是:道、天、地、將、法。我的理解對嗎?」
「完全正確。」項梁滿意地點點頭:「那你說說“道”是什麼?」
「道就是道義,我們打仗,應該師出有名,老百姓才會同意,才會同心同德,也才有勝的可能。」
叔侄倆讀兵書直到深夜。
從此,小項羽對兵法的深刻領會,使項梁由衷地感到,侄兒將是一個傑出的將領,一定不會辜負他。
(五)
櫟陽城內有家不算太大的酒樓,因為菜餚不錯,特別羊肉做得好,生意十分興隆。項梁叔侄也喜歡它的酒菜,每每光顧,成了常客。一回生,二回熟,項梁在這裏逐漸認識了一些也是常客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倒也愉快。這些人看項梁相貌英挺,談吐不凡,知識淵博又極有貴族氣概,很自然地把他當成一個領袖,常常聽他高談闊論。當然,也有那嫉賢妒能的小子暗自不服他,有個名叫王懷的正是這樣的人。能常來酒樓廝混的,一般都是家境中等以上的富人而非貧民,其中商賈不少。
這天,項梁又帶著侄兒到酒樓來。有一做翡翠生意剛從咸陽回來的老兄談到,他這次去咸陽有幸看到正建造中的阿房宮,那簡直是神仙的宮殿。雖未竣工,但那宏偉的氣勢、華美的造型、精緻的陳設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過去他做生意也曾到過各國都城,參觀過各國的皇宮,可比起阿房宮啊,真是望塵莫及。大家對此都饒有興趣,問長問短。只有項梁臉色嚴峻、鐵青,他冷冷的問了一句:「比起昔楚皇宮如何?」
「那真是小巫見大巫。阿房宮裏也有楚皇宮一景。」那人回答。
「我將來去咸陽把它給燒了。」這斬釘截鐵的聲音來自稚嫩的小項羽)。
眾人向小項羽望去,只見他挺胸抬頭、亮晶晶的大眼睛似乎閃動著一種堅毅的光。知道他開玩笑,不禁哈哈大笑。
「小孩子不要胡說。」叔叔微笑著瞪了他一眼。又言道:「話又說回來,建造阿房宮耗費了那麼多資才、人力、物力,不全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可老百姓的日子又怎樣呢?僅僅廣征勞役一項就難得活下去了。那輝煌的阿房宮能持久、牢固嗎?不說這些了,來,來,喝酒,喝酒。」眾人茫然。
第二天,兩名差役闖進茅舍,不由分說把項粱抓進了監獄。
頂著蒙蒙細雨,小項羽拎了些學做的飯菜去看叔叔。在牢房裏,看到叔叔被打得遍體鱗傷,小項羽傷心地哭了。
「孩子,不要哭,快去蘄縣城。還記得我們上次到過他家的曹咎大爹嗎?把這封信交給他,他會救叔叔的,一定要小心。」說完,把一封書信交給小項羽。項梁相信侄子,憑著他的機靈、聰慧,對這區區小事一定勝任有餘。
小項羽冒著風雨,連夜趕赴蘄縣。
在曹咎家庭院,小項羽受到熱情接待。身為蘄縣獄吏的曹咎無限賞識這小孩子過人的膽識和辦事的幹練。
櫟陽獄吏司馬欣接到曹咎的書信後,以酒後失言痛責四十大板的判決放了項梁。久等在外面,看見叔叔一瘸一瘸地走出衙門時,小項羽飛也似地跑上去。叔叔把他舉起緊緊地抱在懷裏。
在浪跡天涯的時候,項梁結交了不少好朋友,他們重友情、講義氣、樂於互相幫助,曹咎和司馬欣就是這樣的朋友。出獄以後,項梁分別深深拜謝了他們。的確,如果不是他們幫忙,在文字獄盛行的大秦,項梁不死也得終身監禁或去服勞役。
了解告發他的就是那個王懷以後,項梁找到他論理。那知小子拒不認錯,項梁幾下拳打腳踢,想不到他一命嗚呼。為逃避追捕,叔侄二人重新走上流浪之路。
(一)
公元前224年年底。楚國的下相(宿遷)沉浸在深深的愁雲慘霧之中,人人都在提心吊膽,坐立不安。盡管不久前,上柱國項燕將軍統帥的楚軍大敗秦軍,把進犯的秦軍趕回老家;然而,這正像是一陣回光返照。眼下,六十萬秦軍又大兵壓境,楚國還有多少日子呢?
