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羅馬到拜占庭
巨型塑像
喬仰望擺放在靠牆基座上的巨大頭顱。這裡是羅馬的卡比托尼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我們站在君士坦丁大帝巨像的碎片之間。雕像材質是白色大理石,頭部就有二.五公尺高,足夠壓垮一部福斯汽車。那張臉不算英俊—鷹鈎鼻太過凸出,酒窩下巴也是—卻顯得高貴威嚴,表情冷淡又平靜。頭像旁邊是他肌肉精壯的巨大上臂;另一邊是一隻手,食指虔敬地指向天國。哪位神祇會在這裡顯靈?是基督徒的上帝,或君士坦丁本人?
這尊君士坦丁巨像原本端坐在王座上,有四層樓高,專門打造來提醒羅馬人他們偉大的領袖立下多少豐功偉業。「偉大」二字根本不足以形容君士坦丁大帝的功績:他是古往今來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歷史學家將他與耶穌、佛陀和穆罕默德並列。這個人一千七百年前的所言所行,左右如今全人類的生活方式。
「君士坦丁」字面意思是「經常」、「穩定」,他也確實有能力持之以恆,年復一年堅持不懈,耐心地鏟除對手,直到自己變成全世界最強大的人。他是同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某種程度上算是老派的羅馬統帥:任務當前不講情面。登上帝位之後,他的性格更是顯露無遺,成為富有遠見、無所畏懼的領袖。
君士坦丁大帝有兩大建樹值得傳誦千古。首先,他建造了「新羅馬」君士坦丁堡,至今依然存在,更名伊斯坦堡;其次,他把基督教從少數人信仰的東方教派提升為羅馬帝國的主要宗教,此舉改變了全人類在道德、政治與精神各層面的未來走向。因為他,日後歐洲和美洲各國才會自封為基督教國家,而且持續到今日。正因如此,東正教教會封他為聖徒,位階等同於耶穌門徒。只是,他是個偉大人物,卻未必正直善良。
***
君士坦丁大帝沒有高貴血統。他父親是個軍官,膚色蒼白,因此得到「蒼白康士坦提厄斯」(Constantius Chlorus)的綽號。康士坦提厄斯體格強健、野心勃勃、聰明過人,刻意結交才華出眾的年輕軍官,成為伊利里亞(Illyria)鐵血將領之一。他們靠優異表現爬上高位,也帶領第三世紀的羅馬帝國跳脫垂死掙扎。
某天晚上在小亞細亞西北部比提尼亞省(Bithynia)一家酒館,康士坦提厄斯遇見年輕女侍海倫娜(Helena),兩人發現彼此戴著同款銀手鐲,都認為是天神讓他們相遇。海倫娜成為他的妻子,隨他東征西討。到了西元二七二年,他們的兒子君士坦丁在駐防小鎮奈蘇斯(Naissus)出生,地點大約在現今的塞爾維亞(Serbia)。
康士坦提厄斯受到拔擢,成為皇帝的貼身護衛。二八二年,奉命擔任達爾馬提亞(Dalmatia)總督。兩年後,他過去在衛隊的同袍戴克里先登上帝位,他的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羅馬帝國長期以來內憂外患不斷、經濟動盪飄搖,戴克里先即位後,帝國總算開始走出危機。戴克里先決定展開斧底抽薪的改革,卻發現工程浩大,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於是他頒布命令,帝國將由兩位皇帝共同治理,兩人都享有「奧古斯都」頭銜。戴克里先以小亞細亞的尼科米底亞(Nicomedia)為據點,統治人口較多、經濟較富裕的東部各省。西半部行政中心設在米蘭,由對他忠心不二的朋友馬克西米安(Maximian)坐鎮。
事隔不久,戴克里先再次劃分皇帝的職責,東西兩位奧古斯都各有一位副帝協助,他們的頭銜為「凱撒」。後世稱這種制度為「四帝共治」。
西元二八九年,康士坦提厄斯休掉髮妻海倫娜,迎娶西帝馬克西米安的女兒狄奧多拉,為自己邁向西凱撒之位鋪路。海倫娜和她的青少年兒子君士坦丁被送往戴克里先位在尼科米底亞的皇宮,君士坦丁和父親這一別就是十二年。
君士坦丁在尼科米底亞生活看似順遂,其實算是人質,方便戴克里先就近看管,確保他父親的忠誠。他接受正規的文學與哲學教育,西元二九七年更身歷其境見識戰爭的真實面貌。當時他二十五歲,跟隨戴克里先的副帝、傲慢自大的蓋勒流斯(Galerius)投入與波斯人的戰事。君士坦丁自然而然認為,皇帝有意栽培他日後加入四帝共治,跟他父親一起統治羅馬。
君士坦丁三十二歲升格當父親,孩子的母親名叫蜜涅娃(Minervina)。他為孩子取名克里斯帕斯(Crispus),似乎是個有愛心有擔當的好父親。
在尼科米底亞那段期間,君士坦丁光是觀察戴克里先和他的朝廷,看清政治的混亂真相,就等於接受一流的政治教育。當時的戴克里先努力重建羅馬的社會秩序,希望將國家治理得有條不紊,像紀律嚴明的軍營。戴克里先不失軍人本色,喜歡筆直的線條、乾淨整潔的軍營和層級分明的軍令系統。為了防止日益壯大的總督懷有異心,他重新分割帝國領土,縮小行政區域,各行省軍權與政權分開,指派一名「司令」(dux)執掌軍事,另一名「代理官」(vicarius)統理民政。
戴克里先之前那些時運不濟的皇帝多半靠鑄造錢幣應付各項開支,造成通貨膨脹失控。戴克里先自然而然地採行限價策略,控制所有市場貨品的價格,例如麵包、葡萄酒、牛肉、穀物、外衣、香腸和鞋子。為了減少職業流動,農民跟耕地綁在一起,大多數職業都改採世襲。他的賦稅政策變相鼓勵了自給自足的大型莊園。他原想恢復古羅馬傳統,卻意外造就了封建制度。
戴克里先儘管作風守舊,卻覺得有必要賦予皇權全新概念。他揭去共和政體的假面,將自己的登基解釋為順應天意:他是眾神首選,是天神朱比特在人間的化身。他脫去軍服,穿上紫色絲袍和裝飾紅寶石的便鞋。在朝廷儀典中,他會頭戴冠冕化妝出場,接受臣民瞻仰。謁見皇帝的人必須膝行進殿,親吻他的長袍。
君士坦丁目睹戴克里先從草根士兵變身人間神帝,他發現,只要以貌似可信的說辭強調王權神授,帝王的權力就可以擴大數倍。畢竟,有誰敢違逆神意呢?
最後迫害
二九九年某一天,這個問題成為關注焦點。當天戴克里先召來他的占卜師,要他循例觀察動物內臟預測未來。當天皇帝和朝臣在一旁觀看,獻祭的牲畜依正確程序宰殺,再取出內臟檢視。占卜師一臉困惑,咕咕噥噥地說他沒辦法判讀預兆。戴克里先問他原因。
「啟奏陛下,」占卜師埋怨道,「我必須向您報告,剛才占卜時,我看到宮中的基督徒舉手畫十字。我相信此舉觸怒了天神,使祂們不願意降下旨意。」
戴克里先聞言震怒,他轉頭面對群臣,要求在場所有人立刻獻祭,平息諸神的怒氣,抗命者要受處鞭刑。戴克里先認為,基督徒這種行為不只放肆,根本就是蓄意搞破壞,嚴重威脅帝國安全,遠比蠻族軍隊更危險。他認為,多虧天神賜福,他們才能統治其他民族,所以,帝國能否長治久安,都要靠諸神庇護。
他急於化解天神的怒氣,下令隔天各軍團所有士兵也都要獻祭,拒絕配合的基督徒就關進牢裡。基督徒士兵雖然願意宣誓效忠皇帝,但令人惱火的是,他們的宗教禁止他們祭祀帝王,更不能祭拜那些戴克里先認為賜予羅馬強大力量的異教諸神。
副帝蓋勒流斯向來憎惡基督徒,他慫恿戴克里先雷厲風行,於是帝國機器啟動,大規模肅清異己。基督徒被剝奪合法權利、財產充公,教堂和經典被破壞銷毀,不肯放棄信仰的基督徒被活活燒死。戴克里先擱置其他改革措施,全心投入這種毫無意義的殘酷作為。
這是基督徒遭受的最後一次大迫害,從人性的角度看來異常殘暴,在政治上也衍生不良後果。無辜百姓被趕出家門、當街毆打,就連非基督徒都看得毛骨悚然。戴克里先的聲望下跌,基督徒的堅忍反倒贏得公眾讚賞。心情鬱悶的戴克里先不再打理朝政,副帝蓋勒流斯卻不為所動,繼續歡欣雀躍地進行迫害。
三○四年末,戴克里先大病一場,停止公開露面。到了次年三月,他從皇宮走出來,面容明顯憔悴倦怠。五月間,他邀集軍事將領和資深官員到尼科米底亞城外山上,也就是二十年前他登上帝位的那座山。
戴克里先宣布,他決定做一件過去的帝王不曾做過的事:禪讓帝位。當時君士坦丁面無表情地站在他背後。戴克里先又說,他的老友西帝馬克西米安也會退位,他們要和平地把政權移交給兩名經驗豐富的副手,亦即康士坦提厄斯和蓋勒流斯。