楚國原本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也算得上強國,建國久遠,地域廣大,地勢優越;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兵器製造、紡織業、漆器等都聞名遐邇;舊都郢都、新都壽春也非常繁華。但自從楚懷王以後,國運連連衰敗。各國聯合攻秦兵敗,楚懷王受騙被秦囚禁,客死他鄉,楚國形勢每況愈下。
項燕將軍高大的府邸內,廳堂上掛著一幅大大的壽字,紅燭高照,燈火輝煌,全家人正忙著為項燕將軍的長子項仲慶生辰。在這非常的日子裏,難道他們沒有考慮國家的安危?不,他們想得比別人多。但是,在憂心忡忡的同時,他們更滿懷必勝的希望和信念。他們絕對相信自家的老爺子項燕,他英勇善戰,體恤部下,且擁有那麼剛強的軍隊,從來無往不勝,這一戰也必勝無疑。今天,是項仲的生日。此刻,他正在遠方的平輿城與秦軍鏖戰。無限思念、懸掛、擔心他的親人們想用喜慶、祝願、祈求上蒼賜福,保佑他平安,幫助他戰勝敵人。
「籍兒,快過來給父親拜壽啊。」坐在堂上的老太太親切地向廳堂外正跟小夥伴們玩的約十歲的孫兒望去。老太太一身黑花錦緞衣裙,面目慈祥和藹,年紀六十多歲。
「是,奶奶。」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小項籍(字羽)馬上往廳堂裏跑。看到他稍高、胖嘟嘟的小身軀.加上圓圓的小臉上一雙黑而明亮的大眼睛,周正的鼻子、嘴唇,這可愛的小人兒頓時舒緩了大人的愁容,讓人見了就想上去抱抱他。
小項羽不愧世代良將之後,他從小就對軍事感興趣,敬仰英雄,崇尚武勇,個性豪放,像匹無羈的小馬,處處表現得威武、強悍。爺爺項燕特別喜歡他,常常看著他微笑地說:「我們的小項羽長大以後,一定是一員猛將。」
「先給你爹磕頭。」見孫兒進來,奶奶一臉慈愛笑容,說道。這時,一個穿著紫紅駝絨襖,身材頎長,面目秀麗,給人溫柔、賢惠印象的女人走上去。她是小項羽的母親,拉著他走向蒲團。小項羽剛要跪下,只見叔叔項梁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
「媽,嫂子……」他說不下去了,兩行眼淚湧出,嘴唇扭曲,使他英俊的臉變了形。
「甚麼事?你倒是快說呀!」奶奶焦急地問。
「我哥他……他……為國捐軀了。」項梁哭出聲來,臉轉了過去,兩眼痛苦地往上望。
「什麼?啊……」老太太一頭暈了過去。
「媽……」媳婦強撐持著去扶婆婆。她淚如雨下。
叔叔、奶奶、母親的樣子使小項羽嚇了一大跳。他驚奇地圓睜雙眼上前拉扯著項梁問:「叔叔,我爹怎麼了?我爹怎麼了?」
項梁強忍悲痛:「你爹被秦軍殺死,他再也回不來了。」蹲下去,把小項羽緊緊摟在懷裏。眼淚落在小項羽臉上,又說:「記住,你爹是給秦軍殺死的。」小項羽氣極了,可他沒有哭。只見他捏緊了小拳頭,眼裏露出仇恨的目光。
(二)
十幾天過去了,一座愁城的下相仍然是人心惶惶。有一天,據說項燕將軍也吃了敗仗,正轉移到徐城;楚王負芻突然在新都壽春下令大開南城門。於是大批軍隊、大量人流潮水般湧向南門,奔出城去。人們為了逃命,軍隊的目標是徐城。
小項羽一家的精神支柱坍塌了,他們失望、悲傷、不知所措。
壽春南門大開軍隊轉移第二天,老太太預感到壽春即將失陷。她悲傷、沉痛,把兒子項梁叫到跟前:「兒啊,秦軍攻進壽春之日,也就是我們國破家亡之時,下相陷落是早晚的事。我們決不能束手待斃,帶著籍兒逃命去吧,但千萬不要忘記,我項家代代都是楚國的忠臣良將。娘希望你立志滅秦,報效楚國。你和籍兒都是項家的香煙後代,要繼承先輩的遺志,把籍兒撫養成人,為父報仇。你們可先去徐城找你爹。一路上多加小心。」
「媽,我走了您老人家和嫂子怎麼辦?我哪能放心,我不走。」
「我和你嫂子會到鄉下躲一躲,你就安心去吧。」
望著母親沒幾天就蒼蒼的白髮和嚴峻的雙眼,項梁感到不能違抗。也是啊,任重道遠,他點點頭。
馬上就要告別親愛的媽媽和奶奶了,小項羽心裏是多麼難過啊。他小臉蛋低垂,愁眉不展,和她們難分難捨。特別在臨別前看到奶奶和媽媽無限哀愁、眼淚汪汪的樣子時,他再也不願走了。可是,他突然想到要報殺父之仇,一下子跪下給她們磕頭,說道:「奶奶、媽媽多保重,不要忘了幫我給新栽的槐樹澆水。」說完毅然地上了馬背。
(三)
疲於奔命,極度辛苦的幾天終將過去,徐城已經近在眼前。雖然叔侄二人非常勞累困乏,但一想到就要見到父親、爺爺,心裏就甜滋滋的,早把疲憊丟到身後去了。他們更快地策馬前進,不一會兒就離城很近了。這時,項梁突然發現,城樓上招展的旌旗上飄蕩著大大的秦字。項梁本是一個膽大而心細的青年。他立即上前勒住小項羽馬的韁繩,兩匹馬停下,說:「先不忙,等打聽一下再走。」二人跳下馬,項梁把兩匹馬拴在路邊樹上。不久,城裏走出幾個人來。從他們不高的身材和頭戴的冠看,項梁知道是楚人,於是拉了小項羽走向前問其中的一個:「大哥,我們是走親戚的,城裏情況怎麼樣啊?」
「別提了,幾天前就被秦軍攻佔了。」那人沒好氣地說。
「不是有項燕將軍的隊伍嗎?」項梁又問。
「慘哪,兵敗如山倒。僥倖逃出的一名士卒告訴我們:秦軍圍城,項燕將軍英勇地統帥部隊守城。面對大無畏的楚軍,秦軍毫無進展,雙方一直相持不下。以後,王翦大批增援人馬趕到,發起猛攻,楚軍寡不敵眾。眼看城將陷落,不能等死,項燕將軍決定帶領部隊沖出重圍,也許還有生機。他們殺出一條血路,秦軍窮追不捨。已是危在旦夕,項燕將軍對身邊將士們說道:『感謝大家隨我為楚征戰多年。諸位皆是楚國的精英,現在雖然國破,但大家更要愛惜生命,以圖來日光復楚國。請四散逃命去吧,我會掩護。』說完,舉起巨鉞回身殺向秦軍。逃離的將士並無幾人,大部分仍隨將軍反身衝殺過去,結果皆被擊斃。秦軍將領蒙恬素知將軍聲威,非常崇敬,他叫道:『項燕,投降吧!』皇子扶蘇大聲喝令:『不得傷害項燕將軍。』他們一心想勸將軍歸秦。將軍不愧是人中豪傑,連斬數將後自刎升天,以身殉國。」那人說完,數聲長嘆,熱淚盈眶,留下項梁叔侄,揚長而去。
這個噩耗讓項梁震驚不已,數天前才失去了親如手足的兄長,現在又遭逢喪父之痛,他實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呆滯了。終於,悲憤欲絕的他回過神來,撲通一下跪倒在地上痛哭失聲:「爹……您死得好慘……」。良久,挺身說道:「兒子發誓,一定要為國為父報仇雪恨。」
一旁的小項羽怔怔的,圓睜雙眼但沒有哭;他也跪了下去,緊緊抱住萬分悲憤的叔叔。在小項羽幼小的心靈裡,威風、英勇善戰、慈祥的祖父永遠是他的榜樣和楷模。他早已下定決心向祖父學習,長大了也要做一個戰無不勝的將軍。祖父高大的英雄形象始終在他的腦際,他要繼承祖父的遺志。
痛定思痛,項梁決定暫時不進城。因為如果讓秦軍發覺他們是項燕的後代,那便必死無疑,加上城內已無親人。他對小項羽說:「我們先暫避一時吧。」一下子好像長大了許多的小項羽點點頭,隨即與叔叔上馬往山裏去。