這麼一來,四帝共治空出兩個副帝職缺。當天在場的每個人都認為君士坦丁會是其中之一。拉丁文教授拉克坦提烏斯(Lactantius)記錄了這幕景象:
眾人把目光投向君士坦丁,所有人都深信不疑。在場的士兵⋯⋯都喜歡他,希望他出線,默默在心裡為他祝禱。
戴克里先突然宣布新任副帝是塞維魯和麥克西米努斯(Maximinus Daia),眾人一陣錯愕。此時君士坦丁還站在講台上,人們一時反應不及,納悶著他是不是改了名字。不過,蓋勒流斯在眾目睽睽之下伸手往後,將站在他背後的麥克西米努斯往前拉,順勢推開君士坦丁。
兩名新任副帝都是蓋勒流斯的好友兼親信。
君士坦丁遭到排擠,西帝馬克西米安優秀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Maxentius)原本也眾望所歸,同樣落得一場空。戴克里先希望王位的傳承依據的是才幹,而非血統,這點正合蓋勒流斯意。只是,君士坦丁和馬克森提烏斯既有功勳,又是帝王之子,都是合格人選。
蓋勒流斯如今躋身四帝之首,他很清楚自己已經跟君士坦丁結下梁子,於是派人嚴密監控。他猜想軍團和朝廷的不滿分子遲早會靠向君士坦丁,煽動他的野心。君士坦丁想必也清楚皇帝對自己的猜忌,只要留在尼科米底亞一天,隨時可能小命不保。
君士坦丁時時戒備,某天晚上他頻頻勸酒,哄得不勝酒力的蓋勒流斯喃喃應允他離開帝都。等蓋勒流斯沉沉睡去,君士坦丁連夜奔逃,跳上皇宮馬廄裡最健壯的駿馬,頭也不回地離開京城,一個驛站接一個驛站,折損不少馬匹,就怕追兵趕到。隔天早上蓋勒流斯醒來時,君士坦丁已經逃得無影無蹤,追也追不上了。
君士坦丁前往現今法國所在的高盧(Gaul)投靠父親。他們一同橫渡海峽進入不列顛,往北走到約克(York)的羅馬軍事基地,以皇子身分在朝廷露面。西元三○六年,他奉命率兵攻打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北邊的皮克特族(Pictish),他父親的朝臣藉此機會觀察他的軍事才能。氣候寒冷,康士坦提厄斯患了重病,不幸在七月二十五日駕崩。朝中老臣號召駐紮約克的軍團共同推舉君士坦丁為西帝。
事後君士坦丁致函蓋勒流斯,表明他登上帝位已是既成事實:他憑什麼拒絕效忠他父親的軍團?信中更挑釁地附了一幀自己穿上奧古斯都紫袍的肖像。蓋勒流斯火冒三丈,但為了避免戰火再起,只得接受變局。雖然不得不讓步,他也提出條件,君士坦丁必須擔任副帝,不能直接取代他父親成為奧古斯都。他還送了一套皇袍給君士坦丁,強調君士坦丁的帝位是由他授予。君士坦丁樂意接受他的條件,因為他需要蓋勒流斯認可,登基的正當性才不會受到質疑。
君士坦丁的大膽行動羨煞另一名皇子馬克森提烏斯。突然之間,羅馬禁衛軍的不滿分子找上馬克森提烏斯,他們說,只要馬克森提烏斯承諾撤銷惹人嫌的新稅制,就擁戴他登上義大利的帝位。馬克森提烏斯高興都來不及,連忙請退位的父親馬克西米安出面跟君士坦丁談判。馬克西米安把女兒福絲妲(Fausta)嫁給君士坦丁,以換取他的支持。君士坦丁接受談判條件,馬克森提烏斯因此順利在義大利半島稱帝。蓋勒流斯與他的副帝塞維魯為此暴跳如雷。
君士坦丁跟福絲妲結婚時並沒有先跟蜜涅娃離婚,也許他們原本就沒有合法婚約,或者當時蜜涅娃已經過世。君士坦丁跟福絲妲育有六個孩子,但君士坦丁最愛護的還是蜜涅娃生的長子克里斯帕斯,在高盧那段期間,一直把這孩子帶在身邊。
***
戴克里先希望他的四帝共治可以行之久遠,每二十年左右世代交替。可惜他自己是這個制度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一下台,四帝共治幾乎立刻解體。他的接班人蓋勒流斯不足以震懾對手,皇帝與準皇帝帶領軍隊互相攻打,帝國陷入連串耗損國力的內戰。
退位後的戴克里先搬到達爾馬提亞一處宮殿,平日種種菜打發時間,此時看見他精心建構的新秩序崩潰瓦解,沮喪不已。蓋勒流斯寫信哀求他重出江湖,勸服各方霸主締結和平協定。戴克里先疲累地嘆口氣答應,但這份協定幾乎立刻破局。他過去的同僚也寫信給他,請求他重登帝位,平定內亂。戴克里先回信說:「如果你過來看看我親手栽種的甘藍菜有多麼漂亮,就不會對我提出這種請求。」