在山上避難一個多月,叔侄倆夜裏睡在山洞內,白天採摘些野果,射殺幾個獵物吃,有時也悄悄下山購買點食物用具。項梁十分疼愛侄兒,千方百計不讓他太受苦。小項羽也很乖覺,似乎理解叔叔的心意,只是說話不多。項梁為人賢孝,人雖在山裏,卻時時惦念著老母和嫂嫂。一天,聽說秦王已偕群臣返咸陽。項梁對小項羽說:「我們回家看看奶奶和你娘吧。」小項羽非常高興。
天陰森森的,星光慘淡;地黑沉沉的,冷風亂吹。叔侄二人乘黑夜悄悄來到家園。映入他們眼簾的是慘不忍睹的景象。曾幾何時,大門倒在一邊,高大挺拔的府邸大部份已經變成斷井頹垣,瓦礫一片。破壞殆盡的家具東倒西歪、橫七豎八。貴重物品早已被洗劫一空,處處都像廢墟一樣。更為可怕的是,全家三百餘口屍橫遍地,血流乾涸,發出腐臭。面對這悲慘的一切,叔侄倆已經欲哭無淚,只有仇恨的熊熊烈火在胸中燃燒。他們在死屍中翻找著,但始終未能發現尋求的兩位女性的遺體。時間緊迫,項梁只得急匆匆去到自己殘破的書房,在大量零亂的竹帛書堆中尋到幾卷他所需要的。現在,父親兼師長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拿了書簡,叔侄倆迅速離開了家園。
(四)
從此,項梁帶著侄兒浪跡天涯,他們走遍大江南北、黃河兩岸。觀賞了無數秀麗的名勝古跡、蒼茫湖海、巍峨群山;遊歷了許多繁華城鎮、幽靜村莊。天下多姿多彩的景致使他們大開眼界,並為之傾倒、著迷。山顛之高峻,湖海之浩渺使他們心胸和視野都更加廣闊。項梁從小好學上進,博覽群書,本是一名才子。每到一地,他都講解些有關知識,使小項羽大大增長見識,逐漸成長起來。這期間,叔侄倆苦中有樂,有時倒也自在,但他們從未忘記國仇家恨,報仇雪恨永遠是他們的最大心願。一段時間後,具有遠見卓識的項梁意識到是開始培養侄子、準備大事的時候了。當他們來到櫟陽,他看好此地,選擇暫且在這裏安頓下來。離家出走時,為防萬一,母親讓他帶了不少金銀珠寶。叔侄倆的盤纏倒不成問題。
櫟陽是秦國原來的舊都,位於渭河北岸,交通方便,商業興旺,城建齊整,富戶不少,稱得上繁榮都市。
不大的農舍,兩間矛屋,前面是埸院,四周有籬圍,這就是項梁叔侄租住的院落。每天凌晨,項梁都在埸院上練武。這時,小項羽還在酣睡著。項梁對於侄兒,一貫憐憫他從小失去父母,又隨自己顛沛流離,常常遭受痛苦,往往倍加溺愛。現在生活稍稍安定,他意識到應該好好教育培養侄兒。
一天早飯後,項梁把侄兒叫到面前說:「家庭蒙難,使你不能正正規規接受教育,好在叔叔也有些學問,從今天開始就要教你讀書認字。有了文字基礎,再學習孔孟之道等經典就不成問題了。」小項羽對叔叔有很深的感情,又敬重叔叔的人品,叔叔對他比父親還親啊,他乖乖地坐了下來。項梁隨手拿出一部竹簡書,先讓他看,然後挑簡單的字指著說:「這是我們楚字,現在意思相同的秦字寫法卻不一樣。」一筆一劃地耐心教他。
十多天過去,小項羽在家時也曾認字讀書,現在倒是又學會了不少字。項梁心想,可以教他讀點文章了,於是找出《論語》的〈學而篇第一〉指給小項羽看。然後唸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見小項羽呆呆的並不理解,就解釋:「孔子說,學了又常常溫習、練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就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看看小項羽沒精打采的,又說:「為什麼學了又經常溫習練習就會愉快呢?因為這樣做能使自己進步,從而更愛學習,知識越來越豐富,更懂道理,心情也就很愉快了。」
可學了不到半個時辰,小項羽就感到枯燥無味,顯得很不耐煩。項梁看在眼裡,問他:「你覺得讀書怎麼樣啊?」想不到小項羽竟回答說:「認字讀書只要記住姓名就可以了。我們最主要的事情是報仇雪恨,這跟認字讀書關係不大吧。」項梁聽了又喜又憂,喜的是侄兒小小年紀就有自己的主見,更沒有忘記國仇家恨;憂的是他不懂得讀書的重要,但關愛之心更多。也許年紀尚小,慢慢教吧,他安慰自己,遷就了侄兒。
第二天,大清早項梁就把還在睡夢中的侄子叫醒:「今天叔叔要教你練劍,現在我們到埸上去。」小項羽一聽高興得馬上跳起來穿上衣服。在跟隨叔叔流浪的日子裏,叔叔沒有那天不練武。盡管叔叔練武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清早,那時他一般還未醒來,但總還是有些時候讓小項羽看到了。叔叔那身手,一招一式,往往讓小項羽看得入迷。特別是擊劍,叔叔中等偏高不胖不瘦的身驅,勻稱的手腿在迅猛有力地飛舞的竹劍中顯得是那樣利落、矯健、英姿颯爽。
叔侄二人來到屋外。此時,天邊一片緋紅,朝陽快要噴薄欲出,天空湛藍藍的。不遠的田野上飄來陣陣快成熟高粱的清香,晨風輕輕地吹,帶著令人愜意的涼爽和濕潤,是一個多麽晴朗美好的早晨。
項梁慢慢地給侄兒講解示範著每一個動作,對於這家傳的、難度高、有很多絕招的劍法,項梁滿以為侄兒一下子是學不會的,非得下苦功夫。那知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小項羽一經指點,馬上心領神會,很快就學得差不多了。沒幾天功夫,己經達到不能說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也離之不遠了。這一來是小項羽天生就有習武的靈犀和悟性,二來他常看叔叔練劍,早巳耳濡目染,被潛移默化了。項梁對此高興萬分。誰知一段時間後,小項羽對練劍又不感興趣了。項梁問他為什麽?他理直氣壯地回答:「叔叔,劍練得再好,只能對付一個人,我們的對象可是秦朝的百萬大軍。我要像爺爺那樣,還是請您教我些能敵百萬人的方法吧。」項梁一聽此言,思緒澎湃,激動萬分,「我們的小項羽真的長大了。」但他抑止住內心的喜悅,強忍熱淚,嚴肅地說:「那我教你兵法。」
當晚,在昏黃的油燈下,項梁拿出了《孫子兵法》打開〈始計〉一章。旁邊坐著聚精會神,興致勃勃小項羽。項梁唸:「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項梁望望侄兒,似有詢問的意思。小項羽眼睛睜得大大的,正在深思,見叔叔看他,轉過臉來說道:「我想,這段話說的是,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著人民的生死和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認真考查了解的。所以要以五個根本方面為基礎,對敵我雙方的情況比較、分析和評估,了解戰爭勝負的情勢,制定正確的作戰方針,這根本的五大方面是:道、天、地、將、法。我的理解對嗎?」