在此同時,他欽點的繼任人選蓋勒流斯江河日下,得了一種古怪的腹部癌症,不久於人世。信奉基督教的拉丁文教授拉克坦提烏斯認為,是神的正義在蓋勒流斯的腹部大做文章,幸災樂禍地描寫蓋勒流斯怵目驚心的病情與死狀:「那惡臭令人掩鼻,不只瀰漫宮中,幾乎全城都聞得到⋯⋯因為當時他的膀胱和腸子已經被蟲子啃光,糊成一片,全身上下融成一團腐肉,疼痛難耐。」
蓋勒流斯在病痛中撒手人寰,整個帝國陷入權力爭奪戰,君士坦丁和對手為了帝位大動干戈。這場混亂的內戰整整打了十八年,就像水族箱裡飢餓的魚兒,強者吞食弱者,直到剩下兩條,而後一條。在這漫長的掙扎中,君士坦丁經歷了戲劇性的超自然事件,他認為自己沒有在羅馬城外敗陣喪命,都要歸功那次經歷。
凱樂符號
西元三一二年春天,君士坦丁帶兵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北義大利。這回他征討的是妻舅馬克森提烏斯。他們基礎薄弱的盟約已經瓦解,馬克森提烏斯治下的義大利半島漸漸失控,君士坦丁率領大軍前來接收。
這時君士坦丁已經四十歲,他兵不血刃拿下杜林(Turin)和米蘭,接著揮軍南下佛拉米尼亞大道(Via Flaminia),來到羅馬的奧勒良城牆(Aurelian Walls)外紮營。馬克森提烏斯在城裡儲備糧食,毀掉所有進城的橋梁,決定躲在堅固的城牆內以靜制動。畢竟嚴冬將至,就讓酷寒的天候收拾君士坦丁的軍隊。
然而,馬克森提烏斯看見君士坦丁自信滿滿,內心忐忑不安,於是向《西比琳神諭》(Sibylline Oracles)尋求指示,得到的答覆是,十月二十八日「羅馬人的敵人」會戰敗而亡。他理所當然認為那個「敵人」指的是君士坦丁,因此決定出城迎戰。
據說君士坦丁在大戰前夕夢見喧鬧虛幻的畫面,或者清醒時見到了異象。有別於西比琳的預言,君士坦丁見到的景象異常清晰直接。他抬頭仰望太陽,看見太陽上出現明亮耀眼的符號。那個十字形的符號像字母「X」被字母「P」貫穿。
此外,君士坦丁還看見天空浮現幾個字:以此符號汝將征服。
那個火焰般的字母圖案是由希臘字母χ和ρ組合而成,也就是希臘文「基督」(χριστός)的前兩個字母,是基督徒表明身分的凱樂符號(Chi-Rho)。君士坦丁從幻覺或夢境中清醒後,指示士兵在盾牌上描繪這個符號,等候馬克森提烏斯率兵走出奧勒良城牆。
馬克森提烏斯倉促修復米爾維安大橋,選擇從這裡橫渡台伯河。他帶領大軍走在搖搖晃晃的浮木上,準備迎頭痛擊君士坦丁的步兵團。
君士坦丁的騎兵部隊向前進逼,把馬克森提烏斯的軍隊逼回台伯河邊。馬克森提烏斯鳴金收兵,要軍隊退回城內重新整隊。大批士兵和馬匹突然慌亂推擠,橋梁應聲坍塌,台伯河裡滿是載浮載沉的士兵,最後都因為身上的沉重鎧甲慘遭滅頂。
馬克森提烏斯的禁衛軍渡不了河,只得背水一戰,卻一個接一個被君士坦丁的士兵砍殺。馬克森提烏斯摔落台伯河溺水而亡,屍體被拖上岸,砍下腦袋。此時城門大開,君士坦丁的軍隊用長矛高舉馬克森提烏斯的頭顱風光遊街,遏阻任何蠢動。
君士坦丁終於贏得羅馬這個大獎,自此完全掌控西羅馬帝國。隔天他在群眾歡呼聲中進城,被元老院擁立為帝。只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堅決不肯對勝利女神尼姬(Nike)表達感謝與讚揚。
巨型塑像
喬仰望擺放在靠牆基座上的巨大頭顱。這裡是羅馬的卡比托尼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我們站在君士坦丁大帝巨像的碎片之間。雕像材質是白色大理石,頭部就有二.五公尺高,足夠壓垮一部福斯汽車。那張臉不算英俊—鷹鈎鼻太過凸出,酒窩下巴也是—卻顯得高貴威嚴,表情冷淡又平靜。頭像旁邊是他肌肉精壯的巨大上臂;另一邊是一隻手,食指虔敬地指向天國。哪位神祇會在這裡顯靈?是基督徒的上帝,或君士坦丁本人?
這尊君士坦丁巨像原本端坐在王座上,有四層樓高,專門打造來提醒羅馬人他們偉大的領袖立下多少豐功偉業。「偉大」二字根本不足以形容君士坦丁大帝的功績:他是古往今來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歷史學家將他與耶穌、佛陀和穆罕默德並列。這個人一千七百年前的所言所行,左右如今全人類的生活方式。
「君士坦丁」字面意思是「經常」、「穩定」,他也確實有能力持之以恆,年復一年堅持不懈,耐心地鏟除對手,直到自己變成全世界最強大的人。他是同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某種程度上算是老派的羅馬統帥:任務當前不講情面。登上帝位之後,他的性格更是顯露無遺,成為富有遠見、無所畏懼的領袖。
君士坦丁大帝有兩大建樹值得傳誦千古。首先,他建造了「新羅馬」君士坦丁堡,至今依然存在,更名伊斯坦堡;其次,他把基督教從少數人信仰的東方教派提升為羅馬帝國的主要宗教,此舉改變了全人類在道德、政治與精神各層面的未來走向。因為他,日後歐洲和美洲各國才會自封為基督教國家,而且持續到今日。正因如此,東正教教會封他為聖徒,位階等同於耶穌門徒。只是,他是個偉大人物,卻未必正直善良。
***
君士坦丁大帝沒有高貴血統。他父親是個軍官,膚色蒼白,因此得到「蒼白康士坦提厄斯」(Constantius Chlorus)的綽號。康士坦提厄斯體格強健、野心勃勃、聰明過人,刻意結交才華出眾的年輕軍官,成為伊利里亞(Illyria)鐵血將領之一。他們靠優異表現爬上高位,也帶領第三世紀的羅馬帝國跳脫垂死掙扎。
某天晚上在小亞細亞西北部比提尼亞省(Bithynia)一家酒館,康士坦提厄斯遇見年輕女侍海倫娜(Helena),兩人發現彼此戴著同款銀手鐲,都認為是天神讓他們相遇。海倫娜成為他的妻子,隨他東征西討。到了西元二七二年,他們的兒子君士坦丁在駐防小鎮奈蘇斯(Naissus)出生,地點大約在現今的塞爾維亞(Serbia)。
康士坦提厄斯受到拔擢,成為皇帝的貼身護衛。二八二年,奉命擔任達爾馬提亞(Dalmatia)總督。兩年後,他過去在衛隊的同袍戴克里先登上帝位,他的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羅馬帝國長期以來內憂外患不斷、經濟動盪飄搖,戴克里先即位後,帝國總算開始走出危機。戴克里先決定展開斧底抽薪的改革,卻發現工程浩大,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於是他頒布命令,帝國將由兩位皇帝共同治理,兩人都享有「奧古斯都」頭銜。戴克里先以小亞細亞的尼科米底亞(Nicomedia)為據點,統治人口較多、經濟較富裕的東部各省。西半部行政中心設在米蘭,由對他忠心不二的朋友馬克西米安(Maximian)坐鎮。
事隔不久,戴克里先再次劃分皇帝的職責,東西兩位奧古斯都各有一位副帝協助,他們的頭銜為「凱撒」。後世稱這種制度為「四帝共治」。
西元二八九年,康士坦提厄斯休掉髮妻海倫娜,迎娶西帝馬克西米安的女兒狄奧多拉,為自己邁向西凱撒之位鋪路。海倫娜和她的青少年兒子君士坦丁被送往戴克里先位在尼科米底亞的皇宮,君士坦丁和父親這一別就是十二年。
君士坦丁在尼科米底亞生活看似順遂,其實算是人質,方便戴克里先就近看管,確保他父親的忠誠。他接受正規的文學與哲學教育,西元二九七年更身歷其境見識戰爭的真實面貌。當時他二十五歲,跟隨戴克里先的副帝、傲慢自大的蓋勒流斯(Galerius)投入與波斯人的戰事。君士坦丁自然而然認為,皇帝有意栽培他日後加入四帝共治,跟他父親一起統治羅馬。