「完全正確。」項梁滿意地點點頭:「那你說說“道”是什麼?」
「道就是道義,我們打仗,應該師出有名,老百姓才會同意,才會同心同德,也才有勝的可能。」
叔侄倆讀兵書直到深夜。
從此,小項羽對兵法的深刻領會,使項梁由衷地感到,侄兒將是一個傑出的將領,一定不會辜負他。
(五)
櫟陽城內有家不算太大的酒樓,因為菜餚不錯,特別羊肉做得好,生意十分興隆。項梁叔侄也喜歡它的酒菜,每每光顧,成了常客。一回生,二回熟,項梁在這裏逐漸認識了一些也是常客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倒也愉快。這些人看項梁相貌英挺,談吐不凡,知識淵博又極有貴族氣概,很自然地把他當成一個領袖,常常聽他高談闊論。當然,也有那嫉賢妒能的小子暗自不服他,有個名叫王懷的正是這樣的人。能常來酒樓廝混的,一般都是家境中等以上的富人而非貧民,其中商賈不少。
這天,項梁又帶著侄兒到酒樓來。有一做翡翠生意剛從咸陽回來的老兄談到,他這次去咸陽有幸看到正建造中的阿房宮,那簡直是神仙的宮殿。雖未竣工,但那宏偉的氣勢、華美的造型、精緻的陳設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過去他做生意也曾到過各國都城,參觀過各國的皇宮,可比起阿房宮啊,真是望塵莫及。大家對此都饒有興趣,問長問短。只有項梁臉色嚴峻、鐵青,他冷冷的問了一句:「比起昔楚皇宮如何?」
「那真是小巫見大巫。阿房宮裏也有楚皇宮一景。」那人回答。
「我將來去咸陽把它給燒了。」這斬釘截鐵的聲音來自稚嫩的小項羽)。
眾人向小項羽望去,只見他挺胸抬頭、亮晶晶的大眼睛似乎閃動著一種堅毅的光。知道他開玩笑,不禁哈哈大笑。
「小孩子不要胡說。」叔叔微笑著瞪了他一眼。又言道:「話又說回來,建造阿房宮耗費了那麼多資才、人力、物力,不全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可老百姓的日子又怎樣呢?僅僅廣征勞役一項就難得活下去了。那輝煌的阿房宮能持久、牢固嗎?不說這些了,來,來,喝酒,喝酒。」眾人茫然。
第二天,兩名差役闖進茅舍,不由分說把項粱抓進了監獄。
頂著蒙蒙細雨,小項羽拎了些學做的飯菜去看叔叔。在牢房裏,看到叔叔被打得遍體鱗傷,小項羽傷心地哭了。
「孩子,不要哭,快去蘄縣城。還記得我們上次到過他家的曹咎大爹嗎?把這封信交給他,他會救叔叔的,一定要小心。」說完,把一封書信交給小項羽。項梁相信侄子,憑著他的機靈、聰慧,對這區區小事一定勝任有餘。
小項羽冒著風雨,連夜趕赴蘄縣。
在曹咎家庭院,小項羽受到熱情接待。身為蘄縣獄吏的曹咎無限賞識這小孩子過人的膽識和辦事的幹練。
櫟陽獄吏司馬欣接到曹咎的書信後,以酒後失言痛責四十大板的判決放了項梁。久等在外面,看見叔叔一瘸一瘸地走出衙門時,小項羽飛也似地跑上去。叔叔把他舉起緊緊地抱在懷裏。
在浪跡天涯的時候,項梁結交了不少好朋友,他們重友情、講義氣、樂於互相幫助,曹咎和司馬欣就是這樣的朋友。出獄以後,項梁分別深深拜謝了他們。的確,如果不是他們幫忙,在文字獄盛行的大秦,項梁不死也得終身監禁或去服勞役。
了解告發他的就是那個王懷以後,項梁找到他論理。那知小子拒不認錯,項梁幾下拳打腳踢,想不到他一命嗚呼。為逃避追捕,叔侄二人重新走上流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