君士坦丁三十二歲升格當父親,孩子的母親名叫蜜涅娃(Minervina)。他為孩子取名克里斯帕斯(Crispus),似乎是個有愛心有擔當的好父親。
在尼科米底亞那段期間,君士坦丁光是觀察戴克里先和他的朝廷,看清政治的混亂真相,就等於接受一流的政治教育。當時的戴克里先努力重建羅馬的社會秩序,希望將國家治理得有條不紊,像紀律嚴明的軍營。戴克里先不失軍人本色,喜歡筆直的線條、乾淨整潔的軍營和層級分明的軍令系統。為了防止日益壯大的總督懷有異心,他重新分割帝國領土,縮小行政區域,各行省軍權與政權分開,指派一名「司令」(dux)執掌軍事,另一名「代理官」(vicarius)統理民政。
戴克里先之前那些時運不濟的皇帝多半靠鑄造錢幣應付各項開支,造成通貨膨脹失控。戴克里先自然而然地採行限價策略,控制所有市場貨品的價格,例如麵包、葡萄酒、牛肉、穀物、外衣、香腸和鞋子。為了減少職業流動,農民跟耕地綁在一起,大多數職業都改採世襲。他的賦稅政策變相鼓勵了自給自足的大型莊園。他原想恢復古羅馬傳統,卻意外造就了封建制度。
戴克里先儘管作風守舊,卻覺得有必要賦予皇權全新概念。他揭去共和政體的假面,將自己的登基解釋為順應天意:他是眾神首選,是天神朱比特在人間的化身。他脫去軍服,穿上紫色絲袍和裝飾紅寶石的便鞋。在朝廷儀典中,他會頭戴冠冕化妝出場,接受臣民瞻仰。謁見皇帝的人必須膝行進殿,親吻他的長袍。
君士坦丁目睹戴克里先從草根士兵變身人間神帝,他發現,只要以貌似可信的說辭強調王權神授,帝王的權力就可以擴大數倍。畢竟,有誰敢違逆神意呢?
最後迫害
二九九年某一天,這個問題成為關注焦點。當天戴克里先召來他的占卜師,要他循例觀察動物內臟預測未來。當天皇帝和朝臣在一旁觀看,獻祭的牲畜依正確程序宰殺,再取出內臟檢視。占卜師一臉困惑,咕咕噥噥地說他沒辦法判讀預兆。戴克里先問他原因。
「啟奏陛下,」占卜師埋怨道,「我必須向您報告,剛才占卜時,我看到宮中的基督徒舉手畫十字。我相信此舉觸怒了天神,使祂們不願意降下旨意。」
戴克里先聞言震怒,他轉頭面對群臣,要求在場所有人立刻獻祭,平息諸神的怒氣,抗命者要受處鞭刑。戴克里先認為,基督徒這種行為不只放肆,根本就是蓄意搞破壞,嚴重威脅帝國安全,遠比蠻族軍隊更危險。他認為,多虧天神賜福,他們才能統治其他民族,所以,帝國能否長治久安,都要靠諸神庇護。
他急於化解天神的怒氣,下令隔天各軍團所有士兵也都要獻祭,拒絕配合的基督徒就關進牢裡。基督徒士兵雖然願意宣誓效忠皇帝,但令人惱火的是,他們的宗教禁止他們祭祀帝王,更不能祭拜那些戴克里先認為賜予羅馬強大力量的異教諸神。
副帝蓋勒流斯向來憎惡基督徒,他慫恿戴克里先雷厲風行,於是帝國機器啟動,大規模肅清異己。基督徒被剝奪合法權利、財產充公,教堂和經典被破壞銷毀,不肯放棄信仰的基督徒被活活燒死。戴克里先擱置其他改革措施,全心投入這種毫無意義的殘酷作為。
這是基督徒遭受的最後一次大迫害,從人性的角度看來異常殘暴,在政治上也衍生不良後果。無辜百姓被趕出家門、當街毆打,就連非基督徒都看得毛骨悚然。戴克里先的聲望下跌,基督徒的堅忍反倒贏得公眾讚賞。心情鬱悶的戴克里先不再打理朝政,副帝蓋勒流斯卻不為所動,繼續歡欣雀躍地進行迫害。
三○四年末,戴克里先大病一場,停止公開露面。到了次年三月,他從皇宮走出來,面容明顯憔悴倦怠。五月間,他邀集軍事將領和資深官員到尼科米底亞城外山上,也就是二十年前他登上帝位的那座山。
戴克里先宣布,他決定做一件過去的帝王不曾做過的事:禪讓帝位。當時君士坦丁面無表情地站在他背後。戴克里先又說,他的老友西帝馬克西米安也會退位,他們要和平地把政權移交給兩名經驗豐富的副手,亦即康士坦提厄斯和蓋勒流斯。
這麼一來,四帝共治空出兩個副帝職缺。當天在場的每個人都認為君士坦丁會是其中之一。拉丁文教授拉克坦提烏斯(Lactantius)記錄了這幕景象:
眾人把目光投向君士坦丁,所有人都深信不疑。在場的士兵⋯⋯都喜歡他,希望他出線,默默在心裡為他祝禱。
戴克里先突然宣布新任副帝是塞維魯和麥克西米努斯(Maximinus Daia),眾人一陣錯愕。此時君士坦丁還站在講台上,人們一時反應不及,納悶著他是不是改了名字。不過,蓋勒流斯在眾目睽睽之下伸手往後,將站在他背後的麥克西米努斯往前拉,順勢推開君士坦丁。
兩名新任副帝都是蓋勒流斯的好友兼親信。
君士坦丁遭到排擠,西帝馬克西米安優秀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Maxentius)原本也眾望所歸,同樣落得一場空。戴克里先希望王位的傳承依據的是才幹,而非血統,這點正合蓋勒流斯意。只是,君士坦丁和馬克森提烏斯既有功勳,又是帝王之子,都是合格人選。
蓋勒流斯如今躋身四帝之首,他很清楚自己已經跟君士坦丁結下梁子,於是派人嚴密監控。他猜想軍團和朝廷的不滿分子遲早會靠向君士坦丁,煽動他的野心。君士坦丁想必也清楚皇帝對自己的猜忌,只要留在尼科米底亞一天,隨時可能小命不保。
君士坦丁時時戒備,某天晚上他頻頻勸酒,哄得不勝酒力的蓋勒流斯喃喃應允他離開帝都。等蓋勒流斯沉沉睡去,君士坦丁連夜奔逃,跳上皇宮馬廄裡最健壯的駿馬,頭也不回地離開京城,一個驛站接一個驛站,折損不少馬匹,就怕追兵趕到。隔天早上蓋勒流斯醒來時,君士坦丁已經逃得無影無蹤,追也追不上了。
君士坦丁前往現今法國所在的高盧(Gaul)投靠父親。他們一同橫渡海峽進入不列顛,往北走到約克(York)的羅馬軍事基地,以皇子身分在朝廷露面。西元三○六年,他奉命率兵攻打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北邊的皮克特族(Pictish),他父親的朝臣藉此機會觀察他的軍事才能。氣候寒冷,康士坦提厄斯患了重病,不幸在七月二十五日駕崩。朝中老臣號召駐紮約克的軍團共同推舉君士坦丁為西帝。
事後君士坦丁致函蓋勒流斯,表明他登上帝位已是既成事實:他憑什麼拒絕效忠他父親的軍團?信中更挑釁地附了一幀自己穿上奧古斯都紫袍的肖像。蓋勒流斯火冒三丈,但為了避免戰火再起,只得接受變局。雖然不得不讓步,他也提出條件,君士坦丁必須擔任副帝,不能直接取代他父親成為奧古斯都。他還送了一套皇袍給君士坦丁,強調君士坦丁的帝位是由他授予。君士坦丁樂意接受他的條件,因為他需要蓋勒流斯認可,登基的正當性才不會受到質疑。
君士坦丁的大膽行動羨煞另一名皇子馬克森提烏斯。突然之間,羅馬禁衛軍的不滿分子找上馬克森提烏斯,他們說,只要馬克森提烏斯承諾撤銷惹人嫌的新稅制,就擁戴他登上義大利的帝位。馬克森提烏斯高興都來不及,連忙請退位的父親馬克西米安出面跟君士坦丁談判。馬克西米安把女兒福絲妲(Fausta)嫁給君士坦丁,以換取他的支持。君士坦丁接受談判條件,馬克森提烏斯因此順利在義大利半島稱帝。蓋勒流斯與他的副帝塞維魯為此暴跳如雷。
君士坦丁跟福絲妲結婚時並沒有先跟蜜涅娃離婚,也許他們原本就沒有合法婚約,或者當時蜜涅娃已經過世。君士坦丁跟福絲妲育有六個孩子,但君士坦丁最愛護的還是蜜涅娃生的長子克里斯帕斯,在高盧那段期間,一直把這孩子帶在身邊。
***
戴克里先希望他的四帝共治可以行之久遠,每二十年左右世代交替。可惜他自己是這個制度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一下台,四帝共治幾乎立刻解體。他的接班人蓋勒流斯不足以震懾對手,皇帝與準皇帝帶領軍隊互相攻打,帝國陷入連串耗損國力的內戰。
退位後的戴克里先搬到達爾馬提亞一處宮殿,平日種種菜打發時間,此時看見他精心建構的新秩序崩潰瓦解,沮喪不已。蓋勒流斯寫信哀求他重出江湖,勸服各方霸主締結和平協定。戴克里先疲累地嘆口氣答應,但這份協定幾乎立刻破局。他過去的同僚也寫信給他,請求他重登帝位,平定內亂。戴克里先回信說:「如果你過來看看我親手栽種的甘藍菜有多麼漂亮,就不會對我提出這種請求。」
在此同時,他欽點的繼任人選蓋勒流斯江河日下,得了一種古怪的腹部癌症,不久於人世。信奉基督教的拉丁文教授拉克坦提烏斯認為,是神的正義在蓋勒流斯的腹部大做文章,幸災樂禍地描寫蓋勒流斯怵目驚心的病情與死狀:「那惡臭令人掩鼻,不只瀰漫宮中,幾乎全城都聞得到⋯⋯因為當時他的膀胱和腸子已經被蟲子啃光,糊成一片,全身上下融成一團腐肉,疼痛難耐。」
蓋勒流斯在病痛中撒手人寰,整個帝國陷入權力爭奪戰,君士坦丁和對手為了帝位大動干戈。這場混亂的內戰整整打了十八年,就像水族箱裡飢餓的魚兒,強者吞食弱者,直到剩下兩條,而後一條。在這漫長的掙扎中,君士坦丁經歷了戲劇性的超自然事件,他認為自己沒有在羅馬城外敗陣喪命,都要歸功那次經歷。
凱樂符號
西元三一二年春天,君士坦丁帶兵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北義大利。這回他征討的是妻舅馬克森提烏斯。他們基礎薄弱的盟約已經瓦解,馬克森提烏斯治下的義大利半島漸漸失控,君士坦丁率領大軍前來接收。
這時君士坦丁已經四十歲,他兵不血刃拿下杜林(Turin)和米蘭,接著揮軍南下佛拉米尼亞大道(Via Flaminia),來到羅馬的奧勒良城牆(Aurelian Walls)外紮營。馬克森提烏斯在城裡儲備糧食,毀掉所有進城的橋梁,決定躲在堅固的城牆內以靜制動。畢竟嚴冬將至,就讓酷寒的天候收拾君士坦丁的軍隊。
然而,馬克森提烏斯看見君士坦丁自信滿滿,內心忐忑不安,於是向《西比琳神諭》(Sibylline Oracles)尋求指示,得到的答覆是,十月二十八日「羅馬人的敵人」會戰敗而亡。他理所當然認為那個「敵人」指的是君士坦丁,因此決定出城迎戰。
據說君士坦丁在大戰前夕夢見喧鬧虛幻的畫面,或者清醒時見到了異象。有別於西比琳的預言,君士坦丁見到的景象異常清晰直接。他抬頭仰望太陽,看見太陽上出現明亮耀眼的符號。那個十字形的符號像字母「X」被字母「P」貫穿。
此外,君士坦丁還看見天空浮現幾個字:以此符號汝將征服。
那個火焰般的字母圖案是由希臘字母χ和ρ組合而成,也就是希臘文「基督」(χριστός)的前兩個字母,是基督徒表明身分的凱樂符號(Chi-Rho)。君士坦丁從幻覺或夢境中清醒後,指示士兵在盾牌上描繪這個符號,等候馬克森提烏斯率兵走出奧勒良城牆。
馬克森提烏斯倉促修復米爾維安大橋,選擇從這裡橫渡台伯河。他帶領大軍走在搖搖晃晃的浮木上,準備迎頭痛擊君士坦丁的步兵團。
君士坦丁的騎兵部隊向前進逼,把馬克森提烏斯的軍隊逼回台伯河邊。馬克森提烏斯鳴金收兵,要軍隊退回城內重新整隊。大批士兵和馬匹突然慌亂推擠,橋梁應聲坍塌,台伯河裡滿是載浮載沉的士兵,最後都因為身上的沉重鎧甲慘遭滅頂。
馬克森提烏斯的禁衛軍渡不了河,只得背水一戰,卻一個接一個被君士坦丁的士兵砍殺。馬克森提烏斯摔落台伯河溺水而亡,屍體被拖上岸,砍下腦袋。此時城門大開,君士坦丁的軍隊用長矛高舉馬克森提烏斯的頭顱風光遊街,遏阻任何蠢動。
君士坦丁終於贏得羅馬這個大獎,自此完全掌控西羅馬帝國。隔天他在群眾歡呼聲中進城,被元老院擁立為帝。只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堅決不肯對勝利女神尼姬(Nike)表達感謝與讚揚